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额颞叶脑挫裂伤43例临床分析

黄荣华;何雄飞;刘开礼;温康志

关键词:颅脑损伤, 额颞叶脑挫裂伤, 脑水肿
摘要:目的:分析当前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交通事故致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受伤方式、主要损伤病灶及治疗方法、预后。结果乘坐摩托车、电动单车受伤导致的额颞叶脑挫裂伤27例,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单或双侧额叶脑挫伤及血肿9例,部分伴颜面部严重损伤;以一侧额颞叶脑挫伤伴颅内血肿为主24例;多个脑叶脑挫伤或弥漫性轴索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10例。本组死亡7例,失访3例,其余出院患者随访3~6个月,预后良好24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目前,摩托车、电动单车造成的颅脑损伤多为额颞部多发性、复合型损伤;治疗上手术指征明确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伴有颜面部损伤者应争取多学科联合手术;双侧额叶脑挫伤或额颞叶脑挫裂伤手术指征宜放宽;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老年人骑乘电动单车的管理。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改良分型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改良分型对其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39例 CSP 患者,根据子宫瘢痕妊娠的改良分型选择治疗方法,Ⅰ型采用药物治疗加清宫手术或宫腔镜手术;Ⅱa型采用药物治疗、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或宫腹腔镜联合手术;Ⅱb 型采用经腹或腹腔镜下子宫修补术,不采用或不单独采用宫腔镜手术。结果3种分型治疗的术中出血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住院时间和血β-hCG 水平恢复时间3种分型治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除1例单纯药物治疗外,其余病例均由术中确诊,输血治疗1例。曾表现为院内外人流术中大出血者Ⅰ型2例,Ⅱa 型1例,Ⅱb 型4例。各型均无子宫切除病例。结论根据子宫瘢痕妊娠的改良分型选择治疗方法,针对性强,效果可靠,预后良好。

    作者:万虹;陈德新;庄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白血病患儿口腔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白血病患儿口腔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试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口腔护理以预防口腔感染;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口腔护理的60例 ALL 患儿(对照组)的口腔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两组均未采用任何药物预防口腔感染。比较两组患儿的口腔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口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或避免白血病患儿口腔感染的发生。

    作者:漆平;王轶;杜光会;王青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成都市177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成都市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新诊断的 T2DM 患者177例,收集人口学资料、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7例患者中,合并超重者52.5%、肥胖者15.9%、高血压者57.3%、脂代谢紊乱者84.2%。与女性相比,男性发病率更高,起病年龄更年轻,具有更高的 FBG、HbA1c、血尿酸(UA)、舒张压(DBP)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以及更低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中老年患者相比,青年患者腰围、UA、ALT 水平更高,HDL 水平更低;但前者收缩压更高。 BMI 越高者,DBP、TG、ALT 水平越高,而 HDL 水平越低。结论新诊断 T2DM 患者好发于45岁以上中年人,有合并多种代谢紊乱且有性别差异,肥胖者更易合并舒张压升高及脂代谢紊乱等临床特点。

    作者:曹旭;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吴冀川;包明晶;杨艳;张磊;朱显军;刘丽梅;杨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免疫调节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G 的研究进展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G,HLA-G)属于非经典的 HLA I 类分子,由于其多态性低及限制性组织分布等特点区别于经典的 HLA I 类分子。通过其 mRNA 的可变剪接形成7种异构体,包括4种膜结合型及3种可溶型。HLA-G 通过受体介导与几乎所有免疫细胞交互作用在先天及适应性免疫时均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它初被发现表达于母胎界面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参与母体对胎儿的耐受,生理情况下 HLA-G 高表达于一些免疫豁免组织及造血系细胞,病理状态下则异位表达在例如恶性肿瘤、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本文着重介绍 HLA-G 的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特点及 HLA-G 表达水平与不同疾病的关系。

    作者:许汝炜;李贵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ICU 危重患者两种血糖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比较

    目的:比较 ICU 危重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快速末梢血糖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选取 ICU 危重患者152例,晨间同时检测患者的静脉血生化、动脉血气和快速末梢血糖。以静脉血生化检测的血糖值为标准对照,对快速末梢血糖和动脉血气分析中的血糖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分析。结果动脉血气分析和快速末梢血糖检测的血糖值与静脉血生化中的血糖值均高度相关(r 分别为0.927和0.861,P <0.001)。动脉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一致性好(Kappa=0.895,P <0.05)。末梢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一致性比较的均值差距为0.3 mmol/L(<4.4 mmol/L);低血糖组末梢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一致性较差(Kappa 分别为0.229,P <0.05);目标血糖组(4.4~10.0mmol /L)和高血糖组(>10.0mmol /L),末梢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之间的一致性较高(Kappa 分别为0.872和0.765,P <0.05)。结论当危重患者的静脉血糖水平高于4.4 mmol /L 时,临床采用动脉血气分析中的血糖检测值和快速末梢血糖检测结果作为指导血糖控制治疗策略的参考依据较为可靠。当静脉血的血糖水平低于4.4 mmol/L 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中的血糖值较可靠,而快速末梢血糖检测结果则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此时不应单纯依据末梢血糖检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庞双艳;许航;张万江;李军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地佐辛联合吗啡用于脊柱骨折全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研究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吗啡用于脊柱骨折全麻术后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全麻下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术后均进行 PCIA,对照组予以吗啡,观察组予以地佐辛联合吗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24、48 h 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Ramsay 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24 h 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Ramsay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各时点 VAS 评分及 BC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 <0.05)。结论吗啡联合地佐辛应用于脊柱骨折术后的静脉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辉铃;刘文养;彭思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门诊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门诊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院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效地掌握患者需求的变化,科学地评价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是医院管理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量化的门诊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并搭建起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将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意义等方面入手,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肖邦榕;张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 组)及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RD1~RD4组)共5组各2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R 组单次注射0.4%罗哌卡因30 ml;RD1~RD4组分别单次注射含右美托咪定0.5μg/kg(RD1组)、0.8μg/kg(RD2组)、1.0μg/kg(RD3组)、1.2μg/kg(RD4组)的0.4%罗哌卡因30 ml。记录各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中 Ramsay 镇静评分及心血管事件、呼吸抑制、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D1~RD4组较 R 组、RD2~RD4组较 RD1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RD1~RD4组高于 R 组,RD3、RD4组高于 RD1和 R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RD3组与 RD4组分别有1例和2例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其余各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0.8μg/kg 混合0.4%罗哌卡因30 ml 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臂丛神经阻滞。

    作者:杨川;贾绍茂;何丽云;陈贤华;谭首鹏;刘涛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脓毒症病情及预后判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的相关性,及 PCT 和 CRP 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新生儿脓毒症患儿79例,按 NCIS 评分标准分为极危重组(n=17)、危重组(n=36)和非危重组(n=26)。入院24 h 内检测患儿血清 PCT、CRP 及血常规,依据患儿的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n=65)和死亡组(n=14),比较不同治疗结局、不同危重程度患儿的 PCT、CRP 及 NCIS 评分的差异,并分析PCT 及 CRP 与 NCIS 的相关性。结果非危重组 PCT 和 CRP 水平均低于危重组和极危重组(P <0.05),危重组 PCT 低于极危重组(P <0.05),极危重组患儿病死率显著高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P <0.05);PCT 与 CRP 呈明显正相关(r =0.71,P <0.05);PCT、CRP 与 NCIS 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r =-0.53,r =-0.67,P <0.05)。死亡组 PCT 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而 NCIS 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P <0.05)。结论新生儿脓毒症患儿血清 CRP 和 PCT 与 NCIS 评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NCIS 评分越低,血清 PCT 和 CRP 升高越明显。联合检测 PCT 和 CRP 的可预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病情及预后。

    作者:石伟;朱小石;陈昌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6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急性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病因分型构成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8例(占23.5%),心源性型20例(占12.3%),小动脉病变型28例(占17.3%),其他原因型12例(占7.4%),原因不明型64例(占39.5%)。可能的危险因素所占构成比为:高血压病51.2%(83/162)、吸烟34.6%(56/162),高脂血症28.4%(46/162),饮酒25.3%(41/162),心脏疾病13.6%(22/162),糖尿病11.1%(18/162)。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饮酒是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62例患者中81例完全恢复,56例遗留较轻的后遗症,22例遗留严重后遗症,3例急性期死亡。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型以原因不明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型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吸烟、高脂血症和饮酒。

    作者:林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 of the pancreas ,SCA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12例诊断为 SCAP 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 SCAP 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结果本组12例中女性居多(83.3%),发病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3岁。5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就诊时无明显临床症状。7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囊壁内衬扁平或富于糖原的立方上皮,细胞形态一致无异型性,胞质透明,核圆形或卵圆形,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可见纤维组织分隔。免疫表型:12例肿瘤细胞 CK7、CK19、EMA 均阳性;10例不同程度地表达α-inhibin;Ki-67指数均为低表达,阳性率1%~2%。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随访3~55个月,12例患者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SCAP 发病率低,影像学检查、免疫组化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预后好。

    作者:刘娟;唐白杰;徐钢;王晓卿;李科;刘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控制院内感染,实现 CSSD处置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物品的质量追溯信息化管理。方法2014年7月我院采用东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 CSSD 质量追溯系统条形码技术,对院内复用器械、物品的处理进行完整、实时的过程追溯管理。结果实施前(2014年1~6月)及实施后(7~12月)分别抽样器械包360件,布类包296件,应用追溯系统后发生缺陷包情况少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工作量统计、器械报损、灭菌质量、各项记录质量、过期预警等缺陷情况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SSD 应用追溯系统实现了全程质量监控,保证了复用器械、物品的质量,使消毒供应工作更加规范化、流程化,同时提高了人员综合素质、工作效率和专业化管理水平。

    作者:李琼;温月英;汤兰;何健;李静;何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分析颈动脉内皮功能与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初发 T2DM 患者(初发 T2DM 组)和正常对照人群(正常对照组)各5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形态和血流动力指数变化,测量反应性充血试验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分析颈动脉内皮功能与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初发 T2DM 组患者颈动脉 IMT 增加,动脉搏动指数(PI)、舒张早期反向血流峰值速度(PR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应性充血试验前后,初发 T2DM 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发 T2DM 颈动脉 IMT 与反应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呈负相关(r=-0.583,P<0.05)。结论血管超声检测可以评估初发 T2DM 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情况,为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新的评价标准。

    作者:高智斌;黄毅明;叶绮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肋骨骨折外敷中药的止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细粉外敷缓解肋骨骨折疼痛的效果。方法192例闭合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常规采用多头带固定胸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第1、3、7、10天,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可明显缓解肋骨骨折引起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国英;吴剑;曹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T与DSA综合影像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 CT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对21例原发性肝癌经 TACE 术后生存期为1~5年患者的 CT 及 DSA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碘化油(1ipiodol,LPD)沉积 I 型12例、Ⅱ型5例、Ⅲ型4例。 CT 发现6例栓塞周边复发,新发病灶5枚;DSA 发现15例栓塞周边复发,新发病灶14枚。 DSA 在检出小病灶方面优于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 能够客观反应碘化油沉积;DSA 在小病灶的检出方面较 CT 具有优势;CT、DSA 并结合甲胎蛋白(AFP)的变化能及时发现小病灶,指导临床。

    作者:祝青;刘书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皮肌炎合并淋巴瘤、前列腺癌1例报告

    患者,男,73岁,主因“全身多处皮疹6月余,复发伴四肢乏力1月余”于2014年11月20日收入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6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双踝、双下肢小腿外侧暗红色皮疹,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予以外用药物涂擦后皮疹逐渐消退。1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举物、梳头、穿衣等动作受限,伴吞咽困难,病程中渐出现双眼睑水肿性暗紫色红斑,颈部充血性红斑,双手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及双肘关节伸侧面皮肤暗紫色红斑,伴有鳞屑。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查:“抗核抗体(+),肌酶谱升高”,未治疗。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以“皮肌炎(dermotomyositis,DM)”收入院。既往史:20年前诊断“脂肪瘤”,多次行脂肪瘤切除活检为良性肿瘤。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侧颈部、左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质硬,无活动,心肺查体无特殊异常,腹部可触及较多皮下结节,双上肢肌力 III 级,双下肢肌力 IV 级。皮肤科情况:双上眼睑周围可见水肿性暗紫色红斑,颈胸部皮肤可见充血性红斑伴有抓痕,Gottron 征明显(图1),全身可见散在、大小不一、深褐色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三系偏低、肝肾功、血脂、凝血功能大致正常;肌酸激酶(CK)64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1.7 U/L,乳酸脱氢酶(LDH)514 IU/L;超敏 C 反应蛋白18.58 mg/L;血沉42 mm/60 min;肿瘤标志物FER 1089.93 ng /ml,余均正常范围;抗核抗体1∶320阳性,抗 Jo-1抗体阴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电轴不偏,T 波改变。心脏彩超: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腹部彩超:双肾囊肿,前列腺增大,胆囊切除术后,余无特殊异常。浅表淋巴结彩超:左侧颌下、右侧颈部、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皮髓质分界不清。胸部、全腹增强 CT:①双肺少许纤维条索影,纵膈显示数个小淋巴结,左侧腋窝可见一大小约1.0 cm×2.1 cm 肿大淋巴结显示。②前列腺增大,右后份可见一结节影,大径约3.3 cm,考虑占位病变可能大,腹膜后可见较多小淋巴结。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右肩部皮肤肌肉组织活检符合 DM 改变。颈部淋巴结病理活检,镜下示肿瘤性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呈圆形,有清楚核仁(图2);免疫酶标记结果(石蜡切片、LDP 法): CD20(+)、Bcl-6(+)、CD5(+)、Mum-1(+)、EB 病毒原位杂交:EBER(-);结合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符合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WHO 侵袭性),免疫表型提示肿瘤细胞来源于非生发中心 B 细胞(non-GCB)。“前列腺右”穿刺活检:前列腺增生,灶性区低级别 PIN。“前列腺左”穿刺活检镜下所见:癌细胞巢状排列,细胞中度异型,核仁明显(图3);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腺癌(Gleason 分级/评分:3+3=6分)。入院诊断:DM 合并淋巴瘤、前列腺癌。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 ivgtt bid 抑制免疫,钙尔奇 D 补钙,韦迪抑酸护胃等治疗。患者家属表示暂不考虑针对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及前列腺癌的手术及放化疗,要求出院。出院时皮疹颜色较前明显变淡,四肢乏力、吞咽梗阻感好转,复查肌酶谱:CK 47 U/L、CK-MB 32 U/L、LDH 301 IU/L。

    作者:周婷;陈栖栖;龙丽;周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生殖门诊医疗助理岗的设置与实践

    目的:探讨医疗助理岗在生殖中心门诊的设置与实践。方法2010年1月我院生殖中心设置医疗助理岗,协助医生维持门诊秩序,处理大量医嘱,交代注意事项,预约患者下次复查时间。结果设置助理岗位后,差错率为0。患者就诊等候时间较设置前缩短,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疗助理岗的设置,有效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便于医生专注于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做到专业对口,专人专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沈燕清;孙小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我院2009~2012年应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6例,总结手术疗效。结果本组45例患者获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1例丢失。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 Neer 评分:优35例、良7例、可3例。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型钢板设计合理,可避免股骨头内螺钉松动不稳,固定强度能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而且安装时不需过多剥离软组织,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许冰;江向明;李永奎;晏奎;谭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肠俞募配穴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大肠俞募配穴(天枢配大肠俞)及非经非穴点应用于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疗效,探讨俞募配穴法治疗 FC 的机制,为针刺治疗本病选穴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72例 FC 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针刺天枢穴及大肠俞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增加排便频率及改善排便困难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有效率、粪便性质、排便时间、下坠不尽感、腹胀积分和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肠俞募配穴与非经非穴点针刺均能有效治疗 FC,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前者便秘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后者。

    作者:郑华斌;陈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扩大切除额极胶质瘤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扩大切除额极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接诊的100例额极胶质瘤患者,其中50例行扩大切除肿瘤手术治疗(观察组),另50例采用不扩大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KPS评分、中位生存期、复发人数、头痛和癫痫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头痛、癫痫治疗效果、KPS 评分及中位生存期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病理类型患者的术后 KPS 评分、中位生存期均高于高病理类型患者,复发人数少于高病理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扩大切除额极胶质瘤疗效良好,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可宗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