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张芬菊;高宁梅;徐玉祥;孔雪洁
目的研究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死亡病例的致死原因。方法对32年来诊治的356例甲状腺恶性肿瘤及227例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27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是91%、83.3%及80.2%。死亡率是19.8(45/227),因肿瘤致死者中84.4%(38/45)死于术后5年以内。分化型癌死亡率是15%(31/206),其它类型为93%(14/15),Ⅲ期以上病例为82.2%(37/45),行根治手术者为31.3(14/45)。结论影响术后甲状腺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金涛;李金平;张朝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高剂量率192Ir后装腔内加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28例Ⅱ、Ⅲ期放疗后宫颈癌进行了回顾分析。其中Ⅱ期47例,Ⅲ期81例。全盆腔外照射Dr20Gy/10次,全盆中间挡铅4cmDr20Gy~30Gy/10次~15次;后装A点剂量48Gy~56Gy/6次~7次。结果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1%、81.8%和67.36%;Ⅱ、Ⅲ期1、3、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7.03%(9/128)。结论高剂量率192Ir后装腔内加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盆腔局部复发仍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青;侯晓玲;赵淑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康莱特对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与毒性。方法采用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莱特注射液对30例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进行静脉用药。结果该药对晚期消化道肿瘤缓解率(RR)26.7%,稳定率76.7%,镇痛有效率为79.2%。对血象肝肾功、心电图变化无明显影响。能够显著提高生存质量。结论康莱特治疗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
作者:徐晓红;孙晓梅;段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局部复发患者治疗效果。方法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5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局部复发病人。随机分为扩大的局部切除组(简称扩大切除组)129例和姑息性局部切除组(简称姑息组)127例。结果扩大切除组的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优于姑息组(P<0.01)。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局部复发的病人,均应及时采用以扩大的局部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李耀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宋张骏;左天增;王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晚期结肠癌手术后,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但过去的单纯化疗对中晚期结肠癌疗效不满意,5年生存率不高,为了探讨提高中晚期结肠癌疗效的方法,我们应用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平消胶囊合并化疗和单纯化疗两种方法,对两组病例进行了临床远期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光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D44V6和PCNA所揭示的大肠癌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在粘液性癌的肿瘤侵袭力中所占的地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65例大肠癌中CD44V6和PCNA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粘液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非粘液性癌(P<0.05);PCNA在粘液性癌中的高表达率低于非粘液性癌(P<0.05)。结论 CD44V6和PCNA所揭示的大肠癌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仅是肿瘤侵袭力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粘液性癌中。
作者:张吉成;王晓敏;曹原理;梁爱琳;刘宁娜;石景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将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分子转入肝癌细胞以增强其免疫原性,开辟肝癌免疫排斥的新途径。方法从产SEA标准菌株中获得SEA基因全长片段,构建SEA逆转录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病毒包装和滴度测定,后转导肝癌细胞,并进行T细胞杀伤实验,同时利用抗体阻断的方法研究递呈途径。结果成功的获得了表达SEA人肝癌细胞株HHCSEA。结果显示微量表达的SEA蛋白即可引发高效的免疫活性。将细胞表面的HLA-Ⅰ分子利用抗体阻断后,杀伤活性明显降低。结论肝癌细胞表达的SEA分子具有较高的免疫激活能力,且有可能主要通过HLA-Ⅰ分子递呈。
作者:李增山;隋延仿;姜永强;雷祚荣;尚继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一个世纪以来,肿瘤抗原的研究一直处于肿瘤免疫学的核心地位,而肿瘤免疫治疗也随着肿瘤抗原研究的深入不断发展,并形成肿瘤生物治疗的主流。肿瘤免疫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说明只有坚持肿瘤抗原研究才能更好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
作者:隋延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应用蓝染剂在鉴别乳腺癌患者的哨兵淋巴结时,蓝染剂注射部位与鉴别结果的关系。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三组,各组蓝染剂注射的部位分别为肿瘤周围腺体组织、乳晕区皮下以及两处同时注射。结果哨兵淋巴结鉴别成功率为78%,预测腋淋巴结状态的敏感性为88%。三组的成功率分别为72%、72%和89%;敏感性分别为100%、60%和100%。结论注射部位的不同可引起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的研究明确注射部位对哨兵淋巴结鉴别成功率和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任予;何建军;陈武科;任宏;党诚学;常东民;刘大鹏;王健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寻找恰当的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EVA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24例。结果 24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0~90分钟,膀胱冲洗液3天内转清,5天内拔除尿管恢复排尿,不需输血,IPSS由25.4±5.0降至10.3±2.4,膀胱残余尿量由184.7±43.6ml降至15.4±3.6ml,随访15~90天,平均34天,无排尿异常。结论此法治疗BHP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作者:高永亮;魏佳;宋东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内镜直视下局部注射化疗配合益气健脾中药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疗效。方法 39例患者随机分为局部化疗配合中药组(观察组),单纯局部化疗组(对照组),对两组疗效作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生存质量、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化疗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胃癌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国洲;马永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EGFR及其配体E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析了受体表达情况与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并检测了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出现高水平表达,阳性率为66.9%,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病理分型间,阳性率有所不同。包膜内型、腺内型和腺外型阳性率分别为29.4%、73.9%和71.3%,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当出现淋巴结转移时,EGFR阳性率升高。N0转移组及N1组EGFR阳性率为88.7%,91.0%明显高于N0无转移组(19.5%),有显著性差异。经相对危险度计算和线性趋势分析表明,随EGFR染色强度升高,转移风险升高,二者间呈线性关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存在着高水平的EGF。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EGF水平为1.68±56μg/L,尿液中为37.2±10.8μg/L,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提示EGF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在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EGFR阳性应高度考虑颈淋巴结转移,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陶英杰;黄宗堂;刘经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于1995年1月~1998年5月对20例晚期食管癌引起食管严重梗阻的患者先行腔内照射,缓解梗阻症状,解决进食困难,再行全身化疗并与同期单纯化疗者比较局部效果,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作者:刘彤;张芬菊;高宁梅;徐玉祥;孔雪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误诊为阑尾炎的右半结肠癌21例,结合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右半结肠癌入院时均误诊为阑尾炎,终经病理证实为右半结肠癌,其中阑尾无病变8例,合并慢性阑尾炎6例,急性阑尾炎5例,阑尾脓肿2例。结论右半结肠癌本身表现不典型,病变与阑尾邻近常继发阑尾炎及医务人员缺乏警惕性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减少误诊重要的是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三大常规、B超等检查对减少误诊有一定帮助,术中常规探查回盲部可避免术中继续误诊。
作者:谢小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以减少误诊。方法对误诊的22例隐匿性甲状腺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17例,均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或淋巴结炎;以甲状腺肿块为首发症状者5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腺瘤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对隐匿性甲状腺癌临床特点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对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认识及术中常规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可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莫立根;曾先进;许坚;李伟;张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13例胃平滑肌瘤的临床治疗资料,首发症状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肉瘤常伴有上腹隐痛、消瘦、贫血。术前内镜、GI、CT等联合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但胃镜活检阳性率低。结果 13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肉瘤中5例行根治性手术,另外1例及5例肌瘤,1例母细胞瘤行胃大部切除术,1例作姑息切除。结论胃平滑肌肿瘤直径>5cm多为恶性,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术前胃镜、CT检查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手术切除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转移和复发灶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
作者:李建军;王世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贲门癌放疗效果。方法放射治疗采用60Co-r线,常规分割照射,总量4000~6500cGy。结果经放射治疗后91.8%(45/49)的中晚期贲门癌进食情况明显改善,2例病人得到手术治疗,1、3、5年生存率达79.6%,4%,1%。结论中晚期贲门癌虽然失去手术机会,但行单纯放疗仍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亦可使部分病人得到手术治疗。
作者:陈微;刘文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7年11月~1998年4月对5例中晚期子宫恶性肿瘤采用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并对其中4例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子宫切除,随诊2年余,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炬;时宏;高雁;刘为;师淑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肿瘤放、化疗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对于放、化疗的病人来说如何做好胃肠道药物毒性反应的护理,是决定放、化疗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自1998年9月始,在35例肿瘤放、化疗病人治疗过程中,对药物毒性反应较强的病人运用药物、穴位按摩、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安排等综合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福琴;张芸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