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孙琦;连小兰;柴晓峰;白耀;戴为信
目的 分析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及CA125在卵巢癌复发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和监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上皮性卵巢癌复发患者,测定血浆LPA和CA125表达情况,检测同期28例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30例初诊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及30例正常女性的血浆LPA和CA125作为对照,分析LPA和CA125在卵巢癌复发患者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组血浆LPA(9.52±4.64 mol/L)明显高于完全缓解患者组(2.02±1.94 mol/L)(t=7.96,P<0.05)及正常人群组(1.91±2.21 mol/L)(t=8.15,P<0.05),与初诊患者组(9.19±2.47 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组血浆CA125(75.42±10.66 U/ml)明显高于完全缓解患者组(11.42±9.67 U/ml) (t=28.830,P<0.05)及正常人群组(10.45±6.42 U/ml)(t=24.220,P<0.05),与初诊患者组(63.29±132.32 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29±7.32 U/ml)(t=2.622,P>0.05).采用LPA和CA125诊断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的诊断价值有差异(x2=37.834,P=0.022),其中LPA敏感度(93.8%)高于CA125(65.6%),特异度无明显差异(x2=24.501,P=0.99).结论 LPA水平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的复发有重要价值,可能成为监测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的新方法.
作者:杨秀华;吴瑜霞;曾瑞兰;杨英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的耐药谱和同源性.方法 收集小榄医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27株MDRP进行药敏试验,并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检测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27株MDRP对12种抗菌药物中的10种(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均完全耐药,对其他两种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部分敏感、中介或耐药,对12种抗菌药物表现出4种耐药模式,其中Ⅰ型耐药模式9株(对头孢他啶中介),Ⅱ型6株(对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Ⅲ型11株(对头孢他啶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Ⅳ型1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ERIC-PCR检测按照相似度≥80%者为同一亚型,<80%者为不同基因型的判断标准,27株MDRP呈现出11种基因型.结论 加强耐药监测和医院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可有效预防MDRP蔓延.
作者:向蓉;杨新怀;隋洪;陈光辉;莫和国;徐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粉防己碱(Tet)对β-葡聚糖(β-glucan)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胞内游离钙及环磷酸腺苷(cAMP)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终浓度为100 μg/ml的β-glucan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模型.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et(0,0.01,0.1,1,10,100 μmol/L)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动态检测Tet(0.01,0.1,1μmol/L)剂量组对胞内游离钙和cAMP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et(0.01,0.1,1μmol/L)剂量组A值升高(P<0.01);胞内游离钙在Tet作用5 min时表达增加(t=4.18,4.17,3.40,P均<0.01);cAMP浓度在1 min时明显升高(t=3.33,3.84,3.18,P均<0.01).Tet>10 μmol/L时,A值下降(P<0.01).结论 适当浓度的Tet可以促进β-glucan诱导的RAW264.7细胞生长,协同βglucan调节细胞内游离钙及cAMP的表达.
作者:郭兰芳;刘大标;倪慧艳;胡辰晨;徐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食物组常见变应原检测情况.方法 选取2005年5月~2013年7月陕西省友谊医院皮肤科和变态反应科门诊510例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采用点刺试验进行食物组变应原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7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分别是:虾42.9%、淡水鱼34.1%、鸡蛋26.4%、海鱼26.0%、蘑菇22.7%等;237例慢性湿疹患者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分别是:虾27.0%,海鱼23.2%、鸡蛋20.7%、淡水鱼19.0%、羊肉16.0%等.两组患者食物组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51.3%,4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P>0.05);两组虾阳性率分别为42.9%,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4,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对多种常见食物变应原有阳性反应,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干预,对疾病的防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春萍;沈小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织(IADPSG)标准和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NDDG)标准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门诊完成产检,住院分娩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单胎孕妇.在孕24~28周时进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分别采用IADPSG及NDDG两种标准确诊为GDM患者的共323例(GDM组),其中达到NDDG标准的为A组(174例),达到IADPSG标准但未达到NDDG标准的为B组(149例),另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非GDM正常孕妇323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分析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巨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分别分析两组间差异有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其中,GDM组:高胆红素血症(2.8% vso.6%),新生儿低血糖(2.2% vs o.3%),子痫前期(1.9% vs o.o%)及胎膜早破率(2.2% vs o.o%)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4.5~7.5,P值均<0.05),新生儿呼吸窘迫(2.2% vs o.6%),羊水过多(1.5%vs o.3%)和巨大儿(3.1%vs 1.2%)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2.9,P值均>0.05);A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vs 2.7%),新生儿低血糖(2.3%vs 2.0%),新生儿呼吸窘迫(2.3%vs 2.0%),痫前期(2.3%vs 1.3%),胎膜早破(1.7%vs 0.7%),羊水过多(1.7%vs 1.3%)及巨大儿(3.4%vs 2.7%)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0.01~0.80,P值均>0.05).结论 IADPSG诊断标准的敏感度比NDDG标准高,将达不到NDDG标准的轻型GDM患者纳入妊娠期血糖管理中,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邓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该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53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肌酐(SCr)水平分为糖尿病肾病组31例和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22例,同时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空腹血糖(GLU)和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等,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HCY,BUN,Cr,UA,GLU和UA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2~15.681,P均<0.05).②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UA和GL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5,7.321,P均<0.05).而BUN,Cr,HCY和UA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1~1.432,P均>0.05).③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BUN,Cr,UAER以及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8~13.021,P<0.05).而UA和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5,0.417,P均>0.05).糖尿病肾损伤患者HCY和UAER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17,P<0.05).结论 联合检测UAER和HCY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疗的检测指标.
作者:刘敏;娄占本;古丽鲜·热依木;韩素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院内感染所分离出来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并分析其同源性.方法 采用MIC法对2013年1月~8月分离自住院病人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筛选,取其中的34株采用PCR技术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基因,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SHV与GES基因,苯唑西林水解酶(OXA) OXA-51,OXA-23,OXA-24与OXA58基因在实验菌株中的携带情况;利用脉冲场电泳(PFGE)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该院上半年临床所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ICU、急诊病房、呼吸科和神经外科,分别占总分离率的29.40%,17.64%,14.70%与11.76%;所有耐药菌株均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OXA-51,OXA-23,VIM及TEM基因在菌株中的携带率均为100%,部分携带GES基因,携带率为29.4%,少量携带OXA 58和SHV基因,未检出OXA-24和IMP基因.PFGE结果显示院内共有4个不同类型的克隆株流行,其中A类为多见且各科室间存在交叉感染.结论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是多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院内主要以克隆形式播散传播,局部流行呈现出型别特异性,除规范临床抗生素使用以减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外,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赵苏瑛;张轶恺;吴倩;李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温长时间保存对血清甲状腺抗体(包括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anti-TPOAb)测定的影响.方法 留取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实验室2013年6月的30份剩余血清,制备甲状腺抗体低、中、高三个浓度的混合血清.低、中、高三个浓度血清分别分装在54支eppendorf管中,盖上盖子,取6支测定甲状腺抗体水平,剩余48支密封于20℃或者80℃保存3个月,观察甲状腺抗体检测结果是否有变化.使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原始标本和保存3个月标本甲状腺抗体水平,对20℃或80℃保存前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原始的低、中、高三个浓度的anti-TgAb水平(U/ml)分别为493.6±5.6,1 010.0±I0.4和2 746±54, 20℃保存3个月后,分别为450.6±6.1,931.9±6.9和2 268±74;-80℃保存3个月后,分别为462.9±11.3,988.7±12.7和2 205±69,均与保存前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原始的低、中、高三个浓度的anti-TPOAb水平(U/ml)分别为170.2±8.5,289.4±5.3和432.0±8.4, 20℃保存3个月后,分别为142.6±4.2,276.1±4.9和413.2±7.5;-80℃保存3个月后,分别为155.2±1.4,278.6±9.6和384.1±8.4,均与保存前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清低温(20℃或80℃)保存对甲状腺抗体检测无影响.
作者:张茜;孙琦;连小兰;柴晓峰;白耀;戴为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2012年河北省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区域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 按细菌耐药监测方案要求,收集17家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数据,用CLSI2010标准,用Whonet5.6分析数据.结果 共收集阴沟肠杆菌398株,占革兰阴性杆菌分离量的第5位,大多数为呼吸道标本.阴沟肠杆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50%),对头孢吡肟(29.0%)、头孢噻肟(20.1%)的耐药率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头孢哌酮/舒巴坦(9.0%)、碳青霉烯类药物(<9%)的耐药率低,可作为临床重症感染首选药.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活性高的药物,但应警惕阴沟肠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耐药菌的发生与传播.
作者:李志荣;杨靖;时东彦;刘晓雷;强翠欣;李继红;宋文杰;魏红莲;孙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PREVI Isola型自动接种仪处理痰标本的实验室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患者90份合格痰同时进行手工划线法和PREVI Isola型自动接种仪自动划线法对照试验,观察分离效果,评估PREVI Isola型自动接种仪使用价值.结果 自动接种法分离获得单个菌落数明显高于手工划线法[(20±10.5)个/平板vs(9.0±4.4)个/平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65,P<0.001);自动接种法阳性标本中需二次分离的标本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手工划线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 vs 7/58,P=0.016);两接种方法终分离鉴定临床有意义细菌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PREVI Isola系统自动化平板接种具有更高的单个菌落分离能力,可以减少增菌或分离纯化步骤,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李林;陈亚宝;张庆芳;田凤喜;朱晓丽;陆桃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实验数据验证行业标准的适用性.方法 使用按照仪器说明书验证合格的血液分析仪为例,依照行业标准(WS/T 406-2012)规定的性能验证方法和分析质量要求,对仪器性能进行验证.结果 WBC,RBC,Hb和Plt本底计数大值均为0,携带污染率范围为(0~0.08)%,线性回归斜率范围为0.980 4~1.003 5,相关系数平方值范围为0.999 7~1.000 0;全血细胞计数8个项目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范围为(0.5~2.2)%,低、中、高三浓度水平质控品日间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0.8~3.4)%,(0.5~2.1)%和(0.5~1.3)%,正确度验证结果偏倚范围为(-1.0~2.2)%,准确度验证结果偏倚范围为(-2.7~3.7)%;WBC,RBC,Hb,Hct,MCV和Plt在手动与自动模式下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范围为(-1.7~3.5)%;WBC,RBC,Hb,Hct和Plt可比性验证结果的相对偏差范围为(-8.9~9.3)%;所有项目的验证结果均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结论 行业标准对验证方法和分析质量要求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临床实验室的操作;行业标准的规定是血细胞计数分析质量的基本要求,多数验证项目(如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和精密度等)的质量要求比企业标准低,当所用仪器的企业标准较严时,临床实验室应使用企业标准判断仪器性能.
作者:陆红;李臣宾;周文宾;高倩;崔皓园;彭明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改良法在梅毒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梅毒患者血清标本71例,其中55例TRUST滴度在1∶2及以上,16例滴度为1∶1,阴性样本29例.实验室5名工作人员分别用传统方法进行检测,同时用全自动酶免仪加样到稀释板中,然后加入TRUST试剂,震荡30 min后,判读结果.结果 阴性样本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滴度在1∶2及以上的阳性标本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均为100%,滴度在1∶1的阳性标本传统方法的检出率为66%,而改良方法的检出率为74%.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良方法检测阳性率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0.494,P=0.31).结论 改良方法可以借助全自动酶免仪加样,实现半自动化操作,较传统法简便,特别适合大批量样本,改良方法可以代替传统方法.
作者:徐敬轩;夏毅;彭文红;张春芳;赵仙华;钱云芳;王佳丽;储磊;谢而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抑制素B和FSH测定用于预测同时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治疗的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精子获取术(TESE)成功与否的价值.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将所有受试者分成3组.第1组包括24例需要进行TESE术同时进行ICSI术治疗的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额外2组作为阳性的对照组,第2组包括2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不育男性,第3组包括26例精液参数正常的精液捐献者.使用市售试剂盒对受试者的血清促卵泡激素(FSH)和二聚体抑制素B(INHB)浓度进行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 第1组与第2组、第3组相比,FSH浓度显著增高(P<0.01),而INHB水平显著降低(P<0.001).TESE成功男性与TESE失败男性相比,血清INHB的浓度显著升高(P<0.001).相比之下,这两个组的血清FSH或睾丸大小之间没有可检测到的区别.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NHB而不是FSH可区分第1组受试者的TESE术的成功与失败.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INHB区分TESE成功与失败的佳值是>42 pg/ml(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90.0%).结论 血清INHB的测定是一个有用的非侵入性的精子生成的预测指标.因此,在进行TESE术之前,除了测定FSH和分析核型外,所有无精子症的男性都应该测定血清INHB的浓度.
作者:黄永富;张峰;王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四种腹泻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抗原联检技术在临床儿童腹泻病毒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法,四种腹泻病毒抗原联检技术(博晖腹泻四病毒联合检测系统)对临床采集的270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检测,并用进口的四种腹泻病毒酶免法单检试剂盒同时进行比对实验.结果 酶免法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37%,14.81%,1.48%和2.96%;荧光免疫法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3%,10.37%,4.07%和2.22%.采用配对资料的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分别为121.710,4.685和47.592,P值分别为0.000,0.030和0.000,P值均<0.05),对星状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值为0.187,P值为0.665,P值>0.05);两种方法对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58,0.4<Kappa值<0.75),对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142,-0.025和0.361,Kappa值均≤0.4).结论 两种腹泻病毒检测方法之间除轮状病毒外,其它病毒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这些方法只可用于腹泻病原的初步筛查,确认必须进一步做培养或分子诊断.但是,在临床检测工效上,荧光免疫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作者:刘泽滨;王琼;胡琴;陆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浆微小RNA-375(miR-375)和微小RNA-126(miR-126)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T2DM患者和30例糖耐量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75g葡萄糖耐量检测(OGTT),根据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T2DM组和糖耐量正常的对照组.以RNU6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375和miR 126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miR-126在对照组的表达量为0.191(0.129,0.270),T2DM组表达量为0.252(0.119,0.418).miR-375在对照组表达量为0.042(0.004,0.132),T2DM组表达量为0.386(0.160,0.560).进行非参Mann-Whitney U检验,miR-126在T2DM和对照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9,P=0.318),miR 375在T2DM中表达上调(U=99.5,P<0.001).结论 血浆miR-126在两组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miR-375在T2DM组表达上调,对T2DM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鲁双艳;吕志华;谭璐;王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corRNA-31表达情况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7年9月~2012年8月期间,在上海长海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和同期健康对照各30例,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3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croRNA-31(miR-3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血清中IgG,IgA,IgM)和细胞因子(IL-4,IL-10,IFN-γ,TNF-α)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隐球菌脑膜炎患者PBMCs中miR-31表达(0.856±0.231 vs 0.470±0.242)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0,P<0.001)且与血清IL-4水平正相关(r=0.644,P<0.001),与IgG,IFN-γ负相关(r=0.645, 0.671;P值均<0.001).结论 提示miR-31可能通过调节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了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这为进一步研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提供了新的线索.
作者:张蕾;陈明坤;石磊;谷明莉;张薇薇;邓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加强床旁即时检测(POCT)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获得优质报告结果.方法 通过分析影响POCT设备得出优质结果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因素,同时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保证,得出优质的报告结果.结果 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保证保证了分析中的质量,对分析前和分析后影响POCT设备得出优质结果因素的分析可以加强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结论 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保证相结合,同时加强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可以保持POCT系统的质量,确保患者POCT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张妍;王薇;何法霖;钟堃;王治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2011~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某医院及环境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耐药基因,对SA进行蛋白A基因多态性分型(single locus DNA-sequencing of the repeat region of the Staphylococcus protein Agene,Spa)研究.了解SA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以及Spa分型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SA的12种耐药基因,对SA蛋白A基因进行扩增,PCR产物测序,序列上传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 27株菌分离自院内病人样本,13株检出mecA基因.其中15株菌检出2种以上耐药基因,3株菌未检出任何耐药基因.16株菌分离自环境样本,未检出mecA基因.15株菌检出ant(4',4")基因,仅1株菌检出Aac(6')/aph(2")基因,其余耐药基因未检出.43株SA分为15种Spa型,t091型为优势型别,检出率为27.9%(12/43),此型别在所有类型的样本中均有检出.结论 院内样本中,不同样本分离菌株携带耐药基因存在差异,院内病人样本分离菌株呈多重耐药.Spa分型,利于深圳市SA分子分型数据库的建立,对于疾病溯源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袁梦;袁月明;俞慕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neutrophils,NEU%)早期预测细菌性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7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376例,均为入院后首次送检血培养并同时检测血常规、PCT及CRP者.血液病患者排除在外.按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比较两组中PCT,CRP和NEU%的水平变化,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将系列联合检测与诊断价值较高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 103例患者的血培养为阳性,273例患者的血培养为阴性.血培养阳性组患者的PCT,CRP和NEU%水平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组(9.95±21.40 ng/ml vs 3.94±20.03 ng/ml,Z=9.992,P=0.000;112.84±84.95 mg/mlvs 74.25±70.79 mg/ml,Z=4.503,P=0.000;85.61%±9.90% vs 78.66%±13.22%,Z=5.302,P=0.000),秩和检验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的AUC为0.818,经Z检验,大于CRP(AUC=0.651,Z=4.175,P=0.000)和NEU% (AUC=0.677,Z=3.597,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CRP和NEU%诊断细菌性BS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2%和78.8%,99.0%和6.6%,92.4%和21.2%,三者系列联合检测灵敏度为70.5%,特异度为81.3%.联合检测较PCT单项检测灵敏度有所下降,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P=0.134),但特异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P=0.041).当三项指标均阴性时,排除细菌性BSI的特异度高达100%.结论 联合检测PCT,CRP及NEU%可为临床早期预测细菌性BSI提供更便捷、可靠的诊断方法.
作者:张婷;丁爽;李洪春;马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AT-Ⅲ活性(%)分别为89.04±13.32,86.64±11.07和102.33±9.39.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AT-Ⅲ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Fib含量(g/L)分别为3.93±1.42,3.83±1.12和3.20±0.73.AMI组和UA组血浆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组血浆AT-Ⅲ活性较S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活性及Fib水平的变化是鉴别各种冠心病发生的敏感性指标.
作者:尹栩芳;沈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