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方法治疗阿德福韦酯经治复发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分析

饶文;何吕富;苗玉永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再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ADV经治复发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和门诊收治的经ADV治疗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肝患者162例。根据随机和自愿原则分为ADV联合LAM治疗组(联合治疗组)78例和ETV单药治疗组(单药治疗组)8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疗采用ADV 10 mg、LAM 100 mg,每天1次;单药治疗组采用ETV 0.5 mg,每天1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2、24、36、48周抽血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肌酐、血磷、肌酸激酶、血常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 e 抗原(HBeAg)、乙肝病毒 e 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比较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 转阴率和HBeAg 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后12、24、36、48周联合治疗组 ALT 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抗病毒药物有关的安全问题。结论对ADV经治停药复发慢性乙肝患者ADV 联合LAM 治疗与ETV 单药治疗在ALT复常、HBV-DNA转阴和HBeAg转阴方面均可取得很好疗效,部分患者可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两组疗效基本一致。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科2013年1~3月收治的398例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的住院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原有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一针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静脉滴注完成率、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静脉滴注知识掌握度。结果(1)观察组患儿一针穿刺成功率(94.0%)、一次性完成静脉滴注完成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84.4%、7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2、5.450,P<0.05)。(2)观察组患儿家长对静脉滴注相关知识掌握度(94.5%)明显高于对照组(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6,P<0.05)。(3)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5%)高于对照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7,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用于小儿静脉滴注过程中,能够减少重复穿刺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减少护患纠纷,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唐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采供血机构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风险防范

    目的:分析26名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暴露原因,探讨防范策略,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分别对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3年该中心发生的26例职业暴露人员的岗位类别、暴露部位、暴露方式、紧急处理、暴露后工作人员血清免疫学检测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高的为护理人员,占61.5%(16/26);工龄小于或等于5年的工作人员占76.9%(20/26);以针刺伤为主要暴露方式的占73.1%(19/26);刺伤左手发生率占69.2%(18/26)。追踪结果显示,该中心工作人员暴露后的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无一例感染发生。结论通过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改善工作环境,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优化工作流程,增强职业暴露防范意识,正确处理意外暴露,能有效降低采供血机构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作者:汪娟;李维;夏代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COPD患者90例,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改善情况、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症候改善情况、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玲;彭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细菌抗药机制与抗生素合理应用

    细菌是世界上已知分布广的有机生命体,其出现远早于人类,感染某些细菌可能导致人体的炎症,临床主要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作用于各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起到强大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在极低浓度下也能够选择性杀灭他种生物或者抑制其功能[2]。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抗生素的滥用等多种因素导致多种类型的细菌产生不同程度耐药性。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严重阻滞了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进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医学热点[3]。作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参考已有文献报道,通过阐述细菌耐药机制,从而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方法。

    作者:叶和平(综述);谢洪先(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佛山肇庆村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佛山肇庆市村民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订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2014年7~8月街头对54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4.8%村民形成知识性健康素养,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业村民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15~30岁高于其他年龄组、大专及以上高于其他学历人群,未婚高于已婚,教师和医护人员高于其他职业人群;8.5%村民形成行为性健康素养,不同职业人群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是医疗卫生人员(30.0%),低的是务农和养殖畜牧业人员(0.0);女性、高学历、知识分子是健康素养具备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村民知识性与行为性健康素养差异大,人群发展不均衡,应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

    作者:陈凌斯;黄智峰;邹宇华;杨品超;林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代谢综合征合并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多重因素聚集为特征,以多个靶器官损害为主要改变的代谢综合征(SM)患者越来越多,而SM 合并急性胰腺炎(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有研究报道,SM与AP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作为判断AP严重程度、预后的指标之一[1]。但是,目前SM合并A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罗世君(综述);孙勇;赵峰;吴倩倩(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分析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3例DCM患者随机分为A组(美托洛尔)、B组(曲美他嗪)及C组(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每组21例,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均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24 h动态心电监测心率变异性(HRV)。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LVEDd降低,而LVEF、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大于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所有心动周期次数的百分比(PNN50)及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C组患者LVEDd较A、B两组降低更明显,LVEF、SDNN、SDANN、PNN50及RMSSD增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可更有效地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及HRV,从而改善长期预后。

    作者:龚杨;王芳;梅祖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重症医学科患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ICU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循环恢复第28天定为观察终点,28 d内死亡者为死亡组,共44例;28 d后存活者为存活组,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影响因素及复苏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复苏影响因素中年龄、非电击心律、CPR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乳酸代谢异常、低血压、酸碱紊乱、血糖异常、高热、继发感染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非电击心律、CPR时间、乳酸代谢异常、低血压、酸碱紊乱、血糖异常、高热、继发感染等为ICU患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死亡的高危因素,临床医生需警惕,积极进行干预,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胡杰;陈俊希;明政;杨朝金;傅小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红闪配合温灸治疗弱视儿童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红闪配合温灸治疗弱视儿童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该院诊治的283例弱视儿童(283眼)分为四组:A组为斜视性弱视51眼,B组为屈光参差性弱视54眼,C组为近视屈光不正性弱视89眼, D组为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89眼。采用红闪配合温灸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1)四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6%(271/283);其中有明显疗效136眼,占48.06%;有一定疗效135眼,占47.70%;无效12眼,占4.24%。(2)B组患儿明显疗效率高于A组,D组患儿明显疗效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四组一定疗效率、无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22~32个月后,疗效基本巩固者246眼,占86.93%。结论红闪配合温灸治疗弱视儿童疗效显著,尤其在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和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显著。

    作者:陈琼英;黄健欢;廖志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关于加强我国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政府正日益减少医疗卫生财政资金投入,这要求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在保持公益性下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向市场要收益。为此,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提高自身综合效益,保证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何承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院校人体形态学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人体形态学是高等护理教育基本、重要的课程之一,包含解剖学、组织胚胎学2门医学基础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与课堂活跃性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经辽宁中医药大学解剖组胚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努力,并结合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逐渐探索出一套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方法,如优化课件和教学内容、设置实验课课程、改革考试和考核方法等,取得很好效果。

    作者:王玥;张浩;于嵩;王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关于论文“讨论”的基本要求

    现就有关论文中讨论的基本要求介绍如下:(1)讨论应围绕论文的主题及中心内容,阐明本论文研究的原理和概念;(2)分析结果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根据;(3)对结果的理论或实践意义进行科学评价,但应与主题和结果紧密联系;(4)客观、恰当地评价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指出结果的可能误差;(5)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展望,给读者以启迪;(6)用语应精炼,避免对前文内容、方法与结果的过多重复;(7)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该科32例患者共39个肝血管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血管瘤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实质期及延迟期的增强表现,所有患者均经过增强CT或MRI检查,并随访观察1年无明显变化确诊。结果39个肝血管瘤主要有2种增强方式:(1)动脉期周边呈环状或结节状高增强,逐渐向内部填充,强化持续至延迟期;(2)动脉期整体增强,至延迟期未见提前异常廓清。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清晰地动态显示肝血管瘤各时相血流灌注过程,可明显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何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头孢硫脒与头孢呋辛钠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研究

    目的:比较头孢硫脒与头孢呋辛钠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ALRI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头孢硫脒,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细菌清除率(91.7%)高于对照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硫眯抗菌作用强,治疗儿童ALRI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骨组织金属种植体的临床应用反思与发展前景

    近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和组织工程学及其相关学科,如材料学、生物力学、表面化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的发展,以及激光烧结成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等相关制备工艺和micro CT等检测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体内植入物也得到飞速的发展[1-2]。常用的体内植入物包括心脏瓣膜、假体眼球、骨组织植入物等,而骨组织植入物包括修复患者关节的人工节关,长骨和脊柱受伤的人工骨椎、骨科固定板和骨钉,修复牙列缺损、缺失的牙科种植体等[3-5]。体内植入物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决了身体组织缺损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也解决了医学上很多瓶颈问题,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现今临床常用的种植体是金属材料,特别是以钛和钛合金为主的种植体,更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经过长期临床检验和分析,发现金属种植体存在无菌性骨吸收终导致种植体脱落的缺陷[6-7]。给患者带来经济、生理、心理上的负担。

    作者:吴晓绵;胡小蕾(综述);邓锋(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G250mAb修饰的肿瘤细胞靶向基因载体功能研究

    目的:分析G250mAb与聚乙烯亚胺(PEI)偶联作为肿瘤靶向基因载体系统的优越性,为肿瘤细胞靶向基因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通过二硫键将G250mAb与PEI偶联,得到修饰后的基因载体G250mAb-PEI,利用体外转染细胞的方法研究其转基因的优越性。结果 G250mAb-PEI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单纯PEI或传统脂质体转染;其毒性也较未修饰的PEI低;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基因转染具有显著的靶向性,其转基因效率是肝癌细胞HepG2(G250阴性)的2倍,而对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基因转染效率较Hela低近20倍。结论 G250mAb-PEI是一种高效、低毒和具有靶向性的基因载体。

    作者:李廷;徐涛;张延辉;刘春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某校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培训中心建设的探索

    虚拟仿真培训中心是一个将先进的虚拟现实软、硬件技术高度集成的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实验操作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进行虚拟现实人才实训培养与相关专业技能训练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该文通过讨论培训中心功能模块、实验教学体系、网络教学平台和管理队伍等方面的建设,为学校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林鸿程;梁馨云;吴柱国;周忠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鱼骨图法和调查表的门诊患者满意度分析

    目的:提高门诊患者的满意度,促进门诊医疗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运用调查表对该院622名门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和数据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用鱼骨图法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和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以每3个月为单位,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纵向对比,大部分指标均有提高,总体满意度增长率为6.50%,特别对各部门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提高较明显,增长率为6.74%。结论运用鱼骨图和调查表分析,对门诊服务质量的改进有一定作用,其中非医疗技术性因素引导的患者满意度,相对容易改善和控制,但涉及医疗技术的满意度,由于其特殊性,短时间改善不明显。

    作者:喻其敏;陆昌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药用植物学》课程中植物细胞的后含物说课设计思路探讨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实施之前系统地计划和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核心的环节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中所贯彻的设计理念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说课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实践性强的教研形式。作者以《药用植物学》课程中“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章节内容为代表举例,从具体的课程分析(包括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把握)、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从新课的引入和讲授、课堂总结归纳)等方面探讨了该内容说课的设计思路,旨在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作者:朱芸;王翔飞;李鹏;唐辉;谭勇;王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师型”助产教学团队的建设

    “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妇幼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及临床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需要,高端技能型助产人才培养成为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对助产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水平、助产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该校对助产专业教师岗位进行了分析,重点围绕“三个素养”(即道德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五个能力”(即理论教学授课能力、临床实践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教师进行培养,通过院校合作、内培外引、医教结合、考评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完成规范的培养过程,逐步建成一支素质优良、能力全面的“双师型”助产教学团队,提高了该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作者:冯敬华;廖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