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娟;于建江
褥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病程较长,经久不愈,如处理不当,不仅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因感染导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为减轻病人痛苦,通过临床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学习,我们自2000年以来用蜂糖、小牛血清提取物(爱维治)混合物共治疗Ⅱ期以上褥疮21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戴玉清;陈陪;顾建文;卢敏;周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据统计,10年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近年猛增到4%.按这个比例计算,全世界现有糖尿病病人1.35亿,中国约有4000万.更具有挑战性的是:有20%~50%的人未诊断,糖耐量试验异常者占14.3%,仅美国就有1910万.这个数据远高于糖尿病人数,预计到2005年,全球将有3亿人患糖尿病,中国患病比例数将高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这些数字表明,我国不但已有如此庞大被确诊的人群,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人虽有糖尿病,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被明确诊断,这意味着糖尿病大流行的时代已经到来,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傅正;田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前线指挥机构医疗保健,是战时卫勤保障任务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战时卫勤保障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国内就如何做好战时前线指挥机关医疗保健方面的经验和论述不多.我们结合两次参加边境自卫还击战前指指挥机关医疗保健任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亚热带山岳丛林地战时前线指挥机构医疗保健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石梅初;薜强;乔远贵;王彦;牛丽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以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资料,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预防、处理进行讨论.结果穿刺、插管并发症发生率13%,灌注化疗后综合症发生率89%,栓塞后综合症发生率97%,胃肠粘膜损害发生率7.7%,肝功能损害发生率81%,急性肝衰竭死亡发生率8%.1例肝癌破裂死亡,发生率1.3%.结论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佳姑息治疗手段,防止或减少并发症是提高其疗效重要的一环.
作者:贺斌;谭隆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胃镜受试者常有咽部不适、呛咳、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感.给患者留下了不良的经历与回忆,可能将此不良感受夸大传播给其他患者.为了减少胃镜检查前的繁琐程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减少受检查者不必要的痛苦,我们选用一次性舌下含化阿托品、艾司唑仑用于胃镜检查前用药,与阿托品及安定肌注做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良;龙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性,29岁,于2003-10-3因发热、头痛、腹胀及四肢乏力3天入院.患者长期在山间矿区工作,既往身体健康;体查:体温37.5℃,脉搏78次/分,左侧颌下触及0.5cm×0.3cm淋巴洁,质中、活动、无压痛,咽后壁无充血水肿;胸廓无畸形,触诊语颤对称,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及胸膜摩擦音;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存在.入院时查血常规:WBC 4.6×109/L,N0.731,L 0.219,PLT 164G/L,Hb 125g/L,EC 0;肝功能正常,肥达-外斐试验(-),查疟原虫(-),血培养(-),大便常规、培养(-),胸片及腹部B超正常.
作者:徐飞;韦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病毒性脑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50%以上病例发生于20岁以上成人.我院于2003年3月5日收治了1例年仅15岁的患者,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该患者于住院23d后痊愈出院.
作者:关晖;王瑛;彭学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分析11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肺炎支原体(MP)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测定.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偏小,临床上均有咳嗽,常伴发热和气喘,多数肺部体征轻,X片肺部病变显著,肺外表现以心肌损害多见.结论对咳嗽时间长,肺部体征轻,X片肺部病变显著,且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患儿,应及早行MP特异性检查,并注意小儿年龄发病趋势.
作者:刘文彬;王太森;周颖;郑淑梅;许红波;汤雪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B超是子宫肌瘤常用和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但时有漏诊、误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了B超对子宫肌瘤的漏误诊的原因.
作者:谢娟;于建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性、63岁,主述咳嗽、咳血丝痰3月,伴胸痛1月.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支气管阻塞并右肺上叶不张.经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活检确诊为肺上叶支气管肺癌(高分化鳞癌).入院后行右上肺叶切除术,术中右肺上叶支气管残端行缝扎处理.
作者:刘力;贺斌;严睿;成友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本文报告的4例与线粒体脑肌病(MEM)有关的脑出血患者(2男、2女,年龄都在40岁以内),旨在探讨脑卒中发病的年青化与线粒体脑肌病的相关性,所有病例均为MEM的MELAS型.方法对患者肌活检标本进行电镜观察、Gomory组化染色、血乳酸测定及肌电图检测.结果4例受检脑出血患者的肌活检标本均可见不整红边纤维(RRF),血乳酸检测值增高,线粒体形态异常.结论提示部分年青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与MEM有关.
作者:吴渝宪;王伟文;王云侠;杨世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医疗市场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高精尖的医疗设备成为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价格昂贵的医疗设备和保修费用的投入,迫使医院要从资金、社会效益、医院和科室效益等方面对其进行先进的、科学的管理.
作者:向劲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流动儿童日益增多,计划免疫工作管理困难,免疫接种率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已成为制约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关键.四川省调查流动人口中1岁以内四苗全程接种率仅为75%,在北京、上海这些麻疹控制很好的大城市,流动人口中仍偶有麻疹大爆发.资料显示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流动儿童占较高比例,因这部分儿童的流动性,形成了一个流动的传染源,从而对进一步控制和消除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增加一定的难度.1999年以来,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蒲昭霞;张雪琼;李亚伶;瞿红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褥疮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褥疮的发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疾病的恢复.近年来在治疗上探索了许多新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预防褥疮的发生更为重要,可从根本上避免患者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发生褥疮的人群主要是:手术后病人、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病人.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有:运动能力减弱、感觉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良、营养不良及皮肤环境不佳等因素.本文结合临床护理体会对褥疮产生的机理及防护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陈军;刘文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从1987年12月~2003年4月共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36例,其中医源性的急性肾功能衰竭30例,占ARF发病率的22%,在整个ARF病因发病中占首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为此笔者就本院医源性ARF的发病情况作一分析,提醒临床医生引以为戒.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是指随着疾病的防治而发生的疾病,所以不论中医还是西医或其他任何医学,都会有医源性疾病的发生[1].
作者:王云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机关干部预防保健工作的方法,为搞好机关干部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机关干部体检的结果分析.结果在86名体检的干部中,高脂血症48人,占55.8%;脂肪肝10人,占11.6%;高尿酸血症11人,占12.79%;肾结石3人,占3.48%;胆囊息肉5人,占5.8%;体重超标4人,占4.7%,其它占5.81%.结论机关干部亚健康人数增多,必须加强机关干部的预防保健工作.
作者:孙思荣;冉孟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医院床位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医院收治住院病人的佳情况.方法运用线性规划分析方法,分析医院床位充分利用、收治住院病人年纯利润大时的收治病人数.结果在满足军队伤病员救治的情况下,医院收治地方病人9274人次时,医院收治地方住院病人年纯利润大为15415281.4元.结论医院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有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李刚;唐文;杨惠文;许贲;黄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20~40岁之间[1],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逐渐上升,尤以老年人为突出.由于老年人腰椎具有特殊的病理解剖特点,使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与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在治疗上以往常常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后病人痛苦,费用高,并发症多.我院从1994年1月至2001年1月,采用胶原酶椎间盘内注射溶解术加骶管注射封闭,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急慢性腰腿痛600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5%),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就其病理、临床特点以及椎间盘溶解术、骶管注射封闭等问题探讨分析如下.
作者:张留贵;张照明;陈海燕;李佳妹;佘丽华;字灿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38例,其中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226例,此类患者咳嗽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吞咽反射抑制,呼吸道内分泌物不易及时排出,口咽部分泌物不能经口吐出或咽下,容易导致呼吸道梗阻,危及患者生命.在急救中通常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病情的转归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现将我们对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车素华;刘涛;周红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早在公元1世纪Celsus就注意到烧伤疤痕与恶性肿瘤的关系,1828年Marjolin首次描述了源于烧伤疤痕的恶性溃疡及特点[1].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烧伤疤痕癌(Burn Scar Cancer or Carcinoma,BSC)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潘文东;庄颖;杨正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