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腹部手术应激后血清 miRNA 表达谱的差异分析

千年松;杨凡;印凡;赵宏

关键词:miRNA 芯片, 血清, 腹部创伤, 部分肝切除
摘要:目的:应用 miRNA 芯片技术建立大鼠腹部手术应激后血清 miRNA 差异表达谱,从中发现与早期手术创伤后应激相关的 miRNAs。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切除手术模型。检测手术前后大鼠血清中 ALT、AST 和CRP 浓度水平及肝脏病理改变,评估腹部创伤后大鼠应激情况。采用 miRNA 表达谱芯片筛选手术前后大鼠血清中差异表达的 miRNAs,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 - PCR(real - time RT - PCR)进行验证。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iRand 和 TargetScan)预测候选 miRNA 的靶基因。结果:血清 miRNA 表达谱出现明显改变,24个miRNAs 在2/3部分肝切除术(PH)后24h 大鼠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特别是 miR -9,其在2/3PH 术后24h 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术前的50多倍,real - time RT - PCR 检测 miR -9的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CDH1、E - cadherin、MTHFD2、PDYN、MCPIP1、BCL2L11、CMA1、Map3k1等可能是 miR -9的靶基因。结论:腹部手术创伤后,大鼠血清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提示 miRNA 可能参与调控创伤后应激反应。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厚朴排气合剂在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厚朴排气合剂对于胃癌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方法处理基础上加用厚朴排气合剂,观察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规律肠鸣音出现时间、第一次排便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厚朴排气合剂不但可以恢复胃肠功能,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心武;张迪;杨屹;段艳霞;陈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Kras 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

    肺癌占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一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绝大多数。已发现三分之一的NSCLC 和 Kras 基因突变直接相关,故针对 Kras 突变的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肺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抑制 Kras膜定位、直接抑制 Kras、抑制其下游信号和抑制 Kras 突变的协同致死因子四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论。

    作者:周晓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TOPⅡa 基因扩增对蒽环类药物在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预测

    目的:研究 TOPⅡa 基因扩增对蒽环类药物在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对于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7-2010年间216例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均给予 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化疗。依据 TOPⅡa 基因扩增状态将患者分为扩增组与非扩增组,对比组间客观有效率及病理完全缓解率差异。结果:HER2为3+者的客观有效率及病理完全缓解率优于2+/1+者。TOPⅡa 基因扩增患者的 ORR 及 pCR%显著优于非扩增组(74.6% vs.21.5%,38.8% vs.2.7%,P <0.001)。亚组分析中发现,在 HER2表达一定时,TOPⅡa 基因扩增情况对以蒽环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仍具有预测作用。结论:HER2阳性乳腺癌对蒽环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能归因于肿瘤组织中 TOPⅡa 基因的扩增。

    作者:闫晓红;赵新汉;刘尧;耿熠;崔翠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颈部低位领式切口进路切除纵隔甲状腺肿的探讨

    目的:探讨颈部低位领式切口进路切除纵隔甲状腺肿对于减少副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2012年20例纵隔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放弃手术治疗,其余18例患者全部采用颈部低位领式切口进路行纵隔甲状腺肿切除术,均完整切除肿物,术后无1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窒息或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颈部低位领式切口进路切除纵隔甲状腺肿,在完整切除肿物的同时,能极大的减少手术副损伤。

    作者:李虹;闫悦;石胜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培美曲塞单药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与单纯使用培美曲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胃癌患者19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单纯使用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97例,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进行治疗。于治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生存率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对照组患者 PR、SD、PD 以及 RR分别为39.58%、28.13%、32.29%和39.58%;观察组分别为44.33%、27.84%、27.84%和44.3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对照组患者生存率为43.75%,观察组为72.1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脱发以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63.54%、56.25%、12.50%、12.50%、67.71%和60.42%,观察组分别为68.04%、55.67%、15.46%、12.37%、68.04%和59.7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抑郁、焦虑以及总分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培美曲塞单药治疗相比,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化疗方案。

    作者:缪敏;田广玉;陈为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Bmi -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 HR - HPV 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 Bmi -1蛋白、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 - HPV)在正常宫颈、宫颈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两者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6例正常宫颈、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1例宫颈癌中 Bmi -1、HR - HPV 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结果:Bmi -1在宫颈正常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分别为:6.3%、9.1%、44.1%、73.2%。HR - HPV 在宫颈正常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2.5%、27.3%、61.8%、80.5%。Bmi -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肿瘤分级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而与病理分型及年龄无关。HR - HPV 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年龄无关。Bmi -1与 HR - HPV 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Bmi -1在宫颈癌组织中呈过表达且与临床分期、肿瘤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它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宫颈癌的一个预后指标。在宫颈癌中 Bmi -1与 HR - HPV 感染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在导致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李娇;韩萍;白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15例尿道病变患者年龄、性别及部位初步分析

    目的:研究尿道病变患者年龄、性别以及部位特点。方法:分析215例尿道病变患者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部位分布情况,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湿疣患者年龄均值(41.00±14.45)显著低于尿道肉阜(63.14±15.41)和恶性肿瘤(63.98±13.93)。尿道肉阜女性患者比例[55.1%(70/127)]显著高于湿疣[9.4%(12/127]和恶性肿瘤[8.7%(11/127)]。恶性肿瘤位于尿道比例[42.1%(48/114)]显著高于湿疣[3.5%(4/114)]和尿道肉阜[17.5%(20/114)]。尿路上皮癌男性患者比例[85.4%(35/41)]显著高于其他恶性肿瘤[14.6%(6/41)],其病变位于尿道比例[83.3%(40/48)]显著高于其他恶性肿瘤[16.7%(8/48)]。结论:湿疣以中年男性尿道外口更常见,尿道肉阜以老年女性尿道外口常见,尿路上皮癌以老年男性尿道为主。

    作者:任玉嫄;王功伟;沈丹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双特异单链抗体靶向治疗急性白血病

    目前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以外的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AL)疗效堪忧,急需研发新的治疗药物。采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制备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能同时结合两个特异性抗原,与其他抗体药物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种有很好临床应用前景的免疫治疗药物,本文对双特异性单链抗体靶向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崔鹤;张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加温苏木素染液在术中冰冻染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室温较低时佳的快速苏木素染色温度,以改善术中切片染色质量,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不同新鲜活体组织,包埋剂处理,经快速冰冻切片机切片,不同梯度温度苏木素染液染色,伊红快速染色。结果:当室温较低时,苏木素染液温度在35℃染色质量好,染色鲜艳,镜下组织结构细胞形态清晰,细胞核浆对比清楚。结论:控制好染色液温度可辅助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陈锦;史炯;聂岭;陈孔龄;徐新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现代肿瘤医学》关于知情同意和伦理学声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结直肠癌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水平以及在结直肠癌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128例拟诊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 CEA、CA19-9水平,并与结直肠镜及病理结果对比,判断 CEA、CA19-9的诊断价值、与临床病理联系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8例拟诊结直肠癌的患者中共确诊结直肠癌98例。CEA 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3%、80.0%、90.3%、42.8%。CA19-9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3%、86.7%、93.5%、46.4%。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96.7%、98.9%、74.3%。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 CEA、CA19-9单独检测(P <0.05)。TNM 不同分期间 CEA、CA19-9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 <0.05),低分化结直肠癌 CEA、CA19-9水平显著高于高分化结直肠癌(P <0.05),管状腺癌的 CEA、CA19-9水平显著高于黏液腺癌(P <0.05)。复发转移和死亡病例 CEA、CA19-9水 平 显 著 高 于 生 存病例(P <0.05)。结论:CEA、CA19-9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价值,CEA、CA19-9与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关系密切,且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作者:乔峰妮;曹暂剑;杨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SNCG 在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中的差异性表达

    目的:研究 SNCG 蛋白在小鼠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潜能细胞株中的定位和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SNCG 蛋白在小鼠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潜能细胞株 Hca - F/ Hca - P 的定位情况和表达差异。结果:SNCG 蛋白在 Hca - F 和 Hca - P 细胞株中均主要定位于细胞浆,细胞核区域也可见少量蛋白表达。SNCG 在 Hca - F 中的表达[染色强度为(+++)]强于在 Hca - P 中的表达[染色强度为(++)]。检测到一条 SNCG 特异性蛋白条带,在 Hca - F 细胞中表达量为 Hca - P 细胞中的1.9倍。结论:SNCG 的高表达可能与高淋巴道转移潜能有关。

    作者:魏元怡;张军;王波;黄玉红;王梅;王璐;唐建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磷酸化小窝蛋白-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磷酸化小窝蛋白-1(PY14caveolin -1,PY14cav -1)在不同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Y14cav -1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和检测 PY14cav -1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PY14cav -1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PY14cav -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Y14cav -1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随着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结转移组中 PY14cav -1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Y14cav -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 =0.034)。结论:PY14cav -1的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判断食管癌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汤盛新;陈素钻;俞晶;吴瑞暖;刘朝晖;蔡晓曼;郭光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姜黄素抗黑色素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黑色素瘤是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虽然其发病率不高,但恶性程度极高,并且瘤细胞很早就能发生侵袭与转移,从而使患者预后很差。目前黑色素瘤的治疗方式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联合放疗、化疗、中药的综合治疗方案,然而有关黑色素瘤的中医中药治疗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研究表明,姜科植物属姜黄、郁金、莪术等的活性成分之一姜黄素具有广泛的抗癌、抗炎、抗氧化等药理特性,特别是姜黄素在黑色瘤的预防和治疗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姜黄素主要通过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等途径参与黑色素瘤细胞的消亡。本文主要针对姜黄素抗黑色素瘤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婉莹;欧阳鑫;江冠民;张秋桂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蛋白质组学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日趋成熟,这种探索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科研方法深入到了各个疾病领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以高死亡率为特征的常见癌症,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在寻找诊断标记物和药物靶向治疗方面产生价值。如今,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正在运用不同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相应进展。

    作者:安黎;周红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Keap1/Nrf2/ARE 信号通路介导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来,非小细胞肺癌基础及其转化性研究,从癌细胞驱动基因筛选及其靶向干预方面的研究,到肿瘤细胞微环境研究,正逐渐改变传统理念,也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研究活跃的领域。组织缺氧与抗氧化系统是影响肿瘤微环境、改变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的重要机制之一。Keap1/ Nrf2/ ARE 信号转导通路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应激系统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Keap1/ Nrf2/ ARE 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耐药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控该通路关键激酶磷酸化过程有望成为新的耐药干预靶点。

    作者:莫享阳;乔洪源;欧阳学农;余宗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全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癌686例体会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治,评价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9-2014年间686例全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术中采用精细化被膜操作,全组至少原位保留甲状旁腺一枚。每例均至少合并一侧Ⅵ区淋巴清扫。全组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225例(32.8%),出现低钙血症症状者132例(19.2%),2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者18例(2.6%)。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是安全的手术方式,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通过术中精细的被膜操作,可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孟昭忠;张松涛;李闯;王超;秦建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5年生存率低于5%。由于其发病隐匿,确诊时已到晚期,仅有约10%-20%的患者能行手术根治。CT 是 PC 诊断和分期的影像学依据。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为 PC 的诊断提供了更精确的影像学资料,尤其对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是仅有的根治手段。近十年来,吉西他滨已成为晚期 PC 的标准化疗法,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尤其是同分子靶向因子的联合治疗是有前途的。辅助放射治疗仍有争论,但随着放射运载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将会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姑息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疼痛和改善恶性肿瘤所造成的恶液质。本文就 PC 早期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党军强;廖江泰;任彦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预测因素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筛选恶性胸腔积液可能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良性胸腔积液患者30人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2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胸腔积液及血液学相关指标(胸腔积液物理性状、胸腔积液和血液学生化、肿瘤标志物)。结果: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但二者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异。恶性胸腔积液的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γ-干扰素(γ- IFN)显著低于良性胸腔积液,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P 均<0.05)。两组患者血液 LDH、ADA、CEA、CA19-9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CEA >10ng/ ml、血性胸腔积液、ADA <15U/ ml、CA19-9>20U/ ml 为恶性胸腔积液的预测因素。结论:非肿瘤标志物(如胸水颜色、ADA 值)也有助于胸腔积液性质的判断。恶性胸腔积液的预测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 CEA、血性胸腔积液、ADA、CA19-9。

    作者:秦湧;朱祎娜;崔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条件复制腺病毒携带白细胞介素24增强 Hela 细胞放射敏感性

    目的:观察条件复制性腺病毒(ZD55)携带白介素24(ZD55- IL -24)单独与联合放射治疗对宫颈癌Hela 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 Hela 细胞,分成 PBS 组、放射治疗组、ZD55- IL -24组、ZD55-IL -24联合放射治疗组。采用 MTT 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 V - FITC/ PI 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 ROS 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蛋白 Bax、Bcl -2表达。结果:MTT 法显示 PBS 组、放射治疗组、ZD55- IL -24组、ZD55- IL -24联合放射治疗组抑制率分别为(7.28±1.99)%、(45.16±4.12)%、(33.23±2.63)%、(85.27±2.03)%,ZD55- IL -24联合放射治疗组细胞抑制率大于其他三组(P

    作者:陈亚平;姜晓晓;冯守信;蒋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