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硬膜外腔大剂量注射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0例临床观察

赵玉顺;赵保礼

关键词:硬膜外腔, 颈椎病, 眩晕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硬膜外腔大剂量注射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8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药物、颈椎牵引、推拿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颈椎硬膜外腔大剂量注射药物的方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硬膜外腔大剂量注射药物,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有效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1 6层螺旋CT对64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分析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MSCT对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为97.9%.结论:直肠癌术前CT检查对病变的严重程度的判断,手术计划以及预后的估计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康志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7 ~ 2011年间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50例,预防组给予基本预防措施、机械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措施;对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导管溶栓、药物抗凝治疗.结果:手术结束后预防组患者发生DVT者8例发生率为16%,对照组发生DVT26例占52.0%,34例患者经彩超或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小腿静脉血栓(周围型)1 2例,下肢髂股静脉血栓(中央型)10例,混合型血栓12例,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DVT患者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手术取栓10例,有效9例,有效率90.0%.导管内溶栓者12例,有效11例,有效率91.7%.单纯药物抗凝治疗者12例有效9例,有效率75.0%.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和药物抗凝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手术后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所在,对于已经形成的深静脉血栓,手术取栓及导管溶栓都可取的较好的疗效,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程海松;吴亚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养老机构老年人肺部感染分析及防范

    目的:分析养老机构发生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范.方法:随机抽取入住养老机构的218名老年人进行观察,对其中发生肺部感染的34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易患肺部感染多与高龄、有基础疾病及症状隐匿、易被漏诊有关.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应当予以关注,并做好肺部感染的防范.

    作者:廉金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86例需行PICC置管但血管条件差的惠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PICC,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3 cm处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观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100%(44/44),高于对照组的90.48%(38/42);观察组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PICC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胡美云;岳顺;陆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精益六西格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模式初探

    近年来,精益六西格玛成为全世界追求卓越管理的重要战略举措.其旨在减少浪费、优化流程、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消除变异、稳定流程、满足顾客需求和终显著提高绩效.精益六西格玛的实施使护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快速度和低成本成为现实.本文从以人为本的5S现场管理、核心精益六西格玛护理团队构建、DMAIC持续改进和护理精益六西格玛文化四个方面对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实施精益六西格玛进行初步探索.

    作者:殷婷婷;黄榕;夏敏;邹秋兰;孔悦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与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NIHSS量表进行评定,测定其尿U-Alb、血清UA浓度水平.结果:A组尿U-Alb、血清UA浓度均高于B组(P<0.05).急性脑梗死与尿U-Alb、血清UA浓度水平相关,且尿U-Alb、血清UA浓度与NIHSS分值呈正相关(P<0.05),U-Alb与UA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尿U-Alb、血清UA具有相关性,且病情轻重与尿U-Alb、血清UA浓度程正相关.

    作者:赵幸娟;赵鹏;郑亚珂;李薇;方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金属硫蛋白和瑞舒伐他汀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α-SM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瑞舒伐他汀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及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6周龄雄性Apo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金属硫蛋白组、正常对照组,1 3周后对比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以及肝肾功能(AST、ALT、BUN、CRE)及肌酸磷酸激酶(CK、CK-MB)等生化指标,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和血管壁斑块组织变化,定性分析α-SMA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6周龄ApoE基因缺陷雄性小鼠喂养1 3周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金属硫蛋白组TCH、TG、LD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金属硫蛋白和瑞舒伐他汀组肝肾功能和肌酸磷酸激酶与阳性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主动脉管壁、内膜明显增厚,血管壁组织α-SMA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瑞舒伐他汀和金属硫蛋白组主动脉管壁、内膜增厚减轻,血管壁组织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少.结论:瑞舒伐他汀降低血脂作用明显,金属硫蛋白对血脂无明显影响;瑞舒伐他汀及金属硫蛋白均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α-SMA表达,二者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阻止VSMC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迁移有关.

    作者:王海燕;朱中生;鲁亚丽;王登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16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目的:对16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通心络及静点疏血通,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3 ~2010年16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通心络6粒,3次/日,口服,静点疏血通6ml,1次/日,连续应用3~5天,观察术后疗效.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近期及远期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作者:张立欣;高海明;嵇诚;王春梅;田立国;毛利荣;文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室早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早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9口服,3次/天,5%葡萄糖250m1+丹参酮IIA 60mg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14天;对照组给予消心痛5mg口服,3次/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美托洛尔12.5 ~25mg口服,2次/天,5%葡萄糖250m1+硝酸甘油5mg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14天.治疗后依据临床症状、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室性早搏、心电图改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心室率.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治疗冠心病室早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华;岳庆丽;孙红梅;周国强;常雅琴;刘纪强;刘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体会

    目的: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对三种护理方式的比对、剖析、评价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准和职业道德素养,护理服务工作中融入人性化理念及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等途径更好的实施优质护理,以利于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好,真正实现生活护理到位、治疗护理安全,心理护理主动,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取得让社会满意、患者满意的效果.结果: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活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充分保障了患者的各项权益,大限度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使医惠关系和谐.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是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前提,在医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充分保障了患者的各项权益,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谢红梅;祁荣;柯利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品管圈活动在产科管理中的运用

    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关连的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圈员自愿、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性从事各种事物的完善活动[1].我科“爱心天使圈”,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为题,运用“品管圈”PDCA程序,实施持续改进,大大提高了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王英菊;向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超12小时面部软组织创伤Ⅰ期修复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Ⅰ期整形修复超12小时面部软组织创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急诊面部软组织创伤超过12h病例17例,采用积极扩创和整形外科技术Ⅰ期修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伤口均甲级愈合,无明显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不需要Ⅱ期修复,美容效果良好.结论:超12h面部软组织创伤,采用积极扩创和整形缝合,可获Ⅰ期修复和满意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

    作者:孙秀锋;王洪燕;郑妍丽;姜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妊娠子痫的急救护理

    目的:回顾11例子痫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解痉、镇静等药物的应用;适当降低血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终止妊娠的准备;产时及产后护理.结果:10例患者病情好转并顺利剖宫产或引产,母儿安全,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子痫是妊娠期的特发病,是妊高症严重的阶段,一旦发生抽搐,直接危及母儿安危,因而子痫的急救护理极为重要.

    作者:梁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保留胸长神经的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保留胸长神经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其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我院选择2009年12月~ 2011年12月120例在临床上已经明确诊断乳腺癌症的住院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改良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改良组60例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完整保留其胸长神经.对照组6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其手术后的胸肌萎缩状况、上臂内侧的皮肤感知状况、腋窝部的皮肤感知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术后的胸肌萎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术后的腋窝和上臂内侧的皮肤感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5年,两组患者都没有肿瘤复发和转移现象.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行保留胸长神经的手术方式,具有安全性,不仅可以降低胸肌萎缩率,对患者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知功能也有保护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海林;王维;梁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的疗效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和西医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肌酶(CK、LDH)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中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酶明显(CK、LDH)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明显降低(P<0.01).结论: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中西医结合疗法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作者:刘雅峰;鲁宪凯;张永华;周海丰;佟丽;江振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的CBCT定位分析与应用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对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进行定位分析,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常规X线检查难以准确定位的58例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行CBCT扫描,三维重建,对埋伏多生牙行定位分析,确定手术进路,指导临床手术.结果:CBCT精确定位58例患者73颗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清晰直观得显示了多生牙的数目、位置、形态、与周围解剖结构毗邻关系,根据CBCT信息制订手术方案,患者均顺利拔除多生牙.结论:锥形束CT可以准确定位埋伏多生牙,利于术中发现多生牙,减少手术对邻近软硬组织的损伤.

    作者:张新风;王鹏来;刘超;程庆涛;窦文军;刘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高压氧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和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糖尿病神经源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治疗组采用高压氧和硫辛酸联合治疗,对照组常规的控制血糖、血压、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28天后治疗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和硫辛酸联合应用对糖尿病神经源膀胱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白博丽;高兰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烧伤瘢痕、色素痣、秃发等病损的效果.方法: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将扩张器植入头面部、颈部、四肢等处,且在与病损相邻的正常皮肤下扩张后修复病损186例,术中采用的扩张器大小及数量依病损面积而定.按每修复1cm×1cm缺损需扩张器容量5ml计算,扩张后的皮瓣设计成滑行推进皮瓣、旋转皮瓣、交错皮瓣或远距离带蒂皮瓣等.结果:本组186例,其中15例皮瓣尖端部分血运障碍,其余171例外形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扩张术是烧伤整形外科中修复创面的较好的方法.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严重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及内镜下套扎术(EVL)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95例PHG患者均行常规胃镜检查,分析PHG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的关系;其中41例次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电子胃镜,观察PHG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95例PHG患者中轻度PHG43例,重度PHG52例;在重度PHG患者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比例及合并有重度EV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轻度PHG患者(P<0.05);EVL治疗一月后复查胃镜有重度PHG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三月后复查与治疗前无差异.结论:肝硬化PHG严重程度随着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加重PHG.

    作者:印健;高苏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喉罩在ICU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喉罩在ICU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抢救中应用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持续心电监测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喉罩重新建立人工气道,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术方法进行心肺复苏.结果:实验组30例喉罩置入一次成功30例,置入时间12-60s,平均32±11s,CPR成功率100%;对照组30例采用气管插管术方法一次完成气管插管术操作27例,操作时间60 ~ 180s,平均120±60s,CPR成功率100%例,两组比较操作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PR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喉罩可缩短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时间,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