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β2糖蛋白1抗体在女性不孕症及先兆性流产中的检测及意义

李娜;荣扬;王珍光

关键词:抗-β2糖蛋白1抗体, 不孕症, 先兆流产, 月经紊乱
摘要:目的:探讨抗-β2糖蛋白1抗体与女性不孕、先兆流产和月经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月在海军总医院辅助医学生殖中心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547例、先兆流产患者229例、妇科月经紊乱患者60例和正常孕龄女性31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各组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进行检测分析,包括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aβ2GP1-IgM)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aβ2GP1-IgG)。同时选取114例不孕不育及先兆流产患者,检测其经阿司匹林、强的松治疗前后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Ig-M)。结果健康组、女性不孕组、先兆流产组和月经紊乱组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 的阳性率分别是0%,0.36%,0.43%和1.6%;健康组、月经紊乱组、先兆流产组和女性不孕组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 的阳性率为3.2%,8.3%,19.21%和20.29%,女性不孕组、先兆流产组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抗体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5.27,P 值均<0.05);女性不孕组经阿司匹林联合强的松治疗前后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47.14±34.85 RU/ml 和31.14±27.64 RU/ml)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1.81±3.63 RU/ml 和1.14±1.99 R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先兆流产组经阿司匹林联合强的松治疗前后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37.75±31.20 RU/ml 和24.34±24.48 R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 (1.45±1.76 RU/ml 和1.32±1.52 R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0.718)。结论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 与女性不孕不育及先兆流产有密切相关性,是引起女性不孕及先兆流产的重要因素。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空肠弯曲杆菌中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人粪便样本中,空肠弯曲杆菌含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情况的实时荧光 PCR 方法,并对空肠弯曲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根据空肠弯曲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 gyrA 和 gyrB 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对应的实时荧光 PCR 方法,对79例空肠弯曲杆菌进行检测,基因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以药敏试验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实时荧光 PCR 的主要技术指标。结果22例(27.8%)空肠弯曲杆菌的实时荧光 PCR 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扩增产物电泳结果显示其中13例携带 gyrA 基因(59.1%),7例携带 gyrB 基因(31.8%),2例同时携带 gyrA 和 gyrB 基因(9.1%)。药敏试验显示26例空肠弯曲杆菌为环丙沙星耐药型(32.9%)。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5,P >0.05),一致性较好。实时荧光 PCR 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和96.2%,总符合率为89.9%。结论实时荧光PCR 法能够检测空肠弯曲杆菌耐药基因 gyrA 和 gyrB。耐药基因与耐药型之间有所关联,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云鹏;林雯;邓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尿液 NT-proBNP 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尿液脑钠肽(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是否与血液 NT-proBNP 水平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方法以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NYHAⅠ~Ⅳ级)作为研究组,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的 cobas h 232心脏标志物检测仪分别对两组尿液和血液 NT-proBNP 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尿液 NT-proBNP 与血液 NT-proBNP 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的尿液 NT-proBNP 和血液 NT-proBNP 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心功能 NYHA 分级的增高,尿液 NT-proBNP 水平逐渐升高。尿液 NT-proBNP 水平与血液 NT-proBNP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尿液 NT-proBNP 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血液 NT-proBNP 水平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

    作者:滑艳;王海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 DNA,HBeAg 和ALT 滴度与恩替卡韦疗效的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 HBV DNA,ALT 和 HBeAg 滴度变化来预测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 ETV 0.5 mg/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服药后3,6和12个月时 HBV DNA,ALT 阴转率;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治疗前后 HBeAg 滴度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时,血清 ALT 复常率,HBeAg 阴转率,HBeAg 转换率分别为91.7%,86.7%和16.7%;患者基线 HBeAg 滴度与疗程3个月时 HBeAg 滴度下降幅度与远期的 HBeAg 转换率明显相关,HBeAg 的基线滴度越低,HBeAg 血清转换越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HBeAg 滴度下降幅度≥90%的患者的 HBeAg 转换率明显高于<90%的患者,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检测 HBeAg 滴度下降幅度可以早期预测 ETV 治疗 HBeAg 阳性 CHB 患者的 HBeAg 血清转换率。

    作者:褚小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CR-SBT 与 IMS-ELISA 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HLA-B27检测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和磁珠酶联免疫法(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MS-ELISA)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 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27,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 PCR-SBT法和 IMS-ELISA 法对120例疑似 AS 患者外周血进行 HLA-B27检测。以 SPSS17.0软件的配对χ2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对两种方法检测 HLA-B27在 AS 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120例疑似 AS 患者中,PCR-SBT 和 IMS-ELISA 法 HLA-B27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5.83%(55/120)和37.50%(45/120)。两种方法检测 HLA-B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55,P =0.000)。PCR-SBT 法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6%和96.92%;IMS-ELISA 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09%和89.23%。两者的 AUC 分别为0.966和0.792。结论与 IMS-ELISA 法相比,在 AS 的临床诊断中PCR-SBT 法检测 HLA-B27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方法更优。

    作者:孙灵迪;梅传忠;王平均;武晓茜;邵先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预示革兰阴性菌血症的价值评估

    目的: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预示革兰阴性(GN)菌血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同时进行了血液培养和 PCT 测定的病例,排除污染生长情况,纳入研究的血液培养阳性499例,依据培养鉴定结果将血液培养阳性病例分组:GN 菌血症组314例,其中,男性159例,女性155例;革兰阳性(GP)菌血症组185例,男性107例,女性78例。对研究对象的血清 PCT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GN 菌血症组 PCT 水平(中位数=5.16,0.02~450.10 ng/ml)明显高于 GP 菌血症组(中位数=0.38,0.02~44.70 ng/ml)(P =0.000);随着 PCT 水平的升高,GN 菌血症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当 PCT≥45.0 ng/ml,GN 菌血症的比例占到100%;以6.00 ng/ml 为判断值,PCT 诊断 GN 菌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示值和阴性预示值分别为49.4%,85.2%,85.6%和50.0%,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714,95%可信区间(CI)为0.672~0.753,SE=0.0229,P <0.0001。结论PCT 是预示 GN 菌血症早期的和可靠的标记物,可以早期地指导抗生素治疗的药物选择。

    作者:刘运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目的:通过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探讨血液透析对机体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经肾病内科确诊的尿毒症患者75例为观察组,同期1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首次透析前、首次透析后、规律透析治疗一个月后以及对照组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相互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透析前及首次透析后清蛋白水平降低,α1和α2球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 <0.001)。首次透析后α1球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透析治疗一个月后清蛋白与首次透析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α1和α2球蛋白较透析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清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γ球蛋白与对照组、首次透析前及首次透析后比较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或 P <0.01)。结论规律有效的血液透析可以改善尿毒症患者机体的炎症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龚英峰;李顺利;杜勇;张贵松;杜金娥;张伟;冯绍明;裴荣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9 Ala/Val 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的影响

    目的:研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9 Ala/Val 基因多态性与 T-SOD 和 Mn-SOD 活性的关系以及对冠心病(CHD)的影响。方法共82例冠心病患者和57例正常人参与研究,应用测序法检测两组的 Mn-SOD 9 Ala/Val 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应用比色法检测两组的血清 T-SOD 和 Mn-SOD 活性。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 T-SOD 和 Mn-SOD 活性低于对照组(t=4.83,6.57,P 均<0.05),冠心病组的 Mn-SOD 9 VV 基因型和 V 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χ2=4.75,P <0.05),Mn-SOD 9 VV 基因型的血清 T-SOD 和 Mn-SOD 活性低于 Mn-SOD 9 AA 基因型(t=2.96,3.11,P 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 T-SOD 和 Mn-SOD 活性降低,Mn-SOD 9 Ala/Val 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 Mn-SOD 的活性进而参与冠心病的发病。

    作者:姚创利;赵佳;黎阳;黎波;陆华;白妮;刘琳;辛渭川;姜小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ICU 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血清中降钙素原和(1,3)-β-D 葡聚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1,3)-β-D 葡聚糖(G 试验)联合检测在 ICU 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1月~2014年8月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 ICU 危重病患者106例进行血清 PCT 和(1,3)-β-D 葡聚糖含量检测,并与 ICU 非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519例进行对比分析,以配对 t 检验来比较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06例深部真菌感染的 ICU 危重病患者血清中 PCT 为0.701±0.22 pg/ml 及(1,3)-β-D 葡聚糖为37.82±18.43 pg/ml,明显高于519例 ICU 非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血清中的 PCT(0.238±0.12 pg/ml)及(1,3)-β-D 葡聚糖(14.96±4.37 pg/ml),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6,8.179,P 均<0.05);106例深部真菌感染的 ICU 危重病患者血清中 PCT 阳性检出率为57.5%(61/106),明显低于(1,3)-β-D 葡聚糖阳性检出率89.6%(9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5,P <0.05)。结论ICU 深部真菌感染危重病患者血清中的 PCT 和(1,3)-β-D 葡聚糖含量明显高于ICU 非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PCT 和(1,3)-β-D 葡聚糖联合检测对 ICU 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文艳;刘爱胜;张勇;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OMBI-SCAN XL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试剂条放置时间对亚硝酸盐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科宝 XL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试剂条放置时间对亚硝酸盐(NIT)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提高临床的诊断率。方法用新装入试剂仓内的新试剂条分别于<5,30 min;1,2,3.5,4,4.5,5,5.5,6,6.5,7,8 h 不同时间段内检测16份0.9 g/dl 的生理盐水中 NIT 的假阳性率,并对不同时间段 NIT 假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5 h NIT 假阳性率均为0%(0/16),4~4.5 h 假阳性率为18.8%(3/16),5~5.5 h 假阳性率为43.8%(7/16),6~6.5 h 为62.5%(10/16),7~8 h 为87.5%(14/16);>4 h 以上各时间段 NIT 假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9.2,P 均<0.01)。结论科宝 XL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试剂条放置4 h 后,NIT 假阳性率开始上升,5 h后 NIT 假阳性率明显增高。因此,加强对科宝 XL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试剂条放置时间合理管理,应以<3.5 h 为宜,这样有利于降低 NIT 假阳性率。

    作者:房笃智;刘爱胜;姚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ALT,AST,GGT 和 LDH 检测JSCC 法变更 IFCC 法性能验证

    目的:对 ALT,AST,GGT 和 LDH 检测方法由 JSCC 法变更为 IFCC 法进行性能验证。方法对新方法进行正确度、精密度验证,线性范围评价,临床可报告范围评价,并与原方法进行方法学比对试验。结果 ALT,AST,GGT 和LDH 正确度偏倚<1/2允许总误差;批内精密度 CV<1/4允许总误差,日间精密度 CV<1/3允许总误差;线性范围评价所得的回归方程Y =aX +b,a 在0.97~1.03范围内,b 在可接受范围内;可报告范围验证结果显示,标本经不同比例稀释后,实测值/预期值均在90%~110%,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的标本稀释检测结果可靠。与原方法进行的回归比对所得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结论ALT,AST,GGT 和 LDH 检测的新方法分析性能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作者:陆雅春;宁芬;李婷婷;黄开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鼻咽癌组织中 SYK 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分析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 SYK 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8月间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鼻咽癌患者52例,慢性鼻咽黏膜炎症患者26例,鼻咽癌和慢性鼻咽黏膜炎症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技术检测鼻咽癌和慢性鼻咽黏膜炎症组织的 SYK 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比较鼻咽癌和慢性鼻咽黏膜炎症组织的 SYK 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结果在52例鼻咽癌组织中有11例 SYK 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甲基化率为21.2%,而在26例慢性鼻咽黏膜炎症组织中未检测到 SYK 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结论鼻咽癌组织中 SYK 基因启动子区存在较低程度的甲基化,这提示 SYK 基因启动子区出现的甲基化或许与鼻咽癌的发生相关。

    作者:李璐;梁辉;陈群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红蛋白A2和F的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中国部分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 A2和 F 的水平和现状。方法向50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实验室发放两个批号的质控品,收集实验室回报的 HbA2和 HbF 检测值,对回报的结果按照方法分组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其检测水平。结果49家实验室回报了检测结果,回报率为98%。HbA2的及格率为42.9%~92.3%,HbF 的及格率为27.3%~84.6%。通过稳健 Z 比分数统计,血红蛋白 HbA2项目201311批号样本有3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不满意,201312批号样本有4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不满意,血红蛋白 HbF 项目201311批号样本有5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不满意,201312批号样本有3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不满意。结论我国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实验室检测 HbA2和 HbF 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何法霖;王薇;钟堃;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干预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综合干预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在2013年选择60例初诊 T2DM 患者,按照饮食干预、运动指导、药物治疗、疾病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五项措施实施1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分别采血样,检测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项目,分离血浆-70℃保存,统一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内皮素-1(ET-1),血栓素 B2(TXB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 D-二聚体(DD)。按照用药途径把 T2DM 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与口服药物治疗组,进行干预前后比较。以6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数据使用 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60例 T2DM 患者 Glu,HbA1c,ET-1,TXB2,TAT 和 DD 干预前的检测值分别是8.86±1.03 mmol/L,8.70%±0.8%,54.8±12.5 ng/L,145±26 ng/L,2.03±0.52μg/L 和0.24±0.08 mg/L;干预6个月的值分别是5.70±0.56 mmol/L,5.7%±0.6%,54.2±11.7 ng/L,135±24 ng/L,1.81±0.53μg/L 和0.21±0.08 mg/L,干预12个 月 的 值 分 别 是5.78±0.51 mmol/L,5.8%±0.5%,53.9±10.9ng/L,136±24 ng/L,1.82±0.54μg/L 和0.21±0.08 mg/L;正常对照组检测值分别是5.15±0.34 mmol/L,5.1%±0.3%,53.2±10.6 ng/L,131±25 ng/L,1.79±0.52μg/L 和0.20±0.07 mg/L,四组经方差分析比较,Glu,HbA1c,ET-1,TXB2,TAT 和 DD 的 F 值分别是449.7,511.2,0.214,3.640,2.750,2.794;P 值分别为0.000,0.000,0.887,0.013,0.043,0.041。与对照组和干预后比较,干预前Glu,HbA1c,TXB2,TAT,DD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各组间 ET-1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治疗组与口服药物治疗组在干预前后结果比较,ET-1,TXB2,TAT 和 D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初诊 T2DM 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经综合干预后,能改善患者的血栓倾向。

    作者:李全双;邓演超;吴燕;程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抗-β2糖蛋白1抗体在女性不孕症及先兆性流产中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抗-β2糖蛋白1抗体与女性不孕、先兆流产和月经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月在海军总医院辅助医学生殖中心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547例、先兆流产患者229例、妇科月经紊乱患者60例和正常孕龄女性31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各组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进行检测分析,包括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aβ2GP1-IgM)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aβ2GP1-IgG)。同时选取114例不孕不育及先兆流产患者,检测其经阿司匹林、强的松治疗前后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Ig-M)。结果健康组、女性不孕组、先兆流产组和月经紊乱组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 的阳性率分别是0%,0.36%,0.43%和1.6%;健康组、月经紊乱组、先兆流产组和女性不孕组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 的阳性率为3.2%,8.3%,19.21%和20.29%,女性不孕组、先兆流产组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抗体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5.27,P 值均<0.05);女性不孕组经阿司匹林联合强的松治疗前后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47.14±34.85 RU/ml 和31.14±27.64 RU/ml)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1.81±3.63 RU/ml 和1.14±1.99 R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先兆流产组经阿司匹林联合强的松治疗前后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37.75±31.20 RU/ml 和24.34±24.48 R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 (1.45±1.76 RU/ml 和1.32±1.52 R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0.718)。结论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 与女性不孕不育及先兆流产有密切相关性,是引起女性不孕及先兆流产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娜;荣扬;王珍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6707例血清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以及结果假阳性率分析

    目的:用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检测26707例血清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以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作为检查抗梅毒螺旋体特异度抗体标准参考方法,分析判定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检测的假阳性率。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9月1日~2014年3月5日的住院和门诊患者26707人份血清,要求受检者空腹条件下采取静脉血3 ml,3000 r/min 离心10 min 后分离血清,上机检测。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对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Anti-TP)进行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检测的26707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S/CO 值在1~的标本数52例,经 TPPA 验证阳性数9例,阳性率17.31%;S/CO 值在2~的标本数26例,阳性数9例,阳性率34.62%;S/CO 值在3~的标本数26例,阳性数9例,阳性率34.62%;S/CO 值在5~的标本数25例,阳性数11例,阳性率44%;S/CO 值在7~的标本数25例,阳性数17例,阳性率68%;S/CO 值在10~的标本数28例,阳性数24例,阳性率85.71%;S/CO 值在13~的标本数23例,阳性数20例,阳性率86.96%;S/CO 值在17~的标本数24例,阳性数22例,阳性率91.67%;S/CO 值在21~的标本数29例,阳性数28例,阳性率96.55%;S/CO 值在26的标本数104例,阳性数104例,阳性率100%;总初筛阳性例数364例,总真阳性例数254例,阳性率69.78%;假阳性率0.42%,阳性预测值69.78%。结论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采用自动化检测、全封闭试剂,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结果更准确等特点。虽然其灵敏度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不可以仅凭其结果进行诊断,还需要 TPPA 方法进行补充检测确证。

    作者:张保平;刘珊;韩艳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脏不同病变时期外周血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探索糖尿病肾病(DN)患者 IL-17和 IL-22基因表达水平与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实验包括60名2型 T2DM 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NC),其中糖尿病患者包括:无蛋白尿组(NA,n=22)、微量清蛋白尿组(MA,n=18)和糖尿病肾病组(DN,n=2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分析各组外周血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差异。结果DN 组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显著高于 MA 组,NA 组和 N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MA,NA 和 NC 三组之间 IL-17和IL-22 mRN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外周血中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升高,IL-17和 IL-22可能在 DN 病变中发挥作用。

    作者:沈红艳;邓演超;徐湛;鹿璐;梁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 TFAR19活性研究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 TFAR19活性。方法选取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初产行剖宫产术的子痫前期患者43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8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5例,同时随机选取无妊娠并发症的初产剖宫产产妇40例设为对照组,于入院次日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 TFAR19活性,即 TFAR19催化产生的吸光度 A。结果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正常对照组TFAR19活性分别为43.56±2.93,33.38±2.32和23.63±2.94活性单位,各组之间 TFAR19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10.65,P <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q =6.384,P <0.001)、轻度子痫前期组(q =3.478,P =0.016)TFAR19活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之间 TFAR19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993,P =0.037)。各组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091,P =0.913)。各组之间孕周、新生儿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37,P =0.016;F =35.06,P =0.00)。结论TFAR19的增加可促进机体细胞凋亡,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并且 TFAR19的含量可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作者:仇秋明;赵英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白藜芦醇对葡萄球菌标准株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简称 R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25923(金葡菌标准株)作为研究主体检测 RES 对其的低抑菌浓度(MIC),绘制不同浓度 RES 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结果RE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 MIC 为0.256 mg/ml;在 RES 浓度为1/4 MIC 和1/2 MIC 时,生长明显受抑,生长曲线不典型,对数生长期比正常对照组减缓;RES 浓度为1MIC 和2MIC 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受抑制,生长曲线完全失去正常生长状态,趋于平缓。结论RE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抑制作用明显。

    作者:王鑫;张瑞;李雅静;吴淑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0·9 g/dl 生理盐水稀释解决EDTA 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0.9 g/dl 生理盐水稀释仪器法解决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PTCP)的可行性,为临床实验室提供解决 PTCP 检测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对2014年8~10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确诊为 PTCP 案例共3例,采集静脉血2 ml 二份分别于 EDTA-K2和枸椽酸钠抗凝管内混匀,于即刻,10,30,40及60 min 上机检测;同时分别采集末梢血于血细胞稀释液、0.9 g/dl 生理盐水内混匀,于即刻,10,30,40及60 min 上机检测,并与草酸铵手工法比较。结果EDTA 法、枸椽酸钠法、血细胞稀释液法及0.9 g/dl 生理盐水稀释仪器法即刻检测PTCP 血中血小板(PLT)结果与草酸铵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3~1.537,P >0.05),10~60 min 内 EDTA-K2抗凝血 PLT 结果明显降低,与草酸铵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3~49.162,P <0.01~0.001);枸椽酸钠法于30 min 后 PLT 开始下降,与草酸铵法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5~20.164,P <0.05~0.01);血细胞稀释液法于30~40 min PLT 检测结果开始出现下降,但不明显,与草酸铵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315~1.715,P >0.05),40~60 min PLT 检测结果出现明显下降,与草酸铵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5~3.865,P <0.05);0.9 g/dl 生理盐水法于0~60 min 内检测 PTCP 血中 PLT 结果与草酸铵法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4~1.062,P >0.05)。结论EDTA 法、枸椽酸钠法、血细胞稀释液法及0.9 g/dl 生理盐水稀释仪器法即刻检测 PTCP 患者 PLT 结果与草酸铵法相一致。30 min 内枸椽酸钠法和血细胞稀释液法对 PTCP 患者 PLT 检测可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但仍有少量 PLT 聚集而导致 PLT 小幅下降;0.9 g/dl 生理盐水稀释仪器法0~60 min 内与草酸铵法检测 PLT 结果之间无差异性。

    作者:刘爱胜;文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产 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耐药非脱羧勒克菌(L.adecarboxylata)的耐药基因型。方法Vitek II Compact 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PCR 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该株非脱羧勒克菌产 IMP-1型碳青霉烯酶。结论非脱羧勒克菌临床分离株较少见,此为首次自非脱羧勒克菌检出 IMP-1型金属酶。

    作者:齐杰;刘贵建;潘健;马玉芝;张婷菊;刘志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