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定位在体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商健彪;李玉;郭占文;张力财;刘方颖

关键词:定位器, 体部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高压注射器, 材料和方法, 仪器设备, 框架, 重复性, 精确度, 增强, 扫描, 瑞典, 美国, 测定
摘要:我院自1996年引进瑞典ELEK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用立体定向体部框架,通过重复性CT扫描,测定CT定位的精确度,并治疗各种体部肿瘤110例。1 材料和方法1.1 仪器设备立体定向体部框架、定位器由医科达公司提供,CT机为岛津500 OTX型,CT增强用高压注射器为美国OP100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脾脏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提高对脾包虫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包虫病的临床、CT和超声资料,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诊断。结果本组8例脾脏包虫的CT表现为单纯囊肿4例,内囊分离1例,多子囊2例,实质钙化1例。其中6例可见致密清晰的囊壁,囊内为水样低密度。增强扫描病变区未见增强。4例作了超声检查,其中3例显示双层囊壁,囊内为无回声液性暗区。本组中同时伴有肝包虫病者6例。结论脾包虫病虽然少见,但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在脾脏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不应忽视。

    作者:沙炎;王玖华;地力木热提·托乎提;段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腮腺肿瘤的CTS检查(附43例病案分析)

    1 材料与方法本组43例患者,男30例,女13例。年龄大为75岁,小21岁,平均51.6岁。病程10天~27年。仪器使用GE公司SYTEC 40000 CT机。43例患者做腮腺常规平扫,后经腮腺导管注入造影剂(76%泛影葡胺6~12m1),再次扫描腮腺区(CT-Siolgraphy,简称CTS),其CTS表现(见表1)

    作者:曹相德;哈若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髂-股静脉血栓性闭塞的综合性介入治疗(附10例报告)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血管内溶栓术、血栓清除术、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性闭塞的疗效。方法 10例髂-股静脉血栓性闭塞患者均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9例为永久性滤器,1例为暂时性滤器;滤器置入后依次行血管内溶栓术、血栓清除术、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直至取得满意疗效。结果静脉滤器置入成功率100%。并用血管内溶栓术、血栓清除术及内支架置入术9例闭塞血管再通,临床疗效满意。1例因导丝不能穿过阻塞静脉未进行继续治疗。总有效率达9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32(平均13.5)个月,9例置入永久滤器者均无肺梗塞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保证了髂股静脉血栓性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多种介入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苏洪英;冯博;赵钟春;肖亮;徐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子宫畸形并阴道壁囊肿1例

    患者女,21岁,未婚。因痛经8年来诊,患者13岁初潮即有较剧烈腹痛,此后每次月经来潮均如此发作,月经7~8天/30天。妇科检查:外阴正常,一指阴道妇查,阴道通畅,可及一个宫颈,阴道左侧壁囊性感,范围约10cm×5cm,张力大。临床诊断:阴道斜隔(左侧)。第一次超声检查显示有两个宫体,右侧形态正常,内膜线清晰,与阴道相延续,右卵巢正常;左侧可见约5.8cm×4.6cm×4.6cm低回声,内可见内膜样强回声,紧贴其下方可见一约9.0cm×3.0cm无回声;两侧宫体间尚可见约4.8cm×4.3cm低-无回声伴分隔强回声,边界清晰;左卵巢未探及。

    作者:于守君;黄曼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增强CT扫描与FDG-SPECT/PET扫描诊断小肺癌的比较性研究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与FDG-SPECT/PET显像(氟-18-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小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病理证实的小肺癌11例、炎性结节5例、结核瘤2例,术前行CT增强扫描(100ml造影剂以2.5 ml/s速度静脉注射)和FDG-SPECT/PET显像(FDG 11.1~14.8MBq静脉注射),观察病灶CT图像强化程度及核素显像的FDG浓聚程度。将术前两种不同的扫描结果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两种方法对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结果 11例小肺癌增强CT扫描及FDG显像均诊断正确,但增强CT将1例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FDG将一例结核误诊为肺癌。在11例小肺癌中CT检出6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FDG检出5例淋巴结转移。结论增强CT扫描与FOG-SPECT/PET显像均能鉴别诊断小肺癌,两者各有优势,其正确率无显著差异。两种方法结合分析将更有利于小肺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秦乃姗;蒋学祥;王荣福;王仪生;唐光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型超声在诊断和治疗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在药物诱导排卵法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比较常见,发生率为20%。B超引导刺破卵泡或抽取囊肿液和胸腹水。提高受孕率,降低严重并发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现报告35例用超声技术诊断与治疗OHSS病例。

    作者:林益怡;陈小知;黄福光;陈晓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面血管瘤病的CT诊断(附6例报告)

    目的研究脑面血管瘤病的CT征象。方法报告脑面血管瘤病6例,全部病例均有CT资料。6例均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及同侧颅内相关的病理改变。结果 CT显示患侧皮层钙化6例,脑萎缩5例,颅盖板障增厚3例,侧脑室脉络丛增大2例,增强扫描显示脉络丛明显强化。钙化灶周围脑回状强化1例。结论 CT对脑面血管瘤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锋;王孝丽;郭含涛;曲艳;张卓;鞠晓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首次运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对56例(70条肢体)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检测,测定血流量、倒流程度分级并与双功能彩超及静脉造影相比较。结果流速剖面图法与双功能彩超和静脉造影的检测判断倒流分级无显著性差异,流速剖面图法与双功能彩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9897,P<0.01)。但流速剖面图法对血液倒流量的测定更为准确。结论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技术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双功能彩超更直观,可信度更高,为下肢静脉疾病的无创伤性的辅助诊断提供一新途径。

    作者:黄雪玲;叶有强;胡作军;王深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MRI及临床稳定性试验评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MRI及临床稳定性试验三种方法检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准确性。方法分别用超声、核磁共振(MRI)及临床稳定性试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三种方法对23例膝外伤患者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进行检测,比较三者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三种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为82.6%、82.3%和83.3%;MRI为94.7%、94.4%和100%;临床稳定试验为82.6%、82.3%和83.3%。三种方法各指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认为在临床具体运用中可依照各方法的各自优缺点进行选择。

    作者:刘俭;徐颖;杜领娣;侯树勋;王予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血流速度对判断肺动脉瓣狭窄程度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内血流速度对肺动脉瓣狭窄程度的判断及鉴别诊断,球囊扩张和手术效果的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心腔和肺动脉内的血流颜色变化,并用连续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脉内血流速度。结果肺动脉瓣狭窄程度与肺动脉内血流速度成正比例关系,对照手术前后肺动脉内血流速度,可估价手术效果。结论多普勒超声在肺动脉瓣狭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泉水;李沿江;熊奕;刘燕娜;皮小兰;蔡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术前可切除性估计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26例疑有小肠肿瘤的患者行螺旋CT检查,检查前肌注盐酸654-210mg以减少肠管蠕动,口服足量温开水充盈肠管;先平扫,然后经肘静脉以3ml/s注射Omnipaque(300mgI/ml)90ml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26例均获病理证实,其中腺癌21例(80.7%),平滑肌肉瘤3例,类癌1例,淋巴瘤1例。螺旋CT对小肠肿瘤检出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96.2%,对可切除性和不可切除性估计的准确性分别为87.5%和100%。结论螺旋CT对小肠肿瘤特别是十二指肠肿瘤的检出率高;是估计可切除性可靠的方法。

    作者:陈学军;高剑波;杨学华;管生;郭华;李荫太;杨晓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

    目的为评价二维超声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14例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均经手术、病理等证实。结果声像图表现未破型15例,流产型51例,破裂型44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5%。结论二维超声可帮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异位妊娠,而且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有实用价值。

    作者:董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X线检查在黄韧带骨化症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诊断黄韧带骨化症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黄韧带骨化症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黄韧带骨化症X线特征为多节段受累、胸腰段多见、多为连续性、多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结论 X线检查对于防止漏、误诊和定位在诊断黄韧带骨化症中有其特殊的地位。

    作者:张毅;马平;杨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42处乳腺病灶进行了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评价其对乳腺病灶的诊治效果。结果 33例42处乳腺病灶中,25例34处病灶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平均旋切15次,用时30min;6例为乳腺可疑病灶,2例临床诊断为Ⅲ期乳腺癌,均经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而获得明确诊断。操作无一例失败。这种方法皮肤伤口小,除1例有轻度皮下瘀血现象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B超能很好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进行乳腺小纤维腺瘤的微创切除术。对乳腺可疑病灶能明确诊断,若为良性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若为恶性则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治疗。

    作者:王红鹰;邹强;周坚;杨永明;蔡端;任长才;戴训芦;华秀云;顾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本文对110例眩晕症患者进行颅内段及颈段椎基底动脉检查和对比研究,阐明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亚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MRCP诊断总胆管结石及其影像学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MRPC在总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RCP对90例总胆管结石的病人进行了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MRCP结合MRI资源图像及US的检出率比较研究,McNemar x2检验,P<0.01。MRCP结合MRI资源图像与CT及ERCP/PTC的检出率比较研究,U检验,P<0.01。结论应用MRCP结合MRI资源图像分析,并了解和熟悉MRCP的诊断误区和鉴别诊断,可进一步提高总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周连高;丁小龙;钟亮;顾海燕;陈克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超诊断膀胱内多发憩室1例

    患者男,81岁,哈族。因尿频、尿急、尿末滴沥、尿痛入院。查体:肛门指检,前列腺大小如鸭蛋,初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采用美国Rtfino型超声显像仪,探头为3.5MHz。经腹壁探测法:病人取仰卧位,作一系列纵向和横向扫查。声像图所见:膀胱充盈佳,膀胱壁厚1.3cm,于膀胱右侧可见大小约5.9cm×3.3cm的液性暗区,内可见散在细小光点飘浮,其开口与膀胱相通,憩室口大小1.0cm。于膀胱右上方可见大小为1.4cm×0.7cm的液性暗区,其开口与膀胱相通,憩室口大小0.7cm,前列腺大小5.1cm×4.5cm×6.7cm内回声呈均匀的细小光点。

    作者:王新辉;盛素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一体化三维探头产科临床使用102例结果及评价

    目的评价一体化三维超声探头在产科临床的使用价值。方法采用一体化三维探头扫查方式,对102例孕妇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一体化三维探头扫查在一定液体环绕下能很好地显示胎儿体表器官立体形态,及时检出胎儿头、面部及肢体畸形。但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对部分体表畸形检出不及二维探头。结论一体化三维超声探头,显示胎儿头、面部及体表立体形态,清楚、直观并及时检出部分畸形。

    作者:王立平;骆瑾;王雅娟;苗超尘;马新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螺旋CT评价肝脏血供的正常解剖变异

    螺旋CT将高压发生器移入扫描架内,解除了高压电缆对X线管的束缚,并且应用滑环技术和高效快速的信息采集系统,使扫描快速而完全。螺旋CT的双期扫描已经成为一项常用的技术,它不但可以在一次屏气下完成整个肝脏的扫描,而且可按需要选择动脉期(HAP)或门静脉期(PVP)分别扫描,因而目前广泛应用于肝脏病变的诊断,特别是肝脏的多血性小病灶的诊断。此外,还可通过分析病灶在HAP和PVP的不同强化类型,来了解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1]。

    作者:文明;史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动脉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动脉性消化道出血36例,男23例,女13例。9例行急诊血管造影;27例经保守治疗后择期行血管造影。经选择性插管造影,筛选出出血动脉后,采用同轴导管法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或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诊断出血的阳性率是41.67%。急诊造影组阳性率77.8%(7/9);择期造影组阳性率29.6%(8/27);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5)。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3例中2例有效,且1例复发;栓塞治疗组有效率100%,无复发。有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动脉性消化道出血中有着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张电波;肖湘生;欧阳强;董生;董伟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