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吴爱顺;王巧玲;杨咏梅;邹莉萍
磁共振成像(MRI)在影像诊断中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瞩目,但幽闭恐怖症患者因对封闭空间的恐怖而常常不能完成此项检查,国内相关报道亦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8-10~2000-10经临床确诊的幽闭恐怖症15例患者的MRI扫描资料.1材料与心理治疗方法
作者:闫东;马林;吴焕阁;孙连营;冯俊杰;刘宝刚;曹大海;李硕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螺旋CT的应用为胃肠道病变检查增添了新的手段.这种手段能否清晰、准确、立体直观地显示胃壁、胃腔结构,对比剂的选择非常重要.本研究对胃的CT检查前的准备、对比剂的选择,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以找出理想方法.
作者:张文敏;吴新淮;胡可;刘涛;常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尿道逆行造影是诊断尿道狭窄的常用手段,但因其不能精确估计狭窄长度及操作时医生和患者均要接受X线照射,人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更好的诊断方法[1,2].1988年McAninch等首次报道了超声在尿道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尿道超声技术是诊断前尿道狭窄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管玲;岳中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深部脓肿包括腹(盆)腔脓肿、腹膜后脓肿以及手术后伤口深部形成的包裹性脓肿,临床表现为:大多数患者发热,脓肿周围压痛;临床上应用大量抗生素后,患者体温可恢复正常,但脓肿周围仍有压痛.我科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并甲硝唑注射液冲洗治疗108例深部脓肿,疗效满意.
作者:徐颖;吴爱顺;王巧玲;杨咏梅;邹莉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细胞瘤.肿瘤生长缓慢,临床上常表现为颈部肿块,吞咽困难等,而缺乏其特征性,本研究搜集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6个颈动脉体瘤,对其术前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进行分析与讨论、评价其临床价值.
作者:华佳;方淳;许建荣;邹爱华;丁小龙;蒋蕴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5只小型猪,分别以2.5ml/s×5s,2.5ml/s × 10s的方式静脉团注60%泛影葡胺,1张/s的速度,电影方式连续扫描60s,通过增强曲线分析肝脏实质、腹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到达峰值时间(PTT)、上升段斜率和增强峰值.结果:腹主动脉的PTT、上升段斜率和增强峰值,门静脉的增强峰值和PTT,肝实质的PTT在两种注药方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门静脉和肝实质的上升段斜率,肝实质的增强峰值在两种注药方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脏实质和门静脉的上升段斜率是相对稳定的参数,是肝脏CT灌注分析的重要指标.
作者:程流泉;欧阳忠南;孙金烈;杨德进;董善国;熊宏柯;颉灵珍;荀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膝关节复杂损伤的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01~2000-01膝关节外伤MR扫描并经手术证实的22例资料.横断位SET1WI TR/TE 500/30ms,矢状位双回波1800~2000/26、90~100ms冠状位GRE序列500/19ms,翻转角40~45°.结果:半月板撕裂19例37块,韧带断裂13例30条,骨折13例(另2例膑骨骨折),关节腔积液10例,脂肪垫损伤2例.结论:多方位、多序列MRI扫描能显示膝关节复杂损伤的各种影像征象.
作者:肖新兰;殷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X线和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胸部创伤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肺挫伤43例,肺不张及肺萎陷21例,骨折合并气胸24例,胸腔积血35例,皮下气肿和纵隔气肿21例,其它合并损伤:颅脑挫伤13例,肝破裂2例,脾破裂2例,胸椎骨折4例,锁骨骨折3例,肩胛骨骨折2例.结论: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能清晰显示X线平片难以发现的少量胸腔积液和积气,对危重及复合伤患者可减少搬动,并能较快完成检查,是胸部创伤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刘金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7岁.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颊有一杏核大小肿块,不觉疼痛及其他不适,随后逐渐增大,故入院诊治.体检:体温37℃,脉搏78次/min,血压24/1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武子朝;魏龙晓;黄铨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病例简介本组2例,社会性别均为女性,系亲姐妹,年龄分别为18岁和11岁.父母非近亲结婚,母孕期无服药史,无家族遗传病史.智力正常,蹲位排尿,无喉结,无胡须,双侧乳房未发育.两者外生殖器形态相似,均似女性.阴蒂肥大,阴囊呈大阴唇样,无小阴唇,尿道开口在阴蒂下部,无阴道,双侧腹股沟内可扪及蚕豆大小肿物,活动.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
作者:许茜;李彩英;时高峰;李如迅;田志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皮下囊尾蚴是指人体感染猪绦虫卵后寄生于皮下组织或肌肉内部的结节性病变,临床表现为皮下结节.近年来,我们对28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皮下囊尾蚴患者进行了B超检查,发现其具有特征性改变.
作者:姜士坤;王瑶;王东光;苏继静;孔庆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先天性食管囊肿又称前肠囊肿,为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我院收治1例,总结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男,25岁,因体检发现右下肺圆形阴影来院就诊.入院后行B超检查:胸椎右缘第8肋间见2.0cm×3.2cm的不均质低回声团块,无明确边界,CDFI示内部无明确血流.提示右后下纵隔实性包块.
作者:刘敏;黄铨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材料和方法:通过CT导引定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36~83岁,平均62.4岁.发病6~12h手术26例,12h以上手术62例;30例单纯抽吸;20例溶凝后抽吸;38例溶凝+碎吸清除.结果:术后1个月内有效80例(90.9%),并发症共15例(17.5%)(其中7例术前即已发生);重残11例(12.5%)(早期手术1例,延期10例);死亡8例(9.1%)(早期2例,近期6例).经3个月至2年对73例随访,ADL1~ADL367例(91.8%).结论: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优于内、外科治疗;发病6~12h手术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重残率.预防再次脑出血的关键是血肿的一次排出量和排空速度分别在50%~80%和2ml/min,脑室积血及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文光;田晓梅;王桂芬;陈小红;马玉;王艳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术中胆道造影是胆道手术中了解有无结石残留的手段之一,造影的成功是临床治疗胆管结石的重要保证.本文对近几年55例术中胆道造影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影响术中胆道造影的因素及防范方法.
作者:管晶;邓京京;李捷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成人正常的小肠CT表现.材料和方法:以口服水为对比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健康人群28例,分别测定非增强期、增强期(动脉及门脉期)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CT值和肠壁厚度.结果:小肠CT值在非增强期分别为十二指肠49±2Hu、空肠47±3Hu、回肠50±2Hu;而增强期中,动脉期三者CT值分别为125±5Hu、127±4Hu、125±5Hu,门脉期为114±3Hu、114±3Hu、112±4Hu.非增强期与增强期的CT值有统计学差别,而动脉期与门脉期则没有差别.各小肠壁平均厚度大多数在3mm内.结论:本组资料显示了成人正常小肠的CT表现,在对小肠病变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文明;张诗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少见,发生在球部更少见,我院遇见1例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女,75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上腹部隐痛10年,近2月体重明显减轻,近1周来症状加重,呈阵发性剧痛,无发热、呕吐、腹泻、黑便等症状.曾在外院诊治,未见明显好转于2000-11-10入我院.曾于1976年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
作者:黄鹏远;马昌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应用99mTc-MIBI心肌血流断层定量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促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及改善心肌血供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2只闭胸式心肌梗塞模型犬均分为对照组和EECP治疗组,99mTc-MIBI心肌断层定量显像在术后4~6天及第6周实验结束时进行,计算心肌缺损分数(DF)及心肌挽救分数(MSF=首次显像DF-后次显像DF).结果:EECP组心肌显像有83.3%(5/6)的实验犬治疗后心肌缺血改善,而对照组仅1只(16.6%)好转,且MSF值呈负值.冠脉造影与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表明EECP组冠脉侧枝开放数量及阳性染色区域面积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本文结果提示EECP治疗有助于增加心肌组织的侧枝循环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的作用.
作者:梁宏;伍贵富;李伟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低张力消化道CT与MR成像诊断胃肠道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用低张力检查诊断428例消化道,并与1012例普通扫描进行了对比研究,病变者均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低张组明显提高了解剖显示能力(P<0.05);(2)低张组提高了消化道病灶的定位准确性(CT提高28.7%、MR提高19.2%;P<0.01);(3)低张组显著提高了消化管病灶的定性可靠程度(P<0.01);(4)有助于消化道毗邻结构的显示(P<0.05);(5)仅9.6%有轻中度低张药物反应,无需处理.结论:低张力消化道的CT与MR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安全、易行,应予肯定和推广.
作者:张凌;解云川;张泽明;张均;汪义成;王智清;张其林;金斌;龙晓君;李林霞;邢鹏环;罗明凤;邓强民;王奉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50岁.因瘙痒、皮肤粘膜黄染15个月,皮肤多发黄色结节11个月入院.1998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黄染,检查:血TB 388μmol/L,DB 195.8μmol/L,GDT134.7u/L,GOT157.6u/L,B超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余未发现异常,先后以病毒性肝炎、胆总管占位行保肝治疗并作胆管探查术,术中见胆管轻度扩张,未见明确占位,曾行胆管引流治疗,均未见好转.
作者:高松;孙玉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3岁.3个月前,左胸部被刀刺伤,刺伤后即出现心包填塞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行心包内血块取出术,但术后常有活动后气短现象,因而来我院就诊.彩超检查,用日本东芝POWTY VISION6000,探头频率为4.2MHz,常规体位扫查见:左室内径增大为5.0cm,右室内径为1.7cm,左房内径为3.3cm,右房内径为3.0cm,左室后壁厚度1.04cm,室间隔厚度0.6cm,主动脉内径3.23cm,肺动脉内径1.92cm.房间隔连续完整,左室壁近心尖处回声中断0.6cm(图1).
作者:尹鸿鹰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