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秋香
习惯性流产是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中医中药在其治疗方面有一定优势,现将近10余年来的临床诊疗情况按分阶段论治进行归纳综述,为临床治疗习惯性流产提供一定的资料.
作者:吕丽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6月~2012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好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ESS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手术操作简便,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锐;郭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PLT)的联合检测对重症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呼吸科和ICU患者198例,入选标准为各种原因所致的SIRS和MODS[1].回顾性将病例分为死亡组(n=52)和存活组(n=146).入院后第1、3、5、7、10d进行APACHEⅡ评分和CRP、PLT检查,入院后次日对各种体液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 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LT在入院时两组均降低,CRP均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在治疗5d和7d后,但在治疗5d和7d后,死亡组患者PLT再度进行性下降,CRP上升,而存活组PLT较前上升(P<0.001),至10d可升至正常范围,同时CRP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01).结论 CRP进行性升高和PLT进行性下降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重症感染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而且CRP和PLT检查快速、简单易行在临床上更有实用价值.
作者:田路军;牟静;王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研究其应用价值 方法 主要选取在2012年1月~12月到本院进行护理的56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在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89.29%,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5%,实验组平均护理费用为511±2.1元,对照组平均护理费用为925±3 3元,实验组住院平均时间为4±0.5d,对照组住院平均时间为9.3±0.9d,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14%,并且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P<0.05,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结论 将中医护理技术融入护理中能够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
作者:夏德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于声誉机制的就医主体在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的决策规律.方法 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就医主体的决策博弈模型构建,分析就医主体的行为规律.结果 医疗服务系统主体可以根据系统环境与条件制定自身行为规则和重复决策,主体行为之间广泛的、重复的博弈带动系统结构变迁.结论 本研究借助博弈论中的声誉激励机制模型,分析就医主体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为实现多主体交互行为的数学建模作一探讨.
作者:卢杨;欧崇阳;石秀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常用止血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有手术指征的肌壁间子宫肌瘤随机分为A、B、C组各20、25、16例,术中A组将缩宫素20U加人生理盐水20 ml注射至肌瘤周围肌层,B组肌瘤周围肌层注射生理盐水20m1+12 IU垂体后叶素,C组采用采用子宫下段套扎法阻断瘤体血运3组术后均用缩宫素20单位静脉滴注3d.结果 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2.5±29.08)、(68.8±9.44)、(162.5±16.771) ml,使用垂体后叶素12 IU局部注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子宫下段套扎法阻断瘤体血患者及注射缩宫素组(P<0.01).垂体后叶素组手术时间(82.4±3.525)略短于缩宫素组(103.75±6.316),明显短于子宫下段套扎组(133.13±10.03),(P<0.01).结论 12 IU垂体后叶素肌瘤周围肌层注射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是简单而有效的腹腔镜下肌壁问肌瘤剔除术辅助止血方法.
作者:谢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以结肠系膜解剖、结肠血管支配及结肠淋巴转移理论为基础,从胚胎发育解剖学角度指导手术,可增加清扫淋巴结的数量,改善预后并降低局部复发率.而腹腔镜结肠癌CME手术能达到与开腹CME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范围,并降低手术并发症,有望成为结肠癌新的手术规范
作者:戴刚;程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对入院60例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归档病案中有护理缺陷的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实施整体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孕产妇孕育知识的缺乏都是产科护理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实施加强孕育知识宣教在内的整体护理是防范产科护理缺陷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温馨提示卡在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具体病情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使用温馨提示卡置于床头辅助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及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分泌科住院护理工作中使用温馨提示卡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并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太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内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分析.方法 我院心内科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开展具有专科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在现有人力资源配置的支持下,通过改变护理工作流程与模式,开展护理责任包干制,使分级护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得到落实,加强了对具有专科特色的心血管的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方法.结果 提高了本科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理念及患者满意度,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口碑.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能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体现“三好一满意”活动: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促进医患和谐关系
作者:罗锡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高对VAP的认识,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方法 对符合VAP诊断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统计及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3例好转或痊愈,9例死亡.结论 VAP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只要合理全面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以使之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
作者:刘莹;尚启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处于妊娠期的孕妇中十分普遍,对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均存在很大的威胁,为现阶段导致孕妇和胎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相关研究显示做好产科服务工作对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意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吸烟与慢性病发生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控制吸烟对慢性病发生机率是否存在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调查人员制定统一的问卷调查表,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补漏调查相互结合的方式,将所有参与调查的居民分为吸烟组、不吸烟组和戒烟组,对三组居民的一般情况、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吸烟情况和生活方式等内容进行调查,并且对受调查居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居民吸烟情况与患有慢性病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年龄越大,吸烟人数越少;农民、工人、职员干部分组,吸烟率分别为21.35%、31.75%、39.5%,以文化程度分为文盲、中学、大专及以上三个层次的吸烟率分别为11.35%、25.75%、31.55%;戒烟组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与糖耐量低减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吸烟组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与糖耐量低减患病率差异明显明显高于不吸烟组,吸烟组高血压患病率为65.51%,不吸烟组高血压患病率为55.06%,戒烟组高血压患病率为63.42%,吸烟组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组合戒烟组的高血压患病率,三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吸烟人数,减少吸烟对人体的伤害,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生.
作者:邱守中;林小华;廖业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文介绍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
作者:常立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病案首页是病案信息的核心部分,它涵盖了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主要的信息,是医院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医院管理部门以及医院决策者的重视.因此必须要认真负责的填写病案首页,提高病案首页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医院管理.
作者:张薇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严格来说,临床药学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这门学科也已经不是一门新的学科了.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就率先建立起了临床药学这一学科,并由于美国药学界的成功实践,随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在我国,临床药学这门学科真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期间曾遇到过很多困难,但因为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及广大药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使得临床药学跨过一个又一个的瓶颈走到了今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作者:宋贤;杨维林;张清文;李国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医院里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科学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作者:崔明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断指再植术是指在显微镜下将完全或不完全分离断指体的血管和神经重新吻合,重建血液循环,使其获得再生并恢复一定功能的一项精细手术.可以使患者生理和精神上得到满足,提高生活质量.而术后周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是保证微循环建立的基础,对断指的成活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安莉;谷明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急诊心肺复苏(CRP)患儿呼吸心率停止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分析,寻找改善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对32例2010年12月~2012年1月我院急诊科心肺复苏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心肺复苏原因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在我院急诊科行CRP的患儿中复苏成功的14例(43.75%),出院时存活的9例(28.12%),复苏成功后放弃治疗的5例(15.62%),就诊时呼吸心率已停止的19例(59.37%),意外伤害的5例(15.62%),严重感染性疾病的11例(34.37%),先天性心脏病4例(12.50%),新生儿6例(18.75%),院前救护车转运的11例(34.37%).结论 小儿呼吸心率停止的在院外发生的比例较高,需要监护人留意观察患儿及时就医,并对危重患儿尽量要求当地医院转运.
作者:杨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肝细胞性肝癌(HCC)及其癌旁组织、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H)穿刺活检组织石蜡标本进行了突变型p53蛋白和HBsAg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在HCC:和癌旁组织中,突变型p53阳性和HBsAg均阳性者分别为13例(43.3%)和15例(50%);突变型p53阳性、HBsAg阴性者分别为5例((16.7%)和8例(26 7%);突变型p53阴性、HBxAg阳性者分别为4例((13.3%)和1例(30%)卡方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5在15例CH中,有3例出现突变型p53蛋白阳性染色,2例出现HBsAg阳性染色.这些结果表明:突变型p53蛋白与HBsAg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B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可能是HBV致肝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马丽国;徐兴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