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P胶体联合激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分析

高志红

关键词:32P胶体, 海绵状血管瘤, 激素
摘要: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在各种血管瘤中危害大.笔者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观察了32P胶体联合激素内照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骨髓瘤综合治疗现状与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克隆增生性恶性肿瘤,其治疗效果较差,迄今仍视为不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着眼于MM细胞内信号通路、骨髓微环境及二者的相互作用,MM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该文综述了MM的化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支持治疗及免疫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作者:刘晓;刘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新认识、全直肠系膜切除和自主神经保留技术应用以及吻合器和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的应用,拓宽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范围.

    作者:张道维;刘浩;白晓斌;史松;陈进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隐匿性HBV感染与肝细胞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的发病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乙肝病毒感染的特殊形式(隐匿性HBV感染)和原发性肝癌的联系.现综述隐匿性HBV感染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关系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志伟;冯英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晚期乳腺癌应用紫杉醇与顺铂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紫杉醇(PTX)联合顺铂(DDP)方案对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PTXl35mg/m2,加入生理盐水静滴3h,第1天;DDPSOmg/m2,静滴,第2~3天,每3周重复1次,行2周期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32例中CR4例,PRl2例,NCl2例,PD4例,有效率为50.0%.主要不良反应是脱发、白细胞减少,其它毒副反应均较轻微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国产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轻,是冶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较好的方案.

    作者:田新庆;王文珍;李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改良法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疗效

    目的:介绍及推广改良式无水乙醇注射法治疗肝癌.方法:将上述的改良法与传统方法的近期疗效,副作用等进行比较.结果:同既往常规注射法对比,改良式无水乙醇注射法明显提高注射量和弥散比.疗效较前者为优,P《0.01,对直径大于3cm之癌灶疗效尤佳.同时术后减压减少乙醇外溢,减少疼痛,患者乐于接受.结论:新方法在疗效,副作用方面较常规法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柳子川;谭业葵;金学军;周旻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抗血管生成的重要性中医药抗血管生成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初探

    本文首先分析了化疗栓塞术对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和相关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重点阐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促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作用,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调节机制;从而进一步论证了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抗血管生成的重要性,以及两者联合作用可能发挥强大的抗癌优势的假说;后,通过概述当前中西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初步探讨了中医药抗血管生成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曾普华;刘伟胜;徐凯;吴万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热休克蛋白70反义寡核苷酸诱导胶质细胞瘤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反义寡核苷酸阻断胶质瘤细胞的HSP70的表达及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琼脂糖凝胶DNA电泳方法观察HSP70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C6细胞株HSP70表达的抑制及其对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结果:用HSP70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胶质瘤细胞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抑制,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凋亡细胞DNA降解的特征性DNA阶梯图;MTT法测定的生长抑制率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的凋亡率与HSPT0反义寡核苷酸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关系.结论:HSP70反义寡核苷酸通过抑制HSP70表达而诱导胶质瘤C6细胞株凋亡并抑制其生长,可作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新靶向.

    作者:赵东利;谢小卫;王书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化疗药物对胰腺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接受抗肿瘤药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其机理.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住本院的胰腺癌患者81例化疗前后的血清ALT、AET检验报告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化疗后ALT、ALT/AST比值显著增高(P=0.0074,0.0001).年老患者的ALT、AST化疗后升高幅度更大(P《0.05);多次化疗ALT、ASl及ALlI/AST升高幅度较首次大(P《0.05);胰体尾癌化疗后血清AST水平较胰头癌高;化疗前有总胆红素(TB)或ALT升高者化疗后ALT、AST下降(P《0.05).未发现某种化疗药较其他药更易导致肝损害(P》0.05).结论:大多数化疗所致的肝损为轻中度损害.多次化疗较首次化疗易发生重度肝损害.胰体尾癌较胰头癌易出现重度肝损.原有黄疸和轻度肝损患者化疗后不会加重,同时保肝治疗下甚至可能改善.胰腺癌的临床分期、是否发生转移以及肝脏有无转移对化疗引起的肝损影响不大.

    作者:戴月娣;袁苏徐;张德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胃癌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障碍因素及相关因素,为实施科学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应用William WK zung编制焦虑(SAS)、抑郁(SDS)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对82例胃癌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用:Enter法,saep-wise的单因素、多因素及相关分析.结果:82例胃癌患者的恐惧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2.43%、74.39%和60.97%.表现较严重的分别为4.87%、7.32%和8.53%.焦虑和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684,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焦虑有显著相关因素分别有文化程度、疾病分期、血红蛋白、经济收人、医院适应情况、食欲;与抑郁相关因素为食欲、疾病恐惧感,医院适应情况和化疗反应;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焦虑、抑郁相关因素有文化程度、是否化疗、恐惧感、放、化疗反应、体重指数、是否放疗、医院适应情况和食欲等.结论:胃癌患者住院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对癌症患者的心理评估极为重要,为癌症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针对性心理治疗、护理对策提供参考.

    作者:何晓华;吴光峰;金晓威;黄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绿汀诺防治急性放射性粘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绿汀诺(还原性谷胱甘肽)防治急性放射性粘膜炎的疗效.方法:54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及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常规口腔护理,放疗第三周静滴绿汀诺,对照组只给常规口腔护理,出现症状后静滴维生素.根据RGOT急性放射性粘膜炎分级标准及疼痛的VAs评分进行临床评价,观察口咽粘膜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总的急性放射性粘膜炎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P》0.05);但是,治疗组以I、Ⅱ级口咽粘膜反应为主(70.37%),对照组以Ⅲ、Ⅳ组的反应为主(62.9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r《0.05);治疗组以轻度疼痛为主(VAs评分0~3分,66.66%),对照组以中度疼痛为主(NRS评分4~6分,51.85%),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断治疗病例明显增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绿汀诺对防治头颈部肿瘤急性放射性粘膜炎有效.

    作者:朱勇;张学成;魏丽春;陆军;石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乳腺癌患者在入院时进行SCL-90问卷测评1次,经过入院期间和手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在出院时再进行SCL-90问卷测评1次.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入院时与出院时两次SCL-90评分各项指标(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症状;恐怖症状;偏执症状;饮食睡眠)相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康复期存在焦虑、失眠、社交障碍、严重抑郁等心理问题;在康复期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

    作者:姚晚侠;李国娟;马绥霞;姚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突变型IκBα对HL-60细胞凋亡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失突变型IκBα对HL-60细胞凋亡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技术,将pCLX-IκBα△N重组载体质粒DNA转移到HL-60细胞并于转染48小时和72小时后,分别分析AnnexinV和PI以及CD11b的表达.结果:转染后,Annexin V+/PI细胞数增加.其中,转染72小时后的AnnexinV+/PI-细胞数高于转染后48小时的AnnexinV+/PI‘细胞数.然而,无论是转染后48小时还是72小时,表达CD11b 的阳性细胞数与未转染细胞的CD11b阳性数几乎无差别.结论:短暂表达IκBα△ N cDNA能够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但似乎并不影响该细胞向粒系的分化.

    作者:王光平;荆照政;齐振华;陈方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患者病情知情权的调查与分析

    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了解护士、家属及恶性肿瘤患者对病情知情权的需求状况,并进行分组分析.家属观念是影响病情知情权落实的主要障碍之一,护士应重视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及对家属的健康教育,促进家属观念的转变,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作者:谢娟;邹勤;戴晓玲;杨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胸腔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调查与心理干预效果

    目的:调查分析择期手术的胸部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以及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198例择期手术的胸部肿瘤患者入院后3天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针对有情绪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至手术前1天,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结果:人院后45.84%患者有焦虑症状,27.87%患者有抑郁症状,12.17%患者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焦虑(11.12%)、抑郁(15.93%)症状以及两者均有者(4.35%)明显降低(P《0.01).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

    作者:陈德凤;郎红娟;姚艳玲;貟俊茹;房雅君;张卫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淋巴-浆细胞恶性血液病患者p73基因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p73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多发性骨髓瘤(MM)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58例ALL患者和40例多发性骨髓瘤的p73基因mRNA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8例ALL患者中,p73mRNA阴性表达率为32.8%(19/58),40例MM患者p73mRNA均阳性表达.p73mRNA阴性表达与.ALL患者首次化疗既获完全缓解及平均缓解时间的降低有明显关系.结论:p73mRNA检测对判断ALL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意义.p73基因异常可能不是MM发病的重要分子事件.

    作者:徐文;姜玉珍;王秀丽;唐怀宇;孙步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与大肠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配对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进行1:1配对.资料分析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Iogistic回归.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Hp感染与大肠癌无相关性.有肿瘤家族史、细粮摄入量高以及常吃红烧鱼增加了患大肠癌的危险,其OR值分别为3.259、3.067、1.838;而体力劳动、有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用药史、淡水鱼摄入量高可能是大肠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其OR值分别为0.164、0.232、0.543.结论:Hp感染与大肠癌的形成无相关性.有肿瘤家族史、细粮摄入量高以及常吃红烧鱼可能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而从事适当的体力劳动、有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用药史、摄入淡水鱼较多可能是大肠癌的保护因素.

    作者:宋玉芳;张妍;崔彬彬;田素礼;李钰;董新舒;赵亚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57例糖尿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目的:研究糖尿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微量泵)的可行性,评价血糖稳定对促进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就诊于我科患者中连续选取57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微量泵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使围手术期内患者血糖维持在理想的范围.结果:使用微量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之后,患者血糖控制理想,24小时之内维持于正常水平者占71.93%,术后无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切口愈合明显好于一般糖尿病患者(P《0.05).4例发生术后感染,均在一周内治愈,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7.02%.结论: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可快速将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控制在满意水平,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李晓军;王岭;王辉;李南林;王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喉鳞状细胞癌中p63基因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p63基因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LSCC)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和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ISCC、10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p63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全部30例ISCC和1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63染色均为阳性.LSCC分化程度越低,阳性细胞数越高、细胞的表达强度越高.正常喉黏膜组织中仅基底层及上基层细胞阳性.p63表达与LSCC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p63可能参与了调控LSCC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高表达预示LSCC预后不良.

    作者:谷化平;徐志勇;尚培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草酸铂(L-OHP)与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CF)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L-OHP85mg/m2,静脉滴A2h,dl;CF200mg/m2,静脉滴入2h,dl、d2;5-Fu400mg/m2,静脉注入(CF滴完后),d1、d2;5-Fu600 mg/m2持续静滴22h,d1、d2;每2周重复,28天为一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40.5%,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8个月、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感觉神经毒性为主,无Ⅳ度毒副反应.结论:L-OHP、5-Fu、CF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能耐受.

    作者:何敬波;易铁男;张凌云;谢丛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外科治疗指征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治疗的15例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肠梗阻行肠切除术,6例肠瘘中有4例一期行肠瘘切除,2例行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2例肠穿孔行一期肠造瘘,二期肠切除,1例肠出血行Miles手术.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肠功能,营养状态改善,随访6个月至1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出现严重并发症应积极手术治疗,肠切除和肠造瘘术配合营养支持是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贾蓬勃;王康;李徐奇;魏光兵;杨晓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