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氧复氧后内皮细胞中PBEF与VEGF、p-MLC的相关性研究

杨威;董啸

关键词:前β细胞克隆增强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缺氧复氧
摘要:目的探讨前β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pMLC)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中的表达及相互间的相关性。方法体外常规培养HUVEC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缺氧复氧组三组,每组10个培养板孔细胞;Western blot ing检测三组PBEF、VEGF和pMLC蛋白表达;并分析PBEF、VEGF和pMLC三组在HUVEC缺氧复氧中的相关性。结果 HUVEC细胞缺氧后,PBEF,VEGF和pMLC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0.01);缺氧组HUVEC细胞复氧12h后,PBEF,VEGF和pMLC蛋白表达较单纯缺氧组进一步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 PBEF、VEGF和pMLC蛋白在HUVEC缺氧复氧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BEF和VEGF间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493,PBEF和pMLC间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534,VEGF和pMLC间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469。结论 PBEF、VEGF和pMLC参与HUVEC缺氧复氧过程,且三者在HUVEC缺氧复氧中的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以上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内科疾病及抑郁症治疗,并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对临床护理非常满意21例,对于临床护理基本满意12例,对于临床护理不满意7例,本组患者治疗前SDS评分平均为44.16分,SAS评分平均为43.62分,治疗后SDS评分平均为33.91分,SAS评分平均为34.87分;相比较对照组40例患者对临床护理非常满意16例,对于临床护理基本满意11例,对于临床护理不满意13例,本组患者治疗前SDS评分平均为43.28分,SAS评分平均为43.17分,治疗后SDS评分平均为38.61分,SAS评分平均为39.13分。应用统计学软件将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应用于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琴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喜炎平、双黄连、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比较观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双黄连,蓝芩口服液单独使用和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方法 A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3~5d的疗程;B组双黄连口服液,10mg辕d,3次/d口服,3~5d的疗程;C组蓝芩口服液15~30ml辕d,3次/d口服。治疗时间为3~5d,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观察体温正常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结果联合组儿童体温返回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低于单用组,四组之间的差异是统计学意义(<0.05);联用组总有效率达98.1%是明显优于单组80.2%,79.3%,81.8%,四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双黄连,蓝芩口服液联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秋香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目的研究概括近年来慢性胃炎药物治疗的新进展。方法综合使用文件检索法和病历分析法来总结慢性胃炎的治疗药物及其临床疗效。结果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很多,总体疗效较好。结论立足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谭伟强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双面蓝光光疗和单面黄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索不同光疗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参照具体光疗方式,将全体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9例,即双面蓝光作为对照组,单面蓝光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整体胆红素变化情况,与两组患儿不良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不同光疗治疗,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病进行治疗时,无论双面蓝光与单面蓝光都可以取得不错治疗效果,但相比较而言单面蓝光出现不良症状几率更低,临床医学方面应当得到大力推广。

    作者:赵利秋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1例IABP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是经皮穿刺,由股动脉置入在降主动脉上段,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一种容量置换术,是利用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加大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供养;在心肌收缩前气囊放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后负荷下降,心脏对血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下降,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1]。患者行急诊PCI术,为稳定血流动力学及防治恶性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术中可应用IABP辅助治疗。患者行急诊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治疗,易发生抗凝过度而发生出血情况,如上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严重危机患者生命。而应用IABP期间,容易因创伤因素及术后需要长期卧床而形成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出血及血栓形成,医务人员应在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出凝血状况,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止血、抗凝、溶栓的治疗,同时做好护理管理工作,避免脑出血及血栓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用IABP泵的辅助治疗中,出现了一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现将护理体会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张志娟;王越敏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对高血压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通过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平肝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SCr和BUN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24h尿蛋白、SCr和BUN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都有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患者明显(<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3%,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21,<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患者在服用西药的基础上适当辅以中医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24h尿蛋白、SCr和BUN水平,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赵亚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预防和减少住院患者跌倒。方法针对我院2012年、2013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中,位于前3位之一的跌倒进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通过组建团队、头脑风暴法找出潜在失效模式,根据风险值(RPN)的高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住院患者的风险总值由4188下降到3079。结论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有助于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作者:周江玲;曹英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将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应用于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观察组采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者10例,有效者14例,无效者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显效者5例,有效者8例,无效者1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皮疹者2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者4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3%。结论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治疗效果相当并且具有临床不良发应发生率低的优势,治疗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朝仁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腔镜下甲状腺侧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及围手术期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方法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28例,围手术期的护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结果2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是4.6d。结论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主要心理护理和健康相关知识教育,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上述措施是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实施的重要保证。

    作者:叶璐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癌症的诊断一旦被确立,自然会导致一系列的情感反应。对晚期癌症患者来说,产生悲观情绪是对这种痛苦生活体验的正常反应。感觉紊乱会引起众多其它情绪变化如震惊、否认、焦虑等等。然而当这些症状达到一定程度,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时,确定诊断和治疗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癌症患者产生抑郁的情绪的机率是非常大的,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接近25豫的癌症住院患者伴有抑郁的情绪,其心理状态要比一般的患者要复杂得多,一旦被确诊为癌症,很多患者都会对生命产生绝望的心理,加上疼痛以及长期住院带来的经济问题和家庭矛盾,都很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的情绪。早期识别并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情绪,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汉荣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乳腺微创旋切术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乳腺微创旋切术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并在护理的前后期用SAS和SDS对他们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特殊的优质护理后,生活质量及病情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其测评的结果显示<0.05;而对照组的测评结果>0.05,差异不大。结论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经过了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患者的病情及其生活质量。

    作者:高建红;乐迎春;曹敏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

    根据笔者多年在新生儿科室的护理经验,本文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及护理时的注意事项作了比较详细的讲解,在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应该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

    作者:肖芳;杨慧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

    目的分析在小儿区域麻醉中应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麻醉患儿,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在麻醉中,对照组应用单一氯胺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麻醉剂量的芬太尼进行辅助区域的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麻醉方法有助于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促进患儿清醒。

    作者:苏华凤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1例脑梗死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急救护理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1],是指因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部分患者多伴有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卧床不起,营养不良,因病情需要,必要时会进行输血治疗。临床输注血液制品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3],在输注过程中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常见的输血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轻度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局部后全身出现荨麻疹;中度的过敏反应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也可发生喉头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重度的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一般很少发生。通过回顾1例输入同型血浆出现发热、荨麻疹以及哮喘患者的抢救,探讨发生的原因、护理措施和对症处理措施,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保证输血安全[4],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白血病(血癌)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1中西医的特点对比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学科,如果说西医是科学,那么中医就是哲学,就是艺术。西医的科研结果是从小白鼠等动物体为对象做实验,而中医则是从漫长几千年人类缺医少药,根据不同病情需要人体直接试用、总结再实用而得出的医治效果[1]。西医的观念是局部的,定止的、形而上学的。中医是以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为根据,运用朴素辩证法观点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中医特点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2]。

    作者:殷永洲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绝经和非绝经妇女宫颈细胞学刮片检查在宫颈癌症检出率的应用分析

    目的讨绝经和非绝经妇女宫颈细胞学刮片检查在宫颈癌疾病检出率的效果。方法探纳入我院接受宫颈疾病筛查的绝经和非绝经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研究的受试者行宫颈细胞学刮片检查及宫颈HPV检查,对比绝经和非绝经妇女的筛查结果,判断两组患者宫颈癌的检出率及HPV感染率,并对诊断为宫颈癌以外的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结果绝经和非绝经妇女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为0.159%和0.239%,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05);HPV感染率分别为20.9%和21.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对宫颈癌以外的患者随访检查结果示,绝经和非绝经妇女宫颈相关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绝经和非绝经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计HPV感染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绝经后妇女更容易发展为高级别的病变。

    作者:潘莉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方药结合八穴推法治疗产后癃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方药结合八髎穴推法治疗产后癃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80例单胎头位顺产后癃闭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诱导排尿后辅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组在方药基础上结合八髎穴推法治疗,观察两组产妇解除产后癃闭的效果。结果治疗组解除产后癃闭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1)。结论八髎穴推法结合方药治疗产后癃闭,起效快、疗效显著、无创伤、无副作用,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齐樱;康建颖;寿薇洁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综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78.0%(<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炎患儿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图拉古丽·吐尔荪;柴素珍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静脉留置针输液致外渗对机体损伤的影响与防治

    随着优质护理的发展,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穿刺输液,创伤小,安全方便,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静脉输液外渗是常见的护理问题,轻者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红肿,胀痛,皮下硬结,重者溃疡,组织坏死,甚至截肢。据文献估计,外渗发生率为0.1%~6%,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因此,临床为了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症,分析外渗原因及对外周静脉周围组织损伤,并及时给予积极正确的处置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吕力学;刘灿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综合心理护理措施在缓解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患者中应用综合心理护理措施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为45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综合心理护理。结果两组血压、心率、疼痛评分和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手术室患者中应用综合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徐芙蓉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