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科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周晓宇;孙耕耘;李伟;丁强;陈余清

关键词:结核性胸腔积液, 内科胸腔镜, 诊断
摘要:目的:研究内科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52例疑似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评估内科胸腔镜的确诊率、并发症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结核性胸腔积液33例,内科胸腔镜确诊29例,诊断率88%。本组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腔镜下主要表现:粟粒样结节23例(70%),纤维条索状粘连带12例(36%),广泛包裹伴纤维素沉积7例(21%),白色瘢痕5例(15%)。并发症均可缓解或治愈,严重者为气体栓塞1例。结论内科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伴发心理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26例 CHF 患者进行评分,其中有心理障碍者45例作为观察组,在无心理障碍者中抽取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26例 CHF 患者中抑郁发生率26.2%,焦虑发生率20.6%,其中11.1%为抑郁、焦虑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经济状况、病程、心功能分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状况、病程、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是 CHF 患者并发心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5)。结论CHF 患者有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经济状况、病程、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陈素群;黄毅;王小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电刺激和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D)的临床疗效,为急性脑卒中后球麻痹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后 DD 患者80例(真、假性球麻痹各40例),在基本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随机分为真性球麻痹-电刺激组(A1组)、真性球麻痹-针灸组(A2组)、假性球麻痹-电刺激组(B1组)和假性球麻痹-针灸组(B2组)。所有患者在基本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电刺激或针灸连续治疗2周;结合“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标准”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A1组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A2组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11例。A1组治疗好转率为80%(16/20)、A2组为45%(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B1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B2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B1组治疗好转率为90%(18/20)、B2组为85%(17/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33)。结论吞咽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或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可取得较好疗效;而对于真性球麻痹,吞咽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疗效明显优于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

    作者:杨玲;黄科源;王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骨水泥椎弓根强化内固定结合椎体增强技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使用骨水泥对能够强化椎弓根和病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病椎强化技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68例,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影像学采用测量椎体高度及正中矢状位 CT 影像上测量椎体 Cobb 角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患者术后病变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内固定失效发生率。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术中注入骨水泥后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8例骨水泥在椎体侧方外溢。64例患者获得12~6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8个月,56例患者骨折均在6~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末次影像学评价无椎弓根钉松动和拔出病例,椎弓根螺钉在位率100%。术前 VAS 评分、椎体高度、Cobb 角与术后各个时间节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骨水泥椎体强化结合骨水泥强化置钉技术可以有效增强节段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韩建华;蔡小军;董革辉;孙厚杰;周鑫;鄢家强;张晗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多由中专院校转型而来,大多没有一定规模的附属医院,须依靠本地区的医疗机构协同完成教学任务,但学校与医院非隶属关系,仅是在协议的前提下开展工作[1]。医院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合作深度均较差,无法有效完成学生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安排,故应深化学校和医院的合作,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因此,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2009年起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院校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已培养出3届院校结合班毕业生。通过对2009级、2010级、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院校结合班和平行班专业核心课程成绩比较,院校结合模式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彦;何坪;邓宇;张冬青;张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大出血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大出血治疗中的技术操作成功率、安全性、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科方法治疗无效的产后大出血者临床资料65例,其中,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成功41例作为 A 组,行子宫切除术治疗24例作为 B 组,分析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A 组因病情异常危重而不能耐受子宫切除者为26.8%(11/41),止血成功率95.1%(39/41),栓塞后因止血效果不佳再行子宫切除者4.9%(2/41);B 组止血成功率95.8%(23/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 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3.8 min、61.5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B 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155.5 mL、3215.7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A 组无并发症、B 组出现并发症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适应证广、微创、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及保全子宫等优势。

    作者:钟兴军;李豪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术前 MRCP 检查在 HCCA 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HCCA)采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进行分型相对于手术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的价值。方法分析40例 HCCA 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入组患者 MRCP 分型相对于手术分型的准确性,以及手术分型与手术方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RCP 分型的准确率高达95.0%(38/40)。 HCCA 手术率为62.5%(25/40),其中Ⅰ、Ⅱ型84.6%(11/13),Ⅲa 型66.7%(4/6),Ⅲb 型63.6%(7/11),Ⅳ型未行手术治疗。手术分型越高,可行手术切除的概率越低(P <0.01)。结论MRCP 对于判断 HCCA 的分型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青志;王妍;胡鹏;张雷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种药物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既往一线含草酸铂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例既往一线含草酸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方案治疗,每21天1个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每周期后评价不良反应,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共完成化疗周期85个,中位周期数为3(2~7)个周期,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4例,总有效率38.9%(7/18),疾病稳定率77.8%(14/18)。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脱发。Ⅲ~Ⅳ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1.1%,血小板减少5.6%,腹泻5.6%。无因化疗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方案对于一线含草酸铂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钱鸣杰;眭振宇;唐文;王少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106株急性阑尾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2013年1~6月急性阑尾炎患者标本的病原菌分离情况及药敏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病原菌1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0株,占94.3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分别占67.92%、11.32%、5.66%),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结论急性阑尾炎感染细菌的耐药率高。

    作者:董其勇;徐中良;刘沙;金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治疗性生活方式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及体质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后其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性生活方式对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共筛选135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干预组(A 组,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n=97)和非干预组(B 组,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n=38)。分别于入选时和随访结束时测定所有入选患者血清 FFA 水平,同时采集所有患者的体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FFA 水平与腰围和腰高比显著正相关;(2)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后 A 组患者腰围、BMI 和 FFA 水平显著低于 B 组(P <0.05);(3)与基线时比较,A 组患者经过平均6个月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后各体质指标和 FFA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在规范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性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FFA 水平并改善其体质指标。

    作者:刘小永;张戈;杨瑞丰;林志;杨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湖北省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湖北省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状况,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0~11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湖北省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20个县市作为调查县市,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家庭成员个人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结果共调查28563人,其中423人报告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为14.8‰。疾病类型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9人(54.1%)、哮喘44人(10.4%)、慢性咽喉炎35人(8.3%),其他肺部疾病115人(27.2%)。城市和农村居民患病率分别为13.6‰和15.7‰。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大、收入水平较低、参加新农合的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结论湖北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有所升高,需要加强预防控制力度。

    作者:肖汉;聂秀红;陈功;龙虹霏;许亚运;高梦婷;燕虹;李十月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医护卫同组梯次排班模式在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生、护士、卫生保洁员同组梯次排班在埃博拉诊疗中心病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埃博拉传染病防控特点,分别从医生、护士、卫生保洁员的构成、工作时段、岗位职责分工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排班,并对该排班模式的效果,从出入院时间、个人防护用品(PPE)消耗、PPE 穿脱差错、队员的满意度等环节进行考核评价。结果通过这种工作模式的运行,减少了患者出院入院等候时间,减少了 PPE 消耗及 PPE 穿脱差错的发生,提高了医生、护士、卫生保洁员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医生、护士、卫生保洁员同组梯次排班工作模式有助于埃博拉诊疗中心各项护理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作者:张丽敏;宋彩萍;王丽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肾癌外科根治性切除术前经动脉插管栓塞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方法对肾癌外科根治性切除术前经动脉插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43例,分为 A 组(同时成功栓塞患侧肾动脉及肾包膜动脉、肾上腺动脉)、B 组(仅栓塞患侧肾动脉)、C 组(直接行外科根治性切除)。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难易程度、术中出血量、病灶切除成功率、术后生存率。结果A、B 组与 C 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手术难易程度、术中出血量度、病灶切除成功率及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B 两组间比较除病灶切除成功率外其余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肾癌外科根治性切除术前辅助性动脉栓塞治疗效果好,尤其以彻底栓塞病变侧肾动脉、包膜动脉等血供者效果更佳。

    作者:官彬;廖先国;鹏程;唐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狼疮性膀胱炎2例并文献复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种组织器官,临床表现多样。在泌尿系统,主要累及肾脏,形成肾小球相关病变。而累及膀胱进而造成上尿路积水相对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单纯性尿路梗阻或尿路感染而延误治疗。为提高对 SLE 导致的膀胱炎进而引发上尿路积水的认识,现将本科收治的2例 SLE 合并间质性膀胱炎及上尿路积水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永立;贾龙江;许长宝;赵兴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出院计划服务对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 患病率达8.2%[2],是我国疾病负担的第1位[3]。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常因疾病反复发作病情加重,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4],而产生焦虑、抑郁、自责、自卑等心理障碍;又因患者生理活动能力受限而过度依赖医护人员和家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出院计划服务是实施延续护理的基础,延续护理可使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5-7]。本研究以本院呼吸内科出院的110例 COPD 患者为对象,探究出院计划服务在COPD 患者延续护理管理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延续护理服务水平,减少 COPD 患者疾病加重及再入院次数,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姚莉;刘维;李保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在门诊老年患者拔牙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滴鼻结合笑/氧吸入镇静在老年患者拔牙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门诊老年患者拔牙患者分成两组(n=30),Ⅰ组(笑/氧吸入镇静);Ⅱ组(右美托咪定滴鼻结合笑/氧吸入镇静)。记录患者基础值(T0)、局部麻醉时(T1)、拔牙时(T2)、拔牙后10 min(T3)生命体征,Ramsay镇静评分,焦虑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患者满意度Ⅱ组高于Ⅰ组(P<0.05)。T1时,Ⅱ组患者焦虑评分,VAS 评分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Ⅱ组患者镇静程度高,Ramsay镇静评分高于Ⅰ组(P<0.01),焦虑评分、VAS 评分低于Ⅰ组(P<0.05)。T2时,Ⅱ组心率低于Ⅰ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结合笑/氧吸入镇静可用于老年患者门诊拔牙术。

    作者:杨阳;李思思;郁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股骨远端 C2、C3型骨折27例分析

    目的:总结外侧切口联合前内侧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 C2、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7例 C2、C3型股骨远端骨折采用股骨远端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1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90 min(60~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0 mL(300~600 mL)。切口无感染。术后4~8个月X 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离。关节功能按 Schatzker-Lambert 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1.5%。结论联合前内侧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 C 型骨折具有复位操作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方便植骨,结合锁定钢板固定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刘福尧;刘承伟;吴声忠;潘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护理程序在埃博拉病毒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5例确诊 EVD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根据护理评估的结果确定护理诊断,对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预期目标和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针对5例 EVD 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后,5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3例 EVD患者痊愈出院,取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和社会效益。结论对 EVD 患者按照护理程序进行系统护理可帮助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病死率的降低。

    作者:李晓琴;宋彩萍;罗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疗效的比较

    目的:探讨使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70例,分为两组(n=35),分别使用拉莫三嗪(拉莫三嗪组)与丙戊酸钠(丙戊酸钠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70%,拉莫三嗪组为85%(P <0.05)。拉莫三嗪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劳、皮疹、肝损伤及嗜睡等,发生率为20%;丙戊酸钠组有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增加、肝损伤及嗜睡等,多于药物剂量增加期发生,为一过性,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使用拉莫三嗪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丙戊酸钠。

    作者:韦迪岱;陈晋;郑文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慢性疼痛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研究进展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现存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并被确认为继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当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或超出组织损伤预期治愈时间而持续存在时即定义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在成人中普遍存在,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也非常高。本文就慢性疼痛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艳君(综述);陈理红;魏安宁(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定位与发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全科医学已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必须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得到共识。国内专家学者普遍的观点表明,综合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并进行规范化的学科建设,开展全科医学医、教、研工作,是全科医学发展的重要保障[1],也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要求[2-3]。

    作者:龚放;何芸芳;谢波;刘北忠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