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瑞;王宏伟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玻璃酸钠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术后患者泪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为常规用药,B组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C组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D组联合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7,14,30d,观察四组的泪膜破裂时间的检查(break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 SⅠt),并同时对患者进行不适症状的评价。结果:(1)术后1,3,7,14d,SⅠt和BUT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泪膜检查指标基本恢复之前水平。(2)四组治疗方法均可使泪膜功能恢复,但D组的检查指标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三组。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联合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可加速泪膜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晓瑞;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持续性高眼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0~77) mmHg 患者39例39眼作为观察组和眼压小于40 mmHg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随访12 mo的远视力、周围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治疗有效率(89.7% vs 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视力、周围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持续性高眼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视神经的进一步损害,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慧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早期衰老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3月龄及12月龄大鼠视网膜,制成半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月龄大鼠视网膜中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 RPE)凋亡和RPE-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是视网膜衰老的早期表现。
作者:李臻;李捷;王蓉;李林;卢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根据有关规定,可以把摘要编写要求归纳成如下几点。省略“我们”“作者”“本文”这样的主语。简短精练,明确具体。简短,指篇幅短,一般要求50~300字(依摘要类型而定);精炼,指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明确具体,指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作者:摘自《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特发性黄斑裂孔( idiopathic macular hole ,IMH)是指无明确原因发生于黄斑区域的视网膜全层缺损。随着玻璃体切割技术的进步和对联合内界膜剥除的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治疗技术进一步成熟。本文从IMH的发病机制、术前预后评估及手术治疗相关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鹏;黄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应用表面麻醉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10-09/12采用40g/L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对92例96眼老年性白内障眼,行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在表面麻醉下,92例94眼能顺利完成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疼痛指数和术中眼球运动和眼睑痉挛的情况均在可耐受范围。95%患者表示满意。结膜下注射(50眼,52%)和固定上直肌(31眼,32%)是疼痛比较明显的两个环节,其次是烧灼巩膜血管(16眼,17%),转核及娩核(13眼,14%),巩膜隧道切口(12眼,12%),注吸黏弹剂(9眼,9%),植入人工晶状体(1眼,1%)。它们的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进行白内障防盲时,采用有效的止痛措施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安全可行,可有效的提高白内障防盲的工作效率。
作者:邱海江;高宗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加强眼科住院医师临床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方法:通过临床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提炼方法要点,并加以应用印证。结果:倡导形象化的理论知识学习,熟练掌握眼科检查基本功,将亚专科知识体系化,启发纵向贯通式和横向发散式思维,并从临床实践回归理论,实现眼科专业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遵循这些教学思路,住院医师临床教学成效显著。结论:眼科学专科性较强,初步进入眼科临床的住院医师专业基础较差,需结合专科特点实施临床教学。
作者:张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本实验结合液氮深低温冻存技术与地塞米松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猪角膜免疫原性影响情况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新鲜猪角膜,以13 mm直径环钻制取角膜标本,依次放入四种冷冻保护液中冷平衡,“简化四步法”程序降温后放入液氮中保存,使用前40℃水浴复温。地塞米松作用组以同法制备植片,前三步冷平衡同前,后分别放入含0.01,0.03,0.05 mg/mL地塞米松保护液中4℃孵育18h,再程序降温液氮冻存。 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新鲜组)、程序冻存组、地塞米松程序冻存组Ⅰ、地塞米松程序冻存组Ⅱ和地塞米松程序冻存组Ⅲ,每组10只。各组角膜植入到BALB/c小鼠背部皮下,术后14 d取出,做石蜡包埋, HE染色、CD25和FasL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术后14 d剖取角膜植片,见植片与周围组织粘连,植片明显肿胀,半透明,色微黄。 HE染色结果:新鲜组角膜植片全层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程序冻存组角膜浸润细胞较新鲜组减少,多位于内皮和上皮层分布;地塞米松作用各组细胞浸润数少。免疫组化显示:新鲜组植片CD25+和FasL+浸润细胞数多,与程序冻存组、各地塞米松作用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程序冻存组CD25+和FasL+浸润细胞数多于各地塞米松作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地塞米松作用组CD25+和FasL+浸润细胞数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作用组角膜免疫原性低。各地塞米松作用组角膜免疫原性在0.01~0.05 mg/mL范围内无浓度依赖效应。
作者:刘芳;熊国平;王晶;王立;彭超;黄燕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养阴散瘀方对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01/2012-12我院眼科收治78例96眼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局部人工泪液,观察组增加中药益气养阴散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 FL)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Ⅰt,BUT均高于治疗前,FL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Ⅰt,BUT高于对照组, FL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3%,对照组为71%,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idit z=24.382,P=0.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益气养阴散瘀方无明显毒副作用,能够改善干眼症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鸿峥;马晓爽;姜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Bcl-2和Bax在结膜松弛症患者的结膜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HE染色观察松弛结膜组织的组织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结膜松弛症患者松弛结膜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状况,并与10例正常结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松弛结膜组织鳞状上皮增生间质中有淋巴、浆细胞浸润,Bcl-2在松弛结膜组织中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Bax在松弛结膜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r=0.432, P>0.05), Bcl-2与Bax阳性表达间无相关性。结论:Bcl-2和Bax表达失衡可能在结膜松弛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利群;刘鸫;张兴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高中毕业生视力和近视情况,对近视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长沙天心区8所高中的应届毕业学生10593人进行视力和屈光状态检查,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天心区应届高中毕业生近视眼患病率高达88.76%。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近视患病率分别为88.40%,88.91%和88.95%,无明显差异( P>0.05)。重点中学毕业生近视患病率较普通中学高,女生近视患病率较男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中毕业生近视患病率高,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制定有效措施防治近视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文雯;宾仲春;邓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39例52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31例33眼,应用角膜内皮检测仪于术前及术后1 d;1 wk;1 mo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术后1 d;1 wk;1 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和对照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1d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按年龄分三组,分别为50~60岁、61~70岁、71~80岁,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更易受损,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的损伤与年龄无关。
作者:苏畅;刘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3 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10在我院行23 G 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6例48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8眼(16.7%),特发性黄斑前膜5眼(10.4%),玻璃体积血19眼(39.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VI期8眼(16.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眼(16.7%)。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眼压变化情况、手术效果、时间、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12 mo。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7d;1mo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手术时间70.12±7.86min;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术中2眼套管滑脱,5眼结膜下出血,3眼结膜下气泡;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3 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将其应用于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段直光;俞丽云;陈银朝;贾云琴;莫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 PVR)描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 RRD)等疾病后玻璃体和/或视网膜表面特异细胞增殖形成纤维膜继而收缩、牵拉引起相关疾病的过程。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PVR的标准方法。基于对各种细胞和生长因子在PVR致病过程中作用的逐渐了解,涌现出很多新兴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炎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生长因子药物等。
作者:王建伟;林铁柱;李世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42例42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加减驻景方组25例25眼,用加减驻景方治疗;加减驻景方联合雷珠单抗组(联合组)17例17眼,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同时给予加减驻景方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OCT检测中心视网膜厚度,随访3mo,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在治疗3 mo后总有效率达到82%,加减驻景方组总有效率达到60%;联合组在治疗3 mo后眼底出血吸收总有效率达88%,加减驻景方组的有效率达64%;在降低中心视网膜厚度方面,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及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加减驻景方能有效地延缓病情的发展、减少病变的反复次数及提高患者的视力。
作者:刘彦江;张月;亢泽峰;田楠楠;张庆;李满;侯静梅;高娜;沈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比较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 ,MRT)、黄斑容积的差异,研究弱视眼视网膜黄斑参数的特征。方法:选取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31例,利用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和容积,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差异。并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分析黄斑厚度、黄斑容积与眼轴的关系。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 mm区域及鼻侧内圈厚度比正常眼厚( P=0.0358,0.0003),而黄斑部位其它分区厚度及黄斑总容积弱视眼和正常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弱视患者间黄斑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及非弱视眼黄斑参数与眼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黄斑的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张玮;史春;张靖华;应坚;蔡季平;徐惠娣;丁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Goldmann 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对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眼压测量值结果。方法:横断面研究。分别采用Goldmann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测量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眼压。比较两族整体间、同族不同性别间、不同眼别间三种眼压计测得的眼压值。结果:相同眼压计对维吾尔族及汉族大学生眼压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眼压计对同族不同性别间眼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眼压计对不同眼别间眼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学生比维吾尔族学生眼压测量值高(P<0.05),非接触式眼压计比 Goldmann 眼压计眼压测量值偏高( P<0.05),非接触式眼压计比Schiotz眼压计眼压测量值要小(P<0.05)。结论:同一眼压测量仪对同族不同性别间及不同眼别间无差异,汉族学生比维吾尔族学生眼压测量值高,Schiotz 眼压计眼压值测量结果显著高于非接触式眼压计,而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压测量值高于Goldmann眼压计。
作者:马平;朱英;刘雪清;格尔勒;樱峰;阿克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筛选引起机械微角膜刀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 ,SBK)后角膜混浊的相关因素,为优化SBK术后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法国Moria公司OUP90刀头制瓣的SBK术后896眼,术后3 mo复查,记录有无角膜混浊。根据角膜混浊与否分为两组,对两组性别、年龄、术前眼压、术前角膜中央厚度、K1、K2、平均角膜曲率、术前等效球镜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角膜混浊组男52眼,女48眼,年龄(24.5±6.1)岁,眼压(14.26±2.24)mmHg,角膜中央厚度(487.27±18.52)μm, K1(44.24±1.23)D,K2(43.33±1.13)D,平均曲率(43.79±1.15)D,等效球镜度(-4.65±1.44)D;角膜无混浊组男412眼,女384眼,年龄(24.3±5.8)岁,眼压(16.72±7.01) mmHg,角膜中央厚度(533.11±28.74)μm, K1(43.90±1.47)D,K2(42.88±1.35)D,平均曲率(43.39±1.37)D,等效球镜度(-5.04±1.96)D;两组中性别(χ2=0.002,P=0.964)、年龄(t=0.404,P=0.686)、等效球镜度(t =1.949,P=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前眼压(t=-3.486,P=0.001)、术前角膜中央厚度( t=-15.543,P=0.000)、K1(t =2.249,P=0.025)、K2(t =3.172,P=0.002)及平均角膜曲率( t =2.763, P =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中央角膜薄、眼压低、角膜曲率高者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发生率高,性别、年龄、术前屈光度与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无关。
作者:胡正再;张思文;欧阳红专;李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