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创利;赵佳;黎阳;黎波;陆华;白妮;刘琳;辛渭川;姜小建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检测胞浆型磷脂酶 cPLA2α(cPLA2α)基因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 COPD 患者90例,按照 COPD 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35例和重度组25例,以同期90例肺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 cPLA2α含量,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同组患者 cPLA2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COPD 轻度组 cPLA2α的含量为(0.0392±0.0051)pg/ml,表达为(0.68±0.01);中度组含量为(0.049 8±0.0074)pg/ml,表 达为(0.92±0.02);重度组含量为(0.0554±0.0081)pg/ml,表达为(1.35±0.02);而对照组含量为(0.0102±0.0066)pg/ml,表达为(0.11±0.01)。无论是 cPLA2α血清学水平还是基因表达水平,四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8.643,12.415,P <0.05)。且 COPD 各组随着病变程度加重 cPLA2α的水平逐渐增加,且三组彼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3~5.817,5.039~11.667,P 均<0.05)。结论血 cPLA2α水平可预示 COPD 严重程度,cPLA2α是诊疗 COPD 及分级的新靶标。
作者:徐岩;阿依吐兰·买买提;丁剑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度。方法对医院2013年分离的53株非重复性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查阅病历获得患者一般资料、疾病情况、抗生素使用等信息,并对菌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所有菌株均分离自痰标本,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66.7±9.1岁。50例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的慢性病史;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使用了2种或2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过大环内酯类的仅11例。53株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表现了较高的体外敏感性,除替卡西林/克拉维酸(64.2%)、头孢吡肟(60.4%)以外,其它药物敏感率均高于70%。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为老年有呼吸道感染慢性病史的患者,体外培养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率较低。
作者:张保荣;臧志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 C)和24 h 尿微量清蛋白定量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肾病(G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孕37~40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 GFR 中度下降30例为 A 组(30 ml/min/1.73m2≤ GFR<60 ml/min/1.73m2),GFR 轻度下降42例为 B 组(60 ml/min/1.73m2≤GFR<89 ml/min/1.73m2),GFR 正常38例为 C 组(GFR≥90 ml/min/1.73 m2)。选取同期健康相同孕周孕妇40例作为对照 D 组。统计4组研究对象的血清 Cys C 和尿微量清蛋白、血尿素、血肌酐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ys C 和尿微量清蛋白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31.21,34.70,P <均0.01)。血尿素和肌酐 A 组和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85,4.58,P 均<0.01),血尿素和肌酐在 B 组、C 组和 D 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的血清 Cys C 与尿微量清蛋白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56,0.725,t=5.209,4.835,P 均<0.01)。B组中 Cys C 的诊断敏感度为95.2%,24 h 尿微量清蛋白的诊断敏感度为90.5%,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100%(χ2=8.24,7.08,P 均<0.05)。结论血清 Cys C 和尿微量清蛋白作为妊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妊娠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冬娜;张文杰;唐招平;周勇;王亚峰;韩俊峰;贾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 IL-10与 IL-21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病情进展程度及治疗效果中的意义。方法按照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选择2014年3月~9月期间皮肤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5例,其中进行期25例(A 组),稳定期20例(B 组),恢复期20例(C 组),并选择正常对照组25例(D 组)。ELISA 法检测各组血清中 IL-10与 IL-21表达水平,并对各组患者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结果A 与 B 两组血清中 IL-21表达水平分别为127.59±16.09 pg/ml 和105.74±21.08 pg/ml,均明显高于 D 组85.46±14.2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174,4.863,P 值均<0.01),而两组 IL-10表 达 水 平 分 别 为10.64±3.23 pg/ml 和12.27±2.18 pg/ml,均低于 D 组20.29±2.5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031,2.027,P 值均<0.05)。C 组血清中IL-21表达水平94.03±8.90 pg/ml 高于 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3,P <0.05)。A 组血清中 IL-21表达水平高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52,P <0.05),IL-10表达水平低于 C 组19.69±1.54 pg/ml,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t =2.071,P <0.05)。银屑病患者血清中 IL-21表达水平与 PASI 评分值正相关(r=0.508,P =0.027),而血清中 IL-10表达水平与 PASI 评分为负相关(r=-0.413,P =0.039)。结论银屑病的病情进展与患者血清中 IL-21升高或 IL-10降低有关,检测细胞因子 IL-21和 IL-10水平有助于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
作者:汤雯剑;罗浩;赵金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采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phosphate,ADP)诱导光电比浊法血小板聚集分析仪(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ry,LTA)试验与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 PAC-1(Fg,Ca2+,GPⅡb/Ⅲa 形成复合物的受体)、CD62p(P 选择素)活性百分数实验检测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方法①用随机数字表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2011年6月~2012年3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术后患者71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男性46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9岁(57~92岁)。②患者入院时均先顿服阿司匹林160 mg 和氯吡格雷300 mg,之后用氯吡格雷75 mg/d 的维持量治疗6个月后,在某次停药10天后,于服药前、服药后2 h 采集其前臂静脉血。③同时进行 LTA 和 FC 检测,分别得到 ADP 诱导的患者服药前、后LTA 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药物抑制率(分别用 ADPLTA服药前、ADPLTA服药后、ADPLTA-INDU表示);FC 检测的 PAC-1活性百分数及药物抑制率(分别用 PAC-1服药前、PAC-1服药后、PAC-1 INHI 表示),CD62p 活性百分数及药物抑制率(分别用 CD62p服药前、CD62p服药后、CD62pINHI表示)。所有参与实验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①71例观察对象均进入结果分析。②ADPLTA服药前值分布在0%~97%(73.5±13.7)%,ADPLTA 服药后值分布在12%~97%(63.6±16.2)%,两者进行成组数据配对样本 t 检验(t =-2.082,P =0.041);PAC-1服药前值分布在15.1%~78.9%(49.8±17.8)%,PAC-1服药后值分布在14.5%~78.3%(47.9±17.1)%,两者进行成组数据配对样本 t 检验(t=3.663,P <0.01);CD62p服药前值分布在1.5%~80.8%(10.9±9.8)%,CD62p服药后值分布在1.4%~41.4%(9.3±6.7)%,两者进行成组数据配对样本 t 检验(t =2.082,P =0.041)。③ ADPLTA-INDU 值分布在0%~28.2%(13.8±13.9)%,PAC-1 INHI 值分布在0.6%~9.1%(3.7±3.8)%,CD62pINHI值分布在0.1%~48.5%(15.0±32.3)%,三者两两之间采用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相关系数)判别:ADPLTA-INDU 与 PAC-1 INHI (r=0.297,P =0.012),ADPLTA-INDU与 CD62pINHI (r=0.220,P =0.065),PAC-1 INHI与 CD62pINHI (r=0.736,P <0.001)。结论FC 检测的氯吡格雷药物抑制率与 LTA 的相应值相关性不好,FC 并不适用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常规检测,但可作为科学研究及常规结果的辅助性确认方法。
作者:赵运凤;任军伟;丛玉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验证和评价雅培 ARCHITECT-i2000SR 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梅毒螺旋体(TP)、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性能。方法对 ARCHITECT-i2000SR 的精密度、污染携带、参考区间、分析测量范围进行验证;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CMIA)和 ELISA 法检测相同标本,进行方法学比对。结果HBsAg,HIV,TP,HCV 抗体的精密度、携带污染和 HBsAg 参考区间均符合 ARCHITECT-i2000SR 的性能标准;HB-sAg 线性回归:Y =1.102X -6.6786(r=0.9955,P <0.05),HBsAg 线性范围为:1.08~208.6 IU/ml;两种方法检测输血前四项结果的一致性为优。结论ARCHITECT-i2000SR 检测输血前四项的主要性能验证结果与厂家声明的范围基本一致,可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
作者:刘立民;李钰;蒙雨明;戴盛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嗜水气单胞菌临床感染现状及其主要致病因子 Aer 气胞溶素基因的存在形式。方法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2012年~2013年间临床分离到的嗜水气单胞菌,VITEK 2 compact 对其进行鉴定与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录入 WHONET5.6软件进行临床分布与耐药率分析。提取染色体与质粒基因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毒力基因 Aer 气胞溶素的存在形式。结果临床共分离到48株嗜水气单胞菌,分布于临床标本痰液16株、血液11株、分泌物10株、尿液7株与粪便4株。病区分布分散化,无集中趋势。耐药率显示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与头孢唑啉耐药率达80%以上,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亚胺培南处于10%以下的低水平。43.7%菌株携带 Aer 基因,位于染色体基因组。结论嗜水气单胞菌临床感染散发,多数染色体基因组携带毒力因子Aer 气胞溶素基因。对青霉素类,一代头孢类耐药严重,对广谱类药物保持敏感性。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地区性重要条件致病菌,防范其耐药菌株扩散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侯沪;李爱敏;唐曙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1,3)-β-D 葡聚糖(G 试验)联合检测在 ICU 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1月~2014年8月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 ICU 危重病患者106例进行血清 PCT 和(1,3)-β-D 葡聚糖含量检测,并与 ICU 非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519例进行对比分析,以配对 t 检验来比较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06例深部真菌感染的 ICU 危重病患者血清中 PCT 为0.701±0.22 pg/ml 及(1,3)-β-D 葡聚糖为37.82±18.43 pg/ml,明显高于519例 ICU 非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血清中的 PCT(0.238±0.12 pg/ml)及(1,3)-β-D 葡聚糖(14.96±4.37 pg/ml),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6,8.179,P 均<0.05);106例深部真菌感染的 ICU 危重病患者血清中 PCT 阳性检出率为57.5%(61/106),明显低于(1,3)-β-D 葡聚糖阳性检出率89.6%(9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5,P <0.05)。结论ICU 深部真菌感染危重病患者血清中的 PCT 和(1,3)-β-D 葡聚糖含量明显高于ICU 非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PCT 和(1,3)-β-D 葡聚糖联合检测对 ICU 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文艳;刘爱胜;张勇;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 HBV DNA,ALT 和 HBeAg 滴度变化来预测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 ETV 0.5 mg/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服药后3,6和12个月时 HBV DNA,ALT 阴转率;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治疗前后 HBeAg 滴度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时,血清 ALT 复常率,HBeAg 阴转率,HBeAg 转换率分别为91.7%,86.7%和16.7%;患者基线 HBeAg 滴度与疗程3个月时 HBeAg 滴度下降幅度与远期的 HBeAg 转换率明显相关,HBeAg 的基线滴度越低,HBeAg 血清转换越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HBeAg 滴度下降幅度≥90%的患者的 HBeAg 转换率明显高于<90%的患者,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检测 HBeAg 滴度下降幅度可以早期预测 ETV 治疗 HBeAg 阳性 CHB 患者的 HBeAg 血清转换率。
作者:褚小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泛素化(Ubiquitylation,UB)是目前为复杂为多元的翻译后修饰,几乎参与胞内所有的生物学过程。其通过改变底物的分子景观(landscape)、三维结构、位置、活性、影响底物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调节底物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而泛素化底物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特异性的泛素结合结构域(Ubiquitin binding domains, UBDs)。UBDs 的表面功能基团特异性识别具有不同修饰类型的泛素化底物,并决定其功能的特异性。已知的20多种UBDs 超家族对泛素化信号网络的有序调节是人们开启泛素化网络的一把钥匙,同时了解 UBD-ubiquitin 的特异性识别是认识泛素化蛋白质组学“ubiquitome”的基础。
作者:王京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血尿酸水平人群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差异,分析胰岛素分泌和血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对877例符合要求对象进行生化检查行 OGTT 试验。将研究对象分为尿酸正常组(NUA)和高尿酸组(HUA),比较两组糖负荷后胰岛素(INS)0,30,60,120和180 min(INS0,INS30,INS60,INS120,INS180)分泌差异。以血尿酸水平为因变量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分析血尿酸水平影响因素。结果 HUA 组男性女性0,30,60,120和180 min 胰岛素分泌均高于NUA 组(P 均<0.05);糖负荷后各时段 INS 分泌与 SUA 水平 Pearson 相关系数分别为0.107,0.154,0.195,0.157和0.112(P <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SUA 的影响因素有女性,INS60,TC,HDL(β值-0.214,0.194,0.253和-0.119,P <0.01)。结论糖负荷后的 HUA 组各时段 INS 分泌高于 NUA 组,INS 分泌与 SUA 水平正相关;INS60,TC 与SUA 水平正相关,性别(女性)、HDL 与 SUA 负相关。提示或可将空腹 SUA 作为 INS(尤其是 INS60)分泌潜在标志物运用于临床。
作者:李国春;曹娜;王忆;巫开文;袁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脏不同病变时期外周血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探索糖尿病肾病(DN)患者 IL-17和 IL-22基因表达水平与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实验包括60名2型 T2DM 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NC),其中糖尿病患者包括:无蛋白尿组(NA,n=22)、微量清蛋白尿组(MA,n=18)和糖尿病肾病组(DN,n=2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分析各组外周血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差异。结果DN 组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显著高于 MA 组,NA 组和 N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MA,NA 和 NC 三组之间 IL-17和IL-22 mRN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外周血中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升高,IL-17和 IL-22可能在 DN 病变中发挥作用。
作者:沈红艳;邓演超;徐湛;鹿璐;梁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耐药非脱羧勒克菌(L.adecarboxylata)的耐药基因型。方法Vitek II Compact 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PCR 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该株非脱羧勒克菌产 IMP-1型碳青霉烯酶。结论非脱羧勒克菌临床分离株较少见,此为首次自非脱羧勒克菌检出 IMP-1型金属酶。
作者:齐杰;刘贵建;潘健;马玉芝;张婷菊;刘志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女性尿液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测定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阴道分泌物Ⅰ,Ⅱ度标本21份和30份,并测定其中的白细胞酯酶和鳞状上皮细胞;再收集正常阴道分泌物标本,从中分离出鳞状上皮细胞,并配制成20个/μl 和60个/μl 两个浓度的鳞状上皮细胞混悬液。将其加入正常女性尿液后进行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测定;对于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测定强阳性而尿沉渣白细胞计数正常的患者做外阴清洗后再取中段尿做尿常规检验。结果正常阴道分泌物中有66.7%的白细胞酯酶结果呈阳性,且均有~的鳞状上皮细胞(镜检);正常尿液组和加入低浓度(20个/μl)及高浓度(60个/μl)鳞状上皮细胞尿液组的尿液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再次中段尿的鳞状上皮细胞和白细胞干化学阳性率及强度较第一次尿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鳞状上皮细胞不会对尿液干化学白细胞酯酶的测定产生影响。但女性自身阴道分泌物中的白细胞酯酶对其尿液中的白细胞酯酶的测定有很大影响。
作者:吴跃军;季明德;刘淑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避免霍乱弧菌检测假阳性,提高检测正确率。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7月,全国各省市 CDC 送往中国CDC 霍乱初筛阳性菌株14株;用 LB 营养琼脂培养12 h,挑取单菌落进行霍乱弧菌血清凝集,同时水煮模板法提取菌株的DNA。针对弧菌属16SrDNA 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弧菌16SrDNA PCR 检测,电泳观察16SrDNA 产物,将16SrDNA 阳性产物送测序公司测序,测序结果在 NCBI 网站上进行 Blast 比对,分析比较血清凝集和 Blast 比对结果。结果共选取14株菌进行实验,血清凝集阳性12株,2株未凝。经弧菌16SrDNA 扩增,电泳观察14株菌均扩增出相应的片段,说明所选菌株均为弧菌属。将14株菌的16SrDNA 阳性产物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 Blast 比对:2株血清未凝集菌均是哈维氏弧菌;12株血清凝集阳性的菌中,1株是需钠弧菌,其余11株是霍乱弧菌。结论血清凝集和基因测序联合检测群霍乱弧菌,可避免霍乱弧菌检测假阳性,提高检测正确率。
作者:刘万静;王多春;唐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中国部分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 A2和 F 的水平和现状。方法向50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实验室发放两个批号的质控品,收集实验室回报的 HbA2和 HbF 检测值,对回报的结果按照方法分组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其检测水平。结果49家实验室回报了检测结果,回报率为98%。HbA2的及格率为42.9%~92.3%,HbF 的及格率为27.3%~84.6%。通过稳健 Z 比分数统计,血红蛋白 HbA2项目201311批号样本有3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不满意,201312批号样本有4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不满意,血红蛋白 HbF 项目201311批号样本有5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不满意,201312批号样本有3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不满意。结论我国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实验室检测 HbA2和 HbF 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何法霖;王薇;钟堃;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简称 R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25923(金葡菌标准株)作为研究主体检测 RES 对其的低抑菌浓度(MIC),绘制不同浓度 RES 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结果RE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 MIC 为0.256 mg/ml;在 RES 浓度为1/4 MIC 和1/2 MIC 时,生长明显受抑,生长曲线不典型,对数生长期比正常对照组减缓;RES 浓度为1MIC 和2MIC 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受抑制,生长曲线完全失去正常生长状态,趋于平缓。结论RE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抑制作用明显。
作者:王鑫;张瑞;李雅静;吴淑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分离的产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住院患者中分离1587株大肠埃希菌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珠海迪尔公司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表型确证实验检测 ESBLs。结果1587株 大 肠 埃 希 菌 中 检 出 产 ESBLs 菌株为901株(56.8%),主要分布科室为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呼吸科;标本来源主要分布为尿液609株(47.3%),痰液411株(31.9%),血液83株(6.5%);产 ESBLs 菌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90.0%,对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性>7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7.7%。结论近3年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呈逐年增高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升高,表现为多耐药,因此,加强耐药性检测和监测,对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谈昀;丁晓勇;白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综合干预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在2013年选择60例初诊 T2DM 患者,按照饮食干预、运动指导、药物治疗、疾病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五项措施实施1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分别采血样,检测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项目,分离血浆-70℃保存,统一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内皮素-1(ET-1),血栓素 B2(TXB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 D-二聚体(DD)。按照用药途径把 T2DM 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与口服药物治疗组,进行干预前后比较。以6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数据使用 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60例 T2DM 患者 Glu,HbA1c,ET-1,TXB2,TAT 和 DD 干预前的检测值分别是8.86±1.03 mmol/L,8.70%±0.8%,54.8±12.5 ng/L,145±26 ng/L,2.03±0.52μg/L 和0.24±0.08 mg/L;干预6个月的值分别是5.70±0.56 mmol/L,5.7%±0.6%,54.2±11.7 ng/L,135±24 ng/L,1.81±0.53μg/L 和0.21±0.08 mg/L,干预12个 月 的 值 分 别 是5.78±0.51 mmol/L,5.8%±0.5%,53.9±10.9ng/L,136±24 ng/L,1.82±0.54μg/L 和0.21±0.08 mg/L;正常对照组检测值分别是5.15±0.34 mmol/L,5.1%±0.3%,53.2±10.6 ng/L,131±25 ng/L,1.79±0.52μg/L 和0.20±0.07 mg/L,四组经方差分析比较,Glu,HbA1c,ET-1,TXB2,TAT 和 DD 的 F 值分别是449.7,511.2,0.214,3.640,2.750,2.794;P 值分别为0.000,0.000,0.887,0.013,0.043,0.041。与对照组和干预后比较,干预前Glu,HbA1c,TXB2,TAT,DD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各组间 ET-1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治疗组与口服药物治疗组在干预前后结果比较,ET-1,TXB2,TAT 和 D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初诊 T2DM 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经综合干预后,能改善患者的血栓倾向。
作者:李全双;邓演超;吴燕;程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0.9 g/dl 生理盐水稀释仪器法解决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PTCP)的可行性,为临床实验室提供解决 PTCP 检测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对2014年8~10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确诊为 PTCP 案例共3例,采集静脉血2 ml 二份分别于 EDTA-K2和枸椽酸钠抗凝管内混匀,于即刻,10,30,40及60 min 上机检测;同时分别采集末梢血于血细胞稀释液、0.9 g/dl 生理盐水内混匀,于即刻,10,30,40及60 min 上机检测,并与草酸铵手工法比较。结果EDTA 法、枸椽酸钠法、血细胞稀释液法及0.9 g/dl 生理盐水稀释仪器法即刻检测PTCP 血中血小板(PLT)结果与草酸铵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3~1.537,P >0.05),10~60 min 内 EDTA-K2抗凝血 PLT 结果明显降低,与草酸铵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3~49.162,P <0.01~0.001);枸椽酸钠法于30 min 后 PLT 开始下降,与草酸铵法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5~20.164,P <0.05~0.01);血细胞稀释液法于30~40 min PLT 检测结果开始出现下降,但不明显,与草酸铵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315~1.715,P >0.05),40~60 min PLT 检测结果出现明显下降,与草酸铵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5~3.865,P <0.05);0.9 g/dl 生理盐水法于0~60 min 内检测 PTCP 血中 PLT 结果与草酸铵法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4~1.062,P >0.05)。结论EDTA 法、枸椽酸钠法、血细胞稀释液法及0.9 g/dl 生理盐水稀释仪器法即刻检测 PTCP 患者 PLT 结果与草酸铵法相一致。30 min 内枸椽酸钠法和血细胞稀释液法对 PTCP 患者 PLT 检测可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但仍有少量 PLT 聚集而导致 PLT 小幅下降;0.9 g/dl 生理盐水稀释仪器法0~60 min 内与草酸铵法检测 PLT 结果之间无差异性。
作者:刘爱胜;文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