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酒精中毒的药物治疗进展及其展望

钟山;杨慧敏;方丽

关键词:酒精中毒, 药物治疗, 进展
摘要:急性酒精中毒(acute alcoholic intoxication,AAI),是因短期大量酒精摄入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心脑血管等损伤的病理过程[1]。急性酒精中毒病情凶险,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2]。故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并防止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急性酒精中毒的药物治疗,应遵循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原则;轻者不需特殊处理,重者需积极处理。目前许多研究者对不同药物的使用、联合使用及给药剂量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和探讨,笔者对此进行简要的综述。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半卧位翻身训练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0例

    目的:探讨半卧位翻身训练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利用医院内双摇或三摇病床对60例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开始取仰卧位,每次先向病变侧侧卧,然后再向对侧侧卧,后缓慢恢复到仰卧位,每个体位保持30 s,每次训练重复3次,3次/ d。结果治疗3 d 后,痊愈27例,有效32例,无效1例,3 d 痊愈率为45.0%,有效率为53.3%;有效32例中,19例治疗7 d 后痊愈,13例治疗14 d 后痊愈。无效1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整过治疗过程患者无一例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结论半卧位翻身训练治疗老年人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依从性好,安全、有效、简便、经济。

    作者:李治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消防医疗应急救援队在芦山震区现场救助的实践与思考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接公安部消防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四川消防总队医院快速集结9名队员组成应急医疗救护队,跟随救援部队第一时间抵达震区,实施消防部队卫勤保障和现场医疗救援工作,4月23日接指挥中心命令部队安全返回。期间,医疗救护队共处治转运伤病员401人,心理辅助521人,防病宣传601人,卫生防疫382人次,步行数十里对芦山临时安置点、公安消防部队驻地等进行环境消毒杀虫,圆满完成了地震灾区医疗卫勤保障任务,特别是锻炼了救护队队员现场处突能力和医疗急救技术,丰富了战地救护经验和卫勤保障理论。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永红;王疏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夹江地区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四川夹江地区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解放军42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的187例房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夹江地区房颤患者具有以下特点:(1)阵发性房颤比例少。(2)瓣膜型房颤仍然占一定数量。(3)基础疾病中,冠心病所占比例较高。(4)阵发性房颤复律治疗率较低。(5)住院患者脑卒中发病率较高,但抗血栓形成药物,尤其是华法林的使用不足。结论夹江地区房颤患者需要加强房颤知识普及和教育,临床治疗需要加强抗血栓治疗,防止或减少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

    作者:周晓玲;刘子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原部队尿石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高原部队尿石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日喀则军分区2个单位共计728人为调查对象,对2013年8月的尿石症患病情况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对每个受检对象进行泌尿系统 B 超检查和问卷调查。以诊断为尿石症者的86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健康者100人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驻高原部队尿石症患病率为11.81%,高于平原部队;病例组血钙升高者(46.5%)和尿酸升高者构成比例(51.2%)均高于对照组(P ﹤0.05);病例组日饮水量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驻日喀则高原部队尿石症发病率偏高,应注意监测尿石症患者血尿酸情况,加强健康教育,改善饮食结构,必要时采取治疗干预措施,降低高原部队尿石症的发病率。

    作者:卢奕;许亚宏;李健;贾志刚;王海燕;刘书蓉;陈萍;郭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自拟“带疹汤”对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带疹汤”联合干扰素对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带状疱疹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带疹汤”,1剂/ d,连服7 d;加用重组人干扰素106 IU 肌注,连用7 d,局部加用六神丸外擦。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250 mg 静滴,2次/ d,连用7 d;同样加用重组人干扰素106 IU 肌注,连用7 d,局部加用六神丸外擦。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带疹汤对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后遗神经痛发生明显减少。

    作者:许敏佳;王远航;郑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院提高灾害医学救援护理能力的做法

    近几年来,我国重大灾难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汶川、玉树、芦山地震、成都“6·5公交车”事件、昆明“3·01”事件等,事发突然,伤病员大批量同时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带来极大危害[1]。这些突发重大灾害的应急医学救援,对护理人员的应急救援护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作为一所军队大型医院,在近几年承担了多次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任务,包括汶川、玉树、芦山地震、成都“6·5公交车”事件等突发重大灾害的应急医学救援,其中护理人员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我院的护理队伍整体得到了极大锻炼和考验。本文结合我院执行灾害医学救援保障任务的体会,对如何提高护理人员应急救援护理能力的做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郝小丹;何跃;丽丽;吴群;余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优势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治疗重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并颅内高压患者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脂质体(L-AMB),并口服5-氟胞嘧啶(5-FC),同时行腰椎穿刺置管术,外引流脑脊液。结果3例患者均接受了全疗程抗真菌治疗,且复查相关指标达到治愈。结论 L-AMB 静滴及鞘内注射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作者:周建丽;刘诗翔;刘枢晓;卜宪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IMHS 和 PFN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稳定性比较

    目的:比较髓内加压螺钉(IMHS)和近端短重建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6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 IMHS 与 PFN 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输血量、行走能力、并发症、病死率等。结果 IMHS组与 PFN 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2.56±12.63)min 与(54.74±14.85)min,平均输血量为(1.68±0.31)U 与(1.79±0.27)U,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96.34±16.36)g/ L、(97.75±15.87)g/ L,两组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 ﹥0.05)。IMHS 组与 PFN组术后独立步行、辅助步行、不能步行例数分别为10例(31.25%)、17例(53.13%)、5例(15.63%)与8例(25.00%)、14例(43.75%)、10例(31.25%);IMHS 组行走能力优于 PFN 组(P ﹤0.05)。PFN 组并发症发生率(34.38%)高于 IMHS 组的6.26%(P ﹤0.05),不稳定型患者并发症(21.88%)高于 IMHS 组的3.13%(P ﹤0.05)。结论 IMHS 比 PFN 能提供更稳定的内固定,并发症率较低,更适合应用于不稳定型的转子间骨折。

    作者:谭云;许将兴;陈乾刚;朱政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鼠下颌下腺细胞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建立和完善小鼠下颌下腺细胞培养方法,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涎腺疾病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并为组织工程涎腺再生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无菌环境下切取小鼠下颌下腺,胶原酶消化,接种于含有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氢化可的松及转铁蛋白的低糖 DMEM 培养基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及 HE 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特异性酶原颗粒,生长曲线评估细胞生长特性,特异性α-淀粉酶免疫荧光鉴定细胞来源。结果下颌下腺原代细胞为圆形或多边形,呈铺路石样排列,其生长缓慢,12 d 左右汇合至80%。传代细胞与原代形态相同。HE 染色显示胞核胞浆对比明显。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与其他细胞增殖特点相似。特异性α-淀粉酶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表明细胞为具有功能的涎腺细胞。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小鼠下颌下腺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将为涎腺疾病的治疗和涎腺再生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戴太强;刘斌;安然;徐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少见胰腺、胃壁、肝、脾联合伤1例

    病例女,12岁。患者全身多处被垮塌房屋砸伤,当时疼痛难忍,其家人急送我院进行救治。CT 检查诊断为:(1)脾破裂;(2)双肺挫伤、左侧肋骨骨折、双侧胸腔积液;(3)胰腺挫伤;(4)胃壁挫伤;(5)腹膜后血肿;(6)左侧锁骨骨折。立即行脾切除术、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给予肌注破伤风抗毒素、输血600 ml、止血、抗炎及补液及对症治疗,患者术后病情稳定。外伤后3 d 胸腹部 CT 检查示:(1)双上肺挫伤;右肺下叶不张,右下叶支气管轻度狭窄;左肺下叶血肿;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左侧多根肋骨骨折,左侧胸壁软组织挫伤并血肿;左侧锁骨骨折。(2)肝右叶条片状低密度影,考虑:挫伤;(3)胰腺挫伤,较上次 CT 片有所好转;(4)脾脏术后改变;(5)胃底后壁挫伤,较上次 CT 片有所好转;(6)双肾体积增大,皮髓界限不清,考虑:肾挫伤可能;(7)腹膜后血肿。外伤后12 d 胸腹部 CT 复查示:(1)右肺下叶不张有所好转;左肺下叶血肿有所好转;左侧肋骨及锁骨骨折无明显变化。(2)肝右叶挫伤,范围有所增大;(3)胰腺、胃壁、双肾形态、密度未见异常;(4)腹膜后局限性血肿,较上次 CT 片有所缩小,边缘更清晰。经过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外伤后14 d 行上腹部 CT 复查示:(1)肝右叶迟发性血肿;(2)腹膜后血肿明显缩小。

    作者:张辉;刘素清;廖军;李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方法对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电针加 TDP 治疗仪等4种方法治疗军事训练致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电针组、TDP 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电针加 TDP 治疗,电针组单用电针治疗,TDP 组单用 TDP 治疗,对照组患者自行热敷治疗,5 d 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和临床疗效分级,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联合治疗组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P ﹤0.05);电针组的 VAS 评分低于 TDP 组和对照组(P ﹤0.05);TDP 组与对照组的 VAS 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 ﹥0.05)。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 ﹤0.05),且总有效率高于 TDP 组和对照组(P ﹤0.05);电针组的治愈率也高于 TDP 组和对照组(P ﹤0.05),TDP 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没有显著差别(P ﹥0.05)。结论电针加 TDP 治疗,对于军事训练致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临床疗效好,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在没有条件的地方,电针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黄明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排螺旋 CT 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 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近4年我院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同时具有完整多排螺旋 CT 检查资料的43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对该疾病影像学特点(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本组43例病变均为直径≤20 mm 的孤立性结节,均行胸部多排螺旋 CT 扫描、横断面高分辨 CT(HRCT)扫描、动态 CT 增强扫描及胸部容积多平面重建(MPR),所有患者病变至少具有该疾病影像学特点中的2~3个征象,可作为该病影像及临床诊断的可靠依据。结论多排螺旋 CT 对周围型小肺癌能够准确定位,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及依据。

    作者:朱向会;阮守宇;李群武;黄青;欧波;张义平;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研究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急性创伤所致跟腱断裂一期未行修复导致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共32例,缺损长度3~6(4.6±1.0)cm,手术所用肌腱为经过深低温处理的同种异体胫前肌肌腱。在跟腱远端和近端用2-0可吸收抗菌薇乔采用双束 Kessler 法端端吻合,术后常规跖屈20~30°位固定踝关节,足背肢具或石膏板固定4~6 w。3例合并皮肤缺损者,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OFAS)踝与后足评分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32例均获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15.0±3.5)个月,其中2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切口Ⅱ期愈合,1例因为排异反应取出移植肌腱由于疤痕愈合未行再次肌腱移植,目前可以正常行走。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AOFAS 足踝评分从术前(50.5±5.5)分提高到术后(90.5±6.5)分。结论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可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手术效果可,并可避免取自体腱造成二次损伤和并发症,患者更容易接受,移植物可长期保存,但长期效果仍需长期随访。

    作者:沙勇;李福兵;唐辉;朱跃良;简红;徐永清;赵万秋;李霞;李春晓;陈海东;高定;黄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从可避免压疮的发生分析护理注意义务

    根据《侵权法》的解读,注意义务是护士基本的义务,要求护士在诊疗活动中认真履行注意义务。临床上发生压疮后的追责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管理问题,判断护士是否存在过错并承担责任,前提是对注意义务内容的界定,关键在于护士是否尽到注意义务。只有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加强护理管理,才能履行好注意义务,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张鹤;陈敏;田爱娟;杨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ROC曲线评价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利用 ROC 曲线评价胱抑素 C(Cys C)诊断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价值。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尿素氮(BUN)、肌酐(SCr)、Cys C 水平及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ACR),利用 CKD-EPI 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 Cys C 与 eGFR 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 ROC 曲线评估 Cys C 诊断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价值,根据 Youden 指数确定诊断切点。对 eGFR 与 Cys C 诊断慢性肾损害的一致性进行 Kappa 检验。结果(1)eGFR ﹤60 ml/(min·1.73 m2)组患者的年龄、BUN、SCr、Cys C 和 ACR 水平均明显高于 eGFR≥60 ml/(min·1.73 m2)组;(2)Cys C 与 eGFR 之间呈负相关( r =

    作者:程莹;李宁娜;刘君静;罗鸣;艾智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酒精中毒的药物治疗进展及其展望

    急性酒精中毒(acute alcoholic intoxication,AAI),是因短期大量酒精摄入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心脑血管等损伤的病理过程[1]。急性酒精中毒病情凶险,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2]。故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并防止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急性酒精中毒的药物治疗,应遵循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原则;轻者不需特殊处理,重者需积极处理。目前许多研究者对不同药物的使用、联合使用及给药剂量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和探讨,笔者对此进行简要的综述。

    作者:钟山;杨慧敏;方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住院老干部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分析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是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表现为明显的记忆力障碍,但记忆以外大脑高级神经功能无显著异常,且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因此,常常未得到重视。认知功能障碍进展为痴呆的风险性增高,有必要进行早期干预。目前国内外关于认知功能受损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并无一致结论,并且无针对老干部群体的研究。本研究对住院老干部一般资料情况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分析,探讨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璐;陈茜;张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 LC 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12月43例 LC 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1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21例(95.5%),对照组有效13例(61.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 LC 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状态,疗效满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何国珍;杨敬博;毛会芬;张安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目的:建立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方法体外通过菌丝生长实验评价白念珠菌的毒力大小,通过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菌悬液感染小鼠后,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评价白念珠菌体内毒力大小;以感染后7 d 内小鼠100%死亡为标准,建立了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对感染小鼠进行氟康唑治疗效果评价。结果白念珠菌体外毒力与体内毒力一致,4种培养基中菌丝均生长良好的菌株,体内感染小鼠后,小鼠生存率也低;感染模型中,氟康唑对敏感白念珠菌的治疗效果强于对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P ﹤0.05)。结论建立的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可用于药物体内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筛选。

    作者:杜发娅;阎澜;姜远英;徐贵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肠梗阻导管联合大承气汤治疗恶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肠梗阻导管联合大承气汤对恶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恶性肠梗阻患者75例随机分成3组。各组在禁食水、反复清洁灌肠、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全胃肠外营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Ⅰ组25例采用鼻导管治疗,对照Ⅱ组25例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大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治疗3 d 和7 d 后,腹胀、腹痛例数,腹围缩小程度、累计胃肠减压量以及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3 d 及治疗7 d 后,较两个对照组腹痛、腹胀例数均有明显减少(P ﹤0.05),腹围缩小程度及胃肠累积减压量明显增加(P ﹤0.05);观察组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及气液平消失时间均短于两个对照组(P ﹤0.05);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 ﹤0.05)。治疗7 d 后,对照Ⅱ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好于对照Ⅰ组(P ﹤0.05)。结论恶性肠梗阻患者用肠梗阻导管联合大承气汤后,可使肠道功能及早得到恢复,促进肠蠕动及毒素排出,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牟东;周德江;陈备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