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信息化建设在研究型医院建设中的探索与思考

李明;王睿;童玲;马睿;汪新建

关键词:研究型医院, 信息化, 建设, 探索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末,医院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已推进20余年,信息化在医院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近年来已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普及。然而,当前国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HIS系统+专业化信息系统阶段[1],大多数医院通常都首先建立以收费系统为核心的HIS系统,再根据各业务科室的需求分别建立其他专业信息系统,如PACS、LIS、成本核算等。这种建设模式导致信息化建设与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业务导向相背离;各科室产生的宝贵的临床数据被隔成信息孤岛,难以在科研教学中得到有效利用;各类业务数据难以追溯,无法对医院的管理决策做出有力支持……。种种问题使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大打折扣,这也促使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医院和后来者在探索中变革[2]。本文旨在我院创建研究型现代战区总医院(简称“创建”)背景下,结合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对研究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模式进行探讨研究。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喷他佐辛减轻甲状腺癌手术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联合丙泊酚能否通过抑制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NOS)减轻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方法随机将10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麻醉维持分别静脉给予丙泊酚和喷他佐辛联合丙泊酚。分别测定两组麻醉前、麻醉1 h 及手术结束后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水平,以及血MDA水平和SOD活性。同时使用RT-PCR法测定麻醉前和麻醉1 h时患者血iN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麻醉1 h和手术结束后,两组HR、MAP、SBP和DBP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 P﹤0.05),而对照组比干预组升高更显著( P﹤0.05);在麻醉1 h和手术结束后,两组血MDA水平较麻醉前升高,血SOD活性下降(P﹤0.05),但与干预组相比较,对照组改变更显著(P﹤0.05);在麻醉1 h,两组血iNOS mRNA的表达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 P﹤0.05),但对照组比干预组升高更明显( P﹤0.05)。结论喷他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可能是通过抑制iNOS 改善了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水平。

    作者:部绍晋;闵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特点及措施

    分析了高原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规律,讨论了部队进驻这类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面临的困难,提出了部队在营准备、任务展开、机动回撤3个阶段卫生防病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经实践运用,有效保障了官兵身心健康,圆满完成了部队在高原长时间野外驻训任务,其经验可供借鉴、运用。

    作者:黄永波;侯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术的护理体会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胃癌多位于胃窦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的报道显示,贲门胃底部的恶性肿瘤在胃癌中的构成比明显增加[1-2]。手术治疗胃癌为主要手段之一。对贲门胃底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大多数外科医师常采用近端胃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或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方法,但这两种术式术后会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3]。近年来,我科通过复习大量文献,结合腹腔镜技术,设计了腹腔镜下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现已完成30例,所有患者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表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君;苏琳;吴金玲;曹廷宝;刘宏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右旋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后耐管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 Dex)对全麻苏醒后的围拔管期耐管时间的影响。方法43例择期行腹腔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 Ns组,n=20)、美托咪啶干预组( Dex组,n=23)。Dex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微量泵输注右旋美托咪定0.5μg/kg,手术结束时输注完毕;Ns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到示意要拔管的时间(T1),麻药停药至患者初醒时间(T2),肌松药停药至肌力恢复到4个成串刺激的T4/T1比值(TOF)=75%的时间(T3),拔管时心率(HR),拔管后15 min时的Ramsey镇静评分。结果 Dex组T1时间明显长于Ns组(P﹤0.01)。两组T2、T3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Dex组拔管时HR明显低于Ns组(P﹤0.01)。两组Ramsey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持续泵注Dex 0.5μg/kg至术毕,可提供给苏醒后的患者一个较长时间的耐管状态,给消退残余肌松药提供更长的时间窗,同时对肌松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的镇静评分无明显影响。

    作者:何焱;黄章翔;麻伟青;吴晓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应用来曲唑或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的临床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来曲唑组40例,术后口服来曲唑;米非司酮组40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40例,术后不用药。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GF-β1的变化,随访2年。结果来曲唑组与米非司酮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TGF-β1表达下调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应用来曲唑或米非司酮治疗EMs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且能明显降低血清TGF-β1表达水平。

    作者:霍晓蕾;张洪英;刘书芳;齐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野外驻训官兵的艾森克人格特征调查分析

    野外驻训不仅可以提高部队的野战能力和野外适应能力,还可以提高部队协同作战的能力。野外驻训时,青年官兵不仅要长时间居住在自然条件不佳的环境里,而且还要开展强度大、针对性强的各种军事训练,而青年阶段正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有研究表明,约有10%~30%的青年官兵在这个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1]。笔者参加过多次野外驻训,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由于驻训环境封闭、活动范围有限、文化娱乐生活单调、不能及时了解外界信息等,随着驻训时间的延长,容易导致驻训官兵内心缺失感,造成较重的心理压力,诱发各类心理问题。因此,关注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适应未来战争的良好心理应激能力,是当前野外驻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抽取某部野外驻训的官兵进行调查,以了解驻训官兵的人格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贾媛媛;张超雄;孟小龙;常蕾;魏文婧;龙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西南国防医药》稿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北海市新生儿G6 PD缺乏症与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调查

    目的:了解北海市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与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以便对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有效减轻G6PD缺乏新生儿溶血的程度和避免发生核黄疸。方法对本院2010年9月~2012年10月共12182份新生儿脐血标本用NADP+氧化还原酶法定量检测G6PD活性,结合黄疸指数与临床诊断比对分析。结果本市新生儿G6PD缺乏症总发生率4.94%,男婴发生率7.93%,女婴发生率1.50%;G6PD正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8.90%, G6PD缺乏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34.20%。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北海市G6PD缺乏症情况及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相关性,并肯定了新生儿脐血筛查G6PD缺乏、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的重要价值。

    作者:安家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急诊探查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急诊探查术的麻醉处理原则。方法我科与神经外科合作,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维持麻醉的方法,对16例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行急诊探查术的患者进行了麻醉处理。术中监测ECG、IBP、HR、SpO2、CVP、PETCO2及尿量。结果16例患者术后均证实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全组患者均未行DSA或CTA检查,急诊手术清除血肿,探查并夹闭动脉瘤,麻醉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对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行急诊探查术时,需多学科的协作配合,快速平稳的麻醉诱导与维持、保障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平稳、解除患者的颅内高压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牟虹;陈登奎;刘英海;胡宇;程宏玮;殷雁斌;胡俊梅;骆沙舟;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Roux-en-Y胃转流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 fast track surgery,FTS)起始于心脏外科手术,后逐步发展到外科学各个亚学科的分支,如胆道外科、结直肠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1]。长期的实践表明, FTS不仅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的住院费用及时间,节约医疗资源,还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痛苦及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2]。我中心对接受Roux-en-Y胃转流术的44例患者实施了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甘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成都军区医疗机构2013年度放射防护监督检查结果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军区卫生医疗机构射线装置的数量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93台发展到2013年的264台,一些高能的射线装置也逐渐增多。因此,加强放射卫生防护,保障放射从业人员、受检者的健康日趋重要。为全面掌握军区当前卫生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场所卫生防护的现状,并为进一步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13年10~11月对军区的云、贵、川、渝的21家卫生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场所进行了经常性监督[1]。

    作者:袁贵红;陈刚;余静;王承珠;冯子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系统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出现骨质流失、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变细变脆等,终导致骨质松疏症,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当前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因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逐渐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也越来越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已把如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轻患者痛苦、保持健康心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康复作为临床整体护理工作的重点[1]。本研究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唑来膦酸等药物治疗后出现的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予护理干预等综合措施,达到缓解患者焦虑、疼痛等症状的目的,以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肠黑变病1例5年随访结果

    病例男,70岁,慢性便秘10余年,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及其他中成药通便,偶有腹胀,余无其他主诉。近10年每年体检,各项血生化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指标正常,多次CT、MRI及全身 PET/CT检查,均未发现体内占位性病变。2008年,首次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全结肠呈褐青色花纹,貌似蛇皮,血管纹理模糊,发现淡粉色息肉7粒,直径0.2~0.3 cm,当即钳除并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结肠黏膜固有层大量色素沉着,结、直肠多发性绒毛状腺瘤性息肉。临床诊断:结肠黑变病( MC);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此后几乎每年行结肠镜检查,肠壁黏膜均呈黑褐色,似蛇皮样花纹,息肉情况如下:2009年发现息肉11粒,直径0.2~0.4 cm,予以电灼切除,未做病理检查;2010年无息肉,2011年未复查;2012年发现息肉9粒,直径0.2~0.4 cm,病理报告:直肠、横结肠、升结肠多发性炎性息肉;2013年发现淡粉色息肉3粒,直径0.2~0.3 cm,病理报告:升结肠黏膜管状腺瘤;间质陈旧性出血。

    作者:谢清明;窦德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长期疗效

    目的:探讨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其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4月以来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患者4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皮瓣成活率、外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拇指痛觉、触觉、两点分辨觉、实体感觉。结果术后皮瓣成活39例,1例因皮瓣未成活而采用其他皮瓣修复方式。39例中,痛觉定位良好39例,触觉定位良好36例,两点分辨觉平均(8.2±0.5)mm,实体感觉良好者33例,运动功能恢复良好37例。结论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具有皮瓣易于成活、拇指指腹外形饱满、皮瓣色泽质地优良、感觉恢复良好等优点,特别是在第一掌背动脉损伤而无法利用时,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也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推广。

    作者:李彦闯;张旭;董杰;朱宏伟;邵新中;蒋朝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他汀类调脂药致严重皮疹1例

    病例男,55岁,因“反复胸闷半年,加重0.5 h”于2013-04-20入院。入科后根据症状、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的动态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给予尿激酶溶栓,阿司匹林300 mg,波立维300 mg,倍他乐克23.75 mg,立普妥40 mg,洛汀新2.5 mg,依诺肝素4100 IU。患者症状缓解,随后以阿司匹林100 mg/d,波立维75 mg/d,倍他乐克47.5 mg/d,洛汀新2.5 mg/d,立普妥20 mg/晚口服,于2013-05-01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全身皮疹,伴瘙痒,请皮肤科会诊后考虑为药物疹,给予口服氯雷他啶,外涂卤米松乳膏,随后依次停用洛汀新、倍他乐克,皮疹不见消退且有加重趋势。于2013-05-05停用立普妥(阿托伐他汀),并继续口服氯雷他啶。于2013-05-07见皮疹未加重有控制趋势,随后患者皮疹渐消,于2013-05-12全部消退。因考虑到他汀类调脂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必要性,于2013-05-14换立普妥为可定(瑞舒伐他汀),但在服药后2 h,患者再次出现全身渐进加重的皮疹伴剧烈瘙痒,遂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瘙痒于用药3 h后缓解,皮疹于10 h后全部消退,以后不再使用一切他汀类调脂药。

    作者:杨亚男;周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BE)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B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8例BE患者主要表现为痛经16例(57.1%),性交痛12例(42.9%),下腹疼痛8例(28.6%);有22例(78.6%)合并消化系统症状,16例(57.1%)合并不孕不育。患者确诊时间3~12 d。先后经阴道超声+直肠超声内镜检查8例,阴道超声+螺旋CT+直肠超声内镜10例,阴道超声+螺旋CT+结肠镜6例,阴道超声+螺旋CT+磁共振成像4例;经开腹手术治疗12例,腹腔镜手术治疗16例。所有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0.5~5年无复发病例。16例不孕不育症患者中,受孕10例(62.5%)。结论 BE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手术或腹腔镜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德珍;周静涛;张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每搏量变异度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在危重症医学中,准确评估患者的血管内容量并预测其对输液治疗的反应性,对于指导液体管理至关重要。传统的评估血容量的静态监测指标,如中心静脉压( CV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等,均无法及时准确预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功能性监测指标如每搏量变异度( 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等,对于评估血容量和预测液体反应性更准确、敏感,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方登峰;李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拔管后NIPPV序贯治疗时机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采用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序贯治疗的时机。方法抽选我院60例先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待病情有所控制后,分别以患者自主呼吸试验时间(30 min、2 h和24 h)为气管拔管时机,开始NIPPV序贯治疗,比较各时间点NIPPV序贯治疗后的脱机成功率。结果3组气管插管前MAP、RR、HR、pH以及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30 min组、2 h组和24 h组脱机成功率分别为10%、80%、85%,2 h组和24 h组脱机成功率与30 min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2 h组和24 h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2 h时,即可拔管予以NIPPV序贯治疗,脱机成功率高,并且不增加48 h再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选择。

    作者:侯运辉;曹丽秋;卢清龙;要莉莉;魏晓华;贾丽静;杨丽丽;刘文月;马增香;王文生;孟庆兰;徐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SGB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局部换药及局部换药+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两种方法在手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SGB 的作用。方法手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84例,皮肤缺损面积小0.5 cm ×1.0 cm,大11 cm ×10 cm,平均22.5 cm2;治疗时间5~32 d。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治疗组( A组)采用局部换药+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 B组)仅采用局部换药,比较两组创面皮肤表皮生长覆盖速度,局部血流变化、皮温变化。结果治疗组在SGB后0.5 h,血流速度及皮温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结论 SGB可有效促进皮肤软组织愈合,治疗中不影响正常的手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皮肤挛缩,大限度地降低医源性手功能障碍风险,在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独特优势。

    作者:雷晓峰;韩斌;刘庆;杨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帮带基层医院药学专业的实践与体会

    对基层医院的技术帮带是落实《军队卫生医疗机构业务挂钩帮带管理暂行规定》及《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挂钩帮带的通知》精神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军桂林会议“全程全方位”为部队服务精神,充分发挥中心医院或以上医院的技术优势,有针对性解决基层医院发展中存在问题,促进两级医院共同发展[1]。我院自2008年以来,全面实施对驻地某部医院的全方位技术帮带,通过“传、帮、带”,使该医院硬件及软件条件在短期内得到较大提升,对外医院形象得到改善,从而使就诊人数较快提升,极大丰富了该医院本级医师的临床经验,提高了医疗技术,增强了岗位练兵效果。由于收治范围的拓展,提高了本级收治能力,从而降低了部队患者转诊率,减少了后送环节,极大方便了部队官兵。同时“联合共建发展”的模式拓宽了我院对外服务的窗口,增加了我院的服务范围,更大程度惠及广大群众,支持了地方卫生事业的发展[2]。现就我院几年来对基层医院药学专业帮带的做法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顾明;江云贵;刘磊;宁显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