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相关基因标志物表达特征分析

张诗珩;李峥;彭宇;彭杨;杨宇馨;李崇义;肖何;王东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生物学标记,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化疗药物相关基因标志物的表达谱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为临床个性化化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733例NSCLC患者的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核糖核苷还原酶 M1(RRM1)、β-Tubulin Ⅲ家族(TUBB3)和胸苷酸合成酶(TS)6种化疗药物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特征,分析6种标志物与病理的关系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结果 BRCA1、TUBB3、TS表达在腺癌、鳞癌、未分类癌3种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这3种标志物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 r=0.107、r=-0.229、r=0.168,P<0.01)。ERCC1与BRCA1、ERCC1与APE1、APE1与RRM1之间呈正相关(r=0.214、r=0.316、r=0.222,P<0.01)。结论 NSCLC化疗相关标志物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有关,多种标志物表达相互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对化疗药物相关标志物表达及病理类型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制订个体化化疗方案。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报道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 ,SPT P)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6%[1],临床上容易误诊。作者收集本科收治的2例经病理证实为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庆东;余维倩;邓和军;罗小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18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学及鉴别诊断,以便及时治疗,改善临床预后,减少晚期肝病的发生。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入院的患者,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脏肿瘤、胆管梗阻等疾病,对后诊断出的疾病进行分析。结果182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诊断共涉及9种疾病,前3位疾病分别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38.46%(70/182)、药物性肝损害(DILI)25.82%(47/182)和自身免疫性肝病(ALD)16.48%(30/182),其他依次为布加综合征、EB病毒感染各2.75%(5/182),Wilson病2.20%(4/182),巨细胞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病各1.65%(3/182),肝功能异常原因未明8.24%(15/182)。结论在不明原因的肝病中,以NAFLD、DILI及ALD常见,据此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丁静;田文广;王世伟;周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重庆市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吸烟行为及未来3~5年吸烟意向调查

    目的:了解重庆市医药院校大学生吸烟行为及未来3~5年吸烟意向。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从该校5个系部的3个年级共抽取了1457名医学生进行吸烟行为和吸烟意向性问卷调查。结果吸烟率为12.69%,尝试吸烟率为14.95%。其中,男生吸烟率和尝试吸烟率分别为32.59%和27.46%,女生吸烟率和尝试吸烟分别为3.51%和9.18%。回答未来3~5年吸烟意向为犹豫和肯定会吸烟的学生,在目前吸烟的学生比例为49.44%和23.89%;男生为34.82%和14.29%;女生为10.52%和1.65%;一年级为10.24%和3.01%;二年级为24.73%和7.44%;三年级为20.30%和6.70%。结论在医学生中仍有一部分学生坚持以后会吸烟,尤其对未来吸烟处于犹豫状态的学生比例较高,所以对医学院校的控烟工作和抗烟态度教育有待加强。

    作者:雷春萍;熊鸿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280例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方法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1280例患者资料,并对各种术式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结果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或部分切除术656例,鼻中隔三线减张术624例;术后凡士林纱条填塞416例,膨胀海绵填塞636例,纳吸绵(或凡士林纱条)加硅胶管填塞228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4~90 mL ,平均32.45 mL ;手术时间为8~85 min ,平均33.62 min。术中单侧黏膜破损167例,双侧黏膜对穿破损18例,术后鼻中隔血肿129例,予以清除血肿后再次填塞压迫均恢复。所有患者术后主诉症状好转。结论随着鼻中隔手术策略及技巧的改进,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手术遵循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规律,更符合鼻腔的生理功能需要。

    作者:周诗侗;崔振英;陈妮娜;邓泽海;李靖;后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回肠异物穿孔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

    很多内、外科疾病的腹痛症状都与急性阑尾炎症状相似,易被基层医生误诊甚至误治。误诊和误治随时都可能发生,必须高度警惕。作者对本院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回肠异物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8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的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的营养风险状况,并分析营养风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80例食管癌确诊患者,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对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 RS2002)评估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风险。结果本组患者营养风险得分为2~6分,平均(3.14±1.52)分,有89例患者术前发生营养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OR=1.82)和有更多入院症状条目数(OR=1.14)。结论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概率较高,患者年龄越大、入院症状越多的患者越容易发生营养风险,对入院的老年患者及入院症状较多的患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

    作者:陈献珊;陈锋夏;黄修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U QCRC1对 H9c2心肌细胞耐受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

    目的:构建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UQCRC1)重组腺病毒载体,探讨UQCRC1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CR法从cDNA 文库钓取 UQCRC1基因,经SalⅠ和XbaⅠ双酶切,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 ,将鉴定后的pAdTrack-UQCRC1转化BJ 5183菌,筛选阳性克隆后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T细胞,整合包装成重组腺病毒并转染H9c2心肌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和 UQCRC1基因与蛋白表达;并检测细胞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结果成功构建了UQCRC1重组腺病毒;UQCRC1过表达能显著增加缺氧/复氧后H9c2心肌细胞的活性(P<0.05),减少LDH的释放(P<0.05)。结论 UQCRC1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保护作用,其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UQCRC1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易婷婷;李洪;吴潇潇;杨天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30例伴有颅内血管狭窄的动脉瘤患者风险因素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伴有颅内血管多发狭窄的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评价因脑血管狭窄导致血液流体力学变化对动脉瘤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5年北京军区二五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治疗,且经CTA及DSA确诊伴有颅内动脉多发狭窄的动脉瘤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以同期神经外科收治的不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30例动脉瘤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动脉瘤数,是否吸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是否伴有颅外段颈动脉斑块、缺血性脑卒中及是否合并脑动脉发育异常。通过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评价动脉瘤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以囊性多发动脉瘤为主,动脉瘤多可达4个。年龄多大于60岁,多数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颅内段动脉多发狭窄在本组患者中多见。在有严重狭窄的颅内动脉发生动脉瘤者居多,性别差异不大。而对照组多为年轻患者,动脉瘤以单发者居多,不伴颅内动脉多发狭窄,颈动脉斑块及脑卒中发生率偏低,部分有吸烟、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两组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发育异常及颅外段血管粥样斑块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动脉瘤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关,其已经成为导致老年患者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应引起关注并早期预防治疗。

    作者:武晓玲;王淑珍;于红霞;迟路湘;李丽荣;王秋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82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VEGF和MMP-9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该院体检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检验血清CEA、VEGF和MMP-9水平,分析它们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CEA、VEGF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不同肿瘤局部浸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患者亚组间血清CEA、VEGF和MMP-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分组、性别、部位、肿瘤大体分型亚组患者间血清CEA、VEGF和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82例大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CEA、VEGF水平呈正相关(r=0.508、r=0.587,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CEA、VEGF和MMP-9水平异常升高,三者可能共同参与肿瘤的进展,通过早期检测血清CEA、VEGF和MMP-9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进展状况。

    作者:刘秋霞;冯军;赵志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羊水 ABH血型物质测定与 ABO 血型基因分型

    目的:通过检测羊水ABH血型物质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基因技术检测胎儿羊水细胞ABO血型基因型,鉴定胎儿ABO血型。方法选取妊娠16~25周的孕妇53例,抽取羊水,利用间接凝集实验测定羊水AB H血型物质;将羊水细胞进行分离,提取羊水细胞DNA ,运用PCR-SSP技术分析其ABO血型基因型。结果16例羊水标本为非分泌型,占30.2%,37例羊水标本为分泌型,占69.8%;48例羊水标本通过PCR-SSP方法检测出了ABO血型的基因型。经基因鉴定的胎儿羊水细胞ABO血型与羊水分泌型ABH血型物质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PCR-SSP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胎儿羊水细胞的ABO血型。

    作者:陈江;逯心敏;郭渝;胡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AT 与mMRC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或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以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COPD患者健康状况、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耐力,并分析其评分结果与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及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确诊COPD患者进行CAT、mMRC评分及6MWT ,综合评价评分系统之间以及各评分系统与患者肺功能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对COPD合并PH组与单纯 COPD 组的 CAT、mMRC 评分及6分钟步行的距离(6MWD )进行比较。结果 CAT 评分与6MWD 呈负相关(r=-0.623,P<0.01),与 FEV1% pred无相关性(P=0.159)。CAT 与 mMRC呈正相关(r=0.492,P=0.000),mMRC与6MWD呈负相关(r=-0.514,P=0.000),与FEV1% pred无相关性(P>0.05)。COPD合并PH组与单纯COPD组CAT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MWD作为筛查COPD是否合并PH准确性高,CAT次之。采用CAT判定COPD合并PH风险性的诊断截断点为21。结论 CAT评分与6MWD相关性较好,与FEV1% pred无相关性,CAT评分更适用于整体评价COPD总体严重性,分数高者合并PH可能性大。

    作者:郭媛媛;张旭华;陈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一种新型优化的肺组织羟脯氨酸水平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测定方法,以评价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方法比较不同酸水解时间、氧化时间、显色时间等对大鼠肺组织 HYP水平测定结果的影响,据此建立大鼠肺组织 HYP水平测定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 HYP水平的测定。结果通过优化得出HYP水平测定佳条件为110℃7.50 mol盐酸(HCL)水解16 h ,常温氧化10 min ,60℃显色25 min。本方法灵敏度为0.067μg/mL ,回收率为88.85%~110.88%,平均 CV为4.70%~6.60%。该法应用于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研究中,模型组 HY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该法灵敏度与回收率均较高、重现性较好,可用作临床对肺纤维化程度判定的定量方法。

    作者:彭方毅;周欢;姜海蓉;袁兵占;崔玉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花生根乙醇提取物对大鼠前列腺增生抑制作用及对Bcl-2,Bax 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花生根乙醇提取物对丙酸睾酮(T P )诱导未去势成年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花生根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大鼠正常喂饲,不用药;模型组及各治疗组皮下注射TP5mL·kg -1·d-1,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同时灌胃不同剂量的花生根乙醇提取物(剂量分别为10mL·kg -1· d-1、5mL·kg -1·d-1、1mL·kg -1·d-1),连续14d。各组均于第15d处死,取前列腺、精囊和睾丸组织并称重,计算各腺体指数[腺体湿质量(mg)/体质量(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花生根乙醇提取物高、中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前列腺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花生根乙醇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作用具有量效关系。花生根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睾丸指数、精囊指数、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花生根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治疗组Bcl-2和Bax 蛋白表达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Bcl-2和Bax 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花生根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制前列腺增生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的Bcl-2和Bax蛋白比例平衡关系,促进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细胞凋亡达到治疗的效果。

    作者:闫学红;罗晓冰;卑占宇;马永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病案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老龄化不断加重,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其发病率接近20%,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1]。高血压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会使患者变得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无法得到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2]。病案管理模式是由病案管理员和社区医生、精神科医生相互协作,治疗和管理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模式。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将10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实施高血压病案管理,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系统性的随访,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按时跟踪干预,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燕;钟久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啶在急诊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急诊科患者气管插管时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需要紧急行气管插管的成年患者50例,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25例,右美托咪啶组插管前使用右美托咪啶1μg/kg ,咪达唑仑组插管前使用咪达唑仑0.1 mg/kg。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插管前1 min、插管时及插管后1、3、5 mim的收缩压(SBP)、血压、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插管时及插管后1、3 min的血压、HR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患者(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插管前1 min和插管时SpO2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患者插管前1 min和插管时SpO2有一定下降,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比咪达唑仑更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而对患者呼吸功能几乎无影响。

    作者:罗毅;黄振宇;刘路培;毛文雄;黄善华;龙春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F-URS与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5~9月来该院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且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F-URS组和MPCNL组,每组60例,观察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F-URS组与MPCNL组初始结石清除率分别为68.33%和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个月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67%和9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URS组和MPCNL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33±11.57)min和(53.75±17.31)min ,术后住院日分别为(3.05±0.62)d和(5.43±1.84)d ,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别为(1.70±1.37)分和(3.68±1.57)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输尿管上段结石,F-URS在结石清除率方面与MPCNL疗效相当,且其较MPCNL有更高的安全性及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在有条件开展F-U RS的科室应列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李天敏;王洛夫;兰卫华;蒋建新;万江华;聂志林;江军;张克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脾脏切除对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脾脏切除对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4月至2008年1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胃癌D2根治术的86例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将接受保脾改良淋巴结清除术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D2根治术联合脾脏切除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总时间为(20.62±7.9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总时间(27.51±12.44)d和并发症发生率3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8,χ2=5.446,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TMN分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伴有脾脏或脾胃韧带转移的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保留脾脏的改良淋巴结清扫术能够使患者获得与联合脾脏切除相同的预后,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晓刚;陈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开放性手术与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与开放性手术处理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患者进行PCNL治疗(微创组),53例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组),对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为30~100 min ,平均(45.32±10.52)min;开放组手术时间为50~130 min ,平均(70.41±11.36)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放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85%(19/53),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6/7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结石清除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性肾结石,PCN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3种麻醉方法在兔骨缺损修复术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戊巴比妥钠、乌拉坦、咪达唑仑与氯氨酮/速眠新Ⅱ复合麻醉3种麻醉方法在兔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家兔120只分为3组,每组40只,分别予以不同麻醉药物进行麻醉:A组戊巴比妥钠肌内注射;B组乌拉坦经耳缘静脉注射;C组咪达唑仑与氯氨酮/速眠新Ⅱ复合肌内注射。分别记录各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呼吸频率及心率、麻醉并发症、苏醒时间、追加麻醉药物情况及术后病死率。结果 B、C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4.53±0.65)、(3.56±1.31) min ,与A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B组麻醉维持时间为(152.12±12.53)min ,与 A、C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C组麻醉苏醒时间为(31.05±5.73)min ,与A、B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需要追加麻药物的概率及术后1个月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咪达唑仑与氯氨酮/速眠新Ⅱ复合麻醉效果确切,术中未观察到动物明显的呼吸、心率抑制,安全性与可控性高,对实验动物长期存活影响较小,是兔骨缺损修复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欧阳毅;夏瑗优;张一辰;王琼仁;于博;于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性休克1例

    痰热清注射液是中国第一个按指纹图谱检测生产的中药注射液(国药准字 Z20030054),其退热祛痰、抗菌、抗病毒作用,以及安全性、稳定性都取得中药注射液的历史性突破。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温肺热病属痰热阻肺证[1],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不爽、口渴、舌红、苔黄等。该药可用于肺炎早期、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经过多年的临床使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2]。随着痰热清注射液应用的日益广泛,该药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作者通过介绍本科1例因静脉输注痰热清注射液导致严重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希望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孙莉霄;卢慧;赵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