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明确医患道德义务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胡爱明

关键词:医患, 道德, 合作医疗
摘要:医患关系是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医生角色与患者角色之间特定的人际关系.近年来,医疗纠纷的上升暴露出许多医师和患者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缺乏系统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在依法行医、就医以及自我保护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在推广和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医患双方明确各自的道德义务,做到文明行医和文明就医.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探析

    通过对当今国内外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积极进行医学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研究和教学内容的探析,提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设置,明确指导思想,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作者:沈雁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关于医院管理中医学语言质量管理的思考

    医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已形成了鲜明的语体、语用特点,能否掌握这些特点,成为衡量医学语言使用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高质量的语言表达表现为在言语过程中使用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得体性和充足信息量.使用高质量的医学语言指导帮助患者不仅是对医学工作者的职业要求,也是现代医学的要求.对医学语言质量的管理应该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医院在服务质量评价中也应该将医学语言质量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中.

    作者:王茜;严永祥;马菊华;瞿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患矛盾:应用伦理学视角的解答

    医患矛盾是在全球化、多元化、民主化时代出现的道德悖论和伦理冲突,可以借助应用伦理学的视角和方法加以解决.作者借鉴了应用伦理学的理论观点,认为可将不伤害原则作为医患矛盾分析的根本价值原则,将医学伦理委员会、多数表决原则和纠错机制作为解决医患矛盾的实践平台.

    作者:刘魁;李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人的临终需求及其临终关怀的伦理原理

    结合三例死亡与临终需要的社会调查相关数据,概括分析了老年临终者的主要需求,提出:全力救治,全面、舒适照护以及消减痛苦是临终关怀的三个基本伦理原则.

    作者:刘喜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伦理道德原则在围围术期术期人文关怀中的体现

    人性化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对病人权利、尊严、自由和人格的尊重.在工作中要自觉应用伦理道德原则作为指导,其中包括病人第一原则、身心统一原则、恪守保密原则、一视同仁原则、优化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协同一致原则和精益求精原则等,充分考虑围术期病人的心理状态,在围术期全程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治疗和护理,对病人同情、鼓励以及进行心理治疗,体现人文关怀,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诊疗气氛.

    作者:宋宣;李春秋;刘连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科实习医生加强医患关系伦理教育的着力点

    医学临床实习是由学生到医生的过渡,是接触患者的开始,必须在临床实践的多个环节中,重视和加强医患关系教育.使学生一进入临床阶段,就能得到医患关系教育,在良好的医患关系氛围中得到熏陶,尤其是在儿科实习.本文就实习医生在儿科实习中处理好医患关系应注意的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鲍作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建医患信任打造和谐医院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打造和谐医院势必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医患信任关系是医患关系中基本、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医院,就应该从立足医院内涵建设,培养一流的医护队伍、完善透明的收费体系、营造优雅的医疗环境,加强医患双向沟通争取社会舆论支持,重建互信的医患关系.

    作者:毛福娟;应豪;周亚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从社会建构论理解疾病概念

    社会建构论为理解科学知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作者由此来关注医学中的疾病概念,揭示出疾病概念的社会建构性特征:疾病的本质是在具体的社会价值观念中被发明而非在事实中被发现的;疾病的描述、说明、诊断和治疗也具有明显的非认知特性,价值观念特别是利益权衡影响到各环节具体结论的得出.

    作者:肖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社会资本对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影响的比较分析

    现已经在城市与农村社区一级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对城市与农村居民的卫生状况改变有着重要作用,它利用社区卫生资源,解决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然而,现在的发展却不是很完善,与此同时,对社区卫生服务有着重要影响的社区社会资本也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社会资本在农村与城市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作者针时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伦理学角度提出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建议,以达到完善城市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

    作者:廉昭;薛秦香;马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伦理缺陷及对策

    阐述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伦理缺陷,如护理技术操作中违反操作规程、减少工作程序;给药中的浪费现象及不按医嘱准时给药;在一些暴露性的操作中不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缺乏慎独修养以及对待特殊病人护理时的伦理缺陷等.提出要加强护理伦理学教育和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关爱护士调动其工作热情,并加强监督机制,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伦理道德修养,更好的维护病人利益,创造更为友善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汪淼;郭利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静滴炎琥宁致急性皮肤过敏反应患儿抢救及人文化护理

    结合炎琥宁引起急性皮肤过敏反应患儿的抢救实践,指出有效应用人性照顾理论指导护理实践,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护理服务投入和思想交流,促使患者减少医疗过程中的不良体验和负面情绪,争取早日康复.

    作者:刘小敏;李会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试论医患关系的伦理属性与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

    市场经济务件下的医疗服务具有无私利他的道德责任和追求利益的需求,社会公众利益大化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目标.为病人大利益着想是医护专业根本的道德规范与责任,也是医患关系不可缺少的伦理基石.

    作者:郑大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几个要点

    药物临床试验中,为充分保护受试者权益,在伦理审查中要特别重视受试者参加风险和受益,力求风险小和受益大,保证受试者充分了解临床试验后知情同意,注意特殊受试人群保护,避免发生利益冲突.

    作者:杜彦萍;汪朝晖;杨忠奇;黄可儿;洗绍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通过自然辩证法课堂教学提高医学生的道德修养的体会

    课堂教学是提高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自然辩证法课教学培养医学生关注人类的大道德观和遵守科学道德观,用足以让学生感动的教学案例提升医学生的道德境界.

    作者:艾凉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和谐社会视角下食品安全的伦理学思考

    分析了目前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及流通领域违背伦理道德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食品生产者及食品企业伦理道德沦丧,政府行为、法制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力,食品源头污染严重,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提出应加强道德教育体系建设,完善法制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源头治理,完善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食品安全意识等应对策略.

    作者:杨燕华;史天山;权正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铭记历史鼓舞当代激励来者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研究30周年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创刊20周年征文启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关于过度医疗制约医学目的实现的医学伦理思考

    过度医疗制约医学目的实现的根源性问题,主要归责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不合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过度医疗背景下解读医学目的的内涵尤为必要.医学哲学化明示一条准则,就是过度医疗不是医学哲学的应当,其扰乱医学理性和医学伦理法则,是制约医学目的实现的不利因素,它必将受到社会和医疗消费者的唾弃和抨击.

    作者:孙永波;刘征;何春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知情同意的伦理思考

    尊重患者的意愿是医学人道主义的体现,履行知情同意有助于制约医务人员权利的过度运用,有利于在意外情况发生时患者采取较为客观的态度,避免医患矛盾,但应防止医务人员将知情同意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

    作者:成丽莉;杨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患矛盾社会根源透析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是复杂的,既有宏观的因素也有微观的因素.以宏观社会环境为背景,从医疗体制,保险制度、法律法规、社会观念、医学教育等七个方面对医患关系的社会根源进行探讨,以期对矛盾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桂芝;董兆举;王景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以专题讲授的形式构建适应各专业特殊技术要求的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并以学生为本,全方位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为切入点,由既定结论向现实问题转变,分析社会多元利益冲突,提高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对复杂多变的道德关系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道德冲突的能力,实现职业道德的应用价值,并不断完善教材建设.

    作者:奚红;冯俊淇;赵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