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燕;李春晓;马涛;徐兰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骨折手术患者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2例手术治疗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音乐干预。采用 VAS 疼痛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疼痛 VAS 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术前2 d 疼痛 VAS 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而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疼痛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且随着时间延长效果更显著。结论音乐干预能减轻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促进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杜敏;谭小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急性酒精中毒(acute alcoholic intoxication,AAI),是因短期大量酒精摄入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心脑血管等损伤的病理过程[1]。急性酒精中毒病情凶险,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2]。故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并防止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急性酒精中毒的药物治疗,应遵循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原则;轻者不需特殊处理,重者需积极处理。目前许多研究者对不同药物的使用、联合使用及给药剂量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和探讨,笔者对此进行简要的综述。
作者:钟山;杨慧敏;方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和完善小鼠下颌下腺细胞培养方法,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涎腺疾病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并为组织工程涎腺再生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无菌环境下切取小鼠下颌下腺,胶原酶消化,接种于含有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氢化可的松及转铁蛋白的低糖 DMEM 培养基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及 HE 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特异性酶原颗粒,生长曲线评估细胞生长特性,特异性α-淀粉酶免疫荧光鉴定细胞来源。结果下颌下腺原代细胞为圆形或多边形,呈铺路石样排列,其生长缓慢,12 d 左右汇合至80%。传代细胞与原代形态相同。HE 染色显示胞核胞浆对比明显。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与其他细胞增殖特点相似。特异性α-淀粉酶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表明细胞为具有功能的涎腺细胞。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小鼠下颌下腺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将为涎腺疾病的治疗和涎腺再生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戴太强;刘斌;安然;徐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尽早进行耳石颗粒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不同病程(≤12 h 组和﹥12 h 组)的126例 BPPV 患者均行手法复位治疗,治疗1 w 和1年后复查,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和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病程越短的 BPPV 患者,其1 w(短期)临床治愈率越高(P ﹤0.05);但病程不等的患者在1年时(长期)的临床治愈率相当(P ﹥0.05)。病程越短的 BPPV 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越低(P ﹤0.05或 P ﹤0.01),达到临床治愈所需要的手法复位次数越少(P ﹤0.05)。结论 BPPV 患者的复发率与患病程密切相关,BPPV 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作者:李改丽;徐贤华;秦杨;戎健;李烨瑾;白淑蓉;邓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病例女,出生50 d,因“皮肤黄染1个月”入院。1个月前,患儿出生后家属发现其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伴黄尿、白色大便,无发热、纳差、腹泻。在当地医院给予中药治疗无好转。入院查体:慢性病容,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肝脏肋下3 cm,剑下3.5 cm。血常规:WBC 24.5×109/ L,HGB 104 g/ L,PLT 50×109/ L;肝功:ALT 206 U/ L,AST 275 U/ L,TB 217.3μmol/ L,DBIL 158.5μmol/ L;CT 检查:肝门部囊性低密度影,双肺炎症;超声显示:肝脏实质回声不均匀;胆囊未显示,左右肝管汇合处可见一约1.8 cm ×0.4 cm 梭形强回声,肝内胆管显示不清,胆总管走行区查见大小约2.5 cm ×2.3 cm 囊状无回声团,超声诊断:囊肿型胆道闭锁。遂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胆道造影、肝脏活检、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术中发现:(1)胆总管呈纺锤状囊状扩张,大直径约3.0 cm,远端变细,近十二指肠处直径约0.2 cm,囊壁增厚,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明显,囊内抽出淡黄色清凉液体15 ml。(2)胆囊未发育,术中胆道造影未见肝内胆管显影。(3)肝脏呈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表现,表面呈灰色,可见结节状突起。术后肝功能逐步改善,随访2年,患儿未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及门静脉高压的表现。
作者:卢蕊;李华斌;王孝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四川夹江地区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解放军42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的187例房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夹江地区房颤患者具有以下特点:(1)阵发性房颤比例少。(2)瓣膜型房颤仍然占一定数量。(3)基础疾病中,冠心病所占比例较高。(4)阵发性房颤复律治疗率较低。(5)住院患者脑卒中发病率较高,但抗血栓形成药物,尤其是华法林的使用不足。结论夹江地区房颤患者需要加强房颤知识普及和教育,临床治疗需要加强抗血栓治疗,防止或减少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
作者:周晓玲;刘子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方法体外通过菌丝生长实验评价白念珠菌的毒力大小,通过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菌悬液感染小鼠后,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评价白念珠菌体内毒力大小;以感染后7 d 内小鼠100%死亡为标准,建立了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对感染小鼠进行氟康唑治疗效果评价。结果白念珠菌体外毒力与体内毒力一致,4种培养基中菌丝均生长良好的菌株,体内感染小鼠后,小鼠生存率也低;感染模型中,氟康唑对敏感白念珠菌的治疗效果强于对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P ﹤0.05)。结论建立的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可用于药物体内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筛选。
作者:杜发娅;阎澜;姜远英;徐贵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半卧位翻身训练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利用医院内双摇或三摇病床对60例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开始取仰卧位,每次先向病变侧侧卧,然后再向对侧侧卧,后缓慢恢复到仰卧位,每个体位保持30 s,每次训练重复3次,3次/ d。结果治疗3 d 后,痊愈27例,有效32例,无效1例,3 d 痊愈率为45.0%,有效率为53.3%;有效32例中,19例治疗7 d 后痊愈,13例治疗14 d 后痊愈。无效1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整过治疗过程患者无一例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结论半卧位翻身训练治疗老年人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依从性好,安全、有效、简便、经济。
作者:李治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治疗重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并颅内高压患者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脂质体(L-AMB),并口服5-氟胞嘧啶(5-FC),同时行腰椎穿刺置管术,外引流脑脊液。结果3例患者均接受了全疗程抗真菌治疗,且复查相关指标达到治愈。结论 L-AMB 静滴及鞘内注射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作者:周建丽;刘诗翔;刘枢晓;卜宪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病例男,15岁,因“行走不稳,言语欠清,智能减退10个月”,于2013年11月8日入住我科。患者自2013年2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感双下肢发僵,左下肢症状重,易被斜坡绊倒,伴有言语表达欠清晰,饮水偶有呛咳,并有反应略变慢、记忆力减退、异常欣快,语言理解正常,上肢活动无明显异常,生活尚可自理。之后行走不稳较前逐渐加重,行走踮脚,言语不清加重,口腔唾液分泌多,常吐唾沫并伴左侧口角流涎。于2013年8月就诊于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 MRI 示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双侧侧脑室旁白质见片状 T2 Flair 高信号),铜蓝蛋白0.18 g/ L,眼科检查未见 K-F 环。给予茴拉西坦胶囊、强的松、甲钴胺片口服,症状无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来时患者欣快,行走蹒跚步态,口齿不清,尚可正常交流,大便正常,小便频数。
作者:何月涛;魏微;高妹茹;张微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 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近4年我院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同时具有完整多排螺旋 CT 检查资料的43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对该疾病影像学特点(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本组43例病变均为直径≤20 mm 的孤立性结节,均行胸部多排螺旋 CT 扫描、横断面高分辨 CT(HRCT)扫描、动态 CT 增强扫描及胸部容积多平面重建(MPR),所有患者病变至少具有该疾病影像学特点中的2~3个征象,可作为该病影像及临床诊断的可靠依据。结论多排螺旋 CT 对周围型小肺癌能够准确定位,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及依据。
作者:朱向会;阮守宇;李群武;黄青;欧波;张义平;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根据《侵权法》的解读,注意义务是护士基本的义务,要求护士在诊疗活动中认真履行注意义务。临床上发生压疮后的追责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管理问题,判断护士是否存在过错并承担责任,前提是对注意义务内容的界定,关键在于护士是否尽到注意义务。只有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加强护理管理,才能履行好注意义务,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张鹤;陈敏;田爱娟;杨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估苦寒燥湿、活血通络法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活动期 RA 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三黄一龙汤联合注射用血塞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非生物制剂抗风湿性药物(DMARDs)治疗,对照组予以 NSAIDs、DMARDs 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肿胀、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评价握力及血小板、血沉、C 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早于并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4、8 w 后,改善率分别为82%、94%,亦优于对照组的62%和80%(P ﹤0.05)。结论苦寒燥湿、活血通络法治疗 RA 活动期,能更好、更快地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晏姣;刘德芳;呼永河;郭明阳;张俊;贠明东;罗勇;郭玲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病例男,32岁,主因怕热、心慌、出汗、颈部增粗1年,于2013-09-26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心慌、多汗、多食、易饥、颈部增粗,自觉体重下降,在我院内分泌科化验检查后诊断“甲亢”,给予甲巯咪唑10 mg/次,3次/ d;普萘洛尔10 mg/次,2次/ d。治疗3个月,甲功好转,甲巯咪唑逐渐减量,入院时已减至7.5 mg,1次/ d。今因复查肝功异常收住院。查体:眼睑浮肿,眼球突出,巩膜无黄染;颈软,甲状腺Ⅱ度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5.83×109/ L,嗜中性粒细胞比率58.10%,淋巴细胞比率33.3%,血红蛋白157.0 g/ L,血小板计数387×109/ L;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82 U/ L,电解质正常,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初步诊断:(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药物性肝损害。停甲巯咪唑,给予静滴复方甘草酸苷(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0570,产品批号130501D1)120 mg,1次/ d;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1次/ d。于2013-10-194:00开始,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晨起双下肢对称性软瘫。急查电解质:钾2.02 mmol/ L。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速;(2)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停用复方甘草酸苷,给予口服及静脉补钾,症状逐渐缓解,至第2 d 复查血钾恢复正常,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维持。于2013-10-27复查肝功恢复正常,加丙硫氧嘧啶片口服,治疗2 w 甲功好转出院。
作者:李春雨;王传力;毕国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 C 反应蛋白、血浆胃促生长素水平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接受透析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2例为观察组,且按照患者入组时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hs-CRP)分为微炎症组(n =39例)和非微炎症组(n =43),另选择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的 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血浆总多肽胃促生长素水平,以及营养状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MHD 患者在炎症因子水平、整体营养状态和人体学指标,以及总多肽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方面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微炎症组与非微炎症组在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中臂围(MAC)、铁蛋白(Ferritin)、hs-CRP、IL-6和 TNF-α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MHD 患者共出现营养不良35例(42.6%),其中微炎症组22例(62.8%),非微炎症组13例(37.2%);相关性分析:hs-CRP 分别与 ALB、PA、TF、Ferritin、TSF 和 MAC 呈负相关(P ﹤0.05),与 IL-6和 TNF-α呈正相关(P ﹤0.01),血浆 ghrelin 与 TG、ALB 和 PA 呈负相关(P ﹤0.05或 P ﹤0.01),hs-CRP 和 ghrelin 均与 SGA 呈正相关(P ﹤0.05或 P ﹤0.01)。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普遍较差,应注意改善体内微炎症状态。其中 hs-CRP 和血浆 ghrelin 均是反映体内营养状态的有效指标,可用于评估 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
作者:杨绪兰;罗莉;余友敏;赵小晶;张勇;曹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师以下部队卫生干部是“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一线服务保障力量,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重要人才支撑。当前卫生干部面对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面对官兵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面对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存在“不愿干”、“不好干”和“不会干”等现实难题,值得部队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解决。
作者:陈刘生;王琪鸿;滕晓雪;张波;胡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骨牵引结合中药口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度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25例,其中内科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10例,拒绝行手术者15例,均采用骨牵引加中药三期辨证治疗,即: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和营通络、接骨续筋;后期补气养血,补益肝肾。针对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X 片骨痂生长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死亡、褥疮,骨折均愈合。25例中有23例获得较好疗效,能负重行走,步态较好,髋膝关节功能良好;2例(其中 A2型中1例, A3型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患肢短缩,跛行,行走较困难。整体优良率达到92.0%。结论骨牵引结合中药三期辨证口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可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胡斌;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降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感染的方法。方法2010年5月~2013年3月收我院108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 组行常规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B 组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用碘伏纱布块填塞直肠至术后6 h,C 组方法与 B 组相同但碘伏纱布块填塞直肠至术后12 h,比较3组术后感染率。结果 B 组(8.3%)和 C 组(5.6%)术后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但较 A 组(19.4%)明显降低(P ﹤0.05)。结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用碘伏纱布块填塞直肠至术后6 h,可明显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谢斌;彭卫星;赵现伟;孙艳芳;付灵芝;操少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口服避孕药妈富隆减少术后出血和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人流病例中,随机抽取1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休息,给予抗炎和助宫缩治疗;实验组术后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避孕药妈富隆口服,1片/ d,连续21 d,观察比较两组术后阴道流血和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阴道流血在7 d 内干净:实验组82例(91.11%),对照组68例(75.55%);25 d 内恢复月经:实验组78例(86.67%),对照组61例(67.7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口服妈富隆,可减少阴道流血,加快月经恢复正常,有利于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疏影;张颖;周军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高原部队尿石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日喀则军分区2个单位共计728人为调查对象,对2013年8月的尿石症患病情况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对每个受检对象进行泌尿系统 B 超检查和问卷调查。以诊断为尿石症者的86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健康者100人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驻高原部队尿石症患病率为11.81%,高于平原部队;病例组血钙升高者(46.5%)和尿酸升高者构成比例(51.2%)均高于对照组(P ﹤0.05);病例组日饮水量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驻日喀则高原部队尿石症发病率偏高,应注意监测尿石症患者血尿酸情况,加强健康教育,改善饮食结构,必要时采取治疗干预措施,降低高原部队尿石症的发病率。
作者:卢奕;许亚宏;李健;贾志刚;王海燕;刘书蓉;陈萍;郭瑜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