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淑芬;孙木;王庆;崔长宏;王兆华;王红增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在女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和正常女性中的感染率、分布特点以及BV与ST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女性STD患者300例设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正常的女性3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BV检测,比较两组的BV感染率,分析STD与BV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BV的感染率分别为37.00%、15.33%,除生殖器疱疹外,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均与BV感染具有相关性.结论 STD与BV具有密切的相关性,STD增加了BV的感染率,建议将BV检查列为STD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张皎;李培;袁定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国2005~2009年公共卫生学科研究发展动态与趋势.方法 运用词频分析法对6种影响力较强的综合类公共卫生核心2005~2009年刊登文献的所有关键词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在研究对象中,儿童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而农民工和农村居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研究领域方面,水、(室内)空气一直是重点,而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上升很快.在影响因素中侧重于从危险因素的角度考虑,氧化损伤的研究有上升趋势.艾滋病与中毒是主要的社会性难题,微观物质研究中主要研究的是重金属及类金属.结论 2005~2009年公共卫生学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均在增加.
作者:张畔枫;佟俊旺;李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条件作业的功能锻炼对中风恢复期的作用和效果,有效评价表象训练对中风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影响和作用.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表象训练条件作业视听觉功能锻炼互动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无表象条件作业康复训练法.结果 两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14%(P<0.01),躯体功能评定显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表象训练条件作业的方法较无表象条件作业康复训练法作用和疗效显著,说明表象训练条件作业的方法对中风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有效的功能训练方法.
作者:翟向阳;刘天晓;魏玉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男男性行为者(MSM)是目前我国艾滋病(AIDS)风险高的人群.本文通过分析自贡市2008~2010年间MSM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为进一步采取有效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方法募集自贡市MSM,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对艾滋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自贡市MSM的HIV感染事,2008年为13.3%,2009年为25.6%,2010年为23.2%.HⅣ检测/同伴教育/安全套发放均和MSM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相关(P< 0.01).2008~2010年MSM接受HIV检测/同伴教育/安全套发放者所占比例显著持续上升,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也有显著增加,但阴道性交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自贡市MSM人群AIDS疫情严重,现采取的艾滋病防制措施对减缓HIV在MSM人群中传播有效,需加强干预提高MSM阴道性交安全套使用率.
作者:李群;陈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肺癌临终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的认识、需求、被满足状况及效果,为临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例肺癌临终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92%的家属了解健康教育的含义,认为健康教育重要,迫切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与患者共同应对疾病的能力;59%的家属具体信息需求被满足;78%的家属认为医护人员健康宣教不及时、主动,家属对健康教育开展现状的评价较低.结论 医务人员应加强肺癌临终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满足其需求,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作者:刘俊霞;杜新艳;董建素;李朝霞;尹真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西宁市市民对基本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养成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区3县的不同职业人群共4 2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宁市市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32%,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8.9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6.85%.结论 西宁市市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依然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军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等因素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自我和谐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某医学院408名新生,由此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男生心理问题栓出率显著高于女生;新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刻板性显著低于常模,而灵活性显著高于常模;男生求助和幻想2个因子显著低于女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责、专业满意程度、幻想、解决问题及合理化能有效预测新生的心理健康;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心理健康具有强的负效应,解决问题对心理健康具有强的正效应.结论 自我和谐、积极应对方式和较高的专业满意程度能够预测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
作者:李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接受治疗的65例转移性肾癌患者,单盲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42例分为观察组,采取索拉非尼治疗;余者23例分为对照组,采取生物化疗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控制率为97.6%,对照组患者控制率为69.6%.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3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0%)(P<0.05),进展率(2.4%)显著低于对照组(30.4%)(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灶总径值[(28.4±8.2)mm]比对照组[(40.2±11.7) mm]显著小(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5.3±1.8)月]及生存时间[(22.1±7.2)月]比对照组的[(2.7±1.6)月]及[(12.8±5.4)月]显著长(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照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非尼对于转移性肾癌的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同时也可作为细胞因子等转移性肾癌治疗失败患者的理想二线药物.
作者:苑宝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西利宾胺在肺结核治疗中护肝疗效.方法 采用西利宾胺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短化方案治疗608例单纯菌阳肺结核(治疗组),并以同期短化治疗的55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初、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肝功损害率分别为2.35%、5.10%,对照组分别为4.19%、18.18%,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初治单纯肺结核时,无需常规加用护肝药,复治治疗则需考虑联用护肝药.
作者:朱杰;余连锋;王良玉;陈铁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婚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的影响.方法 将某院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该院产科门诊所进行孕产检查的妇女和预备分娩产妇8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联合健康教育.对所有妇女进行18~24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妇女的干预疗效、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依从性变化.结果 两组间相比,试验组妇女的依从性变化、SDS和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妇女护理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 运用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婚孕,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实现优生优育,并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显著地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减轻妇女的负性心理.
作者:余群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并与传统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方式进行比较.方法 对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79例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完成胆囊切除术后随机选择传统经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A组,n=40)或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B组,n=39),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B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01);术中出血量也少于A组(P<0.001);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B组2例,2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途径相比具有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手术安全,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范合璋;田伯乐;魏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从临床上探讨急诊内科意识障碍患者病情特征和疾病的原因.方法 在2009年3月~2010年5月中向送诊人员询问32例病患的病史,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在临床上观察和分析患者病情的特征.统计构成意识障碍的原因.结果 急诊内科意识障碍患者以急性脑血管病为主,其次为中毒类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肺性脑病和糖尿病引起的意识障碍.结论 引起急诊内科意识障碍的因素很多,因此比较复杂,但是主要是由常见病引起,在临床上对其指征要引起注意和观察.在治疗过程中要与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引导其家属对其查体和观察,争取有针对的及时治疗.
作者:冯志成;钟天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与《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麻疹疫情资料,分析麻疹病例的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54例,年均发病率为5.80/10万.2006年发病率高为11.69/10万,之后的2007、2008、2009年发病率分别为5.80/10万、3.78/10万、3.21/10万呈下降态势,2010年发病率为5.02/10万,有小幅回升.其中流动人口病例146例,占总发病人数的57.48%.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本市户籍病例高发年龄为30~40岁组和0~8月龄组,流动人口病例高发年龄为20~30岁组和0~5岁组.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25.59%)和干部职员(19.69%)居多,其次为餐饮食品(7.48%)、商业服务人员(7.09%).3~6月份为发病高峰,占78.35%.有免疫史者仅33例,占12.99%.结论 建议育龄妇女在怀孕前接种麻疹疫苗;继续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麻疹和流脑疫苗接种工作,并扩大接种范围;继续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强化免疫、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工作.
作者:史淑芬;孙木;王庆;崔长宏;王兆华;王红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波辐射和超重环境的协同作用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用Wistar大鼠在6G环境下进行200mW/cm2的微波照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骨钙素、羟脯氨酸含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观察林蛙油和角鲨烯的干预效果.结果 微波辐射和超重环境协同作用,可导致大鼠血清骨钙素含量降低、羟脯氨酸含量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林蛙油干预对微波辐射和超重环境造成的骨钙素舍量降低及羟脯氨酸含量升高起到保护作用.结论 微波辐射和超重环境协同作用可增强大鼠的溶骨作用而抑制成骨作用;林蛙油的干预效应优于角鲨烯.
作者:潘肃;杨宇丹;高忠礼;李英普;吕士杰;潘文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吸烟、饮酒和吸烟饮酒协同作用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技术对吸烟组(每天吸烟量>10支),饮酒组(经常饮白酒或有色酒每天>100g或啤酒每天>1 L),吸烟、饮酒混合组(达到以上两种标准)的3组473例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对吸烟、饮酒和吸烟饮酒混合组在3个年龄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脑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吸烟饮酒混合组明显共61例、吸烟组次之34例、饮酒组相对较低共17例(x2=26.38,P< 0.05).引起血流减慢原因也是吸烟饮酒混合组突出(x2=9.34,P<0.05),而单吸烟组和单饮酒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导致血流减慢的主要因素是烟酒混合组(x2=9.6,P< 0.01,x2=8.7,P<0.05);老年组中导致血流减慢吸烟、饮酒和混合组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77,P> 0.05).在青年组中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吸烟、饮酒和混合组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x2=4.27,P> 0.05),但在中、老年组中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吸烟饮酒混合组明显(x2=12.30,P<0.05、x2=8.76,P<0.05),吸烟和饮酒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吸烟比饮酒更易导致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而吸烟饮酒对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形成有协同作用,并促使脑血流减慢随着年龄的增加向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转化.
作者:周玉珍;鲍俊;王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pN0食营鳞癌nm23、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pN0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原发灶nm23、E-cadherin表达,以AE1/AE3为微转移指标检测淋巴结,分析nm23、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果 86例pN0期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通过AE1/AE3免疫组化染色,发现31例(36.0%)有淋巴结微转移,并且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密切联系(P<0.05);nm23、E-cadherin在pN0期食管鳞癌原发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1%,67.4%,淋巴结微转移与nm23、E-cadherin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pN0期食管鳞癌原发灶nm23、E-cadherin表达缺失是淋巴结微转移的高危因素,两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评估微转移风险有用指标.
作者:钟丽;董晖;周铁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WWP1、5murf1、Smurf2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增殖关系,为泛素连接酶E3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给予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处理(0.1、1、10、50μmol/L),采用Brdu ELISA法测定不同处理时间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检测WWP1、Smurf1、Smurf2的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在处理24 h、48 h以及72 h后,硼替佐米均可呈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PC3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在50 μmol/L的浓度下抑制作用明显,但除了0.1μmol/L的的硼替佐米外,其余浓度均可呈时间依赖的方式降低PC3细胞的增殖活性; (2)处理72 h后,硼替佐米可呈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WWP1、Smurf1、Smurf2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且50 μmol/L的浓度下效果明显.结论 硼替佐米可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WWP1、Smurf1、Smurf2的蛋白和mRNA水平,同时降低PC3细胞的增殖活性.
作者:汪治宇;刘荣凤;丁妍;王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丹皮酚软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对比丹皮酚软膏和氢化可的松软膏的抗过敏止痒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润燥止痒胶囊配合丹皮酚软膏治疗,对照组用润燥止痒胶囊配合氢化可的松软膏,均外用3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以4氨基吡啶诱发小鼠舔体反应,观察丹皮酚软膏对舔体反应的影响;以组胺使豚鼠皮肤瘙痒,观察丹皮酚软膏对豚鼠致痒阈的影响.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小鼠皮肤瘙痒,观察丹皮酚软膏的止痒作用.结果 对比丹皮酚软膏和氢化可的松软膏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皮酚软膏显著抑制4-氨基吡啶诱发的小鼠舔体反应;显著提高豚鼠对组胺的致痒阈;显著抑制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的小鼠皮肤瘙痒.结论 丹度酚软膏对多种动物模型有止痒作用,丹皮酚软膏治疗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好.
作者:陈嬝嬝;曹煜;张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鉴定MTB北京基因型,了解北京基因型菌株在绵阳地区的分布特征,为本地结核病的防治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绵阳涪城和江油两个区县的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菌株,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菌株常规培养,收集菌体,提取基因组DNA,采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鉴定北京基因型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比例法.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对79株结核分支杆菌了进行北京基因型鉴定,北京基因型菌株33株,占41.77%;非北京基因型菌株46株,占58.23%.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36.36%)明显高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95,P=0.007).患者性别、年龄组、所在地区和治疗史与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无关.结论 北京基因型菌株在绵阳地区呈一般流行趋势.北京基因型菌株感染与耐药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所在地区和治疗史无关.
作者:陈志;陈佳;先德强;岳蕴瑶;江智辉;郑幸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进行超早期康复治疗能否更好地改善共日常生活的独立性.方法 将96名发病24h内入院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早期康复组在发病24 h内开始接受包括下床站立活动的康复治疗;标准康复组在发病72 h至7d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均由专业治疗师进行,每日1次,每次不少于30 min,共14 d.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恢复至独立行走50m所需的天数,次要指标包括发病后30 d和90d时的NIHSS评分和Bathel指数.结果 超早期康复组共纳入41名患者,标准康复组55名患者.和标准康复组相比,超早期康复组恢复至独立行走50m的时间要明显缩短[(8.71±14.162)d vs (16.64±20.338)d,t=-2.138,P=0.035)].90d时超早期康复组患者获得良好独立日常生活能力的比例(以Bathel指数达到95~100的比例表示,75.6% vs 56.4%,x2=3.891,P=0.049)更大.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使缺血性卒中患者更早地恢复独立行走能力,并能改善功能结局.
作者:王丽平;樊东升;李小刚;张新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