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理;金龙玉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部皮下注射方法对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疼痛感觉和皮下瘀血发生的影响。方法:此研究为应用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皮下注射方法组(36例)和改良皮下注射方法组(31例)。研究中用药为低分子量肝素钠(克赛)。观察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患者疼痛感觉的反应和皮下瘀血发生的情况。结果:改良的腹部皮下注射方法组,其疼痛的感觉和皮下瘀血发生的程度均比传统方法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腹部皮下注射方法,可以改善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和程度。
作者:朱薇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认识其危险因素,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上医治未病、预防为主等观念自古有之,但在基层医院往往被忽视或宣传不够。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充分认识其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认识其危险因素,加强自我保健与预防,尤为重要。控制危险因素可使全球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降低75%,卒中风险降低85%。预防是控制慢性疾病的佳手,危险因素是指与某一疾病发病率增高有关的因素,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两类。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危险因素是预防主要针对的目标,包括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体力活动减少、情绪应激等。预防分为一级预防:防发病,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防事件,有病防变,预防和减少致残或致死率。下面就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概述如下。
作者:王卫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鼾症又称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HS),是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以睡眠中响亮打鼾声,反复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日间嗜睡等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成人于7h的夜间睡眠期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口鼻呼吸气流消失或明显减弱持续时间至少10s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AHI)>5次。如不及时治疗,反复呼吸暂停会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从而导致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骤停和心律失常,发生睡眠中猝死。
作者:钟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疾病患者的预防治疗要点方法运用图片宣传、口头宣教、随访调查等方法。结果效果满意,缩短了病程,降低了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减少了复发。结论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支气管哮喘身心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杨清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全天麻胶囊对美尼尔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美尼尔氏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57例,予全天麻胶囊结合盐酸硝旋山莨菪碱与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53例,以予盐酸硝旋山莨菪碱与甲磺酸倍他司汀两种药物的西医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疗效并作对比。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优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全天麻胶囊对美尼尔氏病的治疗有满意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优胜。
作者:李锐;陆小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些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期望能够早期接受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因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对外科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差,在手术及麻醉过程中容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而死亡,丧失了手术机会。人工心脏起搏可以产生电脉冲刺激心脏,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现将我科室为不同程度心律失常的30例肿瘤患者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后顺利完成手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季华;成翠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皮肤作为人体大的器官,对保持正常体温,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临床上许多皮肤病的治疗很棘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不但给病人带来躯体的痛苦,而且对其心理也产生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因此对皮肤疾病不仅注意加强对病人的身体治疗和护理,还要了解和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以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2010年-2012年我院通过对37例住院皮肤病病人的心理干预并实施健康宣教,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龚静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定州市人民医院通过不断完善文化建设机制,丰富文化建设内涵、创新文化建设载体,使先进文化的种子在医院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生长,开出了绚烂多姿的花朵,结出了丰硕厚实的果实,催生出一个个形象鲜活的“好人”,汇聚成一个个正能量充沛的“好人群体”。
作者:李永辉;甄宏斌;郭远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给予作为门冬氨酸鸟氨酸5.0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105mg,口服,3次/日,疗程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及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IV-C,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总有效率,观察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显著。
作者:张德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前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术式很多,但颈椎前路手术是自个世纪5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被认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标准术式,颈前路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对手术医生提出了较高的解剖要求及实践能力。前路钉板系统的出现更促进了以上术式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音华;孙波;刘世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和胃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镜检查57例住院者中,经胃镜急诊检查25例中胃体溃疡22例(38.6%),平诊检查32例中胃窦溃疡18例(31.6%),十二指溃疡12例(21.1%),阳性率91.2%。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多无明显的上腹疼痛等典型症状,胃溃疡发生率高,临床应仔细观察,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叶克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妇产科护理是医院各项护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其护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妇产科病人和婴儿的生命状态。因此,一个医院如果想提升自身整体的业务质量和服务品质,就应该重视妇产科护理工作。本文通过对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大致的介绍,从增强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业务精度、改善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优化妇产科护理的风险控制机制三个方面,对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探究,给探讨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符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体质调查掌握中原地区青少年的体质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偏颇体质做准备;对象与方法:通过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量表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质普查;结果:平和质348例,气虚质86例,阴虚质78例,阳虚质76例,痰湿质34例,气郁质33例,湿热质22例,特禀质14例,血瘀质8例。
作者:刘锋;陈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右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30例行右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这些患者所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护理方法包括患者的卫生护理、心理护理、置管前的准备、透析前的准备、透析过程的护理、透析结束后的护理等综合护理。结果根据临床资料反应,30例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导管感染、穿刺口渗血、导管堵塞的现象,但经过正确的科学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异常情况均得到了纠正,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身体恢复较快。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右颈内静脉置管的综合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出现异常情况,为患者建立痊愈信心并积极配合透析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和身体恢复。
作者:尚永霞;汪丽;张琴;王桂云;赵焕林;史丽娟;周红英;李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与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上对于该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4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入院资料进行详细研究,本文把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孕妇作为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指标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有21例(52.5%)孕妇自然分娩,6例(15%)孕妇出现羊膜腔感染4例(10%)孕妇出血劣等均劣与对照组孕妇(P<0.05);实验组新生儿中17例发生不良反应,2例新生儿死亡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实验中,67.5%患者存在胎膜早破发生相关因素,其中,构成比居前3位的依次为生殖道感染(27.5%2)、人工流产史(22.5%)和胎位异常(17.5%)(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剖宫产率很高。因此,临床上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分娩时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刘运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治疗难治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难治性咯血患者80例,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气管开始治疗的过程中先对患者气管中的血栓及分泌物进行清除,组合患者的胸部CT片或者胸片找到病灶以及活动性出血的支气管,清除病灶附近的分泌物与血栓,在直视下对出血部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注入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的5U凝血酶。结果:本组80例患者在治疗后未出现气胸、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心衰或者喘息等并发症,均在24h内停止咯血。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治疗难治性咯血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志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温阳益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内皮素(ET)、降钙因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温阳益心汤配合辩证施治加减用药,对照组采用参麦注射液3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所有患者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内皮素、降钙因素相关肽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ET”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GRP”呈上升趋势,观察组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表明温阳益心汤可以上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 CGRP的含量、下调ET的含量,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卢少华;李图均;王建敏;陈安芳;刘宝国;卢敬;春波;李成申;王晓艳;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肾小球疾病系指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疾病。肾小球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原发性肾小球病的病因不明,占肾小球病中的大多数,是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的病因[1]。超声因具有无创、实时、经济等特点在诊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普遍应用。笔者将超声诊断技术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龚巧芹;邢恩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对环境的污染,疾病不断多样化发展。传染性疾病也不断出现,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不仅做好平常的防传染及控制疾病的护理。还应该关注其共性,如对传染疾病护理中所应具备的护理道德。护理道德抽象于一般道德,对医护人员有一定的行为约束和监督作用,对于患者来说,医护人员良好的护理道德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重点从护理道德对患者心理素质、医院消毒隔离两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并强调了护理道德在传染性疾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冯新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颅内肿瘤的病变部位比较特殊,脑功能容易受损,特别是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脑损伤现象严重,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都存在特殊性,笔者针对颅内肿瘤放疗患者生理、心理特点,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护理学理论基础,研究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案。
作者:刘金花;陆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