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

张金钟

关键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实训教学, 实训室建设, 实训教学管理
摘要:指出了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界定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内涵、外延;提出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科学理论指导、密切联系实际、真实具体感人、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原则;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实践中的实训室建设、实训教学管理、实训教学报告书写、实训载体建设等做了总结。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论提高肿瘤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肿瘤专业医学生存在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水平不足,沟通不够自信等问题。而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正确实施诊疗工作的必要前提,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提出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设立医患沟通课程及肿瘤科室实习前培训课程,建立“用心倾听+专业疏导”模式,带教老师积极引导,学会“换位思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作者:姚煜;史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伦理学思考

    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 )存在的问题,包括LIS安全和功能扩展、患者的隐私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自动核准风险。从伦理学角度分析了其整改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加强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管理;保障特殊检查项目的机密性,保护患者隐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根据医院实际工作量和财力确定LIS的功能模块;定期核对检验数据,避免职业性伤害;持续改进自动核准规则的严谨性。

    作者:沈丹;孙莉;刘海菊;范久波;李智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护理伦理原则的实践

    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以尊重、公正、不伤害、有利的伦理原则为孕产妇提供护理服务,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维护患者的自主权,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和保护孕产妇的隐私,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保护新生儿不被母婴传播所伤害,尊重并保护产妇作为母亲的权利,大限度地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蒋凤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3版《赫尔辛基宣言》的修订及其意义的分析研究

    2013年新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对宣言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内容上对部分条款进行了增删和修改,并在细节上对部分用词进行了修改。新版《赫尔辛基宣言》的修订改进了宣言的架构,完善了宣言的内容,加强了对受试者的保护,提高了对研究者的要求,并明确了国家、研究机构、申办方的义务。这对我国的启示有:不断修订涉及人体临床试验的相关法规,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提出国家对受试者保护的义务,探索建立国家临床试验赔偿体系;明确伦理委员会职责和定位,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伦理审查主体。

    作者:王頔;杨竟;陈仲林;丁艳;江一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医生视角下网络环境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

    通过对医生群体的问卷调查,了解医生上网习惯情况、医生与患者的网络交流沟通情况、网络环境对医生实际诊疗的影响、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对医生的影响以及医生群体关于网络发展对医患关系影响的综合看法。指出了目前网络环境给医患关系带来的影响:互联网成为一些医生知识信息更新与积累的源地,网络成为一些医生与患者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医生需要应对日益增多的“网络型”患者,医生对媒体负面报道的反应性出现转变。

    作者:戴菲菲;杨国斌;刘玉秀;魏强;易学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务人员职业人格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今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甚理想,存在责任感缺失、职业技能与岗位不匹配、职业信念不坚定等问题,而外在环境的影响与内在修养的弱化为两大原因。因此,应通过优化外部环境,完善宣教体制,加强医务人员内心修为,提升医务人员价值观来促进医务人员职业人格的养成,终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领域的有力践行。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隋前正史医事伦理探骊

    征引隋前正史中医学史料,从高层之医学人文关怀、医学教育及医学传播三个伦理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医与政有着天然紧密相连的渊源关系,医政充分体现了政府有无政治作为和是否实施人文关怀;汉魏南北朝时期太学、地方官学、私学都很活跃,在医学教育方面,也有深刻的进步理念;中医药作为加强民族间交流和融合的友好使者,对当今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

    作者:赵仁龙;任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某三甲医院621例医疗纠纷因素构成演变及对策探讨

    目的:对2000-2013年间发生的621例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纠纷发生因素并进行分析,促进医患和谐。方法在2000-2013年发生的621例医疗纠纷中,按个案属性进行归类整理,分两个年度区间对比分析。结果经对621例纠纷属性分析,发现疾病并发症引起纠纷案例居首,经济原因、医疗缺陷次之。结论两个年度区间对比分析显示:加强医院科学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将医疗核心制度落到实处是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作者:何俊清;尹宁;陈微微;陈宏刚;蔡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论和谐医德观的价值追求

    医德观念的发展与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建设良好医德医风的先导。适应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新医改实施的新要求,提出了“和谐医德观”的新概念及其基本内容,重点论述了和谐医德观的价值追求,即健康价值、医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目标,病人利益至上的价值主导以及其价值追求的根本标准。

    作者:徐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黄帝内经》中的医德教育思想

    《黄帝内经》,缘起于德,在传道授业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匪人勿教,择人而授,高风亮节,开放不狭隘;在职业追求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博采勤求,深得医道,志于上工,为天下师;在职业操守方面,其倡导医者应珍视生命,以不病调病,一丝不苟,大医风范;在职业信仰方面,其倡导医者应法于往古,验于来今,坚信科学,反对迷信;《黄帝内经》倡导医术要精湛、医德要高尚的职业理念,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医德思想生发的渊源,对当今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曹变玲;李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辅助生殖技术机构知情同意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辅助生殖技术机构中知情同意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医务人员知情信息告知与患方知情同意的现状与问题,从而完善知情告知的内容与方法,提高知情同意效果。方法自拟知情同意调查问卷,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形式,由辅助生殖技术机构中医务人员和门诊不孕症患方夫妇填写完成。结果医务人员知情告知执行情况有待提高,在告知过程中存在不注重保护患者隐私的情况,而患方自身对知情同意也重视程度不够。医务人员期待伦理培训。结论辅助生殖技术机构知情同意情况并不乐观,亟需加强伦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知情告知意识,规范知情告知内容与方式,并探索患方知情效果评价方法。

    作者:郭靖;袁蕙芸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公平性研究--基于湖南省的调查

    以湖南省为研究现场,从平等主义角度具体分析了新医改以来该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公平性状况,认为目前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本医疗服务经济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但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基本医疗保险受益度方面仍存在差距,应通过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管理,逐步促进不同人群之间医疗保障的公平性。

    作者:刘俊香;张旭平;陈鸿君;罗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新医疗环境下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研究

    职业胜任力是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要求: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实习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有利于塑造医学院校“综合素质教育”新形象。针对当前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新医疗环境下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应从以下主要内容入手:培养其坚守仁心、医德自律的能力,医学知识循证与实践的能力,医护合作、医患沟通的能力。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临床实习医生的职业胜任力:完善职业胜任力教育内容及相关课程;举办职业胜任力培训及模拟竞赛;强化临床实习生自觉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构建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评估机制。

    作者:朱宏晋;徐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加强医学临床研究受试者保护的建议

    我国对于医学临床试验研究受试者的保护仍存在研究者和受试者认知有偏差、知情同意落实难、后续跟踪审查乏力等问题。基于美国经验和国内某医院的探索,提出完善我国受试者保护的建议: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受试者保护体系;提高受试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伦理委员应实地考察、保证审查质量;建立强制保险制度;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

    作者:江学维;曹江;王冬;白楠;王瑾;王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长期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和对策分析

    老年痴呆症患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导致潜在安全性问题与家属无法长期陪护之间、身体约束保护与自尊及《精神卫生法》之间,生活质量与生命价值观之间产生一系列矛盾及伦理问题,也使密切和他们接触的护理人员不得不面临道德、伦理困境。建议医院提供专职、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长期陪护;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合理、合法使用约束工具;完善医疗体系的建设,构建“医养结合”的照护体系;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转变服务理念,加强伦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作者:张守亚;江文仙;姜林梅;郑志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患者视角下的医患沟通需求及现状调查

    目的:从患者的视角来了解医患沟通现状以及患者对医患沟通内容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利用描述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在患者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知方面,有560人认为医患沟通很重要;患者对医患沟通作用的认知表现在多方面,但大部分人(382人)认为医患沟通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在患者对医患沟通的需求方面,582人非常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及费用;医患沟通现状不容乐观。结论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并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陈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的思考

    指出了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在药理学教学及实验中的重要性,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研素质、促进医药研究与生命伦理观的良性互动的作用;阐述了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动物福利、“3R”原则、AAALAC认证,并分析了实验动物福利的立法状况;引发了关于我校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动物伦理学教育的问题与思考:将实验动物伦理教育融入实验教学过程应成为药理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既能够增强医药相关专业学生的伦理意识,更好的了解和尊重生命,也有助于促进医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马雪;张慧楠;贾敏;周颖;罗晓星;孟静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论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积极意义

    从儒家思想文化与当代现实结合的角度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提出了辅导员应具有“仁爱”之心、应做到“师以身为正”“君子不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应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境界,以努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陈永华;王明旭;李新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的培育研究

    从健康意识和生命责任方面阐述当代部分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并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及其自身因素四个方面剖析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缺失的根源,进而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学校应创新课程、注重临床实习、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深化生命价值教育;政府应加强行政干预;网络、媒体等应充分发挥正确导向功能;要发挥家庭环境的熏陶作用并改变家庭教育理念;要提高自我意识能力、进行自我挫折教育和情感教育。

    作者:孔令杉;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本主义疗法:伦理精神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实现

    介绍了人本主义疗法的概念及其内涵、在外科学方面的应用、精神本质及与生命伦理学的对接;分析了围手术期的患者需要人本主义疗法,主要包括技术、伦理、心理、实践等层面的需求;讨论了人本主义疗法在临床中的践行,包括践行的条件、人员、措施及遇到的问题。

    作者:遇时;尹梅;邰升;岳玺中;王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