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张雪翎;李甦雁;张正培;苗培建;陈霄雅

关键词:玻璃体腔注射, bevacizumab, 引流阀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摘要:目的:探讨了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联合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05/2010-05收治的22例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治疗,3~5 d后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组( A组,13眼)和小梁切除术组(B组,10眼)。术后随访12~26mo,分别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经Bevacizumab 治疗3~5 d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大部分消退,有效率为100%。 A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中B组1例患者视力下降。 A组和B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远期随访A组术后平均眼压明显低于B组(P<0.05)。 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联合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改善患者视力,较小梁切除术更有效控制眼压,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内界膜剥离在黄斑裂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染色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 inner limiting mem brane peeling ,ILMP)对特发性黄斑裂孔( 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IMH患者83例8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剥离内界膜及剥离内界膜方式分为两组,采用亮蓝( BBG)染色内界膜剥除术42例作为A组,采用无染色内界膜剥除术41例作为B组,并选取同期不剥除内界膜组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随访6mo,A、B两组黄斑裂孔愈合例数(41例,40例)明显多于对照组(2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 两组视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术后A、B组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函数的1环和2环的P1波反应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A组内界膜剥除手术时间为(234.7±9.2)s,B组(168.4±7.2)s,A组长于B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无染色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视功能恢复程度更好,手术用时更少,同时避免了染色剂所致的视网膜毒性,适宜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傅小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科技期刊对论文摘要的要求

    根据有关规定,可以把摘要编写要求归纳成如下几点。省略“我们”“作者”“本文”这样的主语。简短精练,明确具体。简短,指篇幅短,一般要求50~300字(依摘要类型而定);精炼,指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明确具体,指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作者:摘自《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视网膜静脉阻塞相关因素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2例124眼RV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缺血型患者中分支静脉阻塞12眼(9.7%)、中央静脉阻塞6眼(4.8%),非缺血型分支静脉阻塞59眼(47.6%),中央静脉阻塞47眼(37.9%)。平均年龄60.6±11.8岁。高血压病史48例(39.3%),糖尿病10例(8.2%);伴有一种以上相关疾病20例(16.4%);无相关病史的有37例(30.3%)。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68例,联合激光治疗49例,行玻璃体切割术1例。结果:愈后显效72眼(58.1%);有效22眼(17.7%);无效的15眼(12.1%);愈后退步15眼(12.1%)。结论:CRVO是全身与局部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治疗需辩证对待,对眼底出血的时间、受累部位及范围结合眼底血管造影进行全面评估,进行个性化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疗效。

    作者:陈甲兴;唐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青光眼白内障四联手术治疗极浅前房持续性高眼压

    目的:探讨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四联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对我院62例62眼,男26例26眼,女36例36眼,符合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前房深度浅Ⅰ-浅Ⅱa级,经大剂量药物治疗48~72 h后眼压仍>40 mmHg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前视力分为两组,其中33例33眼实施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四联手术治疗(试验组),29例29眼实施前房穿刺放液+复合式小梁切除两联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通过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高眼压均得到控制,术后1wk四联手术组眼压明显低于两联手术组(P<0.05)。两组观察6 mo,四联术后视力及手术完全成功率明显优于两联手术,在术后并发症及有效滤过泡形成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极浅前房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下,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四联手术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视力。

    作者:冯桂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机械刀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混浊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筛选引起机械微角膜刀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 ,SBK)后角膜混浊的相关因素,为优化SBK术后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法国Moria公司OUP90刀头制瓣的SBK术后896眼,术后3 mo复查,记录有无角膜混浊。根据角膜混浊与否分为两组,对两组性别、年龄、术前眼压、术前角膜中央厚度、K1、K2、平均角膜曲率、术前等效球镜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角膜混浊组男52眼,女48眼,年龄(24.5±6.1)岁,眼压(14.26±2.24)mmHg,角膜中央厚度(487.27±18.52)μm, K1(44.24±1.23)D,K2(43.33±1.13)D,平均曲率(43.79±1.15)D,等效球镜度(-4.65±1.44)D;角膜无混浊组男412眼,女384眼,年龄(24.3±5.8)岁,眼压(16.72±7.01) mmHg,角膜中央厚度(533.11±28.74)μm, K1(43.90±1.47)D,K2(42.88±1.35)D,平均曲率(43.39±1.37)D,等效球镜度(-5.04±1.96)D;两组中性别(χ2=0.002,P=0.964)、年龄(t=0.404,P=0.686)、等效球镜度(t =1.949,P=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前眼压(t=-3.486,P=0.001)、术前角膜中央厚度( t=-15.543,P=0.000)、K1(t =2.249,P=0.025)、K2(t =3.172,P=0.002)及平均角膜曲率( t =2.763, P =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中央角膜薄、眼压低、角膜曲率高者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发生率高,性别、年龄、术前屈光度与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无关。

    作者:胡正再;张思文;欧阳红专;李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种眼压计对维族和汉族大学生眼压测量值比较

    目的:比较Goldmann 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对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眼压测量值结果。方法:横断面研究。分别采用Goldmann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测量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眼压。比较两族整体间、同族不同性别间、不同眼别间三种眼压计测得的眼压值。结果:相同眼压计对维吾尔族及汉族大学生眼压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眼压计对同族不同性别间眼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眼压计对不同眼别间眼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学生比维吾尔族学生眼压测量值高(P<0.05),非接触式眼压计比 Goldmann 眼压计眼压测量值偏高( P<0.05),非接触式眼压计比Schiotz眼压计眼压测量值要小(P<0.05)。结论:同一眼压测量仪对同族不同性别间及不同眼别间无差异,汉族学生比维吾尔族学生眼压测量值高,Schiotz 眼压计眼压值测量结果显著高于非接触式眼压计,而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压测量值高于Goldmann眼压计。

    作者:马平;朱英;刘雪清;格尔勒;樱峰;阿克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白内障患者临床路径实施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对白内障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01/12因患白内障在我院行手术治疗进入临床路径的200例200眼为临床路径组,以2010-12/2011-12因同样疾病治疗未采用临床路径的200例200眼为对照组。以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不包括人工晶状体费用)、药费、检查费、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再住院率等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日6.01±0.13d,术前平均住院日1.02±0.15d,平均住院费用(除人工晶状体之外)4401.23±129.07元,药费720.35±23.21元,检查费700.37±46.25元,患者满意度96.4%;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0.21±0.05d,术前平均住院日2.20±0.07d,平均住院费用4827.43±132.13元,药费1206.21±53.64元,检查费850.35±24.26元,患者满意度9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治愈率为97.2%,对照组治愈率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路径组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8.2%;对照组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6.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再住院率为1%;对照组患者再住院率为0.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白内障临床路径不会降低医疗质量,相反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医疗成本,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为实现医疗预付费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李双;付汛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胶对玻切术后泪膜的作用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玻璃酸钠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术后患者泪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为常规用药,B组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C组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D组联合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7,14,30d,观察四组的泪膜破裂时间的检查(break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 SⅠt),并同时对患者进行不适症状的评价。结果:(1)术后1,3,7,14d,SⅠt和BUT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泪膜检查指标基本恢复之前水平。(2)四组治疗方法均可使泪膜功能恢复,但D组的检查指标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三组。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联合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可加速泪膜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晓瑞;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特发性黄斑裂孔研究进展

    特发性黄斑裂孔( idiopathic macular hole ,IMH)是指无明确原因发生于黄斑区域的视网膜全层缺损。随着玻璃体切割技术的进步和对联合内界膜剥除的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治疗技术进一步成熟。本文从IMH的发病机制、术前预后评估及手术治疗相关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鹏;黄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两种切口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并比较单切口和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0例78眼。31例40眼行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29例38眼行双切口手术。术后2wk;1mo观察视力、眼压、术后滤过泡、散光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全部患者都感到视力较术前提高,不同切口组间视力在术后2wk;1mo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wk;1mo两组患者的眼压较术前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切口组及双切口组功能滤过泡的眼数在术后2wk;1mo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2wk时,单切口组散光较术前增大,与同期的双切口组相比散光大,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mo时,两组与术前相比、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3眼术后出现少量前房积血,12眼术后早期出现角膜内皮水肿、后弹力层皱褶,6眼出现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操作简便、疗效佳,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侯力华;程小建;杜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头抽吸方法在白色膨胀白内障撕囊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针头抽吸方法在白色膨胀白内障撕囊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针头抽吸方法后连续环形撕囊( CCC )治疗白色膨胀白内障166眼。15°穿刺刀在3∶00位作辅助切口,注入带有灭菌空气的台盼蓝染色剂约0.1 mL进行前囊膜染色,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再用3.2 mm穿刺刀作上方角膜缘切口,保持主切口偏小,然后用一个1 mL带27 G针头,斜面朝上,穿刺前囊膜抽吸液化皮质,斜面侧向旋转不扩大前部的穿刺口,轻轻压迫晶状体核,继续将前移的核后部的液化皮质吸走,用足够的黏弹剂填充前房,随后用3.2 mm穿刺刀扩大角膜切口,完成CCC。结果:白色膨胀白内障166眼应用此方法,155眼成功完成了环形撕囊,成功率93.4%。结论:白色膨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撕囊过程中,应用针头抽吸方法,通过吸走足够的液化皮质,清除部分膨胀晶状体,不但减轻了晶状体和囊袋的压力,从而可达到环形撕囊的目的,而且减少了因前囊膜不完整带来的手术操作不便和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操作方法,便于掌握和应用。

    作者:吴旭;方梅英;杨安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了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联合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05/2010-05收治的22例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治疗,3~5 d后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组( A组,13眼)和小梁切除术组(B组,10眼)。术后随访12~26mo,分别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经Bevacizumab 治疗3~5 d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大部分消退,有效率为100%。 A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中B组1例患者视力下降。 A组和B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远期随访A组术后平均眼压明显低于B组(P<0.05)。 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联合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改善患者视力,较小梁切除术更有效控制眼压,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雪翎;李甦雁;张正培;苗培建;陈霄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OCT 对难治性弱视眼黄斑及视盘视网膜厚度分区测定的分析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 OCT)对儿童难治性弱视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进行测量,以了解难治性弱视视网膜形态学及其变化的规律,从而推断难治性弱视患儿外周发病机制。方法:选择难治性弱视眼(A 组)、非难治性弱视眼(B组)以及正常儿童眼( C组)各30眼,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区(直径范围≤1mm)及旁中心区(1mm<直径范围≤3 mm环形区域)鼻、下、颞、上方的视网膜平均厚度值;同时以视盘为中心,对直径在3.4 mm内的RNFL进行环形断层扫描,测量鼻、下、颞、上方的RNFL平均厚度值,比较不同组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别。结果:三组均发现:旁中心凹上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下方与鼻侧次之,而颞侧薄;黄斑中心凹以及黄斑中心区(1mm)处视网膜厚度比较发现:A组比B组厚、A组比C组厚,以及B组比C组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斑旁中心区鼻、上、颞、下方各象限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发现:A组与B组、A组与C组,以及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C组上方的RNFL厚,其次为下方,再者为颞侧,鼻侧为薄,但A组以及B组的上方和下方的RNFL厚度相差不大,而鼻侧和颞侧的RNFL厚度也相差不大但均要薄于上方和下方。而A组鼻侧和下方的RNFL比C组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颞侧和上方的RNFL厚度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虽然其平均RNFL厚度比C组厚,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的上、下、鼻、颞侧以及平均厚度均相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以及中心区的发育异常,可能是难治性弱视的发病原因之一,而黄斑旁中心凹及以外的视网膜以及视盘周围RNFL并未受累,这说明这些区域可能没有参与弱视的发生。

    作者:欧召喜;张光辉;杨玉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OOC 2014会议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衰老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目的:观察早期衰老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3月龄及12月龄大鼠视网膜,制成半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月龄大鼠视网膜中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 RPE)凋亡和RPE-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是视网膜衰老的早期表现。

    作者:李臻;李捷;王蓉;李林;卢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黄斑区视网膜参数的OCT研究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比较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 ,MRT)、黄斑容积的差异,研究弱视眼视网膜黄斑参数的特征。方法:选取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31例,利用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和容积,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差异。并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分析黄斑厚度、黄斑容积与眼轴的关系。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 mm区域及鼻侧内圈厚度比正常眼厚( P=0.0358,0.0003),而黄斑部位其它分区厚度及黄斑总容积弱视眼和正常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弱视患者间黄斑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及非弱视眼黄斑参数与眼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黄斑的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张玮;史春;张靖华;应坚;蔡季平;徐惠娣;丁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吸入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1年经门诊规范保守治疗无效的新生儿泪囊炎住院患儿116例129眼,分为两组:6~12月龄组75例86眼,>1岁组41例43眼,术前全身检查无手术禁忌,使用七氟烷作为吸入麻醉药物,在麻醉充分后常规行泪道探通术,术中泪道冲洗通.后无需术后频繁泪道冲洗。治愈标准:无泪溢及溢脓,泪道冲洗通.;无效:溢泪或溢脓,泪道冲洗不通。结果:6~12月龄组治愈率100%,>1岁组治愈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苏醒快、手术操作损伤小、探通成功率极高等优点,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向晖;王晓莉;陈伟;曾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科技期刊对论文题名的要求

    题名,是论文的总纲,是能反映论文主要的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首先,题名应准确得体。应以恰当的词语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把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题名的用词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论文取舍的态度,务必字字斟酌。题名不能使用笼统和华而不实的词语,一般也不用主、谓、宾齐全的完整句子,而用以名词性词组做中心语的偏正词组并切忌写成标语口号似的“题名”。

    作者:摘自《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羟基喜树碱对人眼 Tenon's 囊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 HCPT )对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 human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 , HTFs)的细胞周期、细胞毒性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取本院眼库新鲜眼球(<6 h )的Tenon's囊组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流式细胞仪测定HCPT和丝裂霉素C(MMC)对HTFs细胞周期的影响;台盼蓝染色法鉴定HCPT和MMC对HTFs的抑制作用是否由药物的细胞毒性引起;RT-PCR检测HCPT、MMC作用24 h后HTFs的Smad7 mRNA基因表达。结果:HTFs体外生长良好,可用于实验研究。不同浓度HCPT (0,0.25,1,4mg/L)作用后的HTFs细胞周期与对照组相比,G2期细胞百分数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MMC(0,0.025,0.1,0.4mg/L)作用后的HTFs细胞周期与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百分数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浓度HCPT和MMC作用后的HTFs活细胞率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mg/L HCPT,0.4mg/L MMC作用HTFs 24 h后,Smad7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PT将HTFs阻滞于G2期,MMC将HTFs阻滞于G1期;HCPT,MMC抑制HTFs的作用和药物的细胞毒性无关;HCPT抑制 HTFs 的增殖可能是通过上调 Smad7 mRNA的表达阻断TGF-β信号通路实现的。

    作者:罗莎莎;范莲;孙松;武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法舒地尔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03/2013-06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法舒地尔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5例,治疗周期均为4 wk ,观察比较两组的佳矫正视力和视野。结果:观察组佳矫正视力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视野好转率为83%,对照组视野好转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优于传统药物。

    作者:孙敏;孙晓艳;陈雪霁;吕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