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真;王凌立;王恩长;余春;白海生;李辉;魏建立
目的:探讨穴位封闭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维生素 B1、维生素 B6穴位封闭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维生素 B1、维生素B6肌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对治疗均有效,但治疗组顽固性呃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穴位封闭可有效改善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症状,且操作方法简单、方便。
作者:赵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六棱菊总黄酮(LAF)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塑造 UC 大鼠模型,并予以不同剂量的 LAF 进行干预,用 HE 染色病理学检侧 LAF 对 UC 的疗效,用 FCM 检测 LAF 对大鼠 UC 模型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率,用 DNA 琼脂糖电泳检测结肠黏膜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用 west-ern blot 检测结肠黏膜细胞 Bcl-2、Bax、Cyt-c、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LAF对 UC 大鼠模型有着显著的疗效,经不同浓度的 LAF 作用结肠黏膜细胞后,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凋亡数目减少,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 <0.05),琼脂糖电泳 DNA 典型的梯形条带消失,伴随 Bcl-2蛋白表达上调,Cyt-c、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 <0.05),Bax 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 >0.05),而 Bcl-2/Bax 比值下降(P <0.05)。结论:LAF 对 UC 大鼠模型有着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凋亡相关。
作者:赵晓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用复方芎蝎胶囊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后症状、体征、血流动力、D-二聚体的改善。方法:将3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病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甲组、乙组。3组均予基础常规治疗,治疗组予西洛他唑口服30mg,2次/d,复方芎蝎胶囊5粒,3次/d,对照组甲组予西洛他唑口服30mg,2次/d,对照组乙组一般常规治疗,60d 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甲组总有效率71%,对照组乙组总有效率59%。结论:复方芎蝎胶囊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确切。
作者:王智慧;陈立新;姬小云;闫颖;魏志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20例,对照组予单纯化疗药物胸腹腔灌注。结果:治疗组胸腹水控制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 氏评分:治疗组有效率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彦;阎宁;张扶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温补心肾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采用芪黄颗粒(黄芪、麦冬、党参、肉桂、酸枣仁、熟地、川芎、当归、炒白术、制半夏等)治疗慢性心衰病60例,对照组30例服用地高辛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芪黄颗粒治疗慢性心衰具有益气养阴,温补心肾,化瘀利水,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治祥;马宏秀;张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观化指标与 IGR 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明确中医药逆转 IGR 患者至正常的微观化评价指标,使中医药干预更加有效。方法:根据 ADA2010年糖尿病危险增高类型诊断标准,选择 IFG 者22例;IGT 者13例;IFG 伴 IGT 者23例;共计58例。正常人30例,共计88例,分别检测17项微观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重、BMI、腰围、FPG、HbA1c、APN、IL-6均 P <0.05,其他12项微观化指标均 P >0.05。结论:体重、BMI、腰围、FPG、HbA1c、APN、IL-6等可能与 IGR 不同中医证型有关,APN、FPG 对 IGR 中医辨证更加有用。
作者:权志博;周雪宁;马艳侠;王萍;施京红;张效科;袁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肾补督、祛痰降浊、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4例采用自拟补督通络降浊汤(熟地、鹿角胶、川芎、葛根、清半夏、天麻、泽泻等);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及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效用率95.31%,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指标显示:治疗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肾补督,祛痰活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疗效好。
作者:齐绒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优选出六合定中滴丸佳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优选滴丸成型工艺,以滴丸的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及圆整度作为考核指标。结果:六合定中滴丸佳制备工艺为:以基质和药粉的比例为2:1,冷却温度10℃,滴制温度为70℃,滴制速度30粒/min。结论:六合定中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靠,为滴丸的共性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张丽军;秦永刚;倪亚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归脾汤联合黛力新治疗老年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焦虑症的老年患者随机分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2例)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39例),治疗8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9.48%。结论:归脾汤联合黛力新治疗焦虑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尤适合于老年焦虑症患者。
作者:智冰清;侯杰军;杨爱民;史培锋;李巧兰;屈榆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清胰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月本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胰汤加减(大黄、川芎、黄芩、芍药、芒硝、延胡索、木香、龙胆草、柴胡、胡黄连等)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在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和 LDH、AST、IL-1、CRP、AMY 上比较差异更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胰汤加减配合西药可提高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体征。
作者:刘淑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失眠的经验。方法:总结张建夫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结论:肝气不舒,肝血不足,肝对脾胃气血等的影响均会导致肝的阴阳失和,致使全身阴阳失衡导致失眠。治疗以疏肝理气、疏肝泄热、平肝潜阳兼健脾补血活血安神为法,临证实用性强。
作者:贺嵘;张梅奎;胡龙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胸痹”这一病名始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历代医家对“胸痹”的解释多种多样,未有定论。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首先提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作者:马兰;石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宁脉调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患者治疗组(n=40)采用中药宁脉调脂方治疗;对照组(n=30)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对照组略优于治疗组,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 TC、TG、LDL-C,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 LDL-C 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宁脉调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疗较满意。
作者:钱卫东;王继伟;鲁海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方法:选取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给予营养神经、抗炎、脱水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泽兰、川牛膝、鸡血藤、赤芍、地龙、当归尾、川芎、三七、桃仁、桂枝、甘草等)治疗本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运动和感觉评分情况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4周、12周、24周运动和感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张国华;杜伟;何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了使本刊规范统一,凡投入本刊的论文作者跨越两个单位工作的,其单位署名办法为第一单位名称按常规方式署名;第二单位署名方式为在作者后加星上标,第二单位名称前加星号并将其单位进行脚注;作者单位名称为一个单位两块招牌者,其第二块招牌名称暑名方式同上述第二单位署名方式进行脚注。
作者:陕西医学·陕西中医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本文旨在探讨留针的重要性。通过对古代针灸医籍中有关留针的论述进行考证,归纳我国古代针灸医家对针刺留针时间长短的判定方法、针刺留针的目的、依据、留针不当引发的针害,以期对现代针灸临床有指导性的意义。
作者:张海峡;姚肖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类民间草药治疗烧伤及对止痛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门诊烧伤患者创面清创后,采用852烧伤膏(化香树、挂苦绣球)创面外敷无菌纱布覆盖包扎,烧伤创面早期每日2次换药,渗出减少后可每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结果:68例烧伤患者采用852烧伤膏治疗后,浅Ⅱ度及其以下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7.5±1.6)d。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6.5±2.8)d。浅Ⅱ度烧伤创面用药后疼痛消失时间(29±2.8)min,深Ⅱ度创面用药后疼痛消失时间为(12.5±1.5)min,烧伤后止痛效果一级。统计68例烧伤患者中:66例烧伤创面未培养出细菌,2例患者烧伤创面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852烧伤膏是治疗烧伤有效验方,具有缓解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较强抗菌消炎的效果。
作者:王俊;谢萍;郑政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陆金根教授是全国著名肛肠病专家,上海市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从医40载,师承已故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顾伯华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外科的医、教、研工作,全面继承“顾氏外科”精髓,尤擅中医肛肠疾病的诊治,重视整体辨证观,强调顾护脾胃,重视气血双补、益气养阴。
作者:李艳芬;周细秋;陆金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归肾育宫汤是陕西省名中医杨鉴冰教授治疗卵巢早衰的经验方,本文旨在探寻该方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外周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归肾育宫汤大剂量组、归肾育宫汤中剂量组、归肾育宫汤小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均采用透明带多肽3(2P3)腹腔多点注射复制小鼠卵巢早衰模型,造模成功后,对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归肾育宫汤70g/(kg·d)、35g/(kg·d)、17.5g/(kg· d),雌激素组给予结合雌激素片0.125mg/(kg·d),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外周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 FSH、LH 显著升高(P <0.05),E2、P 明显降低(P <0.05);给药治疗后,雌激素组、归肾育宫汤大、中、小剂量组 FSH、LH 明显降低(P<0.05),E2、P 明显升高(P <0.05),其中以归肾育宫汤大、中为明显。结论:归肾育宫汤可以降低卵巢早衰大鼠血清卵泡生成素和黄体刺激素的水平,升高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通过调节外周血性激素水平,对卵巢早衰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符小航;连李斌;康汝光;车虹彩;仝腊娟;杨鉴冰;崔晓萍;贺丰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天麦消渴片配合常规西药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本院就诊的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口服罗格列酮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麦消渴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肾损伤指标、不良事件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化白蛋白(GA)、24h 蛋白尿定量(24h-UP)、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mAlb)、高血压、水肿、代谢性酸中毒、谵妄例数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瘙痒、恶心及味觉异常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未见高血压、水肿病例,对照组分别为4(3.96%)例,5(4.9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FBG、2h-PBG、HbAlc、GA、24h-UP、MCP-1及 mAlb 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CCR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天麦消渴片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本病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及肾功能指标,降低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