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侯敢;黄迪南
目的: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2006年10年间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青年人结直肠癌患者38例(占同期收治结直肠癌的14.39%)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年人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21%)、粘液腺癌(28.9%)为多,73.7%的病例Dukes临床分期为C期和D期.结论: 提高对青年人结直肠癌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姚建根;毛跃;焦兰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GMT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53例脑胶质瘤标本分为4组,经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MGMT的表达部位和程度.结果: MGMT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棕黄色或棕褐色粗大颗粒,定位于胞浆内,阳性细胞散在或局灶性,染色强度及分布不均、缺乏明显规律.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的MGMT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335);MGMT表达阳性与MGMT表达阴性的脑胶质瘤患者的平均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57);男性与女性脑胶质瘤患者的MGMT阳性表达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19).结论: MGMT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的恶性度、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仅根据肿瘤恶性度而使用烷化剂进行化疗是不科学的,测定MGMT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人脑胶质瘤细胞对烷化剂的耐药程度.
作者:赵健;雷建宾;姜海涛;王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为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形成的近似圆形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损伤小的一期修复方法.方法:在直径5cm~10cm的头皮缺损区周围,选择、设计双侧旋转皮瓣,剥离后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供区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49例获随访1年~6年,病变无复发,修复区头发生长良好,瘢痕不显露. 结论:双侧旋转皮瓣一期修复中等大小的头皮缺损,可充分利用邻近的头皮组织,设计灵活,操作简单,创伤相对较小,术后不遗留秃发,瘢痕不显露.
作者:白晋;乌兰哈斯;宋建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头颈部恶性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发生率约为14/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6%~40%,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在我国亦比较常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HNC包括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头颈部各器官的恶性肿瘤,种类繁多,治疗手段各异.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以及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的涌现,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途径.现就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周小娟;马海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恶性胸腺瘤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1例恶性胸腺瘤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完全切除组32例,部分切除组26例和探查组3例,每组中均有放疗和非放疗患者.以术后5年复发率和生存率做为疗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放疗患者5年复发率低于同组未放疗患者,5年存活率高于未放疗患者,大部切除结合放疗组与完全切除结合放疗组的5年复发率(P=0.926),生存率(88.9% vs 86.4%)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胸腺恶性肿瘤因浸润性生长,多不能完全切除,术后结合放疗有助于控制局部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作者:单国际;曾凡华;华瑞;张其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YH-16(重组内皮抑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荷瘤生长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YH-16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YH-16处理Hela细胞后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将Hela细胞移植至裸鼠皮下成瘤,观察不同浓度YH-16 (0mg/kg、0.4mg/kg、0.75mg/kg和1.5mg/kg)对荷瘤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YH-16具有体外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YH-16能有效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5);YH-16 15mg/kg组的肿瘤MVD计数较对照组和其它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YH-16具有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程丽;刘梅梅;隋丽华;程海燕;张云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组织中nm23-H1 mRNA的表达,探讨nm23-H1 mRNA的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关系.方法:用TRIZOL方法提取鼻咽癌组织总RNA后,将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人鼻咽癌nm23-H1 mRNA.结果:nm23-H1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慢性鼻咽炎患者,在转移性鼻咽癌组织中nm23-H1 mRNA表达也低于非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二组结果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用于检测人鼻咽癌nm23-H1 mRNA的表达是一种快速有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定量检测方法,nm23-H1 mRNA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和肿瘤转移有关.
作者:马志超;符生苗;蔡俊宏;邓立群;王一鸣;李冬娜;陈鑫苹;梁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单纯放疗与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82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例.A组采用60Co γ射线或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单纯放疗,B组给静滴唑来膦酸4mg,后局部放疗,放疗结束后每4周静滴唑来膦酸1次,连用12周期.结果: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瘤效果较好.
作者:胡云峰;雷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58例低位直肠癌术中应用吻合器保留肛门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手术方法按照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及直肠系膜全切除术原则,切除近端肠管至少15cm,肿瘤下缘远端2cm的直肠,应用吻合器在骶前行结-直肠端端吻合术以保留肛门. 结果: 全组病例均一次完成吻合,无1例手术死亡.吻合口狭窄2例、无吻合口瘘.随访1年~5年,复发2例.结论: 应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术中保留肛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米玮;刘力;温鸿清;陈冬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波姆光照射联合鲜芦荟外敷治疗表柔比星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波姆光沿静脉照射30分钟,再将新的新鲜芦荟洗净晾干,取中间的芦荟胶直接外敷于患处,外包一层保鲜膜,每2小时~3小时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50%硫酸镁温敷治疗.结果: 治疗组效率100%, 对照组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姆光照射联合鲜芦荟外敷对表柔比星化疗所致静脉炎有良好效果,且方法简便,经济实惠.
作者:唐进华;刘俊;田晶;谷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克隆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蛋白)及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0 例肝硬化组织、4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原发性肝癌临床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无表达、β-catenin蛋白无异常表达;在肝硬化组织中,survivin蛋白无表达、有2例(20%) 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在47例肝癌组织中有30例(63.8%)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31例(65.9%) 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P<0.01).Survivin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Surviv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复发组的表达率为92.9%(26/28),无复发组的表达率为21.1%(4/19);β-caten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复发组中的异常表达率为89.2%(25/28),在无复发组的表达率为31.6%(6/19)(P<0.05).在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28例(93.3%) 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而在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的3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28例(90.3%)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两种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表达具有一致性,且呈正相关 (r=0.6324).结论; Survivin蛋白与β-catenin蛋白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复发密切相关,它们可能成为预测肝癌术后有无复发的一项指标.Survivin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具有密切的关系,且呈正相关.
作者:李先东;曾斌;谢立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认识,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间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资料,施行根治性手术26例,其中18例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 T管引流术; 8例肿瘤局部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 T管引流术;姑息性手术16例, 其中6例胆总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10例胆总管切开取栓、 T管引流术+患侧肝动脉结扎术(其中4例+门静脉DDS泵置入术).均获得病理诊断,肝细胞癌32例(76.2%).结果: 根治性手术及姑息性手术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4%(17/26),42.3%(11/26),15.4%(4/26)及18.8%(3/16)、6.3%(1/16),0(0/16);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7.6%(20/42),28.6%(12/42),9.5%(4/42). 结论: 外科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生存时间,而根治性手术是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积极有效方法.
作者:张锋;吴伯文;潘泽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PLC)是肝细胞和(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升高[1].因受肝脏解剖和生理因素影响,其发生肝内肝外转移较早,侵犯部位较多,转移机制复杂,一经发现约80%的患者便失去手术机会,且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受到世界广泛关注.大多数肝癌以血行转移为主(如肺、骨、肾上腺等),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并不多见,且多是首先出现在腹腔淋巴结(肝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而出现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临床少见.笔者经治1例肝癌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张曦;雷光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18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HIFU治疗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肌瘤回声、大小、血流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子宫肌瘤内部回声增强,瘤体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无严重副作用.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付向阳;许新华;鲁明骞;文彩虹;王翠华;李书容;冀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应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35例,应用异长春花碱联合顺铂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毒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7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0%、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Ⅲ、Ⅳ度毒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为主,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体液潴留,未出现相关性死亡.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但可致体液潴留,应用多西他赛时需强调化疗前激素的预处理、化疗后的病情监测和发生体液潴留时的处理.
作者:刘淑娟;姚娟;王琪琪;阎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术前诊断良性病变10例,1例误诊为恶性肿瘤,其中诊断为炎性假瘤者7例.T1WI上5例为等信号,6例为低信号.T2WI上3例呈低信号,5例呈略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多期动态扫描: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仅1例见轻度强化,在静脉期及平衡期见强化,强化方式基本一致,只是强化程度平衡期较静脉期略轻,强化方式多样,偏心性或周边不均匀环行强化,或呈间隔样强化,强化持续时间较长.结论:MRI诊断IPL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病史,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对肝脏炎性假瘤作出诊断.
作者:王巍;张同;王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对体外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株增殖及血管抑素表达和裸鼠致瘤体积的影响,初步探讨血管抑素基因转染抑制胆囊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性.方法:应用pcDNA3.1(+)-angiostatin 基因转染GBC-SD胆囊癌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制作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blot法分析血管抑素的表达情况;裸鼠种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的体积和质量.结果:pcDNA3.1(+)-angiostatin 基因转染的GBC-SD胆囊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血管抑素的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转染的肿瘤细胞在裸鼠种植瘤明显小于阴性组和空白组.结论: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可能具有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及生长的作用.
作者:胡海田;余海波;孙中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托蒽醌(MTZ)、阿糖胞苷 (Arc)联合依托泊甙(VP-16)治疗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52 例,应用小剂量MAE方案化疗,完全缓解后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或预激方案巩固.结果:2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10例(45.5%)达完全缓解(CR),2例(9.1%)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54.5%;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9例(30.0%)CR,2例(6.6%)PR, 总有效率为36.6%.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结论:小剂量MAE 方案治疗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轻.
作者:何爱丽;张王刚;曹星梅;陈银霞;王剑利;杨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大多数肿瘤而言,18F-FDG PET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瘤的诊断检出率、淋巴瘤分期和再分期、疗效预测和评估、检测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复发和预后判断均优于CT或67Ga.PET常上调淋巴瘤分期(约40%),PET的检出效能随淋巴瘤的组织类型而变动,尤其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霍奇金病诊断率高.对骨髓累及的检出PET/CT 可补充骨髓活检(BMB),但不能取代BMB.PET较67Ga对脾淋巴瘤有更高的检出率.治疗早中期PET/CT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独立的预后指标.FDG并非肿瘤特异性物质,FDG-PET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需注意鉴别,可能时进行组织活检.
作者:王学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氟保护漆局部应用预防放射性龋齿的治疗效果.方法: 清洁牙面,消毒干燥后用小毛刷蘸取氟保护漆在各个牙面刷一薄层,窝沟邻面及颈部所需部分滴涂,隔天复涂,连续三次.结果: 经观察91名患者,有6例失访,两组放疗后一年的患龋率分别为47.5%和73.33%,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局部应用氟保护漆,能有效预防放射性龋齿的发生.
作者:朱希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