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治疗效果

徐凤芹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电生理检查, 早期干预治疗, 羟苯磺酸钙, 神经保护剂
摘要: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视网膜电流图多焦视网膜电流图技术进行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及视网膜血管细胞的改变,应用羟苯磺酸钙、甲钴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结果 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Ⅰ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通过ERG、多焦ERG可观察到a、b波幅降低,N1、P波传导延迟,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既存在神经元损伤和血管功能改变,且神经元损伤早于血管细胞损伤.早期进行干预性口服羟苯磺酸钙目的降低血浆内皮素,提高降钙素,降低血管的紧张性,减少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和血栓素B2的合成并抑制其作用,减少红细胞和内皮细胞内的山梨醇的形成,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松弛,减少微血管栓形成.应用周围神经保护剂、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对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治疗.可以起到有效早期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细胞和微血管细胞的凋亡,并保护血-视网膜屏障完整性.结论 应用电生理检查技术,早期发现隐匿的视网膜神经元,及视网膜血管细胞的损伤,提供早期干预治疗,达到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延长视网膜并发症发生,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270例胆囊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入选2000年6月~2010年12月在某院普通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27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270例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127)和传统开腹手 术组(n=143),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情况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显著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7例术后使用止痛药,使用率为5.5%,显著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组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囊手术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更安全,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德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针对性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9月在某院神经内科的2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量表测评.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5.2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经济压力、3种以上基础疾病、左侧半球、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侧半球、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该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作者:张敏;赵建民;朱美婕;李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05~2010年西宁市城东区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镜检监测分析

    目的 探索西宁市城东区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镜检特点.方法 对2005~2010年期间西宁市城东区肺结核患者痰涂,片的镜检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痰涂片镜检结果方面,2005~2010年初诊涂阳率平均为22.17%,复诊涂阳率平均为1.21%,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60,P< 0.01);在不同性别涂阳率方面,男性病例涂阳率为27.01%,女性为13.85%,二者比较男性涂阳率显著高于女性涂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40,P<0.01);在不同年龄涂阳率方面,各年龄组病例涂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痰性状涂阳率方面,高阳性率为脓性痰的19.87%,低为水样痰的1.81%,不同痰性状之间的涂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加强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以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尤其是青壮年男性患者,应作为镜检的重点人群.

    作者:付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青少年学生人体营养体格指数新方法研究

    目的 根据人体腰围度与身高、体重之间的差数关系,研究新型青少年学生人体营养体格指数.方法 随机选取383名青少年学生,通过测量腰围,身高、体重等指标及统计学分析,评价[腰围-1/2(身高-体重)]指数法应用价值.结果 男、女生各[B-1/2(H-w)]指数组皮脂总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男、女生B-I/2(H- w)指数组间皮下脂肪厚度的整体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各组间的平均数及皮下脂肪厚度估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0.01或0.05).相关度比较结果表明,B-1/2(H-w)指数法与体脂%指标关系为密切(r=0.7325),呈高度相关.结论 [腰围-1/2(身高-体重)]指数法作为一种新型测评人体皮下脂肪厚度及诊断身体肥瘦营养体格指数方法,在评价体脂%方面具有独创性,且经济方便,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孟东明;马维民;胡富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视网膜电流图多焦视网膜电流图技术进行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及视网膜血管细胞的改变,应用羟苯磺酸钙、甲钴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结果 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Ⅰ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通过ERG、多焦ERG可观察到a、b波幅降低,N1、P波传导延迟,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既存在神经元损伤和血管功能改变,且神经元损伤早于血管细胞损伤.早期进行干预性口服羟苯磺酸钙目的降低血浆内皮素,提高降钙素,降低血管的紧张性,减少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和血栓素B2的合成并抑制其作用,减少红细胞和内皮细胞内的山梨醇的形成,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松弛,减少微血管栓形成.应用周围神经保护剂、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对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治疗.可以起到有效早期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细胞和微血管细胞的凋亡,并保护血-视网膜屏障完整性.结论 应用电生理检查技术,早期发现隐匿的视网膜神经元,及视网膜血管细胞的损伤,提供早期干预治疗,达到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延长视网膜并发症发生,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作者:徐凤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上海医院营养配餐管理系统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二级以上医院营养配餐管理系统的现状.方法 从网络上获取上海二级以上医院信息,从中选取有营养科(室)、有住院床位的医院96家,对其进行营养配餐管理系统现状的电话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等级、医院核定床位数、科室人员配置、营养配餐管理系统和当前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结果 共完成调查的医院72家,其中三级医院30家、二级医院42家.人工汇总有41家(56.94%),半自动化汇总25家(34.72%),自动化汇 总6家(8.33%).3种营养配餐管理系统汇总时间分别为(1.44±0.48) h/d、 (1.08±0.66) h/d、 (0.25±0.16) h/d,3种汇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54,P< 0.05).医院所用营养配餐管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低与医院等级、核定床位数相关,与营养师人数无明显关联.结论 上海二级以上医院营养配餐管理系统仍以人工汇总为主,自动化程度低.办公自动化系统能明显提高医院营养配餐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作者:朱军;胡晓龙;万燕萍;徐仁应;吴颖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南京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监测的2009年南京市手足口病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9 173例,发病率为142.47/10万.全年发病呈现两个高峰,分别在4~6月和11月.全市14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城区、城郊和县3种地区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0~5岁儿童病例为主,年龄别发病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对106例病例采样检测,其中EV71型70例、CoxA16型18例、其他肠道病毒3例.结论 南京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和年龄差异.手足口病防控应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朱正平;洪镭;李晨;苏晶晶;李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婴幼儿配方米粉中肠杆菌科细菌检测

    目的 对婴幼儿配方米粉中肠杆菌科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为今后制定相应标准及技术壁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3种基础肠道分离培养基组合应用,对几种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在3种基础肠道分离培养基上进行生物学特性反应差异比较,生化鉴定.结果 应用伊红美蓝、麦康凯、山梨醇麦康凯3种基础肠道分离培养基组合,观察其不同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反应,可初步判别及肠杆菌科中不同的属以及同属不同种.对市场抽检的52件婴幼儿配方米粉,检出肠杆菌科细菌27株,阳性率51.92%.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9株,阪崎肠杆菌4株,阴沟肠杆菌5株,聚团肠杆菌5株.大肠埃希茵4株,检出率分别为17.30%、7.69%、9.61%、9.61%、7.69%.结论 加强对婴幼儿谷类食品中的细菌污染的控制很重要.

    作者:肖菊珍;龙慧;傅松哲;高建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颅底野补量对T3、T4期鼻咽癌复发的影响

    目的 分析颅底野补量对T3、T4期鼻咽癌患者颅底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从2004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303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分期T3、T4的初治患者做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鼻咽常规放疗剂量为(70.05±1.05) Gy.研究组在常规放疗后接受颅底补量4~8 Gy(补量组),对照组未进行颅底补量.结果 补量组2、3、5年颅底局控率分 别为98%、91.8%、86.8%,对照组分别为93.4%、76.4%、65.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复发时间补量组为46个月,对照组为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补量组与对照组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2.08%和7.79%,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底补量放疗可减少T3、T4分期鼻咽癌患者的颅底复发率,放射性脑病发生率未增加.

    作者:李金伟;李小波;肖海;张群贵;吴伟;吴修洪;丁金泉;林松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原发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院收治的209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其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脑出血部位、伴随症状、基础疾病构成、MODS发生部位以及次数和死亡原因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脑出血部位、伴随症状、MODS的发生部位以及死亡原因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监控,并进行早期对症治疗,可提高患者预后,降低上消化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的机会.

    作者:曹传伟;禢彩霞;黄载文;宁世金;杨开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法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病例组采用艾迪注射液100 m1+0.9%氯化钠溶液500 ml静脉点滴,d 1~28;静滴同时进行 肝动脉介入治疗,药物为羟基喜树碱(HCPT) 10 mg,氟尿嘧啶(5-Fu)500 mg,碘化油10 ml,按Seldinger,s技术要求,将药物注入肝脏肿瘤供养血管并行栓塞.28 d为1周期.对照组47例单用肝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同病例组,2个周期后评价.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7%和44.7%,中位生存期8.41月和8.17月,平均生存期12.71月和9.23月,半年生存率89.3%和82.9%,1年生存率63.8%和46.8%,2年生存率27.7%和17.0%.全组初治者半年生存率83.1%,1年生存率47.7%,2年生存率18.5%,复治者则分别为96.3%、77.8%、33.3%.AFP治疗后下降者病例组26例有效率为70.2%,对照组17例,有效率为51.5%.结论 艾迪注射液能提高肝动脉介入治疗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多次治疗能提高疗效.

    作者:张国顺;张文缓;马利转;张超;王玉兰;李玉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72例胆囊管结石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管结石,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管结石.结果 对照组较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切口长度大,出血量多,平均住院日长,平均费用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结合是治疗胆囊管结石行之有效且安全可靠的方法,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秦胜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04~2008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肺结核疫情分析

    目的 为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肺结核的流行状况和规律,为制定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凉山州2004~2008年肺结核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凉山州共报告肺结核21 59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3.73/105,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0.06%,位居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第2位.1季度和2季度为发病的高发季节,并且高发地区为彝族聚集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两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 发年龄段为20~30岁和60岁以上,主要发病人群为农民.结论 凉山州肺结核疫情较重,应将其作为疾控工作的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检测,提高高危地区新生儿的卡介苗接种率,从而有效的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罗进;杨淑娟;王启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的临床研究现状

    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也是研制宫颈癌防治性疫苗的理想靶点.虽然现在针对HPV感染的宫颈癌预防性疫苗已成功上市,但是对于急需的治疗型疫苗的研发还在进行中.目前有多种类型的治疗性疫苗已用于临床前期及临床试验,并显示出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从活载体疫苗、多肽/蛋白疫苗、DNA疫苗和DC疫苗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特别是进入临床阶段的疫苗,从而为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立娜;周志祥;盛望;曾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10年某综合医院高血压患者高脂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情况,旨在为高血压患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某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 217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家族史、长期大量饮酒、长期吸烟、肾功能减退及肝功能异常是高血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低脂饮食及每周运动是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家族史及长期大量饮酒是高血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低脂饮食及每周运动是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应该低盐饮食并坚持体育锻炼及减轻体重有利于高血压患者血脂的控制,而长期大量饮酒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的控制.

    作者:梅少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哮喘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心理干预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抑郁量表(HAMD)选取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98名,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非心理干预两组,对治疗前后HAMA、HAMD量表评分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中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评分、ACT评分、FEV1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HAMA、HAMD量表评分、PC及NC评分、ACT评分与干预前及非干预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理干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HAMD量表评分、PC及NC评分、ACT评分、FEV1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HAMA量表评分及ACT评分在常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

    作者:郭继芳;王红阳;喻昌利;葛晓励;戈艳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胰岛细胞瘤25例外科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某院2001.1~2010.12收治的胰岛细胞瘤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诊治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2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3例.肿瘤位于胰头7例,胰颈4例,胰体尾14例.肿瘤直径0.5~20 cm.13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均有Whipple三联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B超和/或CT检查,7例术前行DSA检查.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单纯肿瘤切除16例,胰体尾部切除5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2例,胰颈部切除1例,瘤灶切除后十二指肠修补+旷置+胰头-十二指肠空肠壁吻合1例.术后发生胰漏l例.全部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NIT无特异临床表现,但影像学检查能较有效检出.FIT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CT和DSA是有效的术前定位方法.手术切除是胰岛细胞瘤治疗的佳选择.

    作者:李秋;雷正明;叶明新;淦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石家庄市2007~2009年监测点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综合某市5个监测点上报的居民死亡资料,按照居民病伤死因归类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O)编码分类后,输入Death Reg2002、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监测点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361.20/10万,标化死亡率320.94/10万:男性年均粗死亡率444.21/10万,标化死亡率409.72/10万,女性粗死亡率268.34/10万,标化死亡率235.7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66倍.循环系统疾病居全死因首位,年均死亡率142.37/10万.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威胁该市监测点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治理环境,加强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

    作者:冯素青;蔡建宁;马志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外科手术中的麻醉优势.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和气管插管复合硬膜阻滞组各40例.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是否安静,患者有无呛咳、喉痉挛及呕吐,观察有无咽喉疼痛.结果 全麻诱导后两组MAP和HR均较诱导期显著降低(P<0.05),插入导管或喉罩后: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阻滞组MAP和HR较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阻滞组MAP和HR较诱导前迅速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MAP、HR值均较平稳,基本恢复至全麻诱导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出导管或喉罩时: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阻滞组MAP和HR升高不明显,而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麻醉阻滞组升高则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阻滞组安静拔管例数明显多于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阻滞组,不良反应前者也明显少于后者.结论 喉罩通气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外科手术麻醉,麻醉效果好,可有效维持术中通气,术后并发症少,可广泛用于外科手术麻醉中.

    作者:袁振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应用电子医嘱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力资源实施优质护理中的探索

    目的 探讨电子医嘱在护理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昆明医学院乳腺外科试行1年多以来,所有住院病人全部使用电子医嘱.结果 电子医嘱很大程度上把护理人员从繁重的文字书写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更好地实施优质护理.结论 医院信息化管理是国际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将医院信息系统的触角延伸到病人床前.

    作者:黄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