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在临床中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冠心病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如果突然发作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所以冠心病的护理变得更加重要。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不仅可左右治疗效果,而且对病人的机体康复和预后都有重大影响。因此,要重视冠心病的护理措施是否得当,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冠心病人护理的重要性。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健康教育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及影响。方法本文收集了在临床实习期间护理的100例产妇临床资料,并为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结果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孕妇和新生儿均状态良好,保障了母婴的健康。结论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产妇对分娩常识的认知,积极调整心态,产程中主动配合,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胡高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方法对12例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并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结果12例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现第二次发病。结论护理措施得当对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婷;蒙婷;杨志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72眼)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并选择同期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72例(72眼)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眼部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比较(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具有前房波动小、不塌陷等特点,用于治疗白内障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傅情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我院引进的多频振动排痰机在ICU患者使用后排痰的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6月---2013年12月对收治的108例有肺部感染痰液堵塞的患者应用振动排痰机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患者排痰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使用振动排痰机刺激患者咳嗽加剧,与有效的体位结合,解决痰液积聚,避免人工手法由于力度不均匀时对患者产生的不舒服感,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胡杨;邱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主要通过抑制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 及其他介导细胞凋亡因子的释放,来抑制细胞凋亡。除此之外,Bcl-2家族蛋白成员还可以调节内质网中Ca2+的释放,促进或抑制细胞的凋亡。近研究显示,Bcl-2家族蛋白与内质网(ER)中1,4,5-三磷酸肌醇(IP3)受体相互作用,调节其通道开口,抗凋亡蛋白成员抑制内质网过度释放Ca2+,支持细胞生存;促凋亡蛋白成员增强内质网释放Ca2+,上调线粒体中Ca2+的浓度,触发细胞凋亡。本文就Bcl-2家族蛋白在Ca2+信号通道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刘士维;卢浩;陈强;陈路;申证暄;杨涛源;石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对我院50例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比表明,对于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林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水平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对护士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基层医院的病人整体文化素质、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纠纷也随处可见,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与患者交流,接触的机会多,因此提高医院护士的素质,减少医疗纠纷,是基层医院护理部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整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雪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加味止嗽散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必嗽平和头孢氨苄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加味止嗽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分析,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3个月后对比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95.1%)明显高于对照组(80.5%),两者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止嗽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作者:杨绍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结果:通过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技术是可以避免这些有害因素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结论:手术室护士应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接受更多的教育,对各种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我防护,将危害降至低,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范惠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给予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腹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0%、80.6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姜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CT在检测老年人肺部感染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叙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患者的PCT检测结果,按肺部感染程度分严重感染组(38例),局部感染者组(85例),无感染者组(22例),并对各组PCT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感染组病人PCT浓度明显高于局部感染者组和无感染组(P<0.05),局部感染者组PCT浓度明显高于无感染者组(P<0.05)。在PCT的阈值为0.5ng/ml时,对老年人肺部细菌感染发生率的预测敏感度为75%,特异性为91%。结论:PCT能有效预测老年人肺部感染并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是诊断老年人肺部感染特异性较高的标志物,检测患者血清PCT有利于早期诊断老年人肺部感染,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改善预后,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陈坚;向小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医疗技术方面也相应在提高。现当代人门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多,易导致神经紧张,我国也特别重视神经内科的技术发展。本文就简要阐述了神经内科治疗的技巧。
作者:苏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在ICU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实施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疗效对比。结果对照组在实施了循证护理后,患者局部渗血状况、导管发生脱出及堵塞的发生率、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能够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对于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不孕症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主要探讨,目的在于心理压力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文章对130例符合不孕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采取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HAD),对其心理情况进行测评与分析,然后对两次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处理。结果:在180例患者中经过干预后的病人心理状态,与之前的干预前评分(P<0.01)要明显降低。结论:对于有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不孕症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之后,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摒弃不良心理,还能不同程度的改善病人心情,从而在减轻病人精神痛苦的基础上,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终目的。
作者:王玉;张杰;冯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8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卤米松乳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乳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2周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观察组4例患者出现涂药后有灼热感症状,1例患者出现色素沉着症状,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脱屑症状,均未进行处理。结论:卤米松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曲安奈德乳膏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儿则为85.71%,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强化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马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探讨骨科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至2013年12月进入我院治疗的骨科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实行临床骨科基本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应用我院自行设计运行的预见性护理程序,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抢救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以及患者的舒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术后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不仅减少了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使患者减少了痛苦,对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姚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出现,以及空气质量的改变等各项因素的变化,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于耳鼻喉急性感染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越来越受重视,许多患者术后疼痛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甚至疼痛难忍,临床效果多不理想,经常有反复住院的情况,为保证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手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本文就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影响其因素。
作者:米光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背景及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Alpha-2-macroglobulin(A-2-M)是人类血浆中一种分子量为718kDa的四聚体糖蛋白,本研究旨在探讨A-2-M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确诊并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7例及正常体检者20例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选取血清标本中A-2-M的表达情况,并对相应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期及III、IV期患者组别均较正常人组别血清A-2-M浓度高;I期患者组别较III、IV期患者组别血清A-2-M浓度低。Kaplan-Meier分析显示A-2-M高表达患者较中、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Cox回归分析显示,A-2-M浓度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2-M可能在正常人、早期和晚期乳腺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表达,提示可能被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A-2-M可能是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吴正清;童文侠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