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8-2014宿迁市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许长沙;朱伟光;郑卫民;郭莹;王锦娟

关键词: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摘要:目的 分析2008-2014年宿迁市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及其病原学变化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宿迁市2008-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部分手足口病例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宿迁市2008-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6 149例,年均发病率118.46/10万;其中重症477例,死亡6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高峰为4-6月;全市各县区均有发病,宿豫区、宿城区和泗洪县发病率较高,且重症率较高;男女性别比为1.76∶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96.77%,散居儿童占91.02%;重症及死亡病例主要以散居儿童中3岁及以下儿童高发.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普通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 (39.98%)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 (31.12%)共同主导流行,重症及死亡病例中EV71比例(78.64%)明显高于普通病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62,P=0.00).结论 宿迁市手足口病在全市广泛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和地区、性别、年龄差异,当前应着重加强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健康教育和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的监测力度,同时提高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诊断及救治能力.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1-2013年遂宁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遂宁市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农药问题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1年-2013年从遂宁市5个区县农贸市场和超市采集136份蔬菜样品.采用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多残留的检测》进行农药的残留检测,检测结果依据GB 2763-2014《食品中农药大残留限量》进行判定.结果 136份蔬菜的农残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54.4%和13.2%,不同类别的蔬菜均有超标.超标率高的蔬菜为叶菜类(20.0%),超标率高的农药种类为有机磷类(1 1.0%).不同年份,不同种类农药检出率和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蔬菜的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遂宁市蔬菜中农药使用普遍,叶菜类蔬菜农药残留较为严重,应加强种植和销售环节的监管,降低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作者:夏燕平;邓泽锋;曾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维生素C离子导入结合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维生素C离子导入结合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院诊治的黄褐斑患者96例,按照完全抽样法随机分成2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维生素C离子导入治疗,48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光子嫩肤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6、9周时的颜色、均一性、皮损面积与MASI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段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面上部型、蝶形型患者治疗6周的有效率64.71%、57.89%比对照组11.11%、25.00%高,治疗9周的有效率23.33%、31.58%比对照组72.22%、6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面部潮红、细小结痂,均于治疗结束后1~3 d自行好转,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 维生素C离子导入结合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高彤彤;吴燕文;许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广州市花都区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用布雷图指数和病例发病趋势评价所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发生登革热流行,9月1日-11月20日共发现543例,累计发病率56.30/10万,重症病例2例,无死亡病例.疫情持续78 d,疫情高峰出现在10月中旬,病例主要集中于花都区城区4个街道与狮岭镇,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女性高于男性,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村居民、工人为主,大多数病例表现典型、轻型登革热症状.采集406例进行血标本检测,233例登革热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67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106例登革热IgM抗体阳性.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后,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4.52,11月份登革热发病率明显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登革热呈暴发高流行态势,流行特征与广东省、广州市一致.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全面控制.

    作者:曾剑波;姚碧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疆汉、维族成年人25(OH)D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 了解目前新疆乌鲁木齐汉、维族成年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探讨25 (OH)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自2013年5月在新疆乌鲁木齐采用横断面方法随机抽取汉族1 046名,维吾尔族812名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测定各项生化指标,应用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结果 (1)维生素D缺乏广泛存在,维族女性缺乏(92.2%);(2)相关分析25(OH)D水平均与年龄、性别、吸烟、活动量程度有关.控制以上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服药史后25 (OH)D水平与SBP、HbA1c、FPG、TC、TG、UA呈负相关,仅维族与DBP、LDL-C呈负相关;(3)Logi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 (OH)D水平与汉族高血压、高空腹血糖、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与维族腹型肥胖、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P<0.05).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维生素D普遍缺乏,25(OH)D水平与年龄、性别、吸烟、活动量程度、糖脂代谢、血压、尿酸的关系及与部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显著相关性存在民族差异.

    作者:马福慧;王新玲;郭艳英;吴岚;孙楠;王静;罗蕴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VAR模型在我国人口出生率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基于我国人均GDP,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预测我国人口出生率,探讨其在我国卫生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952-2013年我国人均GDP及人口出生率资料,用Excel2007和Eviews8.0建立VAR模型,并用2012-2013年的数据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VAR (2)模型拟合及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希尔不等系数分别为8.78%,0.146和3.903%,0.087.结论 VAR (2)模型对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拟合精度较高,短期预测效果较好.

    作者:王永斌;柴峰;李向文;袁聚祥;尹素凤;武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一种复合型生物消毒剂杀菌性能和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复合型生物消毒剂的杀菌效果、稳定性和毒性,为实际消毒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稳定性试验和现场试验及动物试验方法,对该消毒剂的消毒相关性能进行试验观察.结果 该消毒剂以溶葡萄球菌酶为主要成分,原液pH值3.50.以该消毒剂原液作用5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用该消毒剂原液对30人次皮肤喷涂消毒作用5 min,对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该消毒剂经37℃存放90 d,存放后原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4.00.该消毒剂原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均大于5 000 mg/kg.bw,对家兔皮肤皮肤刺激指数为0,对豚鼠皮肤致敏率为0%.结论 该消毒剂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和稳定性,属实际无毒物质,对皮肤无刺激性,无致敏作用.

    作者:杜江;刘南;朱兵;林龙毅;李亚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攀枝花市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成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当地制定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市所有县(区)、乡镇(街道)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攀枝花市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0.02%,标化患病率为15.58%;影响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饮食口味、体育锻炼、家族史等,即男性、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体重指数越高、口味偏重、缺乏体育锻炼,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结论 攀枝花市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水平低于全国水平;改变生活方式应是高血压防控关注的重点之一.

    作者:李春霞;蒋德勇;黄星辉;肖攀;蒲玉红;廖红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邯郸地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调查

    目的 探讨邯郸地区常住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分布状况,为该地区慢性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邯郸地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1 695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研究人群进行慢性疾病类别构成分析、不同年龄层患病率趋势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中慢性疾病患病率为30.91%,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高达17.52%.慢性疾病患病人群中疾病类别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56.68%、12.60%、11.83%、8.02%和5.15%;男性与女性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患1种、2种和3种及以上慢性疾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男:P=0.00,P=0.00,P=0.00,P=0.00;女:P=0.00,P=0.01,P=0.00,P=0.00).结论 邯郸地区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防治工作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卫刚;陆云;张增海;刘贵京;卓雷;郭双虎;李筠青;赵景志;张功员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年龄组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风险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及重症后死亡病例基本特征、就诊过程、临床症状及病原学等资料.以死亡为观察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不同年龄手足口重症病例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2岁组的病例,“照看人文化程度低” (OR =2.58)和“EV71病毒” (OR=7.36)明显增加重症病例的死亡风险;“初诊为手足口病” (OR =0.33)及“发病时出疹” (OR =0.27)会降低该组儿童的死亡风险.对≥2岁组的病例, “头痛”(OR=13.84)和“同伴发病” (OR=3.63)会增加该组重症病例的死亡风险;“发病时出疹” (OR=0.14)也被观察到能明显降低该组死亡风险.以上的OR值经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监护人及基层医疗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识别能力,可能有效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风险.此外,对<2岁的患者应加强病原学监测,重视EV71病毒感染病例的早诊早治.

    作者:李冬锋;胡世雄;周鼎伦;兰亚佳;李佳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09-2014年安徽省六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六安市手足口病流行学及病原学分布特征,为掌握疫情动态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9-2014年六安市手足口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六安市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病死率和重症率分别为111.42/10万、0.04%和0.60%.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4-5月,高发地区为霍邱县和寿县,高发年龄为1~3岁.农村地区发病率和重症率均高于城市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确诊的785病例中以EV71为主要病毒株,占61.91%;病原类型在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病例类型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EV71病毒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均与C4a亚型同源性高,分别为94.5%~99.4%和98.3%~100.0%.结论 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高发时间、高发地区和高发人群,优势病原类型为EV71,优势毒株为C4a亚型,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在3岁以下农村散居儿童.

    作者:秦伟;常宏伟;曹洪娟;李开春;解少煜;吕勇;李承铖;李霎凤;苏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种形态肺炎链球菌感染特点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 用奥普托欣实验、梅里埃VITEK-2 Compact进行菌株鉴定,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和E条带(epsilometer test,E-test)方法完成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33株肺炎链球菌,其中5株黏液型,占同期肺炎链球菌的15%,对青霉素G、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在10%以下.结论 黏液型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更好,且容易引起成人侵袭性感染,非黏液型菌株在成人和儿童均可引起侵袭性感染.

    作者:张小倩;李辉;胡玥;李永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厦门市城区居民膳食血糖负荷和膳食胰岛素负荷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厦门市城区居民碳水化合物消费情况及膳食血糖负荷及膳食胰岛素负荷的现状,调查膳食血糖负荷及膳食胰岛素负荷与生化指标.方法 根据全国营养调查方案,2010年10-12月对厦门市城区的6个社区居委会成年居民进行调查,采用连续3d24h回顾法对其中的291人进行膳食调查、身体测量及生化指标测量;根据膳食血糖生成指数(GI)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计算膳食血糖负荷(GL);根据膳食胰岛素指数(Ⅱ)和能量及食用频率计算膳食胰岛素负荷(IL).结果 被调查的厦门市城区成年居民的平均膳食血糖指数为75.2;平均膳食血糖负荷为179.1;平均膳食胰岛素指数为30.4,平均膳食胰岛素负荷为247.2.粮谷类对膳食GL、IL的贡献达92.0%、83.1%.不同GL、IL水平的被调查人群的身体测量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未发现膳食GI、GL、II、IL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粮谷类食物是厦门市城区居民膳食GL、IL的主要来源,低膳食GL的人群粮谷类消费低,脂肪消费高,膳食结构不合理;并未发现膳食GL、IL与身体测量及生化指标之间的联系.

    作者:卞冬生;谢子譞;税昱力;王新月;李红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西藏某高校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知信行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西藏某高校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开展学校肺结核防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藏某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藏某高校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46.84%,全部信息知晓率为0.61%,汉族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得分高于藏族大学生(t=3.465,P=0.001);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得分(t=3.471,P=0.001)、态度得分(Z=-2.494,P=0.013)均高于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得分高于来自牧区的大学(F=3.278,P=0.039);三年级学生肺结核防治态度得分低于一、二年级学生(F=3.111,P=0.045);大学生肺结核防治态度持有率范围为81.62%~ 96.97%;大学生主动了解肺结核防治知识的行为持有率为25.05%,传播肺结核防治知识的行为持有率为28.28%.传播肺结核防治知识的行为持有率为28.3%.结论 西藏某高校大学生肺结核防治态度较好,而在肺结核防治知识和行为方面相对薄弱.学校应采取多途径的宣传教育工作,改善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作者:李亚杰;尼玛;其美扎西;阿西;次旦普赤;盛德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筛查胃癌高危人群的研究

    目的 通过建立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 P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预测模型分析本地区与胃部高危疾病有关的影响因素并评价模型预测效果.方法 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 1月,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对719名徐州市三级甲等医院消化科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且收集其胃镜病理及相关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胃部高危疾病发生的饮食、生活状况及习惯、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运用训练集资料建立BP神经网络,通过测试集142例调查对象评价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预测精度.结果 对调查数据进行胃部高危疾病的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胃癌家族史、喜食烧烤类食物、生活节奏快等10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饮用自来水、喜食豆制品、常生气、年龄和生活节奏快与胃部高危疾病有关.BP神经网络筛查的效果较好.结论 建立好的BP神经网络可以用于筛检胃癌高危人群.

    作者:薛佳殷;何帅;李苹;安书仪;唐明生;王慧;黄水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遵义市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遵义市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流行情况,为该人群HIV/AIDS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遵义市1995-2014年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遵义市于2005年报告首例50岁及以上病例,截止2014年累计报告558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4.5%,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6.5%上升到2014年的40.6%,男女性别比为3.4∶1,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63.2±8.9)岁,职业以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离退休人员为主,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占50.5%,其次为初中,占31.4%,主要存在性传播和注射传播2种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95.9%,病例样本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共421例,占75.4%,病例主要集中在红花岗区、遵义县、汇川区、赤水市、正安县5个地区.结论 遵义市50岁及以上人群的HIV/AIDS疫情日趋严峻,应积极探索针对该人群HIV/AIDS进一步传播蔓延的措施.

    作者:曹家艳;杨家奇;周彩霞;陈正义;施聃;王世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07-2014年肇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点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肇庆市2007-201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点及健康人群乙脑病毒抗体水平.方法 对肇庆市2007-2014年乙脑患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2012-2014年采集的怀集县和封开县共608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乙脑IgG抗体检测,运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以来,肇庆市共报告1 17例乙脑疑似病例,经实验室确诊80例,其中死亡4例,年均发病率为0.24/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6月份为发病高峰;疫情主要分布在怀集县;乙脑病例以1 ~14岁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中无明确乙脑疫苗免疫史者占81.25%(65/80);怀集县健康人群乙脑IgG抗体阳性率为85.76% (259/302),封开县为62.75% (192/306),2县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城乡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肇庆市乙脑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域性,14岁以下儿童为易感人群,封开县健康人群乙脑IgG抗体阳性率较怀集县要低;应及时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做好防蚊灭蚊,强化疾病监测相关工作,控制乙脑流行.

    作者:申文豪;孔德亮;李葆洪;廖梅婷;黎翠凤;黎玉华;谭翰清;周跃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08-2014宿迁市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08-2014年宿迁市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及其病原学变化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宿迁市2008-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部分手足口病例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宿迁市2008-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6 149例,年均发病率118.46/10万;其中重症477例,死亡6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高峰为4-6月;全市各县区均有发病,宿豫区、宿城区和泗洪县发病率较高,且重症率较高;男女性别比为1.76∶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96.77%,散居儿童占91.02%;重症及死亡病例主要以散居儿童中3岁及以下儿童高发.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普通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 (39.98%)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 (31.12%)共同主导流行,重症及死亡病例中EV71比例(78.64%)明显高于普通病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62,P=0.00).结论 宿迁市手足口病在全市广泛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和地区、性别、年龄差异,当前应着重加强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健康教育和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的监测力度,同时提高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诊断及救治能力.

    作者:许长沙;朱伟光;郑卫民;郭莹;王锦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泰州市腹泻病人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状况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泰州市腹泻病人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状况、毒力基因、分子分型以及耐药性情况,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泰州市215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多重PCR鉴定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215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共检测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30株,其中EPEC 20株(占9.30%),EAEC 5株(占2.33%),ETEC 5株(占2.33%);PFGE结果表明,30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PFGE带型种类多,各亲缘关系较近,但无100%的同源菌,同时PFGE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个粪便中有2种不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情况存在;药敏试验表明,30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耐药性高,3耐以及以上占63.33%.结论 泰州市腹泻病人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普遍存在,并以EPEC、EAEC、ETEC感染为主,菌株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谱广;基因型呈多态分布,且具有流行相关性.

    作者:董洪燕;杨建国;马智龙;赵爱兰;杜晓莉;戴锦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三亚市小学生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药敏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三亚市小学生志贺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为痢疾的临床用药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并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 803名小学生志贺菌携带率为0.71%,男性携带率(0.71%)与女性携带率(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0,P=0.863);乡村小学生携带率(0.95%)高于城区(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0,P=0.029).检出宋内志贺菌4株,福氏志贺菌23株,主要有F2a、F2b、F4c和F1a等血清型.药敏显示耐药率较高的是复方新诺明(96.30%)、四环素(92.59%)、氨苄西林(85.19%)、哌拉西林(81.48%)、氯霉素(70.37%),对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耐药率低(3.70%~14.81%),对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100%敏感,多重耐药率为92.60%,福氏和宋内志贺菌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 小学生隐性感染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其次是宋内志贺菌.志贺菌多重耐药严重,治疗时首选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其次为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

    作者:邓陈哲;陈朱;吴南卫;邓瑶;黄梅香;颜天阳;朱兰兰;黄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14年青岛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青岛市食品中的主要污染物以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加强对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方法 2014年青岛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区域涉及全市6个市辖区和4个县级市,按照《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等相关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14年共监测15大类食品共1 305批次,合格率95.86%(1 251/1 305).其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96.58% (705/730),13批次超过国家标准,禁止检出的样品12个批次;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检出率为20.57% (29/141).结论 青岛市食品安全质量总体优良,食品安全整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但仍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的问题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的超标.为保证食品安全,须加强监管力度.

    作者:石学香;王本利;叶兵;高汝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