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泳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在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逐步攀升。作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地区,乡镇卫生院由于其医疗条件以及设备的不足对于高血压无法做到全面、有效的防治工作,因此我国乡镇地区的高血压发病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笔者结合现阶段乡镇卫生院的高血压防治工作现状,分析了有效开展乡镇卫生院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对该工作的工作效果通过案例分析了其效果。
作者:王绍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近年来,中国的结核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结核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预防及治疗结核病的工作刻不容缓。笔者阐述了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管理措施,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通过研究结核病的致病机理以及治疗方法,对结核病进行合理的规划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结核病,在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应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索如何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妊高征患者经硫酸镁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的变化,临床症状出现情况、治疗效果。具体分析硫酸镁在妊高征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运用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好转(p <0.05)。临床症状出现率大大下降(p <0.05)。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3.33%。结论:产妇在生产过程中,身体十分脆弱,当患有妊高征后,便会出现很多较为危险的临床症状,危害产妇与胎儿的身体健康。产妇的心理也会产生焦躁情绪,给围产期的治疗带来相应的难题。本次实验证明硫酸镁在妊高征的治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减少临床症状、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谢露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一般护理,饮食护理、临床观察、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42例心梗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31例治愈,9例好转,2例死亡,冶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结论: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其护理,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彦;沈永杰;张秀枫;陈艳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妊娠>20周,有高危倾向的孕妇及会诊病例共315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长轴及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双房及双室短轴切面,观察心脏大小、结构、大血管的位置、走行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各瓣口及间隔、大血管内血流情况。结果共发现32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其中单心室2例;单心房1例;右心双出口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8例,左心发育不良2例;三尖瓣闭锁2例;法洛四联症4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单纯室间隔缺损8例。漏诊房间隔继发孔缺损2例;漏诊肺动脉狭窄1例;敏感性91%,特异性100%。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的无创性诊断技术,对围产期临床正确处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卫云峰;丁倩;张海峰;路秋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脐带扭转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发生脐带扭转85例的病人资料。结果:85例脐带扭转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共30例,出现羊水粪染(II /III 度)13例,新生儿轻度窒息1例,胎死宫内5例,行剖宫产40例,因胎儿窘迫剖宫产17例,产钳助娩11例,因胎儿窘迫行产钳术6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例。结论:脐带扭转对围产期有一定影响,对围生儿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宜提高对脐带扭转的认识,积极发现影响围产儿预后的不良因素,进一步降低围产儿不良预后。
作者:朱丽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析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从2012年6月到2013年6在本院就诊的8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4例。观察组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两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没有明显的不良情况发生,并且在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查上,跟对照组比较起来,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会造成尤为严重的影响,对患者进行脑卒中临床治疗的时候,应该需要充分重视患者的抑郁症的治疗。
作者:金良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讨论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前来就诊的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讨论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人,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80人和女性患者70人,年龄范围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2)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85人和女性患者65人,年龄范围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58±2.2)岁,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均为5~7年,并且都排除其他重大疾病的干扰。两组患者在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病史因素和病程因素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对基本治疗认知度、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方式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据数据统计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通过对我院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其中150例患者采用微创临床路径介入护理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加大了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
作者:吴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采用腹腔注射氧嗪酸钾盐的方法复制不同水平高尿酸血症大鼠动物模型,Morris 水迷宫实验筛选48只大鼠,氧嗪酸钾干预8w 后,再次进行 Morris 水迷宫实验观察干预前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结果示血清尿酸水平过高可以加重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王君霞;刘庆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脑血管患者的病情变化,分析、总结其脑血管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90例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评估形式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根据脑血管患者的调查结果主要分为抑郁、孤独型,急躁、焦虑型,依赖型三种类型。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根据脑血管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吴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脂肪填充面部年轻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本院近一年来的156例自体脂肪移植术后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6例患者,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加强自体脂肪移植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及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手术者均得到满意的术后效果。
作者:叶丽丽;章鑫;桂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婴幼儿及小学儿童好奇心及无自主行为能力常发生烧伤,颜面部常见。我科自2001年至今对131例小儿头面颈部Ⅱ度烧伤患儿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暴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郭金香;马秀花;王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女,60岁,畏寒发热一周,起初体温高达39℃,发热第一天门诊体检:咽部无充血,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脏肋下未扪及,脾脏肋下4cm,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红细胞与血小板减少。腹部 B 超检查:肝脏为血吸虫肝病表现,门静脉1.4cm,胆系未见明显异常,胰腺正常,脾肋间厚5.0cm,脾静脉0.8cm,腹腔未见异常。B 超诊断:血吸虫肝病。脾大。门诊以抗菌素治疗后一周,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
作者:李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临床实验室为人类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重要的、有益的及科学的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先进仪器和技术的采用,临床实验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实验室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完成医疗任务重要的支持部门之一。很难想象一个医疗机构没有临床实验室提供信息能顺利完成医疗任务。因此,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的完善作为一个科学、准确的临床技术部门必不可少。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须针对全员、全过程。如分析前医生开申请单要规范,标本采集前检验者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输、签收均要规范等。有调查显示60%以上的实验室错误发生在分析前阶段。分析阶段应注重人员、仪表、操作方法及校准等质量管理。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分析后应将结果与临床诊断、项目参考值、患者动态变化等对照。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信息和咨询服务是检验医学发展的目标,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医疗信息的60%以上。现在的医学检验不应仅限于签发检验报告,还应开展临床咨询活动,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更好地发挥临床实验室信息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庞文晶;陈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临床特点是急性腹痛,发热伴有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增高[1]。分两型,水肿型多见,症状轻,数日内自愈,出血坏死性则病情较重,易并发休克,腹膜炎等。死亡率高。
作者:代玉芹;刘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肾衰合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应用无肝素技术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合并高危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共透析326次,透析器凝血0级共15次,占4.6%,Ⅰ级189次,占58.2%,Ⅱ级110次,占33.7%,Ⅲ级12次,占3.7%。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合并高危出血肾衰竭,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提高病人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双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因体内糖利用障碍而导致高血糖状态的一种新陈代谢异常疾病。如果高血糖持续得不到控制,将会引起视网膜、脑、和肾脏等方面显著和广泛的病理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作者:孟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临床护理护理中,熟练掌握无菌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对于护士来说是非常重要一项必备职业技能,同时也是护士必须掌握且必须要非常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作者从评估环境;入手并逐一对操作和使用物品等做了详细阐述,希望可以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唐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醒脾泄热颗粒剂对“脾虚胃热组”和“其他组别”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研究的患者辨证分型,证候属“脾虚胃热”者为观察组(16例);其他组别(肺热津伤、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为对照组(27例)。观察2组血糖达标时间、空腹及餐后2小时 C 肽变化的区别。结果:1)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观察组治疗后餐后2小时 C 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李伟;丁煜;苏兆田;陈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飞速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身体方面的健康也倍加关注,其中临床检验的结果在对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过程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血液常规的检查,现已成为我国临床研究的重要检验指标,所以引起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作者:左金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