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元;杨哲锋;毕文忠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治,评价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9-2014年间686例全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术中采用精细化被膜操作,全组至少原位保留甲状旁腺一枚。每例均至少合并一侧Ⅵ区淋巴清扫。全组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225例(32.8%),出现低钙血症症状者132例(19.2%),2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者18例(2.6%)。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是安全的手术方式,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通过术中精细的被膜操作,可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孟昭忠;张松涛;李闯;王超;秦建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MicroRNA(miRNA,miRNAs)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中,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微小RNA 分子。目前研究发现,miRNA 与肿瘤的发生、进展有紧密联系,且逐渐成为癌症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miRNA 在乳腺癌发生与进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逐渐被揭示,已迅速发展为乳腺癌等癌症的重要生物标记物。本综述将就微小 RNA 在乳腺癌的发生、进展、远处转移、早期诊断以及化学治疗耐药性方面的作用进行论述。
作者:孟琳;王天一;李晓曦;马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黑色素瘤是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虽然其发病率不高,但恶性程度极高,并且瘤细胞很早就能发生侵袭与转移,从而使患者预后很差。目前黑色素瘤的治疗方式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联合放疗、化疗、中药的综合治疗方案,然而有关黑色素瘤的中医中药治疗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研究表明,姜科植物属姜黄、郁金、莪术等的活性成分之一姜黄素具有广泛的抗癌、抗炎、抗氧化等药理特性,特别是姜黄素在黑色瘤的预防和治疗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姜黄素主要通过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等途径参与黑色素瘤细胞的消亡。本文主要针对姜黄素抗黑色素瘤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婉莹;欧阳鑫;江冠民;张秋桂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检测磷酸化小窝蛋白-1(PY14caveolin -1,PY14cav -1)在不同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Y14cav -1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和检测 PY14cav -1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PY14cav -1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PY14cav -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Y14cav -1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随着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结转移组中 PY14cav -1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Y14cav -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 =0.034)。结论:PY14cav -1的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判断食管癌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汤盛新;陈素钻;俞晶;吴瑞暖;刘朝晖;蔡晓曼;郭光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5年生存率低于5%。由于其发病隐匿,确诊时已到晚期,仅有约10%-20%的患者能行手术根治。CT 是 PC 诊断和分期的影像学依据。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为 PC 的诊断提供了更精确的影像学资料,尤其对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是仅有的根治手段。近十年来,吉西他滨已成为晚期 PC 的标准化疗法,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尤其是同分子靶向因子的联合治疗是有前途的。辅助放射治疗仍有争论,但随着放射运载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将会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姑息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疼痛和改善恶性肿瘤所造成的恶液质。本文就 PC 早期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党军强;廖江泰;任彦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testing multi - tumor,TM)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良性肝病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糖类抗原199(CA -199)、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CA -242)、血清铁蛋白(FERR)、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前列腺特异抗原( TPSA)、糖类抗原125(CA -125)、生长激素(HGH)、糖类抗原153(CA -153)12种 TM 的浓度。结果:肝癌组 CA -199、CEA、CA -242、Ferritin、AFP、CA -153阳性率相对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 <0.01);肝癌组 CA -199、CEA、CA -242、Ferritin、AFP、CA -153联合检测相对于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及敏感性显著增高(P <0.01)。结论:CA -199、CEA、CA -242、Ferritin、AFP、CA -153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阳性检出率。
作者:崔灿;牛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化疗相关性认知功能损害(chemotherapy - 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CRCI)是指脑部无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的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出现的轻微认知功能下降。CRCI 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才出现对 CRCI 的一致性重要认识。研究报道 CRCI 的发生率为16%-75%,症状持续数月到超过20年。目前,有三种方法可以评估认知功能,即神经心理学测验、神经影像学研究和主观评估,但缺乏金标准。CRCI 的发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然而,一些可能的重要机制已经被确认,包括化疗药物的直接神经毒性、DNA 损伤与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压力与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癌症本身及海马神经发生等。迄今,CRCI 缺乏特异、安全且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因此,进一步研究 CRCI的确切机制及预防或逆转措施至关重要。
作者:谷飞飞;马莉莉;于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对胰腺癌 AsPC -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 AsPC -1细胞,用不同浓度 PAB 作用不同时间后,MTT 法检测 PAB 对 AsPC -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 结果表明 PAB 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 AsPC -1细胞生长,流式结果显示8.0μmol/ L PAB 处理 AsPC -124小时后,凋亡率由对照组的8.19%升高至3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 PAB 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土槿皮乙酸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胰腺癌 AsPC -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马佳;孟祥鹏;李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鼻咽癌组织中 DAPK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探讨 DAPK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 技术检测48例鼻咽癌组织、26例慢性鼻咽黏膜炎症组织的 DAPK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比较鼻咽癌和慢性鼻咽黏膜炎症组织的 DAPK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结果:鼻咽癌组织的 DAPK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75%,而慢性鼻咽黏膜炎症组织中未检测到 DAPK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结论:鼻咽癌组织中 DAPK 基因启动子存在高甲基化水平,检测 DAPK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或许能为鼻咽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梁辉;李璐;陈群蓉;利显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 CA125、CA199、CEA 和 AFP 联合诊断卵巢癌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卵巢癌患者、4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以及30例妇科良性疾病组患者。检测指标为 CA125、CA199、CEA 和 AFP。比较三组患者 CA125、CA199、CEA 和 AFP 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卵巢癌不同分期 CA125、CA199、CEA 和 AFP 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卵巢癌组患者的血清中 CA125、CA199、CEA 和 AFP 检测水平均显著性高于良性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 <0.05),卵巢良性肿瘤组患者血浆中 CA125、CA199、CEA 和 AFP 检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各标志物中CA125诊断卵巢癌的阳性率高,肿瘤4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要显著性高于单项 CA125、CA199、CEA和 AFP 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卵巢癌不同分期中单项检测阳性率高的标志物为CA125,肿瘤4项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要显著性高于单项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随着卵巢癌分期的增加各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都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CA125、CA199、CEA 和 AFP 联合检测是诊断卵巢癌比较理想的组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卵巢癌的准确率,对于早期卵巢癌的发现、及早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翟婷婷;李翠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2010年7月-2013年10月,收集我院对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42例,其中男86例,女56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2.4岁。术前经严格禁烟,净化呼吸道,并给予雾化化痰、解痉、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术前合并肺部感染者,给予抗感染直至感染控制及呼吸道症状消失。经右胸前外侧切口、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82例,左后外侧切口食管癌根治术36例,颈、胸、腹联合三切口手术24例,术后予以预防感染、解痉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抑制抗炎介质释放、营养支持和氧气支持治疗,部分患者予以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果:142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1例手术死亡,其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颈部吻合口瘘1例。1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均恢复良好,经复查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于提高肺功能不全食管癌患者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刚;叶永强;罗忠兵;叶华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应用 miRNA 芯片技术建立大鼠腹部手术应激后血清 miRNA 差异表达谱,从中发现与早期手术创伤后应激相关的 miRNAs。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切除手术模型。检测手术前后大鼠血清中 ALT、AST 和CRP 浓度水平及肝脏病理改变,评估腹部创伤后大鼠应激情况。采用 miRNA 表达谱芯片筛选手术前后大鼠血清中差异表达的 miRNAs,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 - PCR(real - time RT - PCR)进行验证。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iRand 和 TargetScan)预测候选 miRNA 的靶基因。结果:血清 miRNA 表达谱出现明显改变,24个miRNAs 在2/3部分肝切除术(PH)后24h 大鼠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特别是 miR -9,其在2/3PH 术后24h 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术前的50多倍,real - time RT - PCR 检测 miR -9的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CDH1、E - cadherin、MTHFD2、PDYN、MCPIP1、BCL2L11、CMA1、Map3k1等可能是 miR -9的靶基因。结论:腹部手术创伤后,大鼠血清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提示 miRNA 可能参与调控创伤后应激反应。
作者:千年松;杨凡;印凡;赵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 TOPⅡa 基因扩增对蒽环类药物在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对于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7-2010年间216例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均给予 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化疗。依据 TOPⅡa 基因扩增状态将患者分为扩增组与非扩增组,对比组间客观有效率及病理完全缓解率差异。结果:HER2为3+者的客观有效率及病理完全缓解率优于2+/1+者。TOPⅡa 基因扩增患者的 ORR 及 pCR%显著优于非扩增组(74.6% vs.21.5%,38.8% vs.2.7%,P <0.001)。亚组分析中发现,在 HER2表达一定时,TOPⅡa 基因扩增情况对以蒽环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仍具有预测作用。结论:HER2阳性乳腺癌对蒽环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能归因于肿瘤组织中 TOPⅡa 基因的扩增。
作者:闫晓红;赵新汉;刘尧;耿熠;崔翠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筛选恶性胸腔积液可能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良性胸腔积液患者30人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2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胸腔积液及血液学相关指标(胸腔积液物理性状、胸腔积液和血液学生化、肿瘤标志物)。结果: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但二者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异。恶性胸腔积液的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γ-干扰素(γ- IFN)显著低于良性胸腔积液,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P 均<0.05)。两组患者血液 LDH、ADA、CEA、CA19-9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CEA >10ng/ ml、血性胸腔积液、ADA <15U/ ml、CA19-9>20U/ ml 为恶性胸腔积液的预测因素。结论:非肿瘤标志物(如胸水颜色、ADA 值)也有助于胸腔积液性质的判断。恶性胸腔积液的预测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 CEA、血性胸腔积液、ADA、CA19-9。
作者:秦湧;朱祎娜;崔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描述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焦虑抑郁状况,探讨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自我效能感量表(C - SUPPH)对149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焦虑得分为(7.15±4.55)分,抑郁得分为(6.74±5.01)分;焦虑(HADS - A≥9分)53人(35.6%),抑郁(HADS - D≥9分)47人(31.5%),焦虑合并抑郁37人(24.8%)。自我效能感得分为(84.84±27.29)分。自我效能感与焦虑(r =-0.585,P <0.01)、抑郁(r =-0.674,P <0.01)均呈负相关。结论: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医务工作者应注重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苏梅;李小妹;高苗;陈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膀胱脐尿管癌合并膀胱尿路上皮癌,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治。结果:患者为72岁老年男性,2004年手术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2013年6月因右下腹肿块手术,术后病理提示肿块为膀胱脐尿管腺癌。故患者诊断为膀胱癌及膀胱脐尿管双原发癌。结论:脐尿管癌是来源于脐尿管残存组织的少见恶性上皮肿瘤,由于发生部位特殊,早期诊断困难。膀胱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病理分期是主要的预后因素。目前仍没有公认的化疗方法,预后较差。
作者:陈雯微;任伟;杨觅;刘芹;刘宝瑞;胡静;钱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前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以外的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AL)疗效堪忧,急需研发新的治疗药物。采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制备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能同时结合两个特异性抗原,与其他抗体药物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种有很好临床应用前景的免疫治疗药物,本文对双特异性单链抗体靶向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崔鹤;张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借助3D 腹腔镜系统完成经脐单孔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经临床筛选35例胆囊结石病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痛的病史,上腹部 B 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手术在3D 腹腔镜系统辅助下经脐部单一操作孔进行操作。结果:3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约30min 至85min,平均40min。患者术后8h 可下床活动,术后第1d 恢复正常饮食,第2-3d 均出院,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3D 腹腔镜下深度感的出现,使得解剖更清楚,操作更精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完成更为复杂的腹腔镜手术。
作者:侯铁伟;王克夫;蔡相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传统的肿瘤标志物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灵敏度及特异性低,导致一定程度的漏诊及误诊。血液作为生物检测样本,具有取材方便、无创伤性,并可连续体外检测的优点,可以为胃癌患者的预后寻找一种简单、快捷、无损伤、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应用广泛,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近几年来胃癌血液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聂娜;骞佩;冯英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