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权;王倩倩;李佳;贺英菊
目的 测定4-(4-氟苯甲酰基)丁酸(FBA)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容量法测定FBA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FBA中的有关物质,色谱柱为Welchrom C18,乙腈-水-冰乙酸(30∶6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6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结果 容量法中,FBA 0.32~0.48 g与消耗滴定液体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RSD=0.17%(n=6),样品的含量为99.38%.HPLC法中,FBA 0.27~600 μg· 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与相邻杂质的分离度满足要求,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992、2.976 ng.结论 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FBA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
作者:罗婷;黄敏琴;夏彬一;张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HPLC测定赤胫散中的3,3'-二甲基鞣花酸和3,3',4 '-三甲基鞣花酸.方法 色谱柱为Dikma-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磷酸(17∶33∶50),流速1 mL· min-,检测波长248 nm,柱温30℃.结果 3,3'-二甲基鞣花酸0.198~0.990 μg(r=0.9991)、3,3 ',4'-三甲基鞣花酸0.098 ~0.491 μg(r =0.9990)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102.40%、98.41%,RSD分别为2.25%、1.87%(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赤胫散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许超飞;黄家宇;郝阳;李莉;刘青;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S)-4-苯基-2-噁唑烷酮(SPO)的纯度.方法 采用Welchrom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02 mol· L-磷酸二氢钾(KOH调pH5)-乙腈(60∶40),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 SPO0.3036~6.072 μg·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9099、3.033 ng.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灵敏、快速,适用于检测SPO中的微量杂质.
作者:黄敏琴;罗婷;夏彬一;张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风热流浸膏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的模型观察抗炎作用;采用乙酸和热刺激致小鼠疼痛的模型观察镇痛作用;采用2,4-二硝基酚和酵母粉致大鼠发热的模型观察解热作用.结果 风热流浸膏能减轻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趾肿胀炎症反应,缓解乙酸和热刺激所致疼痛,降低2,4-二硝基酚和酵母粉致大鼠发热的体温.结论 风热流浸膏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作者:钟明镜;廉冰;汪宏;包旭;李欣欣;杨拯;李东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HPLC测定半夏中尿苷、鸟苷和腺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5μm,4.6 mm×250 m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0 ~ 17 min(3.5%~100%甲醇),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 mL∶ min-.结果 尿苷、鸟苷、腺苷分别在6.19 ~43.33、5.09 ~ 35.63、1.37~9.60 μg·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分别为:Y=40.8110X-1.0926(r =0.9999),Y=49.5173X+2.1714(r=0.9999),Y=49.5006X+0.1857(r=0.9999),尿苷、鸟苷、腺苷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3%、97.15%、98.08%,RSD分别为0.89%、0.69%、1.36%.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快速、可靠,能有效地测定半夏中的尿苷、鸟苷、腺苷.
作者:孙全;何丹;傅亚;秦少容;张景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女贞子中三萜类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用甲醇浸提,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并测定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 分离鉴定了4个三萜类化合物:3-乙酰齐敦果酸、19α-羟基-3-乙酰熊果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均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论 抗氧化活性为19α-羟基-3-乙酰熊果酸>3-乙酰齐敦果酸>熊果酸>齐墩果酸.
作者:江洪波;董小萍;田仁君;张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两种丁酸氯维地平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静脉滴注低、中、高剂量的丁酸氯维地平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采用HPLC法测定全血中的丁酸氯维地平,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结果 丁酸氯维地平低、中、高剂量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46.16±10.65、82.99±9.34、177.80±38.32、80.31±3.04 ng· mL-1;AUC0-t分别为2.309±0.628、4.221±0.988、9.339±1.759、3.968 ±0.411 min·μg·mL-1;t1/2分别为12.20±4.65、16.74±6.93、15.13±4.81、18.34±4.43 min.结论 丁酸氯维地平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制剂在0.36 ~ 3.24 mg· kg-剂量范围内呈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作者:郭军;贺明;王凌;赵萍;蒋学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柱切换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枸橼酸.方法 预处理柱为Ultimate CN,分析柱为YMC C18,流动相为0.05mol·L-1KH2PO4(磷酸调pH2.8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血浆样品经过酸化,超滤后进样.结果 枸橼酸的线性范围为62.5 ~ 1250 μg· mL-1,方法回收率为97.41%~102.52%,批内RSD为3.52%~5.21%,批间RSD为3.07%~4.55%.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血浆中枸橼酸的测定.
作者:向瑾;余勤;梁茂植;南峰;秦永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乐卡地平片的溶出度.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测定第二法,以含0.3%吐温80的0.1 mol·L-1盐酸5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45 min时采样.采样后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SunFireC18,流动相为0.15 mol·L-1高氯酸钠溶液(pH3)-乙腈(39∶61),柱温3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40 nm,以外标法测定溶出度.结果 盐酸乐卡地平2.036 ~40.72 μg·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 =0.98%(n=9),溶出度符合规定.结论 所用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稳定性好,适于盐酸乐卡地平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何丹;杨林;况刚;张景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RP-HPLC法测定六味丁香丸中的土木香内酯.方法 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柱温4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194 nm.结果 土木香内酯0.293 ~3.51μg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4%,RSD =0.57% (n=6).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靠,可用于六味丁香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书阁;霍生青;彭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杠板归总黄酮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杠板归总黄酮高、中、低剂量(0.15、0.1、0.5 g·kg-1)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均ip0.5% DMN溶液2.0 mL·kg-1,隔天注射1次,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均ig给药,qd,连续8周,正常组与模型组ig等量生理盐水.于8周末取血和肝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HF)形成;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杠板归总黄酮各剂量均可有效降低HF大鼠血清中HA、LN、PCⅢ和TGF-B1的水平;杠板归总黄酮可明显降低HF大鼠肝脏中TGF-β1的表达.结论 杠板归总黄酮对DMN诱导的大鼠HF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可能通过抗肝损伤和降低TGF-β1的表达来实现.
作者:高雅;李豪;钟明利;陈毅飞;张可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制备对乙酰氨基酚/MCM-41缓释体系,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在碱性和室温条件下制备MCM-41介孔材料;采用浸渍法将解热镇痛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组装到MCM-41的孔道中,通过XRD、IR、低温N2吸附对MCM-41介孔材料及药物组装体进行表征;测定组装体的载药量、载药时间以及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行为.结果 介孔材料MCM-41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短的载药时间(7 h)、较大的载药量(46.65%)、较低的释放速率(6h仅释放35.6%).结论 通过测定组装体在体外模拟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制得了对乙酰氨基酚/MCM-41缓释释放体系.
作者:迟彩霞;苏适;乔秀丽;万培培;陈洪玉;刘旭阳;田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手性螺环膦配体具有合成方便、结构多样等特点.这类配体与过渡金属形成的络合物能够催化多种不同底物的不对称氢化反应,表现了优异的对映选择性.同时,这些反应也被应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合成中.
作者:李卫华;郑玉芹;张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膨大素对川麦冬生长发育及其产量、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收获期随机采样测定川麦冬的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用SPSS软件分析川麦冬生物学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规律;用UV法测定川麦冬中的总皂苷,考察膨大素的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对其质量的影响.结果 川麦冬的植株生物学性状(除块根直径、株高外)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为单株块根重>块根数>分蘖数>块根长>百粒重>冠幅.膨大素能促进川麦冬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明显增加块根数、单株块根重,显著提高川麦冬的产量;除低剂量外,膨大素降低了川麦冬总皂苷的含量,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作用越强.结论 膨大素能促进川麦冬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川麦冬的产量,且与多效唑分段合用时效果更佳.不同剂量膨大素对川麦冬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差异较大,低剂量有利于川麦冬总皂苷的积累.
作者:林秋霞;李敏;黄潇;罗远鸿;周海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筛选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的药物.方法 建立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HMEC1)生长的高通量筛选模型,采用75%乙醇为溶剂浸提药材,研究提取物对HMEC1生长和鸡胚尿囊血管生成的抑制活性,筛选具有抑制HMEC1增殖活性和鸡胚尿囊血管生成的中药.结果 31种中药中对HMEC1增殖具有明显抑制活性的药材有7种,其中对鸡胚尿囊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活性的有4种.结论 五倍子、钩藤、黄芩、蒲黄等4种中药具有潜在的研究开发的价值.
作者:花慧;邹浩军;宋振国;邱丽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制备氟苯尼考微晶体,提高氟苯尼考的溶解度,以促进吸收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方法 使用改良溶剂反溶剂法制备羟丙甲纤维素(HPMC)修饰的氟苯尼考微晶体,通过正交优化得到佳制备工艺.考察其形态学、体外溶解性质、稳定性,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其晶型变化.结果 反溶剂为水、溶剂为丙酮、温度为4℃、HPMC为4 mg·mL-1时,制备的微晶体大饱和溶解度为3.13 mg·mL-1,溶解速度明显增加;原药和微晶体在形态学上差异较大且微晶体粒的径明显小于原药,二者对高温、高湿、强光均稳定;DSC和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药物晶型从两种转变成了一种.结论 该制备工艺简单,HPMC修饰的氟苯尼考微晶体明显增加了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性质稳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曹航;符华林;何燕飞;张伟;卢朝成;刘梦娇;张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将77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加贝酯.治疗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或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加贝酯能减少ERCP术后患者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加快血淀粉酶恢复和临床症状的缓解.
作者:武航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绿原酸与磷脂形成复合物的佳工艺条件,并初步评价复合物的脂溶性.方法 以绿原酸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进行系统性评价,考察药物浓度、药物与磷脂投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磷脂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初步考察复合物对绿原酸脂溶性的改善情况.结果 确定了绿原酸磷脂复合物的佳制备工艺,即20℃时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绿原酸与磷脂比例为1∶1,反应2h.形成复合物后,绿原酸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提高了28.6倍.结论 绿原酸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投药比、反应温度、绿原酸的浓度影响较大,所采用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且显著改善了绿原酸的脂溶性.
作者:赵安权;王倩倩;李佳;贺英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制备pH敏感多肽修饰载紫杉醇脂质体(pHS-LP-PTX),并评价其体外性质.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PHS-LP-PTX,MTT实验考察脂质体对MCF-7细胞和HepG2细胞的毒性,通过细胞摄取实验考察脂质体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 所制备的pHS-LP-PTX在pH6.4时平均粒径为125.5 ±13.4 nm,Zeta电位为10.47±2.53 mV,24 h内具有良好的血清稳定性.MTT结果显示:pH6.4时,pHS-LP-PTX的细胞毒性优于各对照组.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表明:pH6.4时,MCF-7细胞和HepG2细胞对pHS-LP-PTX的摄取效率优于pH7.4时和普通脂质体.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经过pH敏感多肽修饰后,能增强脂质体在酸性环境下的细胞穿透能力,是一种良好的pH敏感型肿瘤靶向给药系统.
作者:龚锐;李胜英;黎云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藏方五味余甘子散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6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五味余甘子散高、中、低剂量组及伪手术组、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连续给药10 d,在末次给药24 h后,进行造模,结扎左冠前室间支30min,复灌40 min.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比较各组心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五味余甘子散能显著降低血清中LDH和CK的含量,同时能提高心肌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活性.结论 五味余甘子散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相关酶有关.
作者:谭国生;姜若菲;李永平;李福安;张得钧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