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综述);朱辉(审校)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术前和术中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和外院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失败病15例,分析失败的原因。结果手术未能复位3例,螺钉进入关节内3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手术入路选择不当2例,内固定不当6例。结论髋臼骨折手术需要具有一定手术经验的创伤骨科医师才能开展,掌握髋臼的解剖知识、影像基础、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学习是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林;向柄彦;柏小金;黄文良;吕雪峰;李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的病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科医治的240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卵管因素占原发不孕、继发不孕病因首位,子宫因素居第二位,其中,主要病因为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因素、排卵障碍、自身免疫因素、正常盆腔。结论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是输卵管因素,其次为子宫因素中的宫腔粘连。
作者:李宗敏;胡燕;胡珊;陈智慧;吴虹霆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以采取合适处理措施。方法对该院2003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60例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160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45例,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30例(66.67%)。术后有80%的心律失常并发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疼痛等。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常见的原因是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应注意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积极干预诱因是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关键。
作者:徐成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330例,根据住院期间头颅CT或 MRI复查是否有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61例)和非出血组(269例),对可能影响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溶栓后自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8.48%(61/330),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8.18%(27/330)。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脉压差、入院血糖水平、房颤史、超敏 C反应蛋白、早期缺血改变、入院 NIHSS评分、入院 MRS评分共7个因素与非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入院血糖水平(OR=1.160,95%CI:1.020~1.319)、房颤史(OR=4.790,95%CI:1.300~17.649)、早期缺血改变(OR=8.640,95%CI:1.230~60.691)和入院 NIHSS评分(OR=4.320,95%CI:1.070~17.441)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 NIHSS评分高、血糖水平高,有房颤史、早期缺血改变患者发生自发性颅内缺血的风险较高。
作者:邓炳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组急性起病,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弥漫性或局灶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2],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则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致使卒中预后不良[3],目前,尚无该病满意的治愈方法。因此,作者以临床护理路径(CNP)为指导,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建立从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路径,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护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现将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丽;王燕;李保兰;冯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标本不同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对血液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将88例全血标本和50例血浆标本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分置于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后进行平行检测,采用 Excel2003对阳性标本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随机全血标本离心后放置37℃和4℃保存过夜(16~20 h)首次双试剂血清学筛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双孔复试后,定性结果完全相同;50例随机稀释的阳性血浆分置37℃、室温和4℃保存24、48、72 h后,检测结果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保存温度的增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阳性标本检出数有增多的趋势。结论全血标本离心后置37℃和4℃保存过夜,血液筛查结果不受影响。血浆标本在37℃、室温和4℃保存,72 h内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黄秀琳;李维;杨虎;韩继姝;阳禄平;刘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Mbius综合征(Mbius syndrome,M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疾病,发病率约为0.002%,首先由德国神经学家Mbius于1888年报道,主要病理基础为面部及外展神经麻痹,临床上以患者无法微笑、皱眉、吸吮、眨眼、横向移动眼睛等为特征,一般认为此征无特殊治疗方法[1-2]。作者采用以水针穴位位点注射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1例 Mbius 综合征,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恩耀;赵鹏举;娄元俊;郭鑫;史华;介小素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外伤害时有发生,颅脑损伤极为常见,发生率仅次于四肢,位居第2位。颅脑损伤包括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等,常导致脑组织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严重时引起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或脑疝,危及生命。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这给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现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8例颅脑损伤患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钟正伟;王正仕;刘丹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医学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程,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学科都离不开医学化学的基础知识[1],而医学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手段,以应用和创造为特点的实验学科,因此,医学化学实验是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生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PO)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14例剖宫产术后发生 ACP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全部治愈,未行手术治疗。结论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剖宫产术后发生 ACPO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治愈,从而避免再次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作者:詹玮;姬清华;张汝一;甄运寰;廖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倒班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状况。方法采用基本情况问卷和职业紧张量表(OSI-R)调查1024名工人的一般情况和职业紧张状况,并与西南常模人群职业紧张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倒班作业工人职业任务问卷均分为(186.4±23.3)分,紧张反应问卷均分为(99.4±17.8)分,应对资源问卷均分为(128.1±16.8)分;与西南常模人群职业紧张相应指标相比较,职业任务问卷与紧张反应问卷及其各子项(心理紧张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资源问卷子项中娱乐休闲和理性处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主城区倒班作业工人具有较高的职业紧张,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工作和生活质量。
作者:熊娟;李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早、中、晚期都极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预后极差。PVTT 是肝癌细胞侵入门静脉,在其分支或主干上生长的癌性栓子。由于门静脉内血流速度较慢,黏度较高,营养物质丰富,故其微环境可为肝癌细胞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培养基地。PVTT形成常常是肝癌晚期的重要标志,发生率高达90%[1],不积极治疗的该类患者常常在数月内死亡,生存期短。死亡的原因多数为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恶病质等。目前,临床上治疗 PVTT的主要方法有外科手术、介入、分子靶向治疗、放疗及化疗等,且均已取得了不同的治疗进展,但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等问题上仍未能取得显著进展[2]。因此,探索新的安全无创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作为一种新的体外非侵入性治疗技术问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一需求。临床上,HIFU已用于多种组织器官的恶性与良性实体肿瘤的治疗研究[3-5],其中,针对 PVTT的研究历史已长达10余年,并已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高艳(综述);朱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经头部 CT或 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51例患者均进行 SCTA和CVUS检查,并对其中3例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 SCTA和CVUS两种检查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的优缺点。结果51例脑梗死患者中41例(80.39%)被检测出患有颈动脉狭窄,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ECT)计算SCTA和CVUS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6.54%±15.64%和33.42%±14.7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TA斑块检出率为58.82%,明显优于CVUS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TA和CVUS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主要集中在轻、中度狭窄,两种方法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率为69.9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TA诊断出3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完全闭塞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但在CVUS检查中却被诊断为中度狭窄。结论 SCTA与 CVUS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颈动脉闭塞的评价中,SCTA的准确性更优。
作者:赵亮;冯佩明;胡亚军;万立野;张燕;蔡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活动主题,采用循环管理(PDCA)方法,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制订、效果检验等,随机抽取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从58.3%提高至96.7%,该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患者的满意率从88.%上升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
作者:廖春莲;谭春燕;胡盼;谢政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是整个护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能否为各级医疗机构输送合格的护理人才。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患者法制意识的增强以及优质护理的广泛开展,只重视操作技能培养的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人员的要求[1]。因此,为顺应护理学科的发展,本院自2010年,在总结原有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建立了完善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系,对保障临床教学的顺利运行、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使教学管理不断走向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昌静;梅韵学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数据库技术、影像压缩技术和大容量存储介质在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海量医学影像可以有效地进行存储;计算机性能快速发展使得当前计算机运算能力成倍提高,也为医学影像实时分析能力奠定了基础。此外,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运用二维断层影像来构建人体器官、软组织和病变体等三维模型成为可能,给医学工作者对病情的分析与治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技术手段,从而提高了医学诊疗的效率与准确性[1]。当前医院虽然有众多的医学影像设备,但一个关键问题还有待解决,即医学影像数据如何高效进行传输。近几年,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对远程医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医学影像数据是否能进行有效传输是未来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清晰的医疗影像、健全的医疗数据信息是实现远程医疗技术的关键。但是目前远程医疗技术使用的范围仅限于视频会议,并且这种方式不能有效地保证医学影像与患者信息准确地传输,远远不能满足未来远程医疗技术的需求。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构建一种满足网间、网内医疗影像信息实时访问的网络技术是未来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 DC-MTK工具包采用一种实用的方法很好地实现了 DICOM医学影像网络的传输功能。
作者:张明;吕晓琪;张宝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 AuroraA、CyclinD1、CyclinB1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瘤(BT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AuroraA、CyclinD1、CyclinB1和Bcl-2在56例BTCC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 BT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BTCC组织AuroraA阳性率为51.8%(29/56),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13.3%(2/15)(P<0.01);Cy-clinD1阳性率为46.4%(26/56),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6.7%(1/15)(P<0.01);CyclinB1阳性率为75.0%(42/56),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33.3%(5/15)(P<0.01);Bcl-2的表达为62.5%(35/56),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6.7%(1/15)(P<0.01)。AuroraA、Cy-clinB1和Bcl-2阳性率与BTCC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但是 CyclinD1随病理分级增加阳性率下降。AuroraA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CyclinD1则呈负相关;CyclinB1和 Bcl-2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无关。AuroraA阳性率与 CyclinD1(r=0.508,P<0.01)、CyclinB1(r=0.594,P<0.01)和Bcl-2(r=-0.535,P<0.01)阳性率明显相关。结论 AuroraA可能影响 CyclinD1、CyclinB1和Bcl-2的表达。
作者:肖宁;周兴;赵晓昆;蒋宏毅;赵洪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ICU是医院的重要病房单元,更是护理单元的重中之重[1-2]。综合 ICU 收治全院各科室危重症患者,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且 ICU集中了全院先进医疗设备,存在仪器操作复杂、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等特点,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新进护士需尽快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且建立良好的 ICU系统护理理念,这使 ICU新护士的培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传统新护士培养通常采用导师一对一带教的模式[3]。由于导师带教过程中具有教法各异、标准不一、风格不同等情况,导致护士的成长速度不一,理论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参差不齐[4-5]。为了让新护士以佳状态尽快融入ICU工作,以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综合 ICU护理队伍,作者尝试用新的培养模式--导师指导与《综合 ICU规范化培训手册》理论指导相结合。
作者:任丽;叶和梅;刘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经该院诊治的98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9例,治疗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了解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患者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手术的疗效做评估判断。结果治疗组49例患者中,48例手术成功,1例在手术过程中转为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德贵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喉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发声器官,喉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恶性肿瘤疾病之一。有研究资料表明,喉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业、大气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增加,喉癌的发病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1]。喉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其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但手术仍是目前治疗方法的首选[2-4];对于Ⅰ、Ⅱ期喉癌,一般以手术切除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5年生存率可达68%以上[5]。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喉部分切除术及喉全切除术。手术切除范围宽,损伤大,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患者的发音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6-7],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及治疗效果,这一直困扰着临床医护人员。为探讨在喉癌患者围术期间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本院特进行了专项研究工作,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春花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