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康;伍骥;李松林;黄蓉蓉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 siRNA)靶向沉默胃癌ACS细胞β-catemim基因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对COX-2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me 2000将siRNA-β-catemim(实验组siRNA-β-catemim)及siRNA-megative comtrol(对照组siRNA-comtrol)序列转染至细胞ACS中,使用PCR、Westerm blot检测两组细胞β-catemim和COX-2的表达,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72j后, siRNA-β-catemim(实验组siRNA-β-catemim)细胞β-catemim和COX-2的表达显著低于siRNA-megative comtrol(对照组siRNA-comtrol)(P<0.05),siRNA-β-catemim(实验组siRNA-β-catemim)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RNA-megative comtrol(对照组siRNA-comtrol)(P<0.05)。结论:胃癌ACS细胞中Wmt/β-catemim信号通路可能参与COX-2基因的转录,通过COX-2基因影响细胞的增殖功能。
作者:李三党;李正凯;张轶;景化忠;韩晓鹏;苏琳;刘宏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加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52例确诊为IIIb -IV期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6)。给予两组相同的化疗方案:第1、8d静脉滴注吉西他滨800mg/m2,顺铂60mg/m2静滴d1-2,21d为1个周期。除此之外给予观察组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15ml,静脉滴注,1次/d,d1-14,21天重复。治疗2周期后分析两组患者肿瘤控制情况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 CR+PR)为42.11%(32/76),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8.42%(52/76);对照组有效率(CR+PR)为40.79%(31/76),疾病控制率( CR+PR+SD)为64.47%(4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略好。观察组化疗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加顺铂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好,安全可靠,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畅;李枫;王莉;阮新建;刘彦芳;亢玺刚;张建伟;张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进展性胃癌预后较差,而早期胃癌预后良好,但检出率很低。目前各种新型内镜新技术的应用,使早期胃癌的的诊断大幅提高。现就各种新型内镜技术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剑青;刘鹏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疑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行前列腺活检,在经直肠彩色超声扫查基础上系统活检,同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对可疑病灶增加活检针数。结果:在5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仅弹性成像结节加穿的穿刺阳性18例(33.3%,18/54),仅系统穿刺法阳性14例(25.9%,14/54),两种方法均阳性22例(40.7%,22/54);采用系统穿刺法和弹性成像结节加穿法的阳性率分别为40.8%(40/98)及36.7%(36/9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72)。98例患者共穿刺1132针,其中系统穿刺法980针,弹性成像共在69例患者中发现异常目标,共穿刺152针。经病理证实,阳性针数为169针,总穿刺点阳性率为14.9%(169/1132);系统穿刺点阳性率为10.9%(107/980);靶向穿刺点阳性率为40.8%(62/152),弹性成像结节加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系统穿刺法( P<0.0001)。结论: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确定活检的目标,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活检的效能。
作者:李小鹏;何鑫;姜珏;王华;李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肾细胞癌( remal cell carcimoma,RCC)是人类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mal cell carcimoma,ccRCC)。近年来,国内外诸多研究报道多种蛋白的表达与ccRCC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这些蛋白标志物在判断ccRCC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施学兵;王潞;江继发;古国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引起的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确诊为食管癌所致的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行影像学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46例患者共置入49枚食管支架材料,均1次性成功置入。术后患者吞咽梗阻、呛咳缓解或消失,进食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引起的食管狭窄以及食管气管瘘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张鸣;沈洪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索人宫颈癌细胞Hela与正常人宫颈永生化上皮细胞H8中长链非编码RNA FAL1分子的表达差异及沉默人宫颈癌细胞Hela中FAL1的表达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FAL1基因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FAL1的siRNA片段( FAL1-siRNA)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qRT-PCR技术检测其沉默效率;MTT检测人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Tramswell实验检测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长链非编码RNA FAL1在人宫颈癌细胞Hela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宫颈永生化上皮细胞H8中的表达,FAL1-siRNA下调了Hela细胞中FAL1的表达,并抑制了宫颈癌细胞Hela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结论:FAL1-siRNA能够下调Hela细胞FAL1的表达,进而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增殖及其侵袭迁移能力,提示长链非编码RNA FAL1在宫颈癌中是一种癌基因,FAL1的表达异常增高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
作者:惠慧;吴磊;付玉兰;周云松;董楠;胡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的并发症与疗效,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腮腺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1-3年,比较并发症与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行腮腺区域切除术41例,术后面部凹陷畸形不明显,发生暂时性面瘫4例(9.8%),局部积液5例(12.2%)。腮腺浅叶切除术44例,术后凹陷畸形较明显,发生暂时性面瘫13例(29.5%),局部积液14例(31.8%),2例涎漏。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复发。结论:与传统腮腺术式相比,功能性区域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肿瘤直径大于3cm建议行腮腺浅叶切除术。
作者:缪爱林;秦涛;徐普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肿瘤医院危急值项目设置,报告范围及各临床科室危急值的发生率和报告流程。方法:依据瑞美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2014年5月份全院血常规危急值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共报告危急值3780例。危急值发生率12.9%,危急值报告多的项目依次是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危急值发生率多的科室分别是血液科、内科、乳腺科、中西医科、放疗科。结论:血液科危急值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肿瘤医院危急值的设立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置合适的危急值报告范围及报告流程,才能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提高救治患者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其它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作者:陈光意;付书贞;姜艳红;杨占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FOLFOX和FOLFOXIRI两种辅助化疗方案在Ⅲ期结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7月结肠癌根治术后接受FOLFOX或FOLFOXIRI两种化疗方案的58例Ⅲ期结肠癌患者,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种方案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采用Kaplam-Mer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对接受FOLFOX或FOLFOXIRI两种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58例患者,FOLFOXIRI组在白细胞减少及腹泻方面有更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余不良反应与FOLFOX组相似。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46.7%,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1%和30%,P值分别为0.64和0.9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亚组分析中,FOLFOXIRI组的Ⅲc 期患者3年无病生存期明显提高,P值为0.03,存在差异。结论:FOLFOX和FOLFIXIRI两种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结肠癌总体安全性较好,两组之间生存差异无显著性,但在Ⅲc 期亚组分析DFS中,后者更具生存优势。
作者:邵棋;茅国新;潘小明;李梅;王峰;高丽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临床常见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其发生机制与多种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外源刺激因素等有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抑癌基因的失活。RIZ1基因为近几年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属于核组蛋白甲基转移酶超家族。RIZ1基因表达沉默存在于人类多种肿瘤细胞中。大量研究证实:DNA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RIZ1基因表达沉默的主要原因,去甲基化可以使RIZ1重新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
作者:张国珍;杨艳萍;周寒丽;包文影;张云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PET-CT即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显像,它将PET的功能代谢显像和CT的解剖显像融合在一起,明显提高了单独使用PET或CT诊断疾病的准确性。PET-CT在恶性肿瘤治疗早期可以评估治疗疗效,对下一步临床处理有指导意义;治疗结束后,作为一种随访方法,可用于早期检测肿瘤的复发及转移。但是,PET-CT评价指标众多,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标准,致使其在临床运用中结果不一致。另外,有许多因素能引起PET-CT诊断的假阳性与假阴性限制了PET-CT的临床运用。本文就PET-CT在恶性肿瘤治疗后评价中的作用与局限性做一综述。
作者:胡小巧;郭炳君;陈晓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肺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早期检测是一种有效发现并且影响治疗癌症的有效分子工具。表观遗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对于肺癌的发现,诊断及治疗的观点。表观遗传为肺癌的生物标记发展,早期发现和治疗风险评估提供新的见解。
作者:谢青;黄尤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脊柱单骨型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经影像学、病理证实腰椎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患者,行前路腰3椎体病灶及附件切除、L2-4间钛网置入脊柱前柱重建、植骨融合、MACS内固定术,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术中切除部分腰3椎体及附件,重建脊柱稳定,病理检查结果提示:( L3椎体肿瘤)纤维结构不良,免疫组化结果示:CAM5.2(-)、CKpam(-)、EMA(-)。术后病人疼痛症状缓解,恢复良好。结论:脊柱单骨型纤维结构不良比较罕见,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金康;伍骥;李松林;黄蓉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来源于中华大蟾蜍卵子内一种活性多肽对人不同组织类型肿瘤细胞株的抗癌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活性多肽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构建肿瘤移植瘤模型,检测该活性多肽对肿瘤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活性多肽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蟾蜍活性多肽对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或诱导凋亡的作用,并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蟾蜍活性多肽可能通过下调周期相关基因 cyclimB、CDK1的表达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于 C2/M 期检查点。对凋亡诱导的作用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 Survivim、Caspase-3表达和bcl/bak表达的比值上调有关。结论:蟾蜍活性多肽能够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展和诱导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内外增殖能力。
作者:阮之平;田涛;焦敏;姚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RNA干涉技术沉默乳腺癌SKBR-3细胞中Cαs的表达,观察Cαs表达改变对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并检测其对细胞中 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Cαs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siRNA片段( Cαs-siRNA)转染SKBR-3细胞,利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检测细胞中Cαs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m blot检测Cαs及Her-2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SKBR-3细胞增殖。Tram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SKBR-3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Cαs-siRNA下调了SKBR-3细胞中Cαs 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的表达,Her-2的表达增加,转染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增强。结论:Cαs-siRNA能够下调Cαs的表达,并明显促进SKBR-3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Cαs失活或缺失可能通过延迟Her-2的降解促进乳腺癌的增殖和侵袭。
作者:吴磊;马春林;樊利妮;王丽娟;孙红;惠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SOX方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含蒽环类药物的ECF方案(表阿霉素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失败后的晚期胃癌患者40例,应用奥沙利铂(OXA)联合替吉奥(S-1)方案:OXA 130mg/m2,第1天静脉滴注;S-1根据体表面积(BSA)按80、100或120mg/d给药,第1-14天每天分2次口服;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按照RECIST标准(1.1版)进行疗效评价及分析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按NCI-CTC(4.0版)评价不良反应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结果:40例可评价的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13例,疾病进展14例,有效率32.5%,总的疾病控制率为65%,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3.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象降低、轻度末梢神经病变、肝功能异常和消化道反应。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效果明显,应用方便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作者:孙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收治的晚期胆管癌患者42例,分为吉西他滨化疗组( C)和非吉西他滨化疗组( NC),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C组与NC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33.3%、5.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0%、44.4%,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6个月、7.4个月,两组生活质量改善分别为79.2%、50%,差异均有显著性。不良反应可耐受,除血小板下降外余无明显差异。结论:晚期胆管癌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武变荣;沈存芳;骆玉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jumam papillomavirus,HPV)16、18型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HPV18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感染情况。结果:HPV16、HPV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腺癌患者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53.3%(32/60)、26.7%(16/60)和25.0%(5/20),在乳腺癌组织中HPV16的感染率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PV18的感染率分别为51.7%(31/60)、30.0%(18/60)和20.0%(4/20),在乳腺癌组织中HPV18感染率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腺癌患者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和18的共感染率分别为38.3%(23/60)、10.0%(6/60)和10.0%(2/20),乳腺癌组织中HPV16和18的共感染率与癌旁组织及乳腺癌患者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HPV18感染率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及乳腺癌患者正常乳腺组织,HPV16、HPV18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赵宗彬;李文仿;周科;张丹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替吉奥对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65例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口服替吉奥胶囊单药(40mg/m2,早晚餐后口服),连续服用4周,休息2周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对照组给予佳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不振、便秘、总体健康(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替吉奥胶囊能够改善近期老年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作者:余敏;姜宏宁;余永春;高茂龙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