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风霞;李萍;杨雪;初旭;王宏桥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和筛选SWE的定量参数.方法 对59例患者共95个疑似恶性颈部淋巴结在颈部淋巴结清扫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分别比较颈部良性与恶性淋巴结的弹性值比值(E-ratio)、病灶的平均弹性值(E-mean)、病灶的大弹性值(E-max)和标准差(SD);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建立二分类逻辑回归模型,绘制模型预测概率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确定诊断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ic(p)=-3.653+1.760X1 +0.235X2-0.207X3 +0.168X4,X1为E-ratio,X2为E-mean,X3为E-max,X4为SD.模型预测概率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以55.66%为模型预测概率的诊断界值时,准确率高为84.21%,对应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88.89%,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80.00%,约登指数为68.89%.结论 运用SWE的4个定量参数建立的逻辑回归模型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具有中等诊断价值,4个定量参数均可为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而诊断价值高的定量参数是E-ratio.
作者:阮镜良;许晓琳;田晶;杨海云;罗葆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阈值法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的可行性.方法 制作7个不同体积的血管床模型,注入不同浓度的碘普罗胺,行CT扫描.分别采用-600、-500、-300 HU,-200 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测量血管模型体积和体积相对误差.对20例患者先后进行2次胸部CT增强扫描,采用-300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由2名操作者测量肺血管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除阈值下限为-300 HU时测量的肺血管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其余阈值下限测得的肺血管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碘普罗胺时测量的肺血管模型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次CT扫描测量的血管体积有很好的一致性(r=0.94,95%CI:0.85~0.98),且2名操作者间亦有很好的一致性(r=0.96,95%CI:0.91~0.99).结论 阈值法可准确、可靠地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
作者:刘晶哲;刘志博;罗朝峰;范沙丽;刘东;许玉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卵巢平滑肌瘤的超声、CT及MRI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11例卵巢平滑肌瘤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超声检查9例,CT平扫7例,增强CT 3例,MRI 4例)表现.结果 9例(9/9,100%)超声检查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病灶内血流信号不明显5例(5/9,55.56%),可见血流信号4例(4/9,44.44%).7例(7/7,100%)CT平扫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包块,内部密度欠均匀,边界清;3例(3/3,100%)增强CT肿块均强化.4例(4/4,100%)MRI均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影,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T1WI低信号3例(3/4,75.00%),等信号1例(1/4,25.00%);T2低信号2例(2/4,50.00%),混杂信号2例(2/4,50.00%).3例(3/11,27.27%)血清癌抗原125(CA125)升高.结果 卵巢平滑肌瘤的超声表现为良性肿瘤的特征,CT和MRI可清晰地显示肿物内部构成,增强CT有利于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
作者:孟璐;宗璨;赵一婷;牛旺;史铁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和MRI对诊断胎儿各个系统结构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时接受产前超声和MR检查的1205胎异常胎儿的超声和MRI特征,并与终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 1205胎各类异常共1341胎次,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异常594胎次、泌尿生殖系统及肾上腺异常245胎次、胸腔异常(不包括心脏畸形)188胎次、消化系统异常97胎次、胎儿肿瘤(不包括肝、肾及颅内肿瘤)83胎次、骨骼畸形51胎次、多胎畸形42胎次、腹壁异常33例胎次、颜面异常8胎次.上述各个系统胎儿畸形中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99%、85.31%、85.64%、78.35%、92.77%、100%、100%、100%、100%、100%;MRI分别为92.76%、98.37%、95.21%、93.81%、96.39%、74.51%、100%、87.88%、87.50%.结论 产前超声及MR检查均有助于胎儿异常的诊断.明确胎儿各类异常的MRI指征,可为临床合理选择产前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
作者:罗德清;陈欣林;朱霞;杨小红;杨文忠;余旭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39岁.4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恶心、呕吐,食欲下降.2天前胃镜检查考虑十二指肠肿瘤.CT检查:十二指肠降段肠腔内见一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较清,局部浅分叶,无蒂,大小约3 cm×2 cm,密度均匀,平扫CT值38 HU,增强示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平扫期、动脉期、延迟期CT值分别为88、78、73 HU(图1).CT诊断:十二指降段间质瘤.实验室检查:尿淀粉酶1 138 U/L、脂肪酶1 572 U/L.术前诊断:十二指肠肿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十二指肠乳头部-4.0 cm×2.5 cm肿物,累及十二指肠降部与升部交界处,可见肠周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CD56(NK-1)、CgA(部分)、Ki-67(<2%)、S-100、Syn阳性.病理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gangliocytic paraganglioma,GP),见图2.
作者:刘泽群;刘爱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T1 mapping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DCM患者(DCM组)和1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T1 mapping和延迟钆增强(LGE)扫描.根据DCM患者是否存在LGE分为LGE(+)亚组和LGE(-)亚组.根据LGE形态和区域,将LGE(+)亚组心肌分为线状LGE区、斑片状LGE区、弥漫性LGE区及远程区(正常心肌区).分别测量对照组、DCM组、线状LGE区、斑片状LGE区、弥漫性LGE区、远程区T1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CM组T1值[(1332.55±61.34) ms]明显高于对照组[(1222.52±45.59) ms,P<0.001].对照组心肌T1值与线状LGE区[(1359.44士77.93)ms]、斑片状LGE区[(1456.49±110.27)ms]、弥漫性LGE区[(1524.17±52.30)ms]及远程区[(1329.11±64.12)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GE(+)亚组T1值[(1341.35±65.01)ms]与LGE(-)亚组[(1310.06±45.57)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LGE和T1 mapping成像诊断DCM组心肌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95.结论 T1 mapping评价DCM心肌纤维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英杰;程敬亮;张文博;邵晓宁;金红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OCCC的12例患者资料.结果 12例均发生于单侧,多呈类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晰,肿瘤大径8.5~20.0 cm.12例均为囊实性肿块,其中11例(11/12,91.67%)以囊性成分为主,囊腔内均可见形态不一的实性结节;1例(1/12,8.33%)以实性成分为主,且实性成分内见多发囊变.囊腔T1WI呈低信号9例(9/12,75.00%),等信号1例(1/12,8.33%),等高混杂信号1例(1/12,8.33%),高信号1例(1/12,8.33%);T2WI均呈高信号.实性成分T1WI均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示实性成分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延迟期持续明显强化.结论 OCC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作者:孔瑞华;莫茵;孙学进;赵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256层螺旋CT行“双低”(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及“个性化双低”头颈部CTA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双低”组(A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300 mgI/ml、60 ml)、“个性化双低”组(B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300 mgI/ml、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及对照组(C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370 mgI/ml、60 ml),测量、计算及分析各组动脉CT值、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两组双低组对比剂用量.结果 ①3组动脉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A、B组均高于C组(P均<0.05).②除右侧双锁骨下动脉(SA)外,其余各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B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C组(P<0.05).④与常规“双低”组相比,个性化“双低”组45~60 kg及61~75 kg体质量节段患者对比剂用量下降,>75 kg体质量患者用量上升(P均<0.05),但两组总体对比剂平均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256层螺旋CT行“双低”及“个性化双低”头颈部CTA既能满足图像诊断要求,又能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作者:李杨;隋庆兰;刘霞;段崇锋;牛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心脏功能的改变,且在亚临床阶段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即已发生改变,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应用其评价甲减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超声技术评价甲减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丁晓;魏常华;袁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Adaboost集成分类方法区分轻度认知障碍(MCI)、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与正常对照(NC)的功能与结构磁共振成像数据.方法 对26例MCI患者(MCI组)、26例AD患者(AD组)及30名健康老年人(NC组)的MRI图像进行分析,选择双侧海马体积及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低频振幅值(ALFF)作为分类特征,采用Adaboost集成分类器对3组被试进行两两分类,利用留一交叉验证估算分类准确率.结果 增加性别、年龄和MMSE特征后,Ad-aboost集成分类方法对AD与MCI、MCI与NC、AD与NC分类准确率分别达98.08%、80.36%和100%.结论 Adaboost集成分类方法可较好地区分MCI、AD与NC.
作者:李慧卓;相洁;秦嘉玮;梁佩鹏;李坤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SCT诊断跟骨关节内骨折并发腓骨肌腱脱位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PACS系统内162只跟骨关节内骨折足的CT图像,对图像进行回顾性重建,分析是否存在腓骨肌腱脱位,计算腓骨肌腱脱位的发生率,测量跟骨宽度分析跟骨宽度与腓骨肌腱脱位的关系,同时观察跟骨骨折治疗后CT图像上原脱位的腓骨肌腱位置情况.结果 162只跟骨关节内骨折足,合并腓骨肌腱脱位28只,发生率为17.28%;合并腓骨肌腱脱位骨折足的跟骨结节外侧突后缘至载距突内侧面的宽度及至载距突后缘处的跟骨宽度分别为(5.04±0.45)cm、(4.22士0.42)cm,腓骨肌腱骨折足的结果分别为(4.80士0.53)cm、(3.77士0.44)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腓骨肌腱脱位与跟骨宽度增加有关.CT随访合并腓骨肌腱脱位骨折足10只,均行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而脱位的腓骨肌腱均未特殊处理,其中腓骨肌腱自动复位2只,仍处于脱位状态8只.结论 MSCT对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治疗指导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玲;王培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因乳腺病变接受DCE-MRI及IVIM-DWI检查的患者8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共93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42个(良性组),恶性病灶51个(恶性组).对两组的DCE-MRI参数(病变形态、强化特点、峰值时间、大增强斜率和TIC类型)及IVIM-DWI参数(f、D和D*值)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CE-MRI、IVIM-DWI及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DCE-MRI、IVIM-DWI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为形态、TIC类型,D值,形态、TIC类型及D值.DCE-MRI、IVIM-DWI及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43% 、71.43% 、75.27%、70.59% 、66.67% 、68.82%,84.31% 、78.57% 、81.72%.3种方法的AUC分别为0.75、0.69、0.81.结论 DCE-MRI联合IVIM-DWI可提高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
作者:邹雪雪;秦东京;姜兴岳;张虎;马德晶;王静;石清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对直线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BCT)散射修正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在CBCT射线源前放置一个“指交叉”形的阻挡光栅,对Catphan 504模体进行扫描,分别获得CBCT图像和扇形束CT图像.利用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算法跟踪机架旋转过程中阻挡光栅在CBCT图像中的位置,提取散射样本后利用插值法估计散射信号分布,采用改进的半扇扫描重建算法重建散射修正后的图像.结果 散射修正后的Catphan 504模体图像与扇形束CT重建的图像接近.与散射修正前比较,散射修正后CT值误差从100.86 HU下降到15.74 HU,散射修正后低对比度分辨力平均提高1.37倍.结论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算法准确跟踪阻挡光栅的位置,在铅片区域可采集散射信号,其余区域可通过改进的半扇扫描算法完成单次扫描的图像重建.
作者:梁晓坤;牛田野;周勤煊;张怀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右位主动脉弓(RAA)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胎儿RAA的25名单胎孕妇资料.7胎引产终止妊娠,对其中4胎进行胎儿尸体检查.对18胎继续妊娠者,于产后1个月内对患儿行超声心动图、MR或CT检查,并临床随访半年,观察患儿有无反复发作的气管或食管受压症状.结果 19胎为RAA伴左位动脉导管、迷走左锁骨下动脉,4胎为RAA伴头臂动脉镜像分支(3胎伴右位动脉导管、1胎伴左位动脉导管),2胎为双主动脉弓.18胎为单纯性RAA,余7胎合并其他心内外畸形,且包括2胎染色体异常.4胎经尸体检查证实为RAA.18胎出生后经超声心动图、MR或CT检查证实为RAA患儿,且出生后半年内15例患儿无明显气管或食管受压症状,3例出现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气喘,吞咽困难,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胎儿RAA的可靠方法;胎儿RAA的预后主要与是否并发其他心内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有关.
作者:廖林;魏俊;罗友;项莉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640层容积CT 4D-CTA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640层CT扫描,经Toshiba Aqulilion One 320工作站获得4D-CTA、3D-MIP、VR、4D-CTP图像;观察分析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CTP参数特点.结果 45例中41例均获得高质量的4D-CTA图像,优良率为91.11%(41/45).36例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2例为大脑中动脉支架术后、1例为动脉瘤术后、1例为烟雾病患者,5例患者正常.4D-CTA显示8例患者的侧支循环较3D-MIP多.10例CTP未见异常,35例异常灌注主要分3类:第Ⅰ类(n=11)为延迟时间(DLY)、达峰时间(TTP)、通过时间(MTT)均升高,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正常或轻度升高;第Ⅱ类(n=9)为DLY、TTP、MTT升高,CBF、CBV轻度降低;第Ⅲ类(n=15)为DLY、TTP、MTT升高,CBF、CBV明显降低.结论 640层容积4D-CTA可动态观察颅内血管形态、评价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诊断与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冯瑞;宋云龙;毕永民;刘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57岁,因“间断性恶心呕吐1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上腹部轻压痛,余未见特殊.消化道肿瘤标志物CA125 178.80 U/ml(参考值<35.00 U/ml).腹部CT三期增强示中上腹小肠扩张积液,可见液气平面,左肾下级水平近段空肠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5 cm×6 cm,邻近肠管壁增厚,增强扫描均匀中度强化.肠系膜、大网膜区广泛密度增高浑浊.手术探查:距屈氏韧带80 cm处小肠见一大小约5 cm×6 cm肿物堵塞肠腔,肿物以上肠管扩张,以下空虚;肠系膜及大网膜可见广泛结节影.遂行小肠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小肠恶性神经鞘膜瘤,低级别,侵及浆膜下及黏膜固有肌层,基层内可见弥漫浸润.免疫组化:S-100(+),CD117(-),Dog-1(SP31)(-),CK(-),LCA(-),Melan-A(-),HMB45(-),CD34(-),Ki-67(-5%).
作者:张飞飞;魏飞彪;张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44岁,因腹胀、乏力及齿龈出血1月余入院.查体:血压142 mmHg/90 mmHg.腹部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脾大,质韧,甲乙线约30 cm,甲丙线35 cm,丁戊线5 cm,剑下及肋下未触及肝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64×109/L,血小板31×109/L.超声:脾脏明显增大,厚度11.7 cm,下缘位于脐下13 cm处,被膜光滑,实质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以低回声为主的结节(图1A),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部分结节为无回声,血流信号不丰富,较大结节约6.3 cm×5.0 cm;结节周边组织呈略强回声(图1B).
作者:崔婷婷;孙志霞;李殿秋;王辉;郭建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CT肺动脉成像(CTPA)联合下肢静脉成像(CTV)技术,分析肺动脉栓塞(PE)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关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4例因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而接受CTPA联合下肢CTV检查的患者资料,分别评估左下肢、右下肢、双下肢DVT并发PE的风险,分析PE与下肢DVT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出下肢DVT 288例,PE 155例;下肢DVT合并PE共145例.共检出DVT病变血管321条,左下肢DVT的发生率(211/321,65.73%)明显高于右下肢(110/321,3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83,P<0.001).50.35%(145/288)的下肢DVT患者合并PE,左下肢、右下肢、双下肢DVT合并PE患者分别占44.38%(79/178)、58.44%(45/77)、63.64%(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83,P=0.032).93.55%(145/155)的PE患者合并下肢DVT,PE合并左下肢、右下肢、双下肢DVT的患者分别占50.97%(79/155)、29.03%(45/155)、13.55%(21/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025,P>0.05).PE与DVT呈正相关(r=0.8).结论 PE的发生与下肢DVT呈正相关,应用CTPA联合下肢CTV诊断下肢DVT可同时判断是否合并PE,有利于及时合理治疗,减低PE病死率.
作者:李文智;罗林;杨昆良;刘成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64岁,发现双侧阴囊体积大半年余.超声检查:双侧阴囊体积大,阴囊腔内未见睾丸及附睾回声,可见不均质高回声填充,未见明显边界,与阴囊壁分界不清(图1A),CDFI可见线状血流信号.双侧腹股沟区探及大小分别约3.17 cm×1.88 cm×1.18 cm(左侧)、4.08 cm×2.84 cm×1.79cm(右侧)类似睾丸回声(图1B),其旁均可见类似附睾回声,CDFI可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双侧阴囊内脂肪堆积高度可能,双侧隐睾.MRI:双侧腹股沟区可见类睾丸信号影,双侧阴囊内见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图1C).
作者:周爱云;郭素萍;肖帆;齐祥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鉴别肝脏良恶性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患者共143个肝脏病灶及周围肝实质的VTQ检查资料.测量病灶及同等深度周围肝实质的剪切波速度(SWV),并计算两者比值(R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病灶SWV值及R值鉴别肝脏良恶性病灶的ROC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 143个病灶中,恶性病灶63个,良性病灶80个.恶性病灶SWV值[(2.81士0.71)m/s]高于良性病灶[(1.57±0.55)m/s,P<0.05].恶性病灶SWV值高于周围肝实质[(1.93±0.46)m/s,P<0.05],良性病灶与周围肝实质SWV值[(1.43士0.45)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R值(1.49±0.42)高于良性病灶(1.13±0.34,P<0.05).以病灶SWV值及R值鉴别肝脏良恶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77.以SWV 2.23 m/s为佳截断点,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89.1%;以R值1.22为佳截断点,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5%、68.5%.结论通过VTQ技术获得病灶SWV值及R值均可较准确地鉴别肝脏良恶性病灶,且SWV值优于R值.
作者:于风霞;李萍;杨雪;初旭;王宏桥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