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实春;饶林强;张世羽;雷松;陈启勋;严律南
为了解长期肝胆管结石对引流胆管粘膜的损害及其程度,我们在术中或术后通过胆道镜检查的方式连续观察了1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胆管粘膜病损的分布,并在病损明显部位取组织活检,作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学检查,并以肝内胆管癌切除标本的实验检查结果作为阳性对照.
作者:卢实春;饶林强;张世羽;雷松;陈启勋;严律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肛腺导管囊肿为临床常见病,其原因主要为肛腺先天发育不良及其继发性感染.肛腺导管囊肿可引起皮肤破溃,很像肛瘘,个别可合并肛瘘.但肛腺导管囊肿的治疗方法与一般性肛瘘不尽相同,不注意鉴别常易混肴,如按肛瘘处理则肛瘘多复发,临床上还易误诊为肛窦炎.我们曾治疗57例,其中男45例,女12例,年龄27~51岁,病史1.5~9年.
作者:李东冰;陈希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急性大肠梗阻常为闭袢性梗阻,肠管高度膨胀,肠壁严重充血水肿,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肠坏死及穿孔.肠道细菌大量生长繁殖,且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损害,肠道细菌侵入血循环,可引起严重的肠源性感染.再则,急性大肠梗阻以老年患者居多,伴发疾病亦多,从而加重病情及手术危险性,死亡率较高.因此,急性大肠梗阻尤其是左半结肠梗阻的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作者:魏岳远;阮凤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大肠癌在发达国家中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第2位,在我国占恶性肿瘤死因的第5位,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死亡率都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有明显提前.现就其诊治现状简单介绍如下.
作者:申耀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晚期肿瘤进行经局部供血动脉介入式多种化疗药物灌注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1,2].但国内对大肠癌术前进行介入式多药化疗与栓塞治疗联合运用的报道较少,现就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12例大肠癌患者联合进行介入式化疗和栓塞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鲜于剑波;智星;赵平武;王东;唐华;王鸿志;宋中金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例1 男,38岁.因腹部钝性伤伴全腹疼痛6小时,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以腹腔内出血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脾脏粉碎性破裂,其余脏器未见异常.故行全脾切除术.术后第3天体温降至正常,停用抗生素.第7天感右下腹不适,次日疼痛加重并发热.
作者:王昆华;田恒仁;廖吉勋;李达科;廖祥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姜军;詹新恩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科1988年11月至1997年10月9年间共收治颈动脉体瘤患者26例(27个),其中11例在外院被误诊,入院后26例均行B超检查,其中18例行颈动脉造影检查.26例中行低温(30℃~32℃)麻醉17例,应用Shunt 9例(10个);27个肿瘤均一期切除,其中行单纯瘤体剥除8例(9个),瘤体连同颈外动脉一同切除3例;瘤体连同部分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总动脉一并切除后行颈动脉搭桥重建术11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吻合2例,颈内动脉结扎术2例.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偏瘫外,其余效果均良好.笔者认为,仔细的体检,结合超声波和颈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防止误诊的重要方法;低温全身麻醉和术中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分流是保护脑组织的重要措施.
作者:金毕;赖传善;乐格芬;郑鸿;张寿熙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是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无论是否合并有直肠瘘管,都常存在继发性巨结肠.巨结肠切除后,近端结肠经直肠盲端后骶前间隙拖出行腹会阴肛门成形,多损伤骨盆神经和骶前血管丛;结肠未经耻骨直肠肌环中心拖出,不但术中出血多,术后还可发生大便控制机能不全,大便失禁.近10年来,我们采用直肠末端粘膜剥脱、瘘管搔刷结扎及结肠经肌袖内拖出腹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合并直肠瘘畸形7例,经随诊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胡月光;徐群英;李栋;蔡庆勇;陈国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应用ABC免疫组化及半巢式PCR法分别对64例大肠癌组织中bcl-2的蛋白表达及重排进行了检测.结果:bcl-2基因异常表达与重排在大肠癌早期即已出现,随着病程演变,发生率显著增加;bcl-2基因的重排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亦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两法联合应用相比较,以重排更能反映大肠癌分子特性.本实验结果提示:bcl-2基因参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的调节,并在大肠癌细胞的增殖、进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大肠癌bcl-2基因情况可用来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亦为大肠癌治疗设计新的抗癌药物提供了新的靶分子.
作者:骆成玉;李世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患者,女,40岁,阑尾切除术后10年,反复右下腹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每次发作均伴恶心、呕吐,但肛门有排气、排便,无腹泻;无畏寒、发热.每于发作后经运动或跳动后可自行缓解.近1年来发作较前频繁,不能自行缓解,需经禁食、补液等治疗方能缓解.
作者:兰平;陈志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半个世纪来,胃肠道癌术后复发一直影响预后.80年代,Spratt等[1]根据癌肿组织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对温度的不同耐受性、热化疗的协同效应以及腹腔解剖学特点,设计了腹腔内温热灌注(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IPHP)化疗.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2~8].现就IPHP化疗在胃肠道癌中的应用现状报道如下.
作者:高枫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科自1989年4月至1994年6月对直肠、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在行原发癌肿切除的同时行肠系膜下静脉及肝动脉插管化疗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广庆;刘德华;孙喜波;李仕金;刘令锁;王金勇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对1958年10月至1992年10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70例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与肿瘤分期、治疗时妊娠和哺乳时间、病程、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肿瘤复发转移和雌激素受体状况均有明显关系(P<0.05),与患者年龄和是否终止妊娠无明显关系(P>0.05).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比普通乳腺癌差,二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5.7%和74.3%,但在相同分期和年龄的患者,其生存率无明显差别.因此,对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应提高早期诊断率,一旦确诊应积极采取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不仅缩短疗程,还能提高生存率;终止妊娠不能改善患者预后而不应常规进行;治疗后近期再次妊娠可能影响预后.
作者:陈国际;邵永孚;余宏迢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应用四氯化碳诱发建立大鼠肝硬变模型,以观察大鼠肝硬变形成过程中和行门奇静脉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PVP)、门脉及外周静脉血中甘氨胆酸(CGA)和胰高糖素(PG)的变化.结果:肝硬变早期PVP及外周血CGA和PG开始增高,门脉血CGA降低,而PG增高,且随肝硬变程度加重,以上各指标的改变更明显.断流术后肝硬变大鼠外周血CGA增高,PVP、门脉血CGA及外周和门脉血PG均无明显变化.正常大鼠以上指标均无改变.本实验结果提示:外周血CGA水平既能早期准确反映肝细胞损伤,从而早期诊断肝硬变,还能判断肝硬变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肝硬变时,外周和门脉血PG水平与PVP的高低密切相关;断流术能维持PVP及门脉血PG水平,对正常大鼠肝功能影响小,但对肝硬变大鼠的肝细胞有损害.
作者:袁晖;孙格非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便秘包括排出困难和便次减少两类症状,前者为出口梗阻性便秘,后者为慢传输性便秘.通常患者都到内科治疗,以药物治疗症状不能缓解或停药后症状又复发且超过3个月至半年以上者为顽固性便秘,又称为功能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
作者:张胜本;黄显凯 刊期: 199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我院1980年1月至1996年12月对因胃、食管疾病患者行食管-胃吻合手术270例,其中术后有进食困难,经X线钡餐及内窥镜检查证实有吻合口狭窄者17例(6.29%).17例中男14例,女3例,年龄32~72岁,平均58岁.原发疾病有食管贲门癌12例,胃癌2例,胃溃疡、食管裂孔及胃平滑肌肉瘤各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症状时间:术后1个月2例,2~6个月8例,6~12个月2例,1年以上4例.
作者:严星荣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为观察腹部择期手术前后电解质变化及早期补钾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对69例患者术前和术后电解质水平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术后不同时间补钾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血K+、Na+、Cl-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值范围,而血Ca2+及血Mg2+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术中输血量与血K+变化无明显相关性;术后早期补钾者胃肠功能恢复快.本组资料结果提示:只要肾功能正常,术中输血不会引起高血钾,因此术后第1天可开始见尿补钾.
作者:罗志勇;申丽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为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粘膜屏障损伤与残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关系,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N-methy-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发犬残胃粘膜癌前病变过程中,胃镜下定期行残胃粘膜活检的同时,对跨胃粘膜电位差(gastric transmucosal potential difference, GTPD)及粘膜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随着残胃吻合口粘膜病变加重,GTPD值呈渐进性下降趋势,且GTPD值与相应粘膜细胞核DNA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实验结果提示:随着残胃粘膜屏障损伤程度的加重,粘膜组织细胞恶变潜能就越大;残胃粘膜屏障损伤在残胃癌前病变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汤礼军;田伏洲;麻晓林;周丁华;晏才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1993年来,我们对收治的12例原发性晚期大肝癌在进行手术切除、肝动脉结扎的同时行肝动脉、门静脉置管化疗,收到较好疗效.男9例,女3例,年龄22~61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全身乏力,纳差,消瘦,低热,上腹包块.
作者:李荣祥;李劲 刊期: 199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