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及血糖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高文香;汪能素;康克蓉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并发症, 危险因素, 血糖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及血糖控制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的140例GDM患者作为病例组和14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将GDM病例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83例)和控制不良组(57例);分析影响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比较血糖控制良好组和不良组母婴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3.019)、妊娠年龄(=1.568)、高血红蛋白血症(=1.519)、月经周期紊乱(=2.018)、不良孕产史(=2.815)、糖尿病家族史(=4.948)均为GDM发病的危险因素。血糖控制不良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剖宫产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控制组(P<0.05);控制不良组的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控制组(P<0.05)。结论应重视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GDM,重点控制妊娠期血糖水平,从而降低GDM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服务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4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将2013年1月~12月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在3个月后评估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5,P<0.01)。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蒋崇群;徐锐;赵声波;付远兰;王廷仙;李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使用广的农药,我国有机磷中毒患者占中毒患者的80%~90%。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内科的一个专科。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乙酰胆碱大量蓄积,胆碱神经元持续冲动,出现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重者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长托宁是一种新型的抗胆碱药,有较强的阻断乙酰胆碱对外周毒蕈碱受体(M受体)的激动作用[1],能较好地拮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毒蕈碱样中毒症状,如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分泌物增多、出汗、流涎、缩瞳和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等;也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阻断乙酰胆碱对脑内M受体和烟碱受体(N受体)的激动作用,能拮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中枢中毒症状,如惊厥、中枢呼吸循环衰竭。因此,长托宁在临床上治疗有机磷中毒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患者的病死率比使用阿托品有显著的下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丹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螺旋CT对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48例壶腹部周围癌的患者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壶腹部周围癌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52例,不一致者2例,分别占94.5%,3.7%),未明确诊断者1例,占1.8%。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9%、88.9%、85.7%、100%。结论64层螺旋CT对于诊断壶腹部癌是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作者:吴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吞咽障碍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吞咽障碍理疗仪和吞咽功能训练相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吞咽治疗仪治疗,并辅助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措施。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法为评定标准。结果20例功能恢复,无不良后果,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患者一般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讨论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接诊的1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门诊中适当的引入护理健康教育,不仅投入的成本比较低,且方法比较简单,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高素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患者提供佳的护理方案。方法对20例DSA患者进行耐心的术前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心理疏导、手术配合及术后密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20例DSA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全程细致的护理对保证DSA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蓓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68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结果治疗组全血粘度低、高切,血浆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7.25±0.13 VS 9.07±0.33)、(5.16±0.12 VS 6.03±0.17)、(1.51±0.02 VS 1.63±0.03);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2%VS76.47)。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有助于改善冠心病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何倩;代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对于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于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0例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术后进行采用综合护理,从心理、生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面进行综合护理与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在14~28h后逐步停止升压药,观察组25例患者患者心率及血压恢复情况良好,对照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恢复情况显著弱于观察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疗效优于常规护理,对于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较高,患者经综合护理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方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达到94.59%,对照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71.4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行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尊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周围型肺癌X线片与CT检查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周围型肺癌的X线片以及CT检查方法进行了对比,从而找出临床诊断的理想方法。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5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肺部检查的X线片以及CT扫描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通过CT扫描的患者,其确诊率基本上达到了89.4%,比X线片检查所得病灶主要征象更加明显,诊断率更高,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性显著(P<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确诊周围型肺癌的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二者联合在周围型肺癌的检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戴迎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达芙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使用达芙通治疗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60例,经过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自患者月经周期的第五天开始,口服达芙通2次~3次/d,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服用剂量,口服量为1片/次,每篇剂量约为10mg左右,直至月经周期的地25d左右停止服药,且严禁对本药任何成分存在过敏的患者服用,在患者服药后,对患者前后的病情表现情况、体征表现以及血清激素的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严密的护理,确保患者在服药期间身体并未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结果在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经我院治疗病情出现好转,占总人数的90%。与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状况相比,患者身体内的不适反应逐渐减少,逐步恢复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地提高,自身的体征表现、病情表现情况以及血清激素的水平均要明显优于患者接受治疗前的状态。结论使用达芙通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且相对十分安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较少且不良反应较轻[1],值得对其大力对其进行推广。

    作者:季印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行头颈部放疗幽闭恐惧症发生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头颈部放疗患者发生幽闭恐惧症的因素,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实施头颈部放射治疗患者进行(SCL-90)评分,选择恐怖因子评分在21分以上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幽闭恐惧症发病率、(SCL-90)评分和恐惧心理缓解的总有效率。结果干预组幽闭恐惧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治疗后(SCL-90)评分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恐惧心理缓解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恐惧心理缓解的总有效率为75.0%,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头颈部放疗患者幽闭恐惧症的发病率,减轻和缓解恐惧心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宾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胸腔镜辅助精确定位肋骨骨折内固定切口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利用胸腔镜在进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时对手术切口的精确定位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患者在进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采用胸腔镜辅助精确定位胸部切口的病例资料,并与同期23例行传统剖胸肋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病例资料相比较。结果与行传统剖胸肋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相比,胸腔镜组在切口延长次数上明显减少(P<0.05)。结论胸腔镜可精确定位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切口,避免术中延长切口,具有减少组织损伤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嘉奇;边拜;李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例确诊时已为进展期[1],手术切除是治愈胃癌的唯一有效方法[2],成功的胃肠道肿瘤手术由:完整的病灶切除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及安全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构成。关系到肿瘤根治的效果,及患者能否在术后平稳恢复和良好的生活质量[3],吻合口瘘则是威胁消化道重建安全乃至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死亡率高达50%[4]。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就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于昆;秦伟;戴勇;李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的家庭运动教育

    目的: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重点进行运动、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它可以很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或消除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运动疗法既简单又实用,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又为社会节约了医疗资源,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左宇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0例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护理

    总结了30例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社区护士给予家庭护理的指导。老年人具有服药依从性,而其的生活习惯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家属及护理工对于疾病知识缺乏,不能正确掌握高血压的家庭治疗与护理。因此,开始进行社区护士家庭护理模式,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高血压的治疗与护理,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或避免患者脏器的损伤。

    作者:汪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96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9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患者是否合并Ⅱo房室传导阻滞。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结果睡眠时或夜间心率明显低于活动时或白天;而长RR间期振次均明显高于活动时或白天。结论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常会发生在夜间或睡眠时,加重房室结隐匿性传导,使房颤波下传心室减少,但不能轻易诊断为并Ⅱo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沈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我院收治宫颈糜烂患者94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行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糜烂,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反应和术后疗效。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灼热感、下腹坠痛、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74%VS82.98%,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宫颈糜烂患者LEEP刀治疗手术疗效。

    作者:曾晓娟;李瑞云;任带娇;杨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我科于2014年2月收治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对患儿进行精心细致的保护性隔离、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口腔黏膜护理、睡眠护理等护理干预。结果进过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后,患儿的病情得到好转。结论在临床护理EB患儿时,应首先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然后从皮肤、饮食、口腔黏膜以及睡眠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护理,以降低感染发生几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蓝秋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生的关系。方法把71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眼底检查或荧光造影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 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DR)。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血糖连续监测72 h,计算平均血糖水平( MBG)、标准差( 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并同时检测年龄、病程、血压及一般生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0.01)。结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作者:解合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