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诊断(附38例报告)

赵锋;张卓;王孝丽;郭含涛;曲艳

关键词:心包囊肿, X线,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
摘要:目的总结纵隔心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本文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心包囊肿38例。全部病例均有完备的X线资料,其中行CT检查15例,MRI检查2例,超声检查10例。结果病变发生在右心膈角区占55.3%,左心膈角区31.6%,余者位置不典型。圆形和椭圆形78.9%,不规则形21.1%。边缘光滑整齐76.3%,不整齐23.7%。密度均匀94.7%,有钙化者5.3%。囊肿的CT值为0~18Hu,钙化处高达128Hu。MRI见囊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包膜显示清楚。B超见其为有包膜的含液囊性肿物。结论心包囊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综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方法,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动脉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动脉性消化道出血36例,男23例,女13例。9例行急诊血管造影;27例经保守治疗后择期行血管造影。经选择性插管造影,筛选出出血动脉后,采用同轴导管法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或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诊断出血的阳性率是41.67%。急诊造影组阳性率77.8%(7/9);择期造影组阳性率29.6%(8/27);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5)。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3例中2例有效,且1例复发;栓塞治疗组有效率100%,无复发。有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动脉性消化道出血中有着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张电波;肖湘生;欧阳强;董生;董伟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对大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报告结肠的螺旋CT扫描方法,评估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WESCT)对大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对65例已知或高度怀疑结肠病变的病人,行螺旋CT扫描。扫描前清结肠道,扫描时应用肌肉松弛剂和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果 65例病人中有63例清晰显示病变,其中结肠癌48例,淋巴瘤5例,转移瘤3例,脓肿2例,炎性狭窄1例,盲肠类癌2例,结肠息肉2例。1例结肠息肉和1例息肉恶变WESCT未检出。48例大肠癌WESCT正确分期39例,其中浆膜层浸润的准确率为100%(28/28),对异常淋巴结检出的敏感度达95.3%(41/43),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诊断正确率为83.9%(26/31)。3例转移瘤因清晰显示病变位于肠壁并向外生长及明确的病史而确诊。结论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对大肠癌的分期非常有价值。

    作者:管生;高剑波;陈学军;杨学华;杨晓鹏;李荫太;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癌的X线、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的螺旋CT强化特征,评价口服水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分期及大体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胃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口服水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①44例胃癌中,32例以门静脉期强化程度为著,与动脉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26,P<0.05)。②钡餐造影及螺旋CT对胃癌分型总的准确率分别为75.0%和86.5%。③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为81.8%。结论螺旋CT对胃癌大体分型的准确性优于钡餐造影,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明显优于普通CT。

    作者:高剑波;YANG Xue-hua;GUO Hua;杨学华;郭华;李荫太;陈学军;管生;杨晓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超诊断输卵管包虫病3例报告

    例1女,46岁,哈族。因右上腹疼痛不适,门诊行B超检查:肝右前叶探查:可见-17.0cm×12.1cm的圆形液性暗区,壁呈双边,内见分隔。囊内可见呈等号状的小头节,检查时发现患者下腹也明显隆起,B超检查:膀胱充盈适度,右侧附件区可见4cm×4.1cm两个圆形液性暗区,呈双壁回声,内可见小光点漂浮(见图1)。B超诊断为:①肝右前叶包囊虫(多房型);②右侧附件多发包囊虫。手术证实与B超诊断相符。

    作者:盛素华;李慧敏;刘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X线诊断

    目的回顾分析十二指肠癌病人的X线表现,并结合超声,内镜进行分析。方法 5例中4例进行X线检查,1例低张造影,其中X线与B超确诊1例,X线与内镜确诊1例,CT诊断幽门梗阻1例。结果 X线检查4例,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可见不规则狭窄,僵硬,1例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显示环行狭窄,X线及手术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结论 X线检查比超声、CT、内镜检查更有效的显示十二指肠癌的异常表现,X线检查能做到对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齐延君;杨雨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

    目的前瞻性评价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对103例胃癌进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增强扫描,延迟时间40s,层厚5mm,床速5mm/s,在工作站获得重建间隔2.5mm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结果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76.8%、77.5%和94.2%。结论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和MPR技术可以提高胃癌浸润胃壁深度、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郭华;高剑波;杨学华;李荫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面血管瘤病的CT诊断(附6例报告)

    目的研究脑面血管瘤病的CT征象。方法报告脑面血管瘤病6例,全部病例均有CT资料。6例均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及同侧颅内相关的病理改变。结果 CT显示患侧皮层钙化6例,脑萎缩5例,颅盖板障增厚3例,侧脑室脉络丛增大2例,增强扫描显示脉络丛明显强化。钙化灶周围脑回状强化1例。结论 CT对脑面血管瘤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锋;王孝丽;郭含涛;曲艳;张卓;鞠晓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及胃动脉相关变异的研究现状

    肝及胃动脉解剖变异的研究伴随着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诞生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随着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出现和改进,肝、胃动脉的变异越显复杂化。随着血管性介入医学的成熟和普及和腹部外科的长足发展,深入研究肝、胃动脉变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家开;张金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细胞癌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及TNM分期间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及TNM分期间的关系。方法分析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出的肝细胞癌31例,其中13例经CT导向下穿刺活检证实,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①螺旋CT显示瘤体直径>3cm、瘤体多发、边缘模糊不伴晕圈征或中心伴坏死的病灶,其组织学分级均明显高于瘤体单发、边缘清晰伴晕圈征、中心不伴坏死者(P<0.05)。②在TNM分期方面Ⅲ+Ⅳ期的组织学分级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①SCT表现为瘤体直径>3cm、多发、瘤体边缘模糊及瘤体中心伴有坏死者的组织学分化程度差且肿瘤侵袭力强;②螺旋CT对肝细胞癌的TNM分期能较准确地反映其侵袭力。

    作者:周志刚;高剑波;杨学华;刘恒芳;管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临床与PET成像研究

    目的研究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患者脑代谢状况,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3例临床上诊断为TGA的患者,分别行简易心理测试(MMSE)及脑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恢复后不同时间以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为示踪剂行脑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成像,并对其图像与病史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例患者MMSE测试及MRI扫描均未见异常。PET成像显示:1例正常,另外2例发现与记忆相关结构有不同程度的低代谢。结论 TGA的发病机制符合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脑代谢状况与症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尽早终止其发作是必要的。

    作者:贾建军;尹岭;王鲁宁;汤洪川;卢文甫;王瑞民;田嘉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髂-股静脉血栓性闭塞的综合性介入治疗(附10例报告)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血管内溶栓术、血栓清除术、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性闭塞的疗效。方法 10例髂-股静脉血栓性闭塞患者均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9例为永久性滤器,1例为暂时性滤器;滤器置入后依次行血管内溶栓术、血栓清除术、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直至取得满意疗效。结果静脉滤器置入成功率100%。并用血管内溶栓术、血栓清除术及内支架置入术9例闭塞血管再通,临床疗效满意。1例因导丝不能穿过阻塞静脉未进行继续治疗。总有效率达9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32(平均13.5)个月,9例置入永久滤器者均无肺梗塞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保证了髂股静脉血栓性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多种介入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苏洪英;冯博;赵钟春;肖亮;徐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42处乳腺病灶进行了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评价其对乳腺病灶的诊治效果。结果 33例42处乳腺病灶中,25例34处病灶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平均旋切15次,用时30min;6例为乳腺可疑病灶,2例临床诊断为Ⅲ期乳腺癌,均经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而获得明确诊断。操作无一例失败。这种方法皮肤伤口小,除1例有轻度皮下瘀血现象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B超能很好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进行乳腺小纤维腺瘤的微创切除术。对乳腺可疑病灶能明确诊断,若为良性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若为恶性则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治疗。

    作者:王红鹰;邹强;周坚;杨永明;蔡端;任长才;戴训芦;华秀云;顾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子宫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目的评价子宫海绵状血管瘤(CHU)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对4例CHU做了经腹壁常规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结果 CHU表现为两型:弥漫型和局限型,均限于子宫肌壁内。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蜂窝状无回声暗区,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边缘可见丰富的树枝状血流。结论超声检查对CHU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盛明洪;周兴祥;殷军;何志容;吴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CT定位在体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我院自1996年引进瑞典ELEK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用立体定向体部框架,通过重复性CT扫描,测定CT定位的精确度,并治疗各种体部肿瘤110例。1 材料和方法1.1 仪器设备立体定向体部框架、定位器由医科达公司提供,CT机为岛津500 OTX型,CT增强用高压注射器为美国OP100型。

    作者:商健彪;李玉;郭占文;张力财;刘方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超诊断膀胱内多发憩室1例

    患者男,81岁,哈族。因尿频、尿急、尿末滴沥、尿痛入院。查体:肛门指检,前列腺大小如鸭蛋,初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采用美国Rtfino型超声显像仪,探头为3.5MHz。经腹壁探测法:病人取仰卧位,作一系列纵向和横向扫查。声像图所见:膀胱充盈佳,膀胱壁厚1.3cm,于膀胱右侧可见大小约5.9cm×3.3cm的液性暗区,内可见散在细小光点飘浮,其开口与膀胱相通,憩室口大小1.0cm。于膀胱右上方可见大小为1.4cm×0.7cm的液性暗区,其开口与膀胱相通,憩室口大小0.7cm,前列腺大小5.1cm×4.5cm×6.7cm内回声呈均匀的细小光点。

    作者:王新辉;盛素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在诊断结核性腹膜炎中应用价值初步探讨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sis peritonitis)是结核杆菌引起的腹膜弥漫性炎症,又称腹膜结核(peritoneal tuberculosis)。本文通过应用高频超声对结核性腹膜炎并腹水腹膜及肠管改变进行观察,并与其他原因引起腹水的腹膜改变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解玉君;姜维仪;杨生堂;汪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探讨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初步研究三维超声在妇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Krez Voluson 530D三维超声仪经阴道对45例妇科疾病患者术前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利用表面模式进行重建。结果 3例纵隔子宫,18例卵巢囊性肿物三维成像获成功,10例子宫肌瘤中6例,4例卵巢实性肿物中2例,10例输卵管妊娠中7例三维成像成功。结论三维超声有助于子宫畸形的诊断,有助于观察卵巢囊性肿物的内部细微结构,对部分卵巢实性肿物及输卵管妊娠的观察分析亦有帮助。三维超声在妇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解丽梅;蔡爱露;丛杰;王月;杨宏宇;吴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腮腺混合瘤的EBCT、CTS、3D-CT、流动扫描和MRI研究

    目的探索腮腺混合瘤影像学征象特点和EBCT、CTS、3D-CT、流动扫描和MRI对混合瘤诊断的优缺点。方法对28例分别进行此五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 CTS对病灶边界形态的显示较为有利;3D-CT可以显示病灶的立体形态及其与腮腺导管等周围结构的关系;混合瘤时间-密度曲线呈缓升缓降型;MRI对显示病变的成份和其与面神经的关系为理想。结论混合瘤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几种检查互补有利于正确诊断。

    作者:李传亭;刘延军;沈天真;陈星荣;徐元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螺旋CT成像技术在胃癌CT分期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对本组胃癌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的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螺旋CT在胃癌CT分期和术前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对48例胃癌病人SCT的轴位图像和重建的MPR及SSD图像的观察分析,以Lauren的组织临床分类法为基础结合中国肿瘤协会对胃肿瘤的新分期方法按TNM对各病例进行分期及术前评估。结果所有病人的肿瘤诊断符合率为100%,CT分期的准确性为85.42%,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为95.00%。结论以Lauren的组织临床分类法为基础,SCT可以比较准确地对胃癌进行TNM分期及术前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武乐斌;王锡明;李振家;柳澄;巩若箴;李春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结节周围支扩征在CT诊断肺结核球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结节周围支扩征(PBS)诊断肺结核球的价值。方法选择直径<4cm的孤立性肺结节、有完整CT资料并经后证实的肺结核球27例和周围型肺癌35例。在CT片上观察其结节周围1cm范围内有无扩张的支气管(即周围支扩征)。结果 62例中,在高分辨率CT片(HRCT)上发现周围支扩征13例。其中11例为结核球,2例为周围型肺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用周围支扩征诊断结核球的敏感性为40.7%,特异性为94.3%。结论结节周围支扩征对肺结核球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但该征在常规CT上不易显示,故对一些肺结节有必要作高分辨率CT扫描。

    作者:骆科进;关晶;先正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