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张赛;张增君;赵福新;张娟娟;梁敏;刘晓玲;韦企平;童绎
目的 对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及其家系进行SLC22A5基因突变检测,确定其突变位点,为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 收集该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及先证者母亲的羊水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运用Sanger法对家系中各成员进行SLC22A5基因10个外显子的直接测序,并对羊水标本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ng,MLPA)检测常见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结果 Sanger法DNA测序检测出该家系中先证者携带SLC22A5基因c.760C>T(p.R254X)纯合突变,先证者父亲、母亲和姐姐均携带SLC22A5基因c.760C>T(p.R254X)杂合突变.先证者母亲羊水标本也检测出SLC22A5基因c.760C>T(p.R254X)杂合突变,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及MLPA检测均无异常发现.结论 SLC22A5基因c.760C>T突变可能是本家系中先证者患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致病突变,Sanger测序等技术可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服务.
作者:苏艳华;刘洋;谢建生;徐志勇;吴维青;耿茜;罗福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谷氨酰胺转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或TG)是一类Ca2+依赖酶.在啮齿动物和人体内已发现的TGase家族包括TG1~7、血浆凝血因子ⅩⅢa和红细胞膜蛋白4.2等共9种,其中前8种具有催化活性.TG可催化谷氨酰氨基的各种转化反应,包括转酰胺基作用、脱酰胺基作用和酯化作用,并参与蛋白质多肽谷氨酰胺残基和赖氨酰残基之间的交联反应等蛋白转录后修饰,稳定蛋白结构,催化蛋白聚集体的形成.目前已发现TGase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亨廷顿病、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TGase在人体内的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刘振;曾俊晟;曾胜;唐北沙;王俊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家系结肠腺瘤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提取13个FAP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以及PCR扩增,之后直接测序对APC基因进行检测,将测序及MLPA结果与APC基因的野生序列进行比对,寻找各家系成员APC基因的致病性突变.结果 共有5个家系筛查出基因突变,分别为c.3184_3187 del CAAA、c.5432C>T、c.3925_3928 del AAAA及两个c.3925_3929 del AAAAG.小片段缺失突变多处于AAAAG串联重复序列中.结论 处于APC基因AAAAG串联重复序列中的c.3925_3929可能为APC基因的突变热点区域,该位点以碱基缺失居多,尤其是密码子1309的5个碱基缺失.
作者:陈青伟;刘思文;冯继锋;张晓梅;陈森清;马国建;朱明;张元颖;俞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rostasin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401位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基因型等信息,其中正常足月妊娠222位为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组(79例)和晚发组(100例).结果 早发组TC/CC基因型者总并发症及肝脏损害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和颅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TT基因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CC基因型、24 h尿蛋白和发病孕周是重度子痫前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OR=1.049,95 %CI=1.007~1.093,P=0.021;OR=1.031,95 %CI=0.350~0.883,P=0.013;OR=0.733,95 %CI=0.566~0.950,P=0.019),围产儿死亡则与终止妊娠孕周有关(OR=0.542,95%CI=0.331-0.887,P=0.015).结论 Prostasin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
作者:孔维奇;张燕燕;龚云辉;代莉;周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迅速发展,全世界通过该技术出生的孩子数量已经达到500万以上.ART作为治疗不孕不育问题的主要手段,其子代健康一直受到关注.ART的相关操作技术及患者本身因素可能会引起其子代表观遗传改变,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本文中我们对ART子代出现的疾病如印记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癌症等进行归纳,分析其与表观遗传的联系,从表观遗传角度探讨ART子代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评价ART对其子代的影响和应用安全性.
作者:黄鸿峰;陈玄;杨晓煜;黄燕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家系1 先证者,女,27岁,结婚1年,3次妊娠均于50天左右自然流产.月经规律,3次孕期均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体检:妇科检查正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夫妻非近亲结婚,否认有遗传病家族史.
作者:魏晓明;李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例1 男,26岁,结婚2年,其妻第1次怀孕因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第2次怀孕胎停,自然流产,两次均发生于孕60天左右.夫妇双方生殖系统无明显异常,表型均正常,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毒物和放射线接触史,无不良嗜好,家族中其他成员无不良孕产史.
作者:郭红霞;平慧;牛丽辉;田伟;李守霞;陈丁莉;陈艳红;冯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山东沿海地区汉族男性痛风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选取山东沿海地区480例汉族男性痛风患者和480名汉族男性健康体检者,应用GoldenGate基因型分析技术,检测CYP2C8基因rs2275620位点、CYP2E1基因rs2070676位点、CYP4B1基因rs837395位点、TBXAS1基因rs194150位点的基因型.用x2检验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痛风组C YP2C8基因rs2275620位点TT、AT、AA基因型频率及A、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P=0.97);CYP2E1基因rs2070676位点CC、CG、GG基因型频率及C、G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P=0.09);CYP4B1基因rs837395位点TT、AT、AA基因型频率及A、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P=0.97);TBXAS1基因rs194150位点TT、AT、AA基因型频率及A、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P=0.06).结论 编码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的CYP2C8 rs2275620 A/T、CYP2E1rs2070676 C/G、CYP4B1 rs837395 A/T、TBXAS1基因的rs194150 A/T位点多态性与山东沿海地区汉族男性痛风易感性可能没有关联.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在不同地区、种族和更多的位点进一步验证.
作者:韩琳;毛桂芝;陈颖;李长贵;刘振;王瑶;李鑫德;孙明霞;任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阐述α珠蛋白基因拷贝数丢失与增加对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15例HbF增高合并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首先采用Gap-PCR检测常见α-地中海贫血的3种缺失型,之后应用多重探针连接扩增技术对α-珠蛋白基因簇行片段缺失与重复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检出-SEA缺失杂合子3例,-α3.7缺失杂合子1例,-α4.2缺失纯合子1例,-α3.7与-SEA双重缺失杂合子1例,α珠蛋白基因簇大片段重复1例,类α-珠蛋白基因杂合缺失1例,7例样本未见α拷贝数的丢失与增加.结论 α拷贝数的增多会生成过多的α链,加重α与β链的不平衡性,同时过量的α链与γ链组成过多的HbF,导致HbF水平的升高;α拷贝数的减少会修正α与β链比例的失衡,减轻β0/β0或β0/β+的贫血症状,这类病例归为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一般具有较高的HbF水平.
作者:刘思平;宋兰林;熊丽;王克;申洪;钟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是常见的X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智力低下疾病,也是引起孤独症谱系障碍主要的单基因遗传疾病.约98%的患者是由于X染色体长臂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FMR-1)的5'端非编码区的CG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导致其上游CpG岛异常甲基化引起FMR1基因的表达产物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protein,FMRP)缺失[1].
作者:于莉;段然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在一个先天性耳前瘘管家系中,鉴定候选染色体区域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 以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标记为工具,应用经典连锁分析方法研究8q11.1-q13.3、1q32-q34.3和14q31.1-q31.3三个染色体区域与疾病之间的连锁关系.结果 在16个遗传标记的连锁分析中,未见任何一个遗传标记的连锁值大于-2.0(重组率θ=0),表明这3个染色体区域中不存在疾病相关基因.结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疾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本研究家系中可能存在一个未报道过的疾病连锁区域和致病基因,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基于全基因组的研究工作,以鉴定该家系的分子致病机制.
作者:宋健文;吴怡;聂发毅;王碧媛;李玥;舒安利;马艳玲;张蕊;John R Kelso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儿 男,5个月,因“自幼运动发育落后”就诊.患儿为第1胎第1产,现不能抬头,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父母非近亲结婚,患儿40天会笑,3个月会认人,智力可,1个月起易喉间有痰,2个月及3个月时分别患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吃奶可,易出汗.体格检查:神清,头围43.5 cm,前囟平软,心肺腹无特殊,双眼球运动可,竖头不稳,四肢肌张力明显降低,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Ⅰ级,针刺见双手指、双足趾微动,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巴氏征均无.
作者:刘维亮;李芳;何志旭;艾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家系1 先证者(Ⅱ2),女,84岁,因“颈前巨大包块38年,吞咽受阻、平卧通气受限2月”就诊.38年前甲状腺肿大,逐渐增大变硬,无明显不适,听力无障碍,服用甲状腺素(甲状腺片、L-T4)近20年.近2月吞咽受阻不适、平卧通气受限.专科检查:颈前甲状腺两叶相连(11 cm×17 cm×6.5 cm)呈巨大包块状,表面凸凹不平,内有多个大小不等质地坚硬包块,界清、无触痛,吞咽呈用力状.
作者:刘曾;刘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 男,35岁,身高188 cm,婚后2年不育.内分泌检查:促卵泡刺激素5.9 U/L[正常男性参考值(1.5~12.4) U/L],促黄体生成素2.8 U/L[正常男性参考值(1.7~8.6)U/L)],雌二醇106.43 pmol/L[正常男性参考值(27.96~155.92)pmol/L],泌乳素0.24 nmol/L[正常参考值(0.18~0.69)nmol/L],睾酮12.9 nmol/L[正常参考值(9.9~27.8) nmol/L].
作者:陈爽;姜雨婷;贾春澍;奚琦;王文静;刘睿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家系1 先证者,女,39岁.结婚15年,第1次妊娠足月顺产一女婴,现年13岁,表型正常,身体健康;第2次妊娠人工流产;第3~8次妊娠均于2月左右自然流产;第9次妊娠至7月检出胎儿单脐动脉、心脏畸形而引产;第10次妊娠2个月胚胎停止发育;第11次为生化妊娠.
作者:徐鸿雁;李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 女,27岁,孕2次,自然流产1次,无既往病史,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家族内无遗传病史和先天畸形病史.孕16+6周行血清学产前筛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基(free-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Free-β-HCG)校正中位数倍数(multiple of median,MOM)为3.01(正常参考值0.25~2.50),提示唐氏综合征风险值为1/478,属临界风险.
作者:姜雨婷;王文静;于洋;岳嘉明;刘睿智;李付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900例不孕不育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染色体异常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方法 采集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必要时增加C显带或N显带.结果 在900例不孕不育患者中检测到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5例,罗氏易位携带者4例,染色体臂间倒位携带者12例(其中9号染色体倒位10例),性染色体异常11例,标记染色体2例,染色体变异80例.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分析病因.
作者:朱海燕;张海荣;沈祖楠;詹晓华;季春燕;王雪松;王蔼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一个Usher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对一个疑似为Usher综合征Ⅱ型家系的所有11名成员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和听力测试,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和直接测序对先证者进行USH2A基因的突变筛查.以正常人和患者的基因组DNA为模版,分别构建包含USH2A基因第42外显子、第42内含子及第43外显子的野生型和突变型minigene真核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法将携带minigene的质粒转染Hela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minigene的剪切情况.结果 家系分析和临床诊断提示该家族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Usher综合征Ⅱ型.测序发现先证者的USH2A基因中存在纯合的c.8559-2A>G突变.对其他家系成员进行测序验证发现该突变与疾病共分离.c.8559-2A>G突变为剪切突变,可能引起第42内含子的剪切异常.Minigene结果证实该突变可导致第42内含子不能剪切,从而保留至成熟的mRNA中.结论 USH2A基因c.8559-2A>G突变是该Usher综合征Ⅱ型家系的致病原因.该突变可以导致USH2A pre-mRNA的剪切异常.
作者:李鹏程;刘飞;张明昌;王秋芬;刘木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明确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多指(趾)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确定肢端畸形的类型.通过系谱分析确定其遗传方式.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文献复习,选择与肢端发育异常有关的HOXD13作为候选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应用PCR扩增与Sanger测序,对患者进行突变检测.通过TA克隆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进一步验证突变.结果 分析家系图谱与临床特征,确定该家系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多指(趾)家系.突变检测发现,家系患病成员HOXD13基因第1外显子内插入了27 bp,从而导致其编码的多聚丙氨酸链中被插入了9个丙氨酸残基,而家系正常成员则无此突变.结论 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多指(趾)家系的致病突变为HOXD13基因多聚丙氨酸链的延展突变.
作者:李妍;辛倩;单珊;李江夏;刘奇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型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4月19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检测者共4004份,均为单胎,孕周12~35+5周,根据就诊原因分为唐氏综合征高危组、高龄组及其他原因组3组.提取孕妇外周血,进行血浆分离后提取胎儿游离DNA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检测结果阳性者通过羊水穿刺或脐带血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结果加以验证,对结果为阴性者进行电话随访,以了解胎儿出生后情况.结果 共计4003份完成了胎儿游离DNA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检测结果提示1.65%(66/4003)存在染色体异常;1份因游离DNA浓度低未达到检测标准而失败.(1)唐筛高危组2568份样本中检出21-三体22例,18-三体3例,13-三体1例,45,X8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高龄组1200份样本中检出21-三体13例,18-三体2例,13-三体1例,45,X5例,47,XXN 2例,其他染色体异常1例;其他原因组235份样本中检测到21-三体、18-三体、45,X各1例,3例47,XXN;(2)55份样本进行了羊水或(和)脐带血产前诊断.30例21-三体阳性者与4例18-三体阳性者进行了产前诊断,核型均相符,符合率达100%.13例检测结果提示45,X者产前诊断提示3例核型为45,X,2例为45,X/46,XN嵌合体,其余8例核型为46,XN(假阳性).5例47,XXN检测阳性者中2例产前诊断结果为47,XXN,其余3例为46,XN(假阳性).另外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者经产前诊断,其核型均为46,XN(假阳性);(3)无创DNA检测结果阴性者共3937份样本.截止至2014年5月,电话随访已出生的新生儿中仅有1例面容异常伴生长发育迟缓,经过外周血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确诊为46,XY,rec(14)dup(14q)inv(14)(p12q14)pat.结论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灵敏度及准确度,能有效减少侵入性损害,可以作为传统产前诊断技术的辅助手段.但对于检测13、18、21号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性改变,该技术的灵敏度及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刘静;王华;席惠;贾政军;周玉春;邬玲仟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