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昌平;谢兴国;邱玉玲;李伟
目的评价选择性乳导管造影在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x线表现与病理.结果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乳头溢液.6例平片表现为乳晕下区肿块;乳导管造影片中37例表现为充盈缺损,3例导管完全阻塞、中断,39例导管不同形态及程度扩张.结论选择性乳导管造影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
作者:戴萍;陈留斌;渝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肾丛、主动脉肾节的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75具成人尸体标本主动脉肾节的位置、形状、长度、宽度和厚度进行解剖观测,并追踪终于和发出此节的纤维.结果主动脉肾节位于腹腔神经节的下方,肾动脉附近,根据其形态分为椭圆形、长条形、星形、圆形和三角形;其长度为6.89±2.35mm,宽度为3.24±0.94mm,厚度为1.29±0.64mm.此节发出纤维参与组成肾丛、腹主动脉丛和睾丸(卵巢)丛.
作者:蔡昌平;谢兴国;邱玉玲;李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泪腺肿瘤的CT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泪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良性泪腺混合瘤8例,其中1例为双侧;恶性混合瘤2例;泪腺腺样囊性癌2例;炎性假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其CT表现各具特征.结论 CT可清楚显示泪腺肿瘤的形态、大小和强化特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姚倩东;杨春;莫显斌;郑敏文;张劲松;崔志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输尿管结石并发息肉较少见,术前诊断较困难,往往满足结石的诊断而未作进一步检查,漏诊率较高.我院2000年8月至2004年9月收治输尿管结石手术治疗者156例,并发输尿管息肉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诗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工作应激情况,分析产生原因,寻求减轻的措施、以提高儿科护士应激水平.方法采用工作应激个人调查表,随机对我市三家医院的30名儿科护士和30名非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工作中的物理条件和工作兴趣高于非儿科护士.33%的儿科护士处于高应激工作.结论指导儿科护士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唐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疗效.方法108例HFR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3例,发热期静脉滴注维生素C等;低血压休克期给予快速晶体液扩容等治疗;少尿期给予利尿剂或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治疗组55例,发热期给予病毒唑、赛庚啶及654-2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低血压休克期给予晶胶结合扩容,改善微循环和纳洛酮等治疗;少尿期联用心得安和酚妥拉明,或单用维拉帕米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发热期治疗后热程平均少1.13d、P<0.01,越期率(超越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之和)增加17.80%、P<0.05;在低血压休克期抗休克治疗后0.5h、1h和 2 h休克纠正率分别升高30.05(P<0.05)、21.21%(P<0.05)和21.72%( P<0.05),难治性休克发生率降低5.30%、P>0.05;在少尿期少尿持续时间平均少1.63d、P<0.01,血压正常分别为15和8例、P <0.05;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数平均少1.32d 、P<0.01,病死率下降3.91%、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邓慧琳;邓天君;杜元平;帅世全;杨兴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烧伤后期创面的处理,尤其是烧伤后感染创面、残余肉芽创面的处理,以往一直使用磺胺嘧啶银及抗生素作为创面用药, 易产生细菌耐药性,创面愈合缓慢且疗程延长,并加重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负担.我科采用创灼膏(四川普生药业有限公司)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朗;周国富;吕志敏;任章霞;向小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应用于临床,不仅减少了主观因素带来的误差,同时又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全程检测的时间[1].ELISA试验的影响因素多,包括试剂、仪器、加样、孵育温度、洗板、显色、读值等,我们主要探讨加样针的携带污染、洗板方式的选择、反应板的进板等待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智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以便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科1991-2001年收治的31例患者均行病理或病理加免疫组化检查,分别采用单纯放疗或放疗加全身化疗等治疗方法.结果随访1-10年,15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48.4%;5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16.1%;11例患者病情进展,35.5%.其中死亡7例,22.6%.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的恶性程度高,应首选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王轶;周天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肾结核与肾脓肿均为肾实质的感染性病变,在不同病理时期,二者可出现相似或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笔者对1997~2003年期间两家医院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的15例肾结核及肾脓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二者的CT表现特点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黄文光;蓝玉梅;雷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原发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 1980年1月至1987年12月用旧法治疗1195例,给予快速晶体液扩容等治疗.1988年1月至2002年12月用新法治疗608例,给予晶胶结合扩容、改善微循环和纳洛酮等综合治疗.结果新法组与旧法组相比,治疗后1h、2h休克纠正率分别升高23.52%(p<0.01)和25.03%(p<0.01);难治性休克降低3.05%(P<0.01);超越少尿期升高为4.46%(P<0.05);病死率降低3.65%(P<0.05).结论新法组疗效明显优于旧法组.
作者:邓天君;邓慧琳;杜元平;帅世全;杨兴华;范昕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CT血管成像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开发和应用,使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更简便、快捷、清晰、直观.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因其创伤小,疗效好,能解决部分开颅手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现就颅内动脉瘤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血管内栓塞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吴戈;谢晓东;许国辉;王朝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预防并及时发现治疗各种并发症,可提高出生体重极低婴儿(VLBWI)的存活率.母婴同室在VLBWI并发症防治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院NICU自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48例VLBWI,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小平;代惠英;张瀚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彝族人群掌握HIV/AIDS防治知识的情况,为健康教育提供基线数据.方法从彝族聚居的布托县抽取三个行政村,用自制问卷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以及HIV/AIDS相关知识、性行为相关情况调查.结果彝族聚居地区HIV/AIDS知识相对缺乏,一定程度存在感染HIV/AIDS的多性伴、吸毒等高危行为.结论应该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对彝族地区给予关注,采取适当方式对彝族聚居地区人群进行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预防HIV/AIDS的认知水平.
作者:陈怀恭;余海涛;王亚男;张学锋;杨青;秦正积;栾荣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剂量也越来越大,快速注射大剂量造影剂所导致的副反应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非离子型造影剂的问世是碘造影剂发展的突破性进展,它可降低造影剂的渗透性、电离性及化学毒性.本文旨在对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时发生的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谢应清;郭继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TRUST和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 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TRUST法.结论 ELISA法提高了检测血液梅毒的质量,为安全输血提供了保障.
作者:王知秋;周广;吴林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食管测压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食管运动功能变化特点及临床表现上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8例SLE病人进行食管测压研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SLE患者存在食管运动异常,与正常人比较LEUP、UESP降低,食管远端蠕动压增加.结论多数SLE患者存在无症状性食管运动功能异常,且有无食管动力异常的SLE患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上有可比性差异;早期用药物进行治疗干预是必要的.
作者:刘宁涛;罗文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颈椎及颈脊髓损伤是脊柱外科常见疾患,其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一些病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神经功能恢复也有所增加.我院2001~2004年9月对32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蔚芃;赵吕国;郭春;宋超敏;张志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的走行和入喉点.方法在50具(10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喉的神经与甲状腺的血管及甲状软骨上角、下角的位置关系.结果①喉上神经入喉点在甲状软骨上角尖的前下方约13mm;②喉返神经入喉点在甲状软骨下角尖的后下方7mm;距喉结突出点水平线下方约3.5cm.结论术中以甲状软骨上角、下角和喉结为标志,是显露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容易、安全和实用的方法.
作者:佘永华;张志栋;吴俊学;胡芸海;邱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鼻咽癌的发病率居头颈部恶性肿瘤之首,我国是世界上鼻咽癌高发地区之一[1].鼻咽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我科从2003年9月以来经电子鼻咽镜对可疑鼻咽癌而又未确诊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病理诊断为鼻咽癌21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燕莉;曾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