徐新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复方喘咳片中氨茶碱的含量.方法 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色谱柱为C18柱,紫外检测波长为272 nm.结果 氨茶碱浓度在0.221 0~5.526 6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8%(n=9),RSD为0.2%.结论 HPLC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快速简便.
作者:李咏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药学作为社会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体现,药师的社会职能也逐渐向健康教育拓展.该文借助健康教育和医院健康教育的理论定义了药学健康教育的概念,探讨了药学健康教育的特点、作用、实施和展望,提出了建立全新的药学健康教育理论将成为未来药学研究内容的观点.
作者:李东;谢守霞;肖永新;聂中越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用郁金银屑片联合胸腺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5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口服郁金银屑片5片/次,3次/d,肌肉注射胸腺肽20 mg/d,治疗中病情明显改善后,郁金银屑片减为维持量(3片/次,3次/d),胸腺肽改为20 mg,隔日1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用PASI积分评价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PASI总积分逐渐下降,有效率逐步提高,治疗结束时治愈达65.4%,有效率达85.9%,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郁金银屑片联合胸腺肽治疗银屑病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梁静;郑金福;焦庆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测定盐酸环丙氟哌酸制剂的含量.方法 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溶剂为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及0.1 mol/L盐酸溶液,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 盐酸环丙氟哌酸的线性范围为3~15 μg/mL,回归方程△A=0.062 47 C+0.015(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为0.42%.结论 差示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盐酸环丙氟哌酸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白林;黄晓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筛选抗菌中草药并分离鉴定其有效成分.方法 用纸片法筛选出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中草药,分别用渗漉法和索氏法粗提,进一步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和超滤法分离,后通过薄板层析纯化并初步鉴定抑菌有效成分.结果 苦参、地榆、冰片、丹参、田七、金银花等6种中草药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渗漉提取法好于索氏提取法,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中水洗脱优于氨洗脱,初步鉴定出的抑菌有效成分有生物碱、黄酮类、酚类和醌类物质.结论 地榆、冰片和苦参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并且其抑菌有效成分易被分离提取.
作者:王航;孟春;石贤爱;陈东仕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为大黄蟅虫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大黄蟅虫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与结论大黄蟅虫丸对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胰腺炎、颈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脂血症、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疾病疗效确切.
作者:陈开文;谭涌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简析中药大处方及大剂量应用的弊端.大处方由于共存药味繁多,作用互相制约,且影响主药溶出量,从而降低疗效、浪费资源,应提倡用药精专、配伍合理,反对毫无原则的庞杂的大处方.
作者:沈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测定脑安颗粒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色谱柱为 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4 μm),以甲醇-水-冰醋酸(30:70:1)为流动相,流速为0.85 mL/min,柱温为15℃,检测波长为323 nm.结果 阿魏酸进样量在0.117~2.34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回收率为98.92%,RSD为1.27%(n=6).结论 RP-HPLC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脑安颗粒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
作者:邢协望;姜义武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考察银杏叶及其含药血清的抑菌活性效果.方法 采用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方法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 银杏叶提取液(GBE)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幽门螺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8%,6%,5%,6%,6%的GBE浓度.结论 GBE抑菌活性为低敏,而其含药血清基本无抑菌效果.
作者:梅林;石开云;胡承波;龙春 刊期: 2006年第20期
患者女,23岁,2006年1月14日在我院诊断为右上肺继发性结核(初治),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硫酸链霉素针住院治疗16 d,因经济困难要求出院.出院时无恶心、呕吐、厌食、厌油等胃肠反应,复查肝功能所有指标均正常,出院后继续服用上述抗结核药物.
作者:曹亚丽;王群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骨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合理性.方法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对骨科2005年12月~2006年2月143例患者的出院病历作回顾性调查.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3.22%,其中预防性应用占93.28%;头孢菌素使用频率高,其次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结论 应大力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作者:关爱阁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头孢呋辛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9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头孢呋辛酯(250 mg/次,2次/d),对照组45例口服头孢克洛(250 mg/次,3次/d),疗程均为5~10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7.78%和37.78%(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84.44%(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80%和85.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44%.结论 头孢呋辛酯治疗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沈佐莲;吕光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肝癌细胞系HepG2的多药耐药细胞系HepG2/ADM,为研究肝癌细胞多药耐药创造前提条件.方法 用0.01~2 μg/mL的阿霉素(ADM)分级诱导HepG2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使其在含高浓度的ADM(2 μg/mL)的DMEM培养基中保持90%的存活率,并能正常地传代、冻存和复苏;用MTT法分析ADM、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和氨甲蝶呤(MTX)四种药物在其1 Cmax,10 Cmax,20 Cmax和30 Cmax时分别作用于HepG2和HepG2/ADM时的细胞生长抑制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膜P-糖蛋白(P-gp)170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膜P-gp 170对进入细胞内药物罗丹明-123的泵出效果.结果 HepG2/ADM细胞系表现了较强抗药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到HepG2/ADM细胞膜有较强P-gp 170表达;FCM检测到HepG2/ADM细胞能有效泵出罗丹明-123,而HepG2细胞则不能有效泵出罗丹明-123.结论 用ADM梯度诱导耐受法成功诱导出了HepG2细胞的多药耐药细胞系HepG2/ADM.
作者:梅英;石毓君;刘长安;龚建平;简华刚;丁雄 刊期: 2006年第20期
A族维生素具有广泛拮抗多种理化因素(镍剂、梭曼、紫外线、辐射、香烟烟雾等)所致氧化损伤的作用,可加强酶系抗氧化剂的功能,但在一定条件下仍表现出明显的促氧化作用.A族维生素与维生素E、维生素C等其他抗氧化维生素存在着相互作用,其机制已有了进一步研究.
作者:颜怀城;刘同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丹皮酚-β-CD片中丹皮酚的含量.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 丹皮酚进样量在0.20~1.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RSD=0.38%(n=6).结论 HPLC法方便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杨宗发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05年10~12月门诊西药房处方82 649张,从中挑选含喹诺酮类药物处方8 316张,对年龄、科室、剂型、药物利用指数、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的联用以二联为主.结论 该院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在老年人用药、儿童用药、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作者:阮玉琼;孟德胜;温悦;吴寒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安比静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 C18分析柱(125 mm×4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5:85),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 mL/min.结果 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芍药苷进样量在0.210~3.15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8%,RSD为1.32%.结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安忧静颗粒的质量.
作者:张朝燕;刘克海;刘承初;刘梅芳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频发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冠心病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每次口服稳心颗粒1袋,3次/d)和对照组(50例,每次口服心血康2粒,3次/d),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 稳心颗粒能有效治疗冠心病频发性室性早搏,无明显不良反应,总有效率达8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稳心颗粒有抗心率失常作用,能有效治疗室性早搏.
作者:吴渝陵;彭向萍;吴非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不同添加剂对双氯芬酸钾凝胶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凝胶剂过程中加入不同添加剂,考察制剂稳定性.结果 丙二醇、0.5%吐温-80有利于凝胶剂的稳定性,甘油、异丙醇、1.0%吐温-80容易使双氯芬酸钾从凝胶剂中析出.结论 不同添加剂对双氯芬酸钾凝胶剂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合适的添加剂有利于凝胶剂的稳定.
作者:梁荣才;范本杰;孙考祥;王爱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 研制硫酸伪麻黄碱缓释片并对其释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方法 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硫酸伪麻黄碱凝胶骨架型缓释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硫酸伪麻黄碱,并对缓释片进行释放度试验.结果 HPMC用量增加时释放速度变慢,磷酸氢钙用量增加时片剂可压性得以改善.结论 该制剂缓释效果良好.
作者:王菲 刊期: 200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