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燕
目的:评估经后腹腔镜分离肿瘤,显露肾蒂,分离肾周脂肪后辅助小切口在部分早期肾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cm的周围性肿瘤及中央型、肾门旁肿瘤,采用腹腔镜下分离肾周脂肪,显露肾蒂后辅助小切口行肾部分切除,21例肾肿瘤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增强。随机选取我科同期完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16例作比较。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肾蒂阻断时间为(22.90±3.72)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89.71±12.99)min,术中出血量为(262.90±56.84)ml。瘤剜除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15例,嫌色细胞癌2例,嗜酸性细胞瘤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无1例切缘阳性。随访5-10个月,无1例术后复发。与同期16例完全腹腔肾肿瘤剜除术比较,肾蒂阻断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P<0.005),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中央型肿瘤、肾门旁肿瘤及大于4cm的外周性肿瘤,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明显减少肾热缺血时间及手术时间,保证肿瘤切缘阴性,结合了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优势,降低手术难度,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杨旭凯;王养民;王施广;周逢海;常德辉;蓝天;杨琦;张斌;苗鹏程;黄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低浓度乙醇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用含不同浓度乙醇(0%、2%、4%和6%)培养液培养胰腺癌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乙醇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8 mRNA、casPase-9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低浓度乙醇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0%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2%、4%和6%乙醇组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与对照组(0%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casPase-8 mRNA在2%、4%和6%乙醇组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增加( P>0.05),而casPase-9 mRNA在2%、4%和6%乙醇组中的表达均增加,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活性casPase-3蛋白在2%、4%和6%乙醇组中均有表达,而对照组未见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低浓度乙醇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作者:张文颖;伊庆强;袁海花;刘峰;王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653例胃癌患者资料,比较青年胃癌患者与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两组相比,青年组胃癌患者以女性多见,易累及全胃,Borrmann Ⅲ、Ⅳ型和印戒细胞癌的比例更高,分化程度更低,浸润程度更深,易出现腹痛,具有遗传因素( 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9.1%和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NM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性为主,与遗传关系密切,易误诊漏诊,确诊时多为进展期,故应注重其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及相关治疗是提高其预后的关键。
作者:叶春;吴国强;李瑾;蒋会勇;张成;张雪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microRNA-130a(miR-130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功能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收集50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采用 RT-PCR方法检测miR-130a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采用体外转染法将miR-130a抑制剂瞬时转染到A549细胞后,应用real-time PCR检测A549细胞中miR-130a的表达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转染后的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Smad4的表达变化。结果:肺癌组织中miR-130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 P<0.05);miR-130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 P<0.05)。与对照组比较,A549细胞转染miR-130a抑制剂后miR-130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130a抑制剂后,肺癌细胞中Smad4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miR-130a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部分通过下调Smad4的表达来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作者:张海涛;王翠翠;任凌燕;桂伟伟;冯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人附睾蛋白4( HE4)是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本文从HE4的结构、表达、功能在妇科肿瘤应用,包括其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监测,预后及复发,进行综述,同时对其在肺癌肾纤维化,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亦进行了综述。后对目前检测HE4的两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比较。
作者:黄津;杨宏伟;王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ZEB-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干扰ZEB-1的质粒,转染至A548细胞株,运用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实验来观察ZEB-1表达下调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下调ZEB-1的表达可降低A549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ZEB-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能力显著相关。
作者:牛玉捷;信波;庞海林;刘乐乐;申炜炜;张贺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Sema3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正常健康人及胃癌患者血清中Sema3A表达的差异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 time PCR)检测胃癌细胞系、人正常胃黏膜细胞中Sema3A mRNA的表达差异。应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系、人正常胃黏膜细胞中Sema3A 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与正常健康对照者相比,Sema3A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下降(P<0.001),且与胃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人转移潜能胃癌细胞株MKN-28M、MKN-28NM中Sema3A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人正常胃黏膜细胞( P<0.05),且在高转移潜能MKN-28M细胞中表达量低( 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ema3A在胃癌患者血清、人胃癌细胞株中均表达下降,且在胃癌高转移潜能MKN-28M细胞中表达低,提示Sema3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扮演着抑癌基因的作用。
作者:骞佩;崔兆勋;王亚芳;庞海林;聂娜;张贺龙;刘理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探寻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高血压分为两组,对照组无并发症37例;并发高血压组39例,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19.1±7.0)天,并发高血压组平均置管时间(29.3±18.3)天,引流量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并发高血压组患者伤口愈合迟缓,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并发高血压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伤口愈合较迟缓。积极调控血压,维持血压平稳,术中术后正确医护,将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萍;马涛;宋卫;丁云;陆肖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microRNA是一类非蛋白编码的微小RNA分子,在人类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和食管癌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miR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对食管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和对食管癌治疗、预后的价值及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江文洋;任杰;范国华;康敢军;陈蕾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肾母细胞瘤( Wilmsˊtumor,WT)是儿童肾脏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是多基因协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或腹部包块,手术治疗是WT的主要治疗手段,不推荐正式的淋巴结清扫术。肾母细胞瘤对放化疗敏感,根据分期及组织学分型进行辅助放化疗是综合治疗较为重要的部分。其预后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型、年龄及生物预后标志物有关。
作者:许涛;景红霞;李林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2(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induced Protein -8-like2,TN-FAIP8L2,TIPE2),是近发现的一种新型免疫负调控分子,优先表达在正常小鼠的髓系和淋巴系细胞,而在人体分布更加广泛。TIPE2可以调控T细胞受体( TCR)和TOLL样受体( toll-like recePtor,TLR)的信号转导,从而对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进行免疫负调控,以便维持免疫自稳;TIPE2还可以通过直接结合casPase-8后,抑制激活蛋白( activator Protein,AP)-1和核因子( nuclear factor,NF)-κB的活化等途径发挥其促细胞凋亡作用。现研究已证实 TIPE2的表达异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等多种疾病有关。本文总结了TIPE2基因定位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以及TIPE2异常表达和疾病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作者:李志;焦治兴;齐忠权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青年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24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以40岁为界限,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和非青年组(年龄>40岁)。结果:青年组中女性患者比例高达43.5%,明显高于非青年组13.1%(P<0.001);而吸烟患者所占比例在两组中分别为54.3%和61.1%,差异无显著性( P>0.05);青年组的误诊率达56.5%,而非青年组只有22.2%,差异显著( P<0.001);与非青年组相比,青年组 NSCLC 更常见于周围型(63% vs 48%,P<0.001),病理类型多为腺癌(58.7% vs 39.4%,P<0.05),组织学分级更差(P<0.001),分期更晚(P<0.05);而在手术治疗方式上,青年组实施根治性手术比例为71.7%,低于非青年组80.8%,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青年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1.7%和10.8%,与非青年组(75.3%、25.3%和12.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青年NSCLC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较高,误诊率高,周围型腺癌比例高,恶性程度较高,但因其体质好,耐受性好,使其在治疗及预后方面接近或相似于中老年NSCLC患者。
作者:吴光航;杨颖;任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晚期结肠癌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2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综合治疗相同,实验组使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而对照组未使用,观测两组患者血清IL-35、miRNA-936、腹围变化、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IL-35、miRNA-936变化、腹围变化在治疗后48h、72h、96h及120h以及两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腹围变化在24h时以及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可促进晚期结肠癌患者肠鸣音恢复及排气排便,减轻腹胀,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项涛;雷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luteolin对血管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luteolin处理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观察luteolin对内皮细胞生长,乳腺癌细胞MDA-MB 231培养液介导的内皮细胞趋化抑制作用。并探讨luteolin对内皮细胞中IL-8信号激活的抑制作用,及luteolin对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机制。结果:Luteolin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 P<0.01)。Luteolin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 231培养液介导的内皮细胞趋化作用( P<0.01),并明显抑制IL-8对内皮细胞ERK及AKT的激活。结论:Luteolin可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乳腺癌细胞MDA-MB 231培养液介导的趋化作用,并可抑制IL-8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信号激活作用,luteolin抗血管生成作用在预防恶性肿瘤复发及转移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文仿;欧琴;王耕;赵宗彬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47例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仅实施保肢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年、3年时间随访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死亡率,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近远期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黄飞;王显勋;罗小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miRNA( 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微小RNA,其成熟体通过与靶mRNA 3ˊ端非编码区特异性结合,可在翻译和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有研究表明miRNA与细胞的发展、分化、凋亡和增殖有着密切的关系。miR-21(microRNA-21)作为miRNA的一个重要分子,在肿瘤的形成和耐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众多耐药肿瘤细胞中,miR-21通过下调靶基因PTEN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和侵袭。本文就miR-21通过作于其靶基因PTEN与肿瘤耐药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陈彭;刘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比外阴癌局部扩大切除+个体化外阴缺损修复术与传统外阴广泛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研究外阴癌外科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自1997年6月至2012年6月共行外阴癌根治性手术35例,其中25例行标准外阴广泛切除术创面直接缝合(对照组),10例行外阴癌扩大局部切除+个体化Ⅰ期修复(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术后外阴外形和功能状态及无复发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皮瓣均完全存活。1例菱形皮瓣出现切口部分哆开,经保守治疗后20天愈合。对照组切口延迟愈合21例,占84%。研究组术后外阴形态和质地、排尿、性生活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研究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6%和80.0%,无统计学差异,P=0.476。结论:相对于传统外阴广泛切除,外阴局部扩大切除+个体化修复能降低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率,改善外阴形态和功能,而不降低肿瘤控制率,是值得推荐的外阴癌治疗模式。
作者:李燕;彭汉伟;关明飞;朱安娜;黄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院内感染的细菌培养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分析2003年3月-2013年5月10年间治疗的11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资料,观察院内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状况。结果:在11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28例感染泌尿系统疾病,占25.5%;尿潴留感染者37例,占33.6%;其他并发症感染者为5例,占4.5%。分离出9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34.3%;革兰阴性菌50株,占50.5%;其他菌种15株,占15.2%。感染的病原菌以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真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药物耐药性强,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强。所有病原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性强,对去甲万古霉素耐药性低,尤其是革兰阴性菌。结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应正确掌握病原菌的感染分布状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宇靖;辛志泳;马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47和Ki-67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各50例)中CD147和Ki-67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68% vs 20% vs 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14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正常甲状腺组织中Ki-67未见阳性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中阳性表达率为(36% vs 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7和Ki-67表达异常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CD147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作者:李刚强;濮亚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ALA-PDT)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30例,按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开始进行ALA-PDT治疗,每周1次,共3-7次,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取手术切除,随访16-25个月。比较两组治疗一期愈合率、有效率,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15/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一期愈合率、不良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联合ALA-PDT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具有有效、安全等优点。
作者:朴冰;何伟;孙文兰;崔英;王丽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