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β- arrestin2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及蛋白表达和定位

刘彩红;毛琪;郭文东;朱亚勤

关键词:hβ - arrestin2 基因, 蛋白质印记, 绿色荧光蛋白
摘要:目的:构建 pEGFP - C1-β- arrestin2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证实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方法:以 pGEX -5X -1-β- arrestin2为模板,PCR 法扩增 hβ- arrestin2编码序列,亚克隆至 pEGFP - C1中, pEGFP - C1-β- arrestin2经双酶切初步鉴定再送测序公司检测正确后瞬时转染人胚肾细胞 HEK293,West-ern blot 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 HEK293细胞中的分布。结果:hβ- ar-restin2编码序列被成功克隆至 pEGFP - C1中,Western blot 检测到融合蛋白表达,分子量约为77kDa,pEGFP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特异单链抗体靶向治疗急性白血病

    目前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以外的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AL)疗效堪忧,急需研发新的治疗药物。采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制备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能同时结合两个特异性抗原,与其他抗体药物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种有很好临床应用前景的免疫治疗药物,本文对双特异性单链抗体靶向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崔鹤;张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hβ- arrestin2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及蛋白表达和定位

    目的:构建 pEGFP - C1-β- arrestin2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证实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方法:以 pGEX -5X -1-β- arrestin2为模板,PCR 法扩增 hβ- arrestin2编码序列,亚克隆至 pEGFP - C1中, pEGFP - C1-β- arrestin2经双酶切初步鉴定再送测序公司检测正确后瞬时转染人胚肾细胞 HEK293,West-ern blot 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 HEK293细胞中的分布。结果:hβ- ar-restin2编码序列被成功克隆至 pEGFP - C1中,Western blot 检测到融合蛋白表达,分子量约为77kDa,pEGFP

    作者:刘彩红;毛琪;郭文东;朱亚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厚朴排气合剂在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厚朴排气合剂对于胃癌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方法处理基础上加用厚朴排气合剂,观察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规律肠鸣音出现时间、第一次排便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厚朴排气合剂不但可以恢复胃肠功能,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心武;张迪;杨屹;段艳霞;陈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蛋白质组学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日趋成熟,这种探索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科研方法深入到了各个疾病领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以高死亡率为特征的常见癌症,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在寻找诊断标记物和药物靶向治疗方面产生价值。如今,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正在运用不同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相应进展。

    作者:安黎;周红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土槿皮乙酸对胰腺癌 AsPC -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对胰腺癌 AsPC -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 AsPC -1细胞,用不同浓度 PAB 作用不同时间后,MTT 法检测 PAB 对 AsPC -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 结果表明 PAB 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 AsPC -1细胞生长,流式结果显示8.0μmol/ L PAB 处理 AsPC -124小时后,凋亡率由对照组的8.19%升高至3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 PAB 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土槿皮乙酸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胰腺癌 AsPC -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马佳;孟祥鹏;李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膀胱癌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表柔比星灌注组(EOX)和多柔比星脂质体组(DOL),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DOL 复发率分别为5.0%和10.0%,明显低于 EOX 复发率18.4%和26.3%(P <0.05)。DOL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 EOX 组(P <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多柔比星脂质体疗效优于表柔比星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表柔比星。

    作者:余大海;王超奇;王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全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癌686例体会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治,评价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9-2014年间686例全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术中采用精细化被膜操作,全组至少原位保留甲状旁腺一枚。每例均至少合并一侧Ⅵ区淋巴清扫。全组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225例(32.8%),出现低钙血症症状者132例(19.2%),2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者18例(2.6%)。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是安全的手术方式,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通过术中精细的被膜操作,可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孟昭忠;张松涛;李闯;王超;秦建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AGGF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索 AGGF1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 AGGF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对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AGGF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比癌旁组织高(P <0.001),Kaplan - Meier 曲线分析发现 AGGF1表达高的患者生存较差(P =0.002)。COX 回归模型分析发现 AGGF1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指标预测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结论:肝癌患者AGGF1高表达预示着较差预后,并且 AGGF1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因素来预测肝癌患者术后生存。

    作者:马志元;杨哲锋;毕文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5年生存率低于5%。由于其发病隐匿,确诊时已到晚期,仅有约10%-20%的患者能行手术根治。CT 是 PC 诊断和分期的影像学依据。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为 PC 的诊断提供了更精确的影像学资料,尤其对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是仅有的根治手段。近十年来,吉西他滨已成为晚期 PC 的标准化疗法,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尤其是同分子靶向因子的联合治疗是有前途的。辅助放射治疗仍有争论,但随着放射运载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将会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姑息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疼痛和改善恶性肿瘤所造成的恶液质。本文就 PC 早期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党军强;廖江泰;任彦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本期审稿专家名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清 CA125、CA199、CEA 和 AFP 联合诊断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中 CA125、CA199、CEA 和 AFP 联合诊断卵巢癌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卵巢癌患者、4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以及30例妇科良性疾病组患者。检测指标为 CA125、CA199、CEA 和 AFP。比较三组患者 CA125、CA199、CEA 和 AFP 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卵巢癌不同分期 CA125、CA199、CEA 和 AFP 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卵巢癌组患者的血清中 CA125、CA199、CEA 和 AFP 检测水平均显著性高于良性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 <0.05),卵巢良性肿瘤组患者血浆中 CA125、CA199、CEA 和 AFP 检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各标志物中CA125诊断卵巢癌的阳性率高,肿瘤4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要显著性高于单项 CA125、CA199、CEA和 AFP 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卵巢癌不同分期中单项检测阳性率高的标志物为CA125,肿瘤4项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要显著性高于单项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随着卵巢癌分期的增加各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都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CA125、CA199、CEA 和 AFP 联合检测是诊断卵巢癌比较理想的组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卵巢癌的准确率,对于早期卵巢癌的发现、及早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翟婷婷;李翠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Lumican 在肿瘤中表达及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Lumican 属于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小分子蛋白聚糖家族(small leucine - rich repeat proteogly-cans,SLRPs)。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 Lumican 参与调节细胞稳态以及细胞功能。且 Lumican 基因的表达也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关,但 Lumican 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仍不是很明确。本文简述 Lumican 的结构、功能,重点描述 Lumican 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作用及作用机制,并对 Lumican 的诊断意义和深层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珮瑶;卢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MicroRNA 在乳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MicroRNA(miRNA,miRNAs)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中,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微小RNA 分子。目前研究发现,miRNA 与肿瘤的发生、进展有紧密联系,且逐渐成为癌症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miRNA 在乳腺癌发生与进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逐渐被揭示,已迅速发展为乳腺癌等癌症的重要生物标记物。本综述将就微小 RNA 在乳腺癌的发生、进展、远处转移、早期诊断以及化学治疗耐药性方面的作用进行论述。

    作者:孟琳;王天一;李晓曦;马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SNCG 在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中的差异性表达

    目的:研究 SNCG 蛋白在小鼠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潜能细胞株中的定位和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SNCG 蛋白在小鼠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潜能细胞株 Hca - F/ Hca - P 的定位情况和表达差异。结果:SNCG 蛋白在 Hca - F 和 Hca - P 细胞株中均主要定位于细胞浆,细胞核区域也可见少量蛋白表达。SNCG 在 Hca - F 中的表达[染色强度为(+++)]强于在 Hca - P 中的表达[染色强度为(++)]。检测到一条 SNCG 特异性蛋白条带,在 Hca - F 细胞中表达量为 Hca - P 细胞中的1.9倍。结论:SNCG 的高表达可能与高淋巴道转移潜能有关。

    作者:魏元怡;张军;王波;黄玉红;王梅;王璐;唐建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大鼠腹部手术应激后血清 miRNA 表达谱的差异分析

    目的:应用 miRNA 芯片技术建立大鼠腹部手术应激后血清 miRNA 差异表达谱,从中发现与早期手术创伤后应激相关的 miRNAs。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切除手术模型。检测手术前后大鼠血清中 ALT、AST 和CRP 浓度水平及肝脏病理改变,评估腹部创伤后大鼠应激情况。采用 miRNA 表达谱芯片筛选手术前后大鼠血清中差异表达的 miRNAs,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 - PCR(real - time RT - PCR)进行验证。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iRand 和 TargetScan)预测候选 miRNA 的靶基因。结果:血清 miRNA 表达谱出现明显改变,24个miRNAs 在2/3部分肝切除术(PH)后24h 大鼠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特别是 miR -9,其在2/3PH 术后24h 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术前的50多倍,real - time RT - PCR 检测 miR -9的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CDH1、E - cadherin、MTHFD2、PDYN、MCPIP1、BCL2L11、CMA1、Map3k1等可能是 miR -9的靶基因。结论:腹部手术创伤后,大鼠血清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提示 miRNA 可能参与调控创伤后应激反应。

    作者:千年松;杨凡;印凡;赵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ER -α3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 ER -α36(estrogen receptor - alpha 3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及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653例乳腺癌组织,用 RT - PCR 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中 ER -α36、ER -α66、PR 和Her -2的表达,分析 ER -α36的表达与上述指标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ER -α36的总体表达率是40%(261/653)。在 Her -2阳性组织中的表达率63%(78/124),显著高于阴性组35%(183/529),P <0.05。在 ER -α66/ PR/ Her -2三阴性组织中的表达率66%(69/104),显著高于非三阴性组35%(192/549), P <0.05。在 ER -α66阳性和阴性样本中及在 PR 阳性和阴性样本中的表达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III + IV 期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4%(165/305),明显高于 I + II 期28%(96/348),P <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55%(184/335),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织24%(77/318),P <0.05。结论:ER -α36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与 Her -2的表达、乳腺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记物及临床诊治的新靶点。

    作者:晋佳路;朱仁书;马全祥;王云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肺癌患者焦虑抑郁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描述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焦虑抑郁状况,探讨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自我效能感量表(C - SUPPH)对149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焦虑得分为(7.15±4.55)分,抑郁得分为(6.74±5.01)分;焦虑(HADS - A≥9分)53人(35.6%),抑郁(HADS - D≥9分)47人(31.5%),焦虑合并抑郁37人(24.8%)。自我效能感得分为(84.84±27.29)分。自我效能感与焦虑(r =-0.585,P <0.01)、抑郁(r =-0.674,P <0.01)均呈负相关。结论: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医务工作者应注重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苏梅;李小妹;高苗;陈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转录因子 KLF6通过下调 Basigin -2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中转录因子 KLF6的表达水平,确定 KLF6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Basigin -2的转录调控机制,并探讨其对 Basigin -2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提取总 RNA,real - time RT - PCR 方法确定 KLF6和 Basigin -2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KLF6对 Basigin -2的转录调控作用。过表达或干涉 KLF6基因,观察 Basigin -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 Tran-swell 方法检测 KLF6对肝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结果:相对于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中 Basigin -2在mRNA 水平表达上调,而 KLF6表达水平下调。KLF6可以与 Basigin -2启动子区结合,抑制 Basigin -2的转录活性。肝癌细胞中过表达 KLF6可以在 mRNA 水平上抑制 Basigin -2的转录表达,而干涉 KLF6则表现为Basigin -2的表达上调。过表达 KLF6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相反干涉 KLF6促进了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结论:转录因子 KLF6抑制 Basigin -2的转录激活,KLF6可以抑制 Basigin -2介导的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作者:王勇强;孙燕;廖成功;黄建国;单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Kras 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

    肺癌占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一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绝大多数。已发现三分之一的NSCLC 和 Kras 基因突变直接相关,故针对 Kras 突变的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肺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抑制 Kras膜定位、直接抑制 Kras、抑制其下游信号和抑制 Kras 突变的协同致死因子四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论。

    作者:周晓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腋窝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86个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行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CUS)及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检查,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术后病例检查结果为标准,将超声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结果:CUS + UE 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 CUS 或 UE 诊断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有较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对腋窝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联合应用 UE,对于常规超声形态改变不明显的淋巴结性质判断有较大帮助。

    作者:郑晓芳;付赵虎;于晶晶;孙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