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棘果实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郭震

关键词:沙棘,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摘要:目的:探讨沙棘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HPLC 柱色谱分析和 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方法对沙棘果实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物质的理化性质等数据来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实验共得到β-谷甾醇、β-豆甾醇、5-羟基糠醛、胡萝卜苷、4-羟基苯甲酸、齐墩果酸、2-羟基-丁二酸-4-甲酯、3,4-二羟基苯甲酸和γ-N-(2呋喃基-甲基-)丁胺酸等9种化合物。结论:将沙棘萃取物进行化学和波谱法分离鉴定可有效分离鉴定沙棘有效成分。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增强 CT 的胃肠道准备及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对腹部增强 CT 的胃肠道准备的影响。方法:对430例腹部增强 CT 的患者做好检查前的胃肠道准备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检查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结论:对进行腹部检查的患者做好胃肠道准备及护理配合能有效保证 CT 检查的顺利进行。

    作者:邱爽华;陈佳儿;江红;王雯;郑静云;蔡娇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150 mg/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非洛地平治疗2.5 mg/d,口服;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选用多功能监测仪检测其血压变化,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血压均有所下降,血压控制良好,但血压降压效果、稳定性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92.00%)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效果优于厄贝沙坦单纯应用降压效果,其治法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06我院收治的3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比较和总结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3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度恢复明显优于术前,治疗效果十分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患者,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有利于促进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建波;樊磊;郑建英;王任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因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实施日常的护理方法,后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手术)。结果:手术前后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三个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护理出错率大大低于前者,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通过有效的术中护理配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腰间盘突出手术效果,增强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出错率,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金瑞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和探讨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1收治的5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25)和对照组(n =25),入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锦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在治疗小儿肾衰竭(AFR)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0例患有肾衰竭的儿童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分析其具体护理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经过各项检查,有13例患儿检查指标正常并出院,2例患儿死亡,5例患儿经过治疗也恢复正常。结论:在治疗肾衰竭患儿的时候要注意其心理变化情况,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仔细测量患儿进行血液透析前后的重量,并记录下来,密切注意患儿24 h 内尿液颜色的变化和出入量的变化,精心护理患儿的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以达到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目的。

    作者:胡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单纯全身麻醉应激反应的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单纯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方法:选取老年手术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观察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麻醉过程中不同阶段两组患者应激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切皮时、术中及术后,观察组内皮素水平和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中及术后观察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相比,老年患者单纯全身麻醉应激反应较大,临床中应慎重选择该麻醉方式.

    作者: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相对于传统固定治疗方式更令人满意,且术后患者恢复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生理与经济等方面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金华;高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胎儿心脏复杂畸形的彩色多谱勒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复杂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从2013-01/2014-12我院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的胎儿心脏复杂畸形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胎儿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胎儿心脏复杂畸形的超声表现。结果:研究结果显示,50例胎儿中,9例为心内膜垫缺损,7例为洛四联症,5例为大动脉转位,4例为永存动脉干,4例为单心室,3例为单心房,3例为肺动脉狭窄或闭锁,1例为单纯室间隔缺损,2例为主动脉弓离断,2例为主动脉弓离断缩窄,2例为误诊,8例为其他畸形。结论:四腔心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以及三血管-气管切面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胎儿心脏复杂畸形主要的切面,对于胎儿心脏复杂畸形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注重心房连接关系、肺动脉长轴切面和静脉、右室流出道、图像的缩放功能以及高频探头是避免诊断不全面和漏诊的重要因素。

    作者:杜长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内镜下微创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2014收治的应用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收治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诸如切口大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于对照组有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损伤程度更轻,可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所需时间,缓解其心理、生理和经济等方面压力,对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李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析中药饮片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处理对策

    目的:浅析中药饮片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6/2012-06期间182批次,1000个品种中药饮片的验收及退货记录,对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中药饮片共13批次,涉及品种达55种,主要原因包括有害物质超标、加工保管环节处理不当、生产加工标准较低、炮制不合格、掺伪掺假。结论: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善和处理,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安全的提高。

    作者:苏福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奥拉西坦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应用奥拉西坦治疗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缺损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其它类型疾病患者,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生活方式及环境均会发生剧烈变化,对患者采取有效方法治疗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应用奥拉西坦可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保障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效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产后保健护理对产妇生理康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产后保健护理对产妇生理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实验组,让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定期对其进行上门服务,实行一系列心理、生理方面的指导、训练和治疗.且将同一期间分娩没有实行产后康复干预治疗措施的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子宫恢复良好、子宫后倾后屈的情况、阴道脱垂、腰骶性疼痛、张力性尿失禁、产妇身体 BMI 指数、腹围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在产妇产后恢复中发挥关键作用,提升女性产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1例慢性肾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并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电解质、酸碱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肌酐、血尿氮素、血钾水平、内环境 pH 值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可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值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艺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机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对整体护理在儿科呼吸机护理中的作用加以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接受呼吸机治疗患儿8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施以儿科呼吸机常规护理,试验组施以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选患儿干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患儿干预后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出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试验组患儿家属对呼吸机专项护理服务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儿群体施以整体护理干预,对降低该类患儿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服务满意率是积极有效的.

    作者:陈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195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5例 HP 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 HP 转阴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经过1年的跟踪采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经比较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HP 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消毒工作以及用药指导,可以降低疾病的复发,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胡瑞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药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实施中药方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05/2015-01到我院治疗的7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将患儿等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根据常规儿科标准用药,观察组36例增加我院自拟中药方治疗,研究两组的临床施治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4.44%(34/36),相比对照组的77.78%(28/36)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3,P <0.05).且观察组的发热、咳嗽及肺部音等诸症改善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有统计学意义(t =2.354,2.610,3.912, P <0.05).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中药方救治,可尽早促进各项症状恢复,临床疗效更加安全理想,适合加强推广.

    作者:黄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剖宫产子宫疤痕处妊娠32例诊治分析

    目的:对32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疗体会.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我院的32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案例进行研究,观察子宫剖宫产瘢痕处妊娠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的显效率为78.13%(25/32),有效率为15.63%(5/32),无效率为6.25%(2/32),总有效率为93.75%(30/32).表明药物对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后的住院天数平均为30~50 d,患者满意度为90.63%(29/32).结论:子宫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发生率较高,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刘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和心源性猝死危险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源猝死(SC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06/2014-06间我院接收的35例 AMI 后 SCD 患者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5例作回顾性研究,对比观察两组人群的临床 HRV相关指标数据的差异.探讨临床 AMI 后的 SCD 患者的 HRV各指标特征,为临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同健康者相比,发生 AMI 后猝死患者的全窦性心搏 RR 间期标差(SDNN)、RR 间期平均标差(SDANN)、RR 间期邻差方根(RMSSD)、50 ms 以上 NN 期邻差百分比(PNN50)与低高频比值(LF /HF)等 HRV 指标数据值均显著更低(P <0.05).结论:AMI 后发生 SCD 者的 HRV 各项指标数据与健康者间存在明显差别,在临床诊断中可根据受检者的 HRV 数据特征对其发生 SCD 的风险进行预测,可起到降低临床中 SCD 发生率及加强 AMI 预后的作用.

    作者:张建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西药处方中用药不合理问题情况与对策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西药用药处方中存在的失误、不合理情况,并探讨纠正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3-05/2014-05我院7546张西药处方,以《处方管理》中的要求对以上处方进行评价,筛选出不合理处方154张,统计用药问题处方类型所占比率,并分析用药失误原因及相应纠正对策.结果:在抽选西药处方中,合理处方所占比率明显高于不合理处方所占比率(P <0.05).在不合理处方中,溶媒选择问题、用法用量失误、重复用药问题、药物选择问题及药物联用问题是造成非合理用药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用法用量失误所占比率为高,且明显高于其他非合理用药原因(P <0.05).结论:我院整体西药用药较为合理,而针对调查结果中的相关不合理用药因素和西药用药问题,需加强医师、药师间的医学、药学知识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在制定处方的过程中应考量患者的经济水平、具体病情状况,减少重复用药和联合用药,合理选择溶媒类型和有效药物,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用药错误发生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值得借鉴.

    作者:王海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