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超;伍佳;黄鹤
目的 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Philips-Precedence双探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PECT)的性能状态.方法 根据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和厂家设计条件,经自制点源、旋转中心模型,分别对仪器的能峰、固有均匀性、旋转中心这3个指标进行常规测试,质量控制(质控)监测频率为2次/周(能峰、固有均匀性)或1次/周(旋转中心).对2008年-2012年的Philips-Precedence双探头SPECT进行质控监测.结果 2008年-2012年,探头1的能峰5年平均值为(139.23±0.32) keV,探头2的能峰5年平均值为(138.97±0.45) keV,均在参考值范围内[(140±3)keV].并且双探头的旋转中心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稳定性很好.固有均匀性质控数据分析显示,探头1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中心视野(CFOV)和有效视野(UFOV)与2008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2012年的CFOV和UFOV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头2在2009年、2011年与2008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010年、2012年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使用时间延长,SPECT的均匀性会逐渐变差.但采用定期的质控和护养措施,可使SPECT的性能参数保持稳定,提高设备使用率.
作者:沈国华;周绿漪;贾志云;杨小川;邓候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 单次给药每周期分别口服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20/500、20/750、20/1000mg;连续给药每次口服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20/1000mg,1次/d,连续5d.每周期给药前及给药后10、20、30、45 min,1、1.5、2、2.5、3、3.5、4、5、7、9、12、15h采集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洛伐他汀、烟酸及其代谢产物烟酰胺和烟脲酸的浓度.结果 烟酸在500~1000mg剂量范围内,烟脲酸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0-t)与剂量呈线性关系;连续给药情况下,烟脲酸和洛伐他汀在体内没有蓄积;不同配比的烟酸组分对洛伐他汀的体内代谢无影响;男女受试者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具备线性动力学特征,连续给药无蓄积,代谢不受性别影响.
作者:罗柱;梁茂植;王颖;余勤;沈奇;秦永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以动静脉血栓反复形成、病态妊娠及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为特征的疾病.APS的发病与多种自身抗体相关,如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凝血酶原抗体等.临床上根据有无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APS和继发性APS.APS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APS,肾脏均是其损害的主要靶器官,肾内各级血管,包括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肾小球毛细血管及肾静脉均可出现血栓.APS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诊断比较困难,误诊、漏诊率高,也给治疗带来很大麻烦.APS可导致终末期肾病及移植肾功能不全,一旦诊断明确需要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事件,一些新的药物如利妥昔单抗、雷帕霉素等被发现可能对APS有效.
作者:张瑞敏;陶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BT)与等离子电切术(PKRBT)的临床效果,探讨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膀胱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劣.方法 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纳入研究范围的100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分别行HOLBT和PKRBT.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般病史资料,伴发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术前膀胱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和病理情况,手术时间及其他术中指标,术后实验室检查,术后肉眼血尿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术后3、6、12个月时随访情况.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两组之间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BT组仅术后肉眼血尿时间[(6.1±7.6)h]较PKRBT组[(15.3±17.2)h]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门诊随访时膀胱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LBT治疗膀胱肿瘤疗效显著、过程安全、操作简便.与PKRBT相比较,术中操作均有效、安全,疗效相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黄中力;李虹;魏强;王坤杰;董强;李响;石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讨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120例,回顾性收集其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是否有基础疾病、是否二次插管、是否气管切开、是否留置胃管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中,单因素分析得到是否有吸烟史、是否留置胃管、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及年龄是否≥65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吸烟(OR=9.258,P< 0.001)及是否存在基础疾病(OR=2.892,P=0.034)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有基础疾病及吸烟史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临床护理中需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和干预.
作者:李碧兰;蒋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湿性愈合与多源治疗仪照射两种方法治疗皮肤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5月,48例不同部位皮肤创伤患者(66处创面),采用尊重患者知情同意的权利,由患者自己选择治疗方案的方法分为观察组26例(35处创面)与对照组22例(31处创面).观察组使用湿性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源治疗仪照射并暴露治疗.比较两组创面的继发感染率、疼痛程度、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继发感染率(2.9%)低于对照组(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Ⅲ级疼痛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Ⅱ、Ⅲ级疼痛分别为25.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躯干、四肢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0.0±1.3)、(13.0±1.4)、(15.0±1.7)d,对照组分别为(16.0±2.7)、(21.0±2.5)、(24.0±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性愈合治疗皮肤创伤能尽快去除坏死组织及干痂,减轻患者的疼痛,加快上皮再生修复,降低创面感染的发生,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产生,值得推广.
作者:陈琳;宁宁;陈慧;李小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YS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10例患者有感染诱因,2例D-二聚体阳性,13例脑脊液压力增高,12例脑脊液红细胞升高.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16例,眼部症状12例,呕吐10例.3例患者CT平扫见直接阳性征像,6例MRI平扫见直接阳性征像.常见的血栓形成部位为:左横窦及乙状窦5例,上矢状窦5例,多个静脉窦受累5例.18例患者使用抗凝治疗,2例患者联合应用抗凝和介入溶栓治疗,治疗均有效.14例完全康复,6例遗留功能障碍.结论 CVST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感染为常见诱因.该病临床症状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抗凝和介入溶栓治疗CVST安全有效.CVST的早期诊断率仍有待提高.
作者:唐宇凤;张杉杉;张芸;都泓材;李肇坤;张献文;段劲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在当今网络飞跃发展的时代,护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2013年,一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分院区,在使用护理信息系统运行1年多时突发十余小时网络故障,致使大面积护理信息系统中断.医院相关部门及时采取紧急应对方案进行了补救,使医疗护理工作得到顺利进行,相关护理文书记录完整,未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未发生因这次突发事件而造成的投诉,维持了良好的医疗护理秩序.事后分析总结发现,当遇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全面的应急处理流程,才能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连续的进行,真正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终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而加强设立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和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可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应注意在临床工作中不断进行优化、维护和更新.
作者:李罗红;骆欧;张铭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CQI前(2011年1月-12月)114例次腹膜炎患者,CQI后(2012年1月-12月)72例次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腹膜炎的发生率、发生诱因、病原菌种类、转归;运用设计、实施、检验和应用四步法设计,并实施降低腹膜炎发生率的流程.结果 腹膜炎的发生率由每60.8患者月1次(0.197次/患者年)降至每66.6患者月1次(0.180次/患者年);CQI前后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均为(50.0%),G+球菌均占总数的66.7%;腹膜炎患者感染治愈率由57例次(76.3%)上升为87例次(79.2%);转血液透析由17例次(14.9%)下降为10例次(13.9%);死亡由9例次(7.9%)下降为5例次(6.9%).结论 通过CQI改进措施,腹膜炎的发生率下降、治愈率上升.
作者:周雪丽;秦敏;任英;何学勤;刁永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2岁.2012年5月入院,入院诊断为牙龈恶性黑色素瘤放射治疗(放疗)后复发伴多发性皮下转移、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肝转移.入院前18个月,患者首发下牙龈散在黑色点状色素沉着,于外院行局部色素斑块剔除术后随访.入院前9个月,外院诊断发现下牙龈及右颌肿大结节,经牙龈和右颈包块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S-100(+),MART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增强CT提示颈部、双侧下颌下、颈动脉鞘周围、颏下多发淋巴结肿大.
作者:李燕雏;郑雪梅;李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舒适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卧床期间便秘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就诊的67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心理疏导、腹部按摩、温水洗肛及训练反射性排便等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及干预疗效.结果 接受护理干预的34例患者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平均排便相隔时间和平均每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干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1,P=0.028).结论 舒适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卧床期间便秘中有很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赵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护理对舌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3月选择未进行术前放射或化学治疗,排除其他口腔黏膜病变的舌癌根治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护理组19例(干预组)和21例(对照组).干预组用棉签擦洗口腔并联合冲洗含漱液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菌菌落数、口腔清洁度、口腔异味、口腔溃疡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护理前,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护理组(干预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对照组)的细菌菌落计数、口腔清洁度、口腔气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细菌菌落计数、口腔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口腔气味优于传统口腔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腔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护理口腔优于传统口腔护理,口腔异味发生率、溃疡发生率、口腔分泌物细菌生长数均低于传统口腔护理,对舌癌根治术后患者口腔护理更为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言;付光新;卓秋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2月-10月间共调查14个中心城区居委会中35~70岁常住(2年以上)居民994人,根据年龄划分为3组:青年组(年龄≤44岁),中年组(年龄45~59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调查血脂异常患者合并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 成都市区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28.47% (283/994),标准化患病率为24.65%,其中男性24.68%,女性30.91%,不同性别间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4.513,P=0.034);女性老年组和中年组患病率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人群中合并高血压多,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0.04%(49/96)和52.41% (98/187),其次为合并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脑卒中史、冠心病史、腹型肥胖和肥胖的人群中,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脂异常人群中吸烟和饮酒的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市城市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血脂异常患病率.
作者:李志超;伍佳;黄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自建中和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2013年2月-5月用实验室自建中和试验检测系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灰区的抗-HBe不确定结果标本103份,确定其反应性.再从103份标本中随机抽取72份标本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计算中和试验和电化学发光法相比较的Kappa值,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经中和试验确认,59份ELISA法抗-HBe阳性标本经中和试验确认为57份具有反应性;44份ELISA法抗-HBe阴性标本经中和试验确认后有26份显示有反应性.中和试验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Be的Kappa值为0.75,二者一致性较好.结论 中和试验确认ELISA法检测抗-HBe的不确定结果,其分析性能能满足临床需求,且经济而实用.
作者:石华;刘丽红;董涛;王建新;王泉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日间手术患者费用构成和患者感知,为促进日间手术在国内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354例日间手术患者为对象(日间手术组),并抽取同期非日间手术患者354例为对照(住院组).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人均总费用及费用构成,并对日间手术组患者在出院结算时进行感知问卷调查.结果 日间手术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住院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承担的自付费用比例高于住院手术组,且存在较高的风险感知.结论 加强日间手术模式和手术安全知识宣传,适当扩大门诊医疗保险统筹的范围,可推进日间手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效节省医疗保险基金,有利于医疗保险资源的合理利用.
作者:孙泽勇;马洪升;戴燕;黎照明;罗大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社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和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率增高,同时伴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由此而造成各类急性和慢性伤口的数量和疑难程度不断增加,给伤口治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伤口护理的专科化成为了全世界伤口治疗发展的趋势所在,而其中专业化的伤口人才培养是伤口治疗水平提升的关键.
作者:陈佳丽;宁宁;李佩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的患者10例共14处创面.创面均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清除创面上的脓性渗出及坏死组织.根据创面大小剪取相应大小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覆盖于创面,外层选用伤口吸收敷贴,根据伤口渗液量决定换药时间.观察14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渗出物情况.结果 14处创面完全愈合9处,基本愈合4处,有效1处,愈合有效率为100%,所有伤口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7.6±6.9)d;10处伤口在换药过程中疼痛评分为0~3分;4处疼痛评分为4~7分;创面渗出液得到有效管理.结论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既有银离子的抑菌作用,又有良好的处理渗液的作用.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作者:袁秀蓉;何凌霄;李佩芳;陈佳丽;宁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因发现左耳前包块2年于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2年前,患者自行扪及左耳前一大小约1 cm×1 cm、质硬、无痛性包块,未予特殊处理,后包块逐渐长大,1个月前外院CT示:左侧腮腺外后下方见一长约2.6 cm结节影,密度不均,见不规则钙化,边界清楚,内靠额颞关节,后方靠外耳道,邻近骨质未见破坏,考虑肿瘤病变可能性大(图1).在当地医院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涎腺来源的低度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
作者:张博维;伍璐;罗锋;李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滑液尿酸、血清及滑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2月膝骨关节炎患者130例,同期纳入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分别收集其临床症状,西安大略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影像学关节狭窄度积分、骨质增生积分,并同期检测其血清和滑液尿酸、IL-1β、IL-6、TNF-α水平,采用f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其尿酸及炎症指标水平与膝骨关节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膝骨关节炎组滑液尿酸与关节狭窄度积分(r=0.31,P=0.037)、骨质增生积分(r=0.38,P=0.027)均呈正相关;血清-滑液尿酸梯度与夜间痛呈正相关(r=0.34,P=0.031).②膝骨关节炎组滑液IL-6与关节狭窄度积分(r=0.33,P=0.029)、骨质增生积分(r=0.37,P=0.032)均呈正相关.③膝骨关节炎组滑液IL-1β与关节狭窄度积分(r=0.39,P=0.023)、骨质增生积分(r=0.34,P=0.034)均呈正相关.④膝骨关节炎组滑液尿酸与滑液IL-1β (r=0.26,P=0.003)、滑液IL-6 (r=0.21,P=0.016)呈正相关.结论 滑液尿酸、IL-1β、IL-6在膝骨关节炎的炎性进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吴晓惠;唐流刚;王标;刘太;赵琛;余文景;李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尿剂在中-重度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62例中-重度胰腺炎患者病历资料.入院后立即给予积极液体复苏及综合治疗,使24 h尿量达到1 000 mL以上,有46例患者在24~48 h内出现呼吸>24次/min,心率>100次/min.根据患者是否使用利尿剂分为2组,对照组22例患者给予限制液体量和滴速,利尿剂组24例患者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同时给予小剂量利尿剂,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出入量、治愈率、并发症、住院周期.结果 两组平均24 h入量为利尿剂组(1 076.67±88.99) mL、对照组(1 140.45±133.7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24 h尿量为利尿剂组(1 219.17±242.05)mL、对照组(1 038.18±171.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尿剂组24例患者短期内心率、呼吸恢复正常,其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4.2%,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治愈好转率为91.7%,平均住院时间为(13.88±3.79)d;22例对照组患者其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7.3%,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9%,治愈好转率为63.9%,平均住院时间为(19.09±4.68)d;除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利尿剂在中-重度胰腺炎治疗中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缩短住院周期.
作者:宿冬远;刘绍田;吴晓艳;张玲;张忠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