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胜;王开翔
就阿司匹林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提供参考.
作者:吴伯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但临床上对其配伍禁忌重视不够,常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本文从药物化学、药理学方面论述常用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作者:何燕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前,<药品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已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下面拟对<药品管理法>的修改谈几点个人的建议.
作者:张宗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在新药研制开发日益困难的今天,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由化学合成物转向天然产物.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华民族的千百年繁衍生息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长期的实践证明,中药具有明显的疗效与较低的副作用,同时,有独特的理论作为指导.
作者:郑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用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清灵片中主药山栀子之栀子甙含量,其加样回收率为97.16%,RSD为1.59%.方法可靠,精密度好.
作者:张玉娥;吴秋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普罗帕酮(心律平)为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作用与其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断作用有关,尚有微弱的钙拮抗作用,并能干扰钠快通道,有轻度的抑制心肌作用和轻度降压、减慢心率作用[1],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室性或室上性异位搏动,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少,主要有口干、麻木、头痛、恶心呕吐,老年人可出现血压下降,有窦房结功能障碍、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者禁用,心肌严重受损、明显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者慎用.
作者:张志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探讨医院中药制剂的生产使用情况及其规律,对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8~1999年自制中药制剂的总金额、DDDs、DDD值、日用药金额、剂型及特色门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宇红;钟菲;奉延期;胡盛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实验,通过稳定性考察,以粘着强度、成分的化学稳定性为指标,优选巴布剂的工艺与基质配比.结果表明:五倍子以水提工艺为佳,主要基质PVA(聚乙烯醇):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填充剂的配比以2:1.5:2为佳,制得的五倍子巴布剂粘性、剥离性、稳定性均良好,临床使用方便,无刺激与致敏性.
作者:饶淑华;杨光华;刘红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国产和进口米诺环素胶囊在9例正常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分组方法进行试验设计,血样中米诺环素浓度采用RP-HPLC法测定.采用PK-GRAPH药物动力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两种胶囊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剂量口服国产和进口米诺环素胶囊的药动学参数,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4.5±17.9μg.h/ml和75.3±15.9μg.h/ml;表现分布容积(Vd)分别为45.6±7.8L和46.0±17.4L;清除率(CL)分别为2.8±0.6L/h和2.7±0.6L/h;半衰期(t1/2)分别为21.6±1.26 h和21.9±1.7 h;峰值时间(Tmax)分别为2.8±0.9h和2.4±0.9 h;峰值浓度(Cmax)为3.1±0.7μg/ml和3.1±0.6μg/m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9%.上述参数与文献报道相似,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结论:两种胶囊在健康志愿者体内是生物等效的.
作者:宋庆翠;汤震;仇益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复方延茵合剂中的延胡索、茵陈进行了定性鉴别,方法简便,易操作.
作者:张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观察了替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34例的临床疗效,并与甲硝唑对比,结果表明:替硝唑疗效确切、安全、易耐受,值得推广.
作者:王惠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选用洗必泰和甲硝唑配伍制成复方洗必泰洗液,测定其含量,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复方洗必泰洗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剂.
作者:何解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解决硫磺乳膏制备过程中加入升华硫后的乳膏基质触变性,适当增减辅量用量,既保证了疗效,又利于分装、保管.
作者:杨世荣;张晓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介绍双黄连粉针剂,鱼腥草注射液,复方双花口服液,茵栀黄注射液,金莲清热冲剂,复方丹参滴丸、乐脉冲剂、香丹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胃血宁口服液,止喘宁注射液、安脑丸、新雪丹、藿香正气软胶囊、复方陈香胃片等常用中医急症用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
作者:杨汝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21世纪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电脑广泛使用,通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产业走向高科技化,市场竞争国际化.医药行业属高科技行业,要想使企业快速发展,适应新的时代,参与国际竞争,我认为,出路在于技术创新.
作者:任武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在医院建立非处方药房,是适应改革、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需要而出现的新事物.
作者:余筱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验证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开颅术后配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0单用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神志改善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有醒脑开窍、活血止血、凉血行气的作用,于开颅术后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苏醒时间及治疗时间,从而减少伤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周萍;喻坚柏;蔡蔚;罗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从临床用药角度谈如何监督中药的合理用药,主要从处方的规范化、用药注意事项的交待、药物的煎煮、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用药的监督.
作者:孙瑞鹏;孙丽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考察活性炭对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质量影响.方法:在0.2%氧氟沙星注射液中加入不同量的活性炭,过滤、灌装、封口、灭菌、检查.结果:由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0.2%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含量随活性炭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对pH值影响较小(P<0.05),对内毒素检查没有影响.结论:配制0.2%氧氟沙星注射液,温度在80℃时加入活性炭的量以0.04%为宜.
作者:徐文科;孙峻;胡顺;全承宏;曾照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综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发展近况.
作者:程晓军;刘安祥;宋守忠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