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华;周绿漪;贾志云;杨小川;邓候富
为使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检查后临床确诊的肿瘤患者得到早期、规范治疗,华西医院门诊与医技科室联系,确立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于2013年2月建立了重大阳性结果患者就诊快速通道.即当病理检查结果为恶性肿瘤的阳性患者时,主动将这类患者分流出来,并引导患者到指定地点,经门诊专人负责联系相应科室的专家号源优先安排复诊或联系会诊,为患者尽快确定治疗方案.通过近1年的实践,有效满足了门诊重大阳性结果患者就诊的需求,医院内团队协作更加密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谭明英;冉晓斌;孙爱娟;刘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因发现左耳前包块2年于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2年前,患者自行扪及左耳前一大小约1 cm×1 cm、质硬、无痛性包块,未予特殊处理,后包块逐渐长大,1个月前外院CT示:左侧腮腺外后下方见一长约2.6 cm结节影,密度不均,见不规则钙化,边界清楚,内靠额颞关节,后方靠外耳道,邻近骨质未见破坏,考虑肿瘤病变可能性大(图1).在当地医院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涎腺来源的低度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
作者:张博维;伍璐;罗锋;李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修补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穿孔是否比传统开腹手术修补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12月因消化性溃疡穿孔行修补术的163例老年患者(年龄≥60岁),其中91例行腹腔镜修补术(腹腔镜组),72例行传统的开腹修补术(开腹组).两组之间疗效比较的首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寻找病灶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静脉补液时间、留置腹腔引流及尿管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药的使用率、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7.9±3.6)、(97.8±5.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寻找病灶时间分别为(5.8±0.6)、(10.3±0.9) min,术后留置胃管中位时间分别为2.1、3.7d,留置尿管中位时间分别为2.3、3.7d,留置腹腔引流管中位时间分别为2.2、3.8 d,静脉补液中位时间分别为2.4、4.1d,平均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32.1±1.5)、(58.4±4.8)h,下床活动中位时间分别为2.1、3.5 d,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分别为4.7%、45.6%,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4.1、5.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也明显低于开腹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修补对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穿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周礼;庄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15岁.因发热伴双下肢肌肉疼痛无力于2014年3月5日入院.患者于13d前长跑2.4 km后,第3天发热体温达39℃,伴双下肢肌肉疼痛.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肌红蛋白(MB)>4 025 ng/mL,同T酶(CKMB)> 308 ng/mL,谷草转氨酶(AST)2 936 U/L,肌酸激酶(CK)42 000 U/L,病程高峰时出现茶色尿,予氢化可的松治疗后尿色正常,可缓慢扶行.转入我院后查血红蛋白(Hb)98 g/L,白细胞计数10.94×109/L,谷丙转氨酶(ALT)455 U/L,AST1 074 U/L,CK8 639 U/L,白蛋白22.5g/L,MB 786 ng/L,CKMB 62.16 ng/mL,羟丁酸脱氢酶1 939 U/L,乳酸脱氢酶(LDH)1 926 U/L,肌钙蛋白-T 104.4 ng/L,血钾2.72 mmol/L,尿素2.7 mmol/L,肌酐32umol/L,血常规及凝血常规未见异常.
作者:彭仕芳;姜雯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在当今网络飞跃发展的时代,护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2013年,一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分院区,在使用护理信息系统运行1年多时突发十余小时网络故障,致使大面积护理信息系统中断.医院相关部门及时采取紧急应对方案进行了补救,使医疗护理工作得到顺利进行,相关护理文书记录完整,未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未发生因这次突发事件而造成的投诉,维持了良好的医疗护理秩序.事后分析总结发现,当遇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全面的应急处理流程,才能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连续的进行,真正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终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而加强设立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和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可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应注意在临床工作中不断进行优化、维护和更新.
作者:李罗红;骆欧;张铭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滑液尿酸、血清及滑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2月膝骨关节炎患者130例,同期纳入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分别收集其临床症状,西安大略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影像学关节狭窄度积分、骨质增生积分,并同期检测其血清和滑液尿酸、IL-1β、IL-6、TNF-α水平,采用f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其尿酸及炎症指标水平与膝骨关节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膝骨关节炎组滑液尿酸与关节狭窄度积分(r=0.31,P=0.037)、骨质增生积分(r=0.38,P=0.027)均呈正相关;血清-滑液尿酸梯度与夜间痛呈正相关(r=0.34,P=0.031).②膝骨关节炎组滑液IL-6与关节狭窄度积分(r=0.33,P=0.029)、骨质增生积分(r=0.37,P=0.032)均呈正相关.③膝骨关节炎组滑液IL-1β与关节狭窄度积分(r=0.39,P=0.023)、骨质增生积分(r=0.34,P=0.034)均呈正相关.④膝骨关节炎组滑液尿酸与滑液IL-1β (r=0.26,P=0.003)、滑液IL-6 (r=0.21,P=0.016)呈正相关.结论 滑液尿酸、IL-1β、IL-6在膝骨关节炎的炎性进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吴晓惠;唐流刚;王标;刘太;赵琛;余文景;李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的患者10例共14处创面.创面均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清除创面上的脓性渗出及坏死组织.根据创面大小剪取相应大小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覆盖于创面,外层选用伤口吸收敷贴,根据伤口渗液量决定换药时间.观察14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渗出物情况.结果 14处创面完全愈合9处,基本愈合4处,有效1处,愈合有效率为100%,所有伤口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7.6±6.9)d;10处伤口在换药过程中疼痛评分为0~3分;4处疼痛评分为4~7分;创面渗出液得到有效管理.结论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既有银离子的抑菌作用,又有良好的处理渗液的作用.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作者:袁秀蓉;何凌霄;李佩芳;陈佳丽;宁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银离子敷料在骨科不愈合伤口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0月-2013年12月21例骨科不愈合伤口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1例与对照组10例.伤口周围皮肤及创面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和擦拭,观察组患者用银离子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观察创面细菌培养、创面疼痛、愈合、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细菌内毒素等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换药后伤口细菌检出率明显降低;换药后,观察组伤口创面评分(WBS)为(14.3±1.3)分,对照组WBS为(12.2±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7,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为(1.1±0.34)分,对照组VAS为(1.3±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7,P>0.05).观察组换药前后白细胞计数、血沉指标比较,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银离子敷料治疗骨科不愈合伤口,能够显著降低细菌定植,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韩云芳;戴亚芬;徐慧黎;许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10%氯化钠在Ⅲ期压疮清创期的作用.方法 将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院外压疮和难免性压疮,按照压疮分期为Ⅲ期、表面黄期、细菌学培养阳性提示感染的压疮伤口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换药法进行处理,试验组选用10%氯化钠进行处理.直至肉芽新鲜,培养细菌学阴性,提示清创结束,进入肉芽生长期和爬皮期.在清创换药时间、伤口渗液、伤口异味、肉芽生长情况、疼痛评分、费用情况等方面收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清创时间为18 ~ 32 d,平均(22.4±_10.8)d,试验组清创时间5~13d,平均(11.6±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渗液方面对照组平均(6.70±2.87)分,试验组平均(3.65±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味情况方面对照组平均(2.74±1.62)分,试验组平均(1.26±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费用支出(975.00±10.29)元,试验组平均费用支出(626.00±8.1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差异性不明显.结论 10%浓氯化钠应用于Ⅲ期压疮的清创,可缩短清创时间,促进肉芽生长、效果明显.同时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冰;罗娜;孙伟龙;杨洁;阮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护理对舌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3月选择未进行术前放射或化学治疗,排除其他口腔黏膜病变的舌癌根治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护理组19例(干预组)和21例(对照组).干预组用棉签擦洗口腔并联合冲洗含漱液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菌菌落数、口腔清洁度、口腔异味、口腔溃疡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护理前,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护理组(干预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对照组)的细菌菌落计数、口腔清洁度、口腔气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细菌菌落计数、口腔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口腔气味优于传统口腔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腔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护理口腔优于传统口腔护理,口腔异味发生率、溃疡发生率、口腔分泌物细菌生长数均低于传统口腔护理,对舌癌根治术后患者口腔护理更为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言;付光新;卓秋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CQI前(2011年1月-12月)114例次腹膜炎患者,CQI后(2012年1月-12月)72例次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腹膜炎的发生率、发生诱因、病原菌种类、转归;运用设计、实施、检验和应用四步法设计,并实施降低腹膜炎发生率的流程.结果 腹膜炎的发生率由每60.8患者月1次(0.197次/患者年)降至每66.6患者月1次(0.180次/患者年);CQI前后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均为(50.0%),G+球菌均占总数的66.7%;腹膜炎患者感染治愈率由57例次(76.3%)上升为87例次(79.2%);转血液透析由17例次(14.9%)下降为10例次(13.9%);死亡由9例次(7.9%)下降为5例次(6.9%).结论 通过CQI改进措施,腹膜炎的发生率下降、治愈率上升.
作者:周雪丽;秦敏;任英;何学勤;刁永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2013年8月11日入院经第6次化学疗法(化疗)的乳腺癌全身多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监护患者用药全过程:关注患者血糖,评估患者的癌痛并给予适宜剂量的癌痛药物,积极应对化疗药物导致的手足综合征.结果 在临床药师参与下,临床医师调整用药方案,保证患者化疗顺利的前提下血糖、癌痛控制较理想,手足综合征完全恢复.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开展药学监护,可以协助医师保障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孙嘉婧;曾勇;郑咏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日间手术患者费用构成和患者感知,为促进日间手术在国内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354例日间手术患者为对象(日间手术组),并抽取同期非日间手术患者354例为对照(住院组).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人均总费用及费用构成,并对日间手术组患者在出院结算时进行感知问卷调查.结果 日间手术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住院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承担的自付费用比例高于住院手术组,且存在较高的风险感知.结论 加强日间手术模式和手术安全知识宣传,适当扩大门诊医疗保险统筹的范围,可推进日间手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效节省医疗保险基金,有利于医疗保险资源的合理利用.
作者:孙泽勇;马洪升;戴燕;黎照明;罗大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伴肾积水1个月,于2013年10月8日入院.无尿路刺激症状,无排尿困难,无血尿,无发热及腰痛.体格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平片(-).患者3次尿脱落细胞检查中仅1次提示尿液涂片中见可疑恶性肿瘤细胞.术前我院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右肾体积正常,皮质部分正常,在肾窦部查见宽2.6 cm的无回声区,在肾盂及输尿管交汇处查见范围约5.7 cm×2.2 cm的低回声团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欠清,下方边界显示困难,提示右肾积水并右肾盂与右输尿管汇合处低回声团块(肿瘤不除外).CT提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右肾盂移行区类圆形异常密度影,直径约2.6 cm,CT值约20 HU伴右肾积水.
作者:梁博;杨平;孙光;孙先禹;刘军;奉友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肌肉缩短致病原理指导下的无热银质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4月-2009年6月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肌肉缩短致病原理指导下的无热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物理康复治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观察总有效率、阳性体征变化及电生理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总有效率分别为96.7%、93.3%、93.3%、86.7%,对照组分别为80.0%、 63.3%、60.0%、50.0%,治疗组在各观察时点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两组压顶试验及臂丛牵拉试验较治疗前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时治疗组较治疗前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阳性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压痛治疗组各时间点较治疗前阳性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阳性率略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体感诱发电位N9-N13峰间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治疗后3、6个月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F波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肉缩短致病原理指导下的无热银质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
作者:李信明;刘春梅;任正强;冯庆奎;熊高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2月-10月间共调查14个中心城区居委会中35~70岁常住(2年以上)居民994人,根据年龄划分为3组:青年组(年龄≤44岁),中年组(年龄45~59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调查血脂异常患者合并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 成都市区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28.47% (283/994),标准化患病率为24.65%,其中男性24.68%,女性30.91%,不同性别间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4.513,P=0.034);女性老年组和中年组患病率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人群中合并高血压多,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0.04%(49/96)和52.41% (98/187),其次为合并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脑卒中史、冠心病史、腹型肥胖和肥胖的人群中,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脂异常人群中吸烟和饮酒的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市城市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血脂异常患病率.
作者:李志超;伍佳;黄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因工作环境导致面部皮肤损伤的现状,以期发现应对之策.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样调查3所三级甲等医院122名手术室护士面部皮肤损伤的现状,分析手术室护士面部皮肤损伤的危害因素,提出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服务设施,减少工作污染,生物、化学、心理因素和正确选用外科手术口罩及深层清洁面部皮肤等防护措施.结果 93.3%的手术室护士存在面部问题,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干燥(99.2%),76.7%的护士认为与工作性质有关,72.5%的护士认为心理疲劳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制定切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各种防护措施.在工作中严格执行防护制度,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室护士面部皮肤损伤.
作者:李秀婷;黄小红;王兰英;党玉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CAPIRI)方案与氟尿嘧啶联合伊立替康(FOLFIRI)方案对照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运用计算机在PubMed、Embas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ochran图书馆上进行检索.检索时间均从2000年1月-2015年10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应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634例患者,CAPIRI在完全缓解率[RR=1.17,95%CI(0.70,1.96),P=0.56]、总有效率[RR=0.90,95%CI(0.79,1.03),P=0.12]、疾病控制率[RR=0.93,95%CI (0.87,1.00),P=o.06]、中位无疾病进展期[HR--1.00,95%CI (0.72, 1.37),P=0.99]、中位总生存期[HR=0.94,95%CI (0.63,1.40),P=0.77]方面表现出与FOLFIRI相似的效果.安全性方面,CAPIRI有较高的Ⅲ/Ⅳ级呕吐[RR=1.91, 95%CI(1.13,3.22),P=0.02]、腹泻[RR=2.84,95%CI(2.22,3.63),P<0.000 01]、手足综合征[RR=4.55,95%CI (2.15,9.61),P<0.000 1]发生风险;而恶心[RR=0.77,95%CI (0.64,0.93),P=0.005]、疲劳[RR=1.19,95%CI(0.73,1.94),P=0.47]、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RR=1.59, 95%CI (0.89,2.87),P=0.12]、贫血[RR=1.74,95%CI (0.59,5.18),P=0.32]、白细胞减少[RR=1.23,95%CI(0.86,1.77),P=0.25]、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RR=0.77,95%CI (0.64,0.93),P=0.005]两组方案则相似.结论 CAPIRI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是有效的,毒性反应是可以接受及处理的.
作者:石玲;梅耀国;王志;左洪波;龚敏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行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共纳入84例,根据患者是否皮下放置引流管分为置管组和对照组,其中置管组39例,在缝合皮下组织前于腹肌腱膜浅面放置引流管,从切口低点经皮肤戳孔引出并连接负压引流球,术后48~72 h更换切口敷料,挤压切口积液并拔除皮下引流管;对照组45例,切口常规缝合,皮下未放置引流.观察记录两组切口愈合等级及脂肪液化的比率,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置管组的切口甲、乙级愈合率和脂肪液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的切口丙级愈合率和二期缝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Ⅱ类切口丙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类切口置管组丙级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下负压引流管的放置可减少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丙级愈合和二期缝合率,减少Ⅲ类切口丙级愈合的发生率.
作者:陶岚;郑振江;宁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2岁.2012年5月入院,入院诊断为牙龈恶性黑色素瘤放射治疗(放疗)后复发伴多发性皮下转移、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肝转移.入院前18个月,患者首发下牙龈散在黑色点状色素沉着,于外院行局部色素斑块剔除术后随访.入院前9个月,外院诊断发现下牙龈及右颌肿大结节,经牙龈和右颈包块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S-100(+),MART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增强CT提示颈部、双侧下颌下、颈动脉鞘周围、颏下多发淋巴结肿大.
作者:李燕雏;郑雪梅;李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