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Bcl-2和Bax在结膜松弛症患者的结膜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HE染色观察松弛结膜组织的组织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结膜松弛症患者松弛结膜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状况,并与10例正常结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松弛结膜组织鳞状上皮增生间质中有淋巴、浆细胞浸润,Bcl-2在松弛结膜组织中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Bax在松弛结膜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r=0.432, P>0.05), Bcl-2与Bax阳性表达间无相关性。结论:Bcl-2和Bax表达失衡可能在结膜松弛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利群;刘鸫;张兴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根据有关规定,可以把摘要编写要求归纳成如下几点。省略“我们”“作者”“本文”这样的主语。简短精练,明确具体。简短,指篇幅短,一般要求50~300字(依摘要类型而定);精炼,指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明确具体,指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作者:摘自《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CD4+T细胞钙支架蛋白AHNAK1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慢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对小鼠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的抑制效应。方法:设计并筛选对AHNAK1具有良好干扰效力的shRNA序列,慢病毒载体包装干扰序列,感染小鼠CD4+T细胞,检测AHNAK1静默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采用实验动物模型观察AHNAK1体内抑制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效果。结果:成功筛选出具有良好干扰效力的shRNA ,并包装入慢病毒。病毒滴度为1.0×106 TU/mL,转染慢病毒的CD4+T细胞展现出失能倾向,抑制炎症免疫反应;在动物模型中抑制T细胞中AHNAK1表达可以有效控制甲状腺眼病的发生发展,显著降低治疗组T细胞中IL-2、IL-1β和IFN-γ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小鼠AHNAK1 shRNA的慢病毒,具有抑制T细胞分泌IL-2、IL-1β和IFN-γ的表达效应,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眼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华新;于少硕;周维明;张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头抽吸方法在白色膨胀白内障撕囊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针头抽吸方法后连续环形撕囊( CCC )治疗白色膨胀白内障166眼。15°穿刺刀在3∶00位作辅助切口,注入带有灭菌空气的台盼蓝染色剂约0.1 mL进行前囊膜染色,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再用3.2 mm穿刺刀作上方角膜缘切口,保持主切口偏小,然后用一个1 mL带27 G针头,斜面朝上,穿刺前囊膜抽吸液化皮质,斜面侧向旋转不扩大前部的穿刺口,轻轻压迫晶状体核,继续将前移的核后部的液化皮质吸走,用足够的黏弹剂填充前房,随后用3.2 mm穿刺刀扩大角膜切口,完成CCC。结果:白色膨胀白内障166眼应用此方法,155眼成功完成了环形撕囊,成功率93.4%。结论:白色膨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撕囊过程中,应用针头抽吸方法,通过吸走足够的液化皮质,清除部分膨胀晶状体,不但减轻了晶状体和囊袋的压力,从而可达到环形撕囊的目的,而且减少了因前囊膜不完整带来的手术操作不便和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操作方法,便于掌握和应用。
作者:吴旭;方梅英;杨安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早期衰老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3月龄及12月龄大鼠视网膜,制成半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月龄大鼠视网膜中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 RPE)凋亡和RPE-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是视网膜衰老的早期表现。
作者:李臻;李捷;王蓉;李林;卢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SK)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04/2012-10在荆门市中医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50例50眼上皮型HSK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两组均予以1.5g/L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每日6次;试验组在此基础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 b滴眼液滴眼,每日6次,用药疗程均为4 wk。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角膜溃疡愈合时间,疼痛减轻时间以及视力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 P>0.05)。试验组临床治愈率为69%;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42%;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角膜溃疡愈合及疼痛减轻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HSK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视力、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是目前治疗上皮型HSK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万金兰;康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03/2013-06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法舒地尔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5例,治疗周期均为4 wk ,观察比较两组的佳矫正视力和视野。结果:观察组佳矫正视力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视野好转率为83%,对照组视野好转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优于传统药物。
作者:孙敏;孙晓艳;陈雪霁;吕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估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核硬度Ⅲ~Ⅳ级的白内障159例159眼,随机分为常规爆破组41例41眼、扭动爆破组63例63眼及扭动持续组55例55眼,分别采用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2wk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以及佳矫正视力的情况。结果:术后2wk,Ⅲ级核和Ⅳ级核常规爆破组的CDE均明显少于扭动爆破组和扭动持续组(P<0.05);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常规爆破组明显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佳矫正视力:三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爆破模式、扭动爆破模式及扭动持续模式均能有效、安全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手术,视力提高无明显差异,但相比较而言,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效率更高,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也更好。
作者:俞小莉;王林农;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比研究间断缝合与连续加锁缝合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术中的效果。方法:将435例482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间断缝合组( A组)和连续加锁缝合组( B组)。其中A组239例263眼,B组196例219眼。术后观察随访6~12mo,统计患者手术之后第几天能自然睁开术眼(睁眼时间),术后并发结膜肉芽肿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结果:A组平均睁眼时间为4.8±1.8d,B组平均自然睁眼时间为2.6±1.1d,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t=2.932,P<0.05)。 A组中有9眼并发结膜肉芽肿, B组中无1眼并发结膜肉芽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χ2=7.637,P<0.05)。A组中有15眼复发,复发率为5.7%, B组中有11眼复发,复发率为5.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108,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术中,采用连续加锁缝合法,不能降低术后复发率,但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结膜肉芽肿的概率,并明显减轻患者术眼刺激症状。
作者:张厚洪;李劼;赵恳;夏欢;董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ROP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传统治疗方式包括冷冻治疗和激光治疗,这些治疗对操作医生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在病变早期应用,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我们就目前治疗ROP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田丽丽;任兵;高晓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本实验结合液氮深低温冻存技术与地塞米松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猪角膜免疫原性影响情况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新鲜猪角膜,以13 mm直径环钻制取角膜标本,依次放入四种冷冻保护液中冷平衡,“简化四步法”程序降温后放入液氮中保存,使用前40℃水浴复温。地塞米松作用组以同法制备植片,前三步冷平衡同前,后分别放入含0.01,0.03,0.05 mg/mL地塞米松保护液中4℃孵育18h,再程序降温液氮冻存。 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新鲜组)、程序冻存组、地塞米松程序冻存组Ⅰ、地塞米松程序冻存组Ⅱ和地塞米松程序冻存组Ⅲ,每组10只。各组角膜植入到BALB/c小鼠背部皮下,术后14 d取出,做石蜡包埋, HE染色、CD25和FasL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术后14 d剖取角膜植片,见植片与周围组织粘连,植片明显肿胀,半透明,色微黄。 HE染色结果:新鲜组角膜植片全层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程序冻存组角膜浸润细胞较新鲜组减少,多位于内皮和上皮层分布;地塞米松作用各组细胞浸润数少。免疫组化显示:新鲜组植片CD25+和FasL+浸润细胞数多,与程序冻存组、各地塞米松作用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程序冻存组CD25+和FasL+浸润细胞数多于各地塞米松作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地塞米松作用组CD25+和FasL+浸润细胞数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作用组角膜免疫原性低。各地塞米松作用组角膜免疫原性在0.01~0.05 mg/mL范围内无浓度依赖效应。
作者:刘芳;熊国平;王晶;王立;彭超;黄燕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特发性黄斑裂孔( idiopathic macular hole ,IMH)是指无明确原因发生于黄斑区域的视网膜全层缺损。随着玻璃体切割技术的进步和对联合内界膜剥除的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治疗技术进一步成熟。本文从IMH的发病机制、术前预后评估及手术治疗相关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鹏;黄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1-06/2013-01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60例,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6mo,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术后视力≥0.5者占总数的51%,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平均眼压较术前降低,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虹膜损伤、角膜水肿和虹膜炎症等,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均有所改善。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可以保存完好的原有的青光眼滤过泡,眼压维持较好,术后视力恢复明显,手术安全可靠。
作者:沈平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2-12住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28例2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3,6mo及之后的每6mo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眼压、佳矫正视力、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及并发症等。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前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23, P<0.05)。术前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4.12±0.23种,术后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0.56±0.11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24,P<0.05)。术前与末次复查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922, P>0.05)。Ahmed引流阀植入术完全成功率71%,条件成功率86%。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引流盘周围包裹性囊状泡、浅前房、低眼压对症处理后眼压均可控制。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孙重;吴作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42例42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加减驻景方组25例25眼,用加减驻景方治疗;加减驻景方联合雷珠单抗组(联合组)17例17眼,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同时给予加减驻景方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OCT检测中心视网膜厚度,随访3mo,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在治疗3 mo后总有效率达到82%,加减驻景方组总有效率达到60%;联合组在治疗3 mo后眼底出血吸收总有效率达88%,加减驻景方组的有效率达64%;在降低中心视网膜厚度方面,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及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加减驻景方能有效地延缓病情的发展、减少病变的反复次数及提高患者的视力。
作者:刘彦江;张月;亢泽峰;田楠楠;张庆;李满;侯静梅;高娜;沈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伴发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5就诊于我院眼科确诊的缺血型CRVO 24例24眼患者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3,6mo的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病变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1,3,6mo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表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MT)的改变。结果:随诊时间大于6 mo。20例(83%)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7例(71%)患者黄斑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患者视力维持于就诊时水平。1例治疗前有虹膜新生血管,治疗后1 mo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无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缺血型CRVO可有效提高视力,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及水肿的吸收,同时可减少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新生血管,对预防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作者:王璞;邢怡桥;陈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玻璃酸钠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术后患者泪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为常规用药,B组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C组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D组联合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7,14,30d,观察四组的泪膜破裂时间的检查(break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 SⅠt),并同时对患者进行不适症状的评价。结果:(1)术后1,3,7,14d,SⅠt和BUT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泪膜检查指标基本恢复之前水平。(2)四组治疗方法均可使泪膜功能恢复,但D组的检查指标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三组。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联合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可加速泪膜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晓瑞;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应用表面麻醉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10-09/12采用40g/L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对92例96眼老年性白内障眼,行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在表面麻醉下,92例94眼能顺利完成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疼痛指数和术中眼球运动和眼睑痉挛的情况均在可耐受范围。95%患者表示满意。结膜下注射(50眼,52%)和固定上直肌(31眼,32%)是疼痛比较明显的两个环节,其次是烧灼巩膜血管(16眼,17%),转核及娩核(13眼,14%),巩膜隧道切口(12眼,12%),注吸黏弹剂(9眼,9%),植入人工晶状体(1眼,1%)。它们的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进行白内障防盲时,采用有效的止痛措施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安全可行,可有效的提高白内障防盲的工作效率。
作者:邱海江;高宗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角膜上皮环锯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K)的影响。方法:对264例528眼近视患者施行LASEK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7mm,8mm直径上皮环锯制作角膜上皮瓣。术后1,3,5d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术后5 d比较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1 mo比较两组裸眼视力,术后3 mo比较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 )程度。结果:术后1,3,5d观察两组角膜刺激症状、5d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裸眼视力、术后3mo两组haz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较小直径上皮环锯的LASEK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上皮愈合和视力恢复较快,总体临床疗效优于使用较大直径上皮环锯。
作者:丁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NgR-Rock信号通路在高浓度葡萄糖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中的机制。方法:实验分4组:对照组、高糖组、SiNgR组(高糖培养基中加入AAV2-siNgR病毒)和SiRNA空白组(高糖培养基中加入阴性核甘酸序列)。在培养的第3d观察细胞生长状态;Western blot检测NgR、Rock及F-actin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F-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及SiRNA空白组细胞体积缩小,突起较少,细胞折光性增强;NgR及Rock的表达明显上调, F-actin 表达减少,细胞活力下降( P<0.05);而SiNgR组与对照组相比NgR、Rock及F-actin的表达,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NgR-Rock 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导致高糖环境中RGC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韩玉芝;刘学政;左中夫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