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健彪;李玉;郭占文;张力财;刘方颖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术前可切除性估计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26例疑有小肠肿瘤的患者行螺旋CT检查,检查前肌注盐酸654-210mg以减少肠管蠕动,口服足量温开水充盈肠管;先平扫,然后经肘静脉以3ml/s注射Omnipaque(300mgI/ml)90ml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26例均获病理证实,其中腺癌21例(80.7%),平滑肌肉瘤3例,类癌1例,淋巴瘤1例。螺旋CT对小肠肿瘤检出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96.2%,对可切除性和不可切除性估计的准确性分别为87.5%和100%。结论螺旋CT对小肠肿瘤特别是十二指肠肿瘤的检出率高;是估计可切除性可靠的方法。
作者:陈学军;高剑波;杨学华;管生;郭华;李荫太;杨晓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对脾包虫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包虫病的临床、CT和超声资料,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诊断。结果本组8例脾脏包虫的CT表现为单纯囊肿4例,内囊分离1例,多子囊2例,实质钙化1例。其中6例可见致密清晰的囊壁,囊内为水样低密度。增强扫描病变区未见增强。4例作了超声检查,其中3例显示双层囊壁,囊内为无回声液性暗区。本组中同时伴有肝包虫病者6例。结论脾包虫病虽然少见,但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在脾脏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不应忽视。
作者:沙炎;王玖华;地力木热提·托乎提;段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阴囊急症是泌尿外科的一种常见急症,尤其在小儿外科更为常见,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探查。随着超声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和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 PDUS)在阴囊疾病中的应用,绝大多数患者可在术前明确诊断,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现将这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杜联芳;张青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组病例采用10MHz高频超声观察整个眼球结构,然后用20MHz高频超声观察眼前节结构,结果显示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既能了解有无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内异物,又能了解眼前节细微结构,如虹膜根部断裂、睫状体脱离等,
作者:陈琴;刘薇;文翠华;成仲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首次运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对56例(70条肢体)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检测,测定血流量、倒流程度分级并与双功能彩超及静脉造影相比较。结果流速剖面图法与双功能彩超和静脉造影的检测判断倒流分级无显著性差异,流速剖面图法与双功能彩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9897,P<0.01)。但流速剖面图法对血液倒流量的测定更为准确。结论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双功能彩超更直观,可信度更高,为下肢静脉疾病的无创伤性的辅助诊断提供一新途径。
作者:黄雪玲;叶有强;胡作军;王深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动脉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动脉性消化道出血36例,男23例,女13例。9例行急诊血管造影;27例经保守治疗后择期行血管造影。经选择性插管造影,筛选出出血动脉后,采用同轴导管法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或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诊断出血的阳性率是41.67%。急诊造影组阳性率77.8%(7/9);择期造影组阳性率29.6%(8/27);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5)。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3例中2例有效,且1例复发;栓塞治疗组有效率100%,无复发。有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动脉性消化道出血中有着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张电波;肖湘生;欧阳强;董生;董伟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腮腺混合瘤影像学征象特点和EBCT、CTS、3D-CT、流动扫描和MRI对混合瘤诊断的优缺点。方法对28例分别进行此五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 CTS对病灶边界形态的显示较为有利;3D-CT可以显示病灶的立体形态及其与腮腺导管等周围结构的关系;混合瘤时间-密度曲线呈缓升缓降型;MRI对显示病变的成份和其与面神经的关系为理想。结论混合瘤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几种检查互补有利于正确诊断。
作者:李传亭;刘延军;沈天真;陈星荣;徐元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51岁,回族。因自感右上腹包块来院做常规B超检查。采用美国产RT fino型黑白B超,探头为凸型,3.5MHz,经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肝形态大小正常,被膜完整。于肝左内叶与肝右前叶交界处见8.4cm×7.0cm液性暗区,边界清晰,部分呈双边壁回声,形态欠规则,其内可见分隔光带,液区内透声差,可见细小密集光点回声(见图)。超声诊断:肝包虫内囊破裂合并感染。手术病理诊断:肝左内叶血肿。
作者:李慧敏;盛素华;刘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对110例眩晕症患者进行颅内段及颈段椎基底动脉检查和对比研究,阐明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亚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20例线粒体脑肌病患儿的MRI表现。方法 20例证实为线粒体脑肌病的患儿,脑内均有MRI阳性表现,研究其MRI表现的类型。结果 20例患儿脑内病灶均表现为T1低、T2高信号,8例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18例主要为灰质受累,其中4例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2例主要为白质受累。结论儿童线粒体脑肌病的MRI表现是多样性的。当MRI表现为灰质异常信号、脑萎缩、不典型梗塞或白质病变且合并临床难以解释的多系统症状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
作者:王霄英;肖江喜;蒋学祥;周元春;高玉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54岁,于1年前感右肋区针刺样疼痛。查体右上腹部轻压疼,做肝胆B超无异常,肝肾隐窝稍偏右侧探及圆形节育环回声,图像清晰,加做子宫附件未见异常,B超诊断:节育环异位(见图)。腹透在右上腹髂嵴上18cm前正中线偏右侧约5cm处可见沿内上外下斜行金属环影,妇科查体及化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病人要求手术取环。手术所见: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加剖腹手术,术中见大网膜及肝胆膈肌正常,节育环位于胆肾隐窝内,腹腔镜取环失败后,行开腹取环术,顺利取出一圆形节育环。
作者:梁光菊;夏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57岁。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咳嗽,咳痰,红色黏稠,3个月前有两次咳痰夹血丝。查胸片考虑心包囊肿可能性大,纵隔肿瘤不能除外。入院时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各项血液检查均正常。术前B超探测右乳头与右胸骨缘之间可见一个92mm×77mm的液性暗区,边缘模糊,与心、肺分界不清。B超提示:纵隔囊性肿瘤可能性大。胸片示右心膈角区新生物。
作者:吴龙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纵隔心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本文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心包囊肿38例。全部病例均有完备的X线资料,其中行CT检查15例,MRI检查2例,超声检查10例。结果病变发生在右心膈角区占55.3%,左心膈角区31.6%,余者位置不典型。圆形和椭圆形78.9%,不规则形21.1%。边缘光滑整齐76.3%,不整齐23.7%。密度均匀94.7%,有钙化者5.3%。囊肿的CT值为0~18Hu,钙化处高达128Hu。MRI见囊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包膜显示清楚。B超见其为有包膜的含液囊性肿物。结论心包囊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综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方法,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赵锋;张卓;王孝丽;郭含涛;曲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与FDG-SPECT/PET显像(氟-18-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小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病理证实的小肺癌11例、炎性结节5例、结核瘤2例,术前行CT增强扫描(100ml造影剂以2.5 ml/s速度静脉注射)和FDG-SPECT/PET显像(FDG 11.1~14.8MBq静脉注射),观察病灶CT图像强化程度及核素显像的FDG浓聚程度。将术前两种不同的扫描结果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两种方法对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结果 11例小肺癌增强CT扫描及FDG显像均诊断正确,但增强CT将1例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FDG将一例结核误诊为肺癌。在11例小肺癌中CT检出6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FDG检出5例淋巴结转移。结论增强CT扫描与FOG-SPECT/PET显像均能鉴别诊断小肺癌,两者各有优势,其正确率无显著差异。两种方法结合分析将更有利于小肺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秦乃姗;蒋学祥;王荣福;王仪生;唐光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2例CT表现呈囊性的脑转移瘤,术前均诊断为良性病变,现结合临床表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 例1,女,42岁,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4个月。脑CT见幕上、下脑实质内十余处大小不等,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的囊性低密度灶(图1),病灶小12mm×10mm×8mm,大40mm×35mm×30mm,CT值20HU,密度均匀,边缘见线形环状略高密度包膜,CT值40HU士,少数病灶包膜厚薄不均,局部厚度达8mm(图2),边界清晰,周边未见水肿带,双侧脑室对称性减小,双侧脑沟消失,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检查各病灶包膜环状强化,CT值高达70HU,中心低密度区域无强化。
作者:刘禄明;邓雪平;杨天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42处乳腺病灶进行了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评价其对乳腺病灶的诊治效果。结果 33例42处乳腺病灶中,25例34处病灶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平均旋切15次,用时30min;6例为乳腺可疑病灶,2例临床诊断为Ⅲ期乳腺癌,均经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而获得明确诊断。操作无一例失败。这种方法皮肤伤口小,除1例有轻度皮下瘀血现象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B超能很好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进行乳腺小纤维腺瘤的微创切除术。对乳腺可疑病灶能明确诊断,若为良性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若为恶性则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治疗。
作者:王红鹰;邹强;周坚;杨永明;蔡端;任长才;戴训芦;华秀云;顾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药物诱导排卵法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比较常见,发生率为20%。B超引导刺破卵泡或抽取囊肿液和胸腹水。提高受孕率,降低严重并发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现报告35例用超声技术诊断与治疗OHSS病例。
作者:林益怡;陈小知;黄福光;陈晓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肝及胃动脉解剖变异的研究伴随着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诞生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随着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出现和改进,肝、胃动脉的变异越显复杂化。随着血管性介入医学的成熟和普及和腹部外科的长足发展,深入研究肝、胃动脉变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家开;张金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MRPC在总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RCP对90例总胆管结石的病人进行了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MRCP结合MRI资源图像及US的检出率比较研究,McNemar x2检验,P<0.01。MRCP结合MRI资源图像与CT及ERCP/PTC的检出率比较研究,U检验,P<0.01。结论应用MRCP结合MRI资源图像分析,并了解和熟悉MRCP的诊断误区和鉴别诊断,可进一步提高总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周连高;丁小龙;钟亮;顾海燕;陈克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肠肿物的超声特点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肠肿物的临床及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小肠肿物分为实性包块型(8例)、囊性包块型(4例),小肠肿物及周围器官、腹膜后情况显示高于内窥镜及X线。结论超声显像对小肠肿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童陶然;王昌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