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临床试验的研究

王黎;沈志祥;陆华中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临床试验, 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
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手段,树突状细胞(DC)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疫苗治疗的临床实践之中.到目前为止,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都已开展了DC治疗的临床试验.与之相反,我国在DC的临床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对近来国际上DC疫苗临床试验的总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DC疫苗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与输血相关的可预防差错的来源

    简介在输血传播疾病日益受到输血医学领域的关注的同时,如何大限度地减少输血相关差错方面却始终没有明显的改进.

    作者:赵云珠;葛红卫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远期不良反应

    随着更多的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与治疗相关的晚期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常见的远期不良反应包括继发性肿瘤、不孕不育症、心肺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

    作者:任志宏;盛瑞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WinWho改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出血时间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白介素在骨髓造血微环境调控中的作用

    多种白介素(IL)在骨髓基质细胞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对IL-3、IL-6和IL-7及其它细胞因子在造血调控、疾病发生及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震;李扬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提升低频率全血献血者年度献血率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e-mail作为21世纪招募新献血员的补充手段:一家血液中心的经验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近年来,PNH的治疗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GPI锚连蛋白、补体受体治疗PNH溶血发作;免疫抑制剂、造血生长因子治疗低增生PNH;低剂量联合化疗、骨髓移植、基因治疗对PNH的根治性治疗.本文叙述了PNH的治疗进展及机制.

    作者:赵明峰;邵宗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提高输血服务的一种联合的方案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反应停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表明,反应停(thlidomide)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特别是难治性和复发性MM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反应停治疗MM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它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抗肿瘤活性:①抗血管增生;②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③调节粘附分子的表达;④调节淋巴细胞的活性;⑤对骨髓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或促凋亡作用.加强反应停作用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

    作者:陈玉宝;侯健;孔宪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粒细胞输注:从补充中性白细胞到免疫再造

    前言粒细胞减少导致的机会感染一直令人担扰,自相矛盾的是一方面改进和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另一方面,又增加使用造血促进因子,这被认为是主要的症结所在.

    作者:李执如;孙启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献血者阅读和理解了献血前教育材料吗?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因血型抗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是儿科常见的急性溶血性疾病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或合并核黄疸等后遗症.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前对胎儿进行血型基因分型,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选择佳分娩时间,避免患儿的出生,正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母亲外周血等样品来源在产前作胎儿血型基因分型以诊断HDN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国胜;黄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在HBsAg ELISA阴性、抗-HBc阳性血液中检测 HBV DNA:混合样品(MP)与单份样品(ID)HBV 核酸检测(NAT)之间关系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Survivin与白血病

    Surviv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apoptosis protein,IAP),含有-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重复序列(baculovirus IAP repeat,BIR),通过抑制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活性发挥抗凋亡作用.在白血病细胞中survivin高表达,且与预后有关.转染survivin天然反义基因、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1(eHector cell protease receptor-1,EPR-1)基因,可降低survivin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以达到治疗白血病之目的.

    作者:芦志红;李香群;张圣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rhG-CSF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BMNCs)越来越多地用于异基因移植中.与骨髓移植相比,虽然输入10倍以上的成熟T淋巴细胞,但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未明显增加.临床数据和实验结果表明,G-PBMNCs具有特殊的免疫学特点:G-CSF作用后的T淋巴细胞增殖和反应能力下降,分泌Th2、Tc2细胞因子增加,杀伤能力下降以及CD4-CD8-TCRαβ+细胞数目增加.这些功能的改变均与aGVHD的下降有关,其原因与单核细胞的抑制作用,树突状细胞诱导向Th2转化以及G-CSF直接诱导向Th2转化等机制有关.

    作者:陈松鹤;黄晓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非洲蟾蜍卵母细胞Rh和Rh相关蛋白的功能表达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铁蛋白与转铁蛋白受体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铁是一切生命体都不可缺少的必需元素,参与了氧的转运和利用以及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多种酶的组成.

    作者:周密;廖清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吸烟、Fg基因多态性、血浆Fg水平与血栓性疾病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是重要的凝血因子,血浆Fg水平增高是血栓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协同作用决定人群中个体间的血浆Fg水平差异,其中Fg基因多态性是影响血浆Fg水平的主要遗传因素.本文综述了Fg基因多态性、吸烟与血浆Fg水平及血栓性疾病的关系.

    作者:杨志刚;凌光鑫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鼠输血模型中供者WBC存活及短暂介导免疫的功能:辐照、保存和组织相容性方面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砷剂抗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砷剂既是一种毒物,又可作为一种抗癌药物.大量研究表明砷剂可以作用于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上的多个环节,通过与巯基氧化或交联,改变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凋亡调控基因,调节与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克服耐药等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砷剂也可通过诱导分化、阻抑周期转换及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发挥抗肿瘤作用.砷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霞;刘陕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